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有位举子抱病参加省试,勉强考了两场,到第三场身体渐渐不支。这场要求写三篇文章,他咬紧牙关做成了两篇,到第三篇时,实在支持不住,心跳气短、昏昏沉沉、全身无力,几乎要虚脱了,于是,他连试卷、笔墨都顾不上收拾,便跌跌撞撞地离开了考场。在京城临安休息了两天,就拖着病体,失意而归。
同考场的有位莆田(今福建莆田)举子方翥(音zhù),第三场迅速做完了答卷,准备交卷出场时,感到有东西绊脚。低头一看,是一份考卷,拾起来翻了翻,前两篇文章颇通畅,不知为什么第三篇刚开了个头就将它丢弃在地了。方翥素来敏捷,而当时时辰尚早,就带回自己的座位,迅速将第三篇代为wWW.aIhUaU.cOm补上,然后一起交上去了。匆忙之中,也忘了看看试卷上的姓名。
据文献记载
按: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有载:莆田方翥,试南宫,第三场欲出纳卷,有物碍其足,视之则一卷子,上有前二篇,其文亦通畅,不解何以不终卷而弃于地也。
方翥顺利地通过了省试,殿试又考在第五名,但他只做了半年官就辞职回乡读书去了。此后有18年未曾出仕,前后花了30年WWW.aIhUaU.coM时间读尽了家中所藏的1200箱书,后来又被人推荐到翰林院任职。
有一天,闲暇无事,同事们聊起科场中的种种异事来,他也就说出了先前那次奇遇。当时,偶然有位其它衙门的人在座,是他的一位同年。不管人们怎么说笑,这同年始终沉默不语。次日,那位同年整整齐齐地穿了朝服,到方翥家拜访,承认那丢弃的卷子就是他的。他说:“考试那天,病得实在吃不消了,我是被人扶拽着出去的,您说的那份试卷,我也不记得丢在什么地方了。事后,我根本未作任何指望,可是,出榜之后,我的名字竟在其中,令我莫名其妙,疑心有人跟我同名同姓。不过,到底心里不踏实,万一真是我呢?好在我没有做完卷子的事还没有跟他人讲,就急急忙忙到京城打听究竟。果然是我。我还不信,又设法将原卷借出来查看,才发现白纸黑字,已有人替我续成了第三篇。但是,这是谁做的好事呢?许多年来,我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大大的疙瘩无法解开。昨日才于偶然间得知是您的手笔。您可真是我的大恩人啦!"说完就要下拜。方翥哈哈大笑,连忙扶住,说:“不敢当!不敢当!当时不过是偶有兴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