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至31日,有幸与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1000余位教师一同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此次论坛为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教研与课堂教学指导引领专场,由来自教育界四位知名专家学者报告和名师课堂观摩组成。三天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教育专家、名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深深的印在脑海里,现将我的一点学习体会和反思记录下来同大家分享。
一、在学习中提升——专家名师引领
3月29日上午,年过七旬的成尚荣教授做了题目为《教师成长策略》的报告。三个小时的时间,成教授以一位教育艺术家优美的语言,用一个个真实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当前教师如何突破专业成长存在的“瓶颈”。最终定位在左宗棠的对联:“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一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拥有开拓的视野、超越自我的勇气,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3月29日下午,钟志农教授就如何做科研的问题做了题目为《教育科研—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的报告。钟教授讲授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树立8种科研意识;锻炼8种科研能力;养成8种科研作风。他以自己成长成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教育科研在他成长成名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课题并不可怕,教师要基于实际做有效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是课题,有问题就有研究,有研究就有提升,有提升就有成果。钟教授在我国德育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和话语权,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他带领自己的团队,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案例和大量原创性的一手资料。
报告期间,在座的教师都被钟老的认真、坚韧的钻研精神所打动。钟教授的精神世界是如此丰盈,心胸是如此开阔,是什么支撑着这位已年过七旬的老人仍然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工作为教育做者贡献,丝毫没有懈怠?报告临近结束时,他讲述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坚信活着的意义就是珍惜有限的时间创造生命的价值,在场的许多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他强调,教师无论如何成长,有多优秀,做人永远比做学问重要。讲座结束时,会场想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大家对一位老者的尊重,对他生命价值的认可,他坚韧的生活态度与博大的胸襟,对待生活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灵都受到了震撼。
3月30日上午,程红兵教授做了题目为《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的报告,他以高效课堂为突破口,用大量生动形象有说服力的案例,讲述了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教师如何将常态课堂变成高效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收益最大,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3月30日下午,上海建平学校校长冯恩洪做了题目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报告。冯校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学生需要的、学生快乐成长的、社会需要的、满足学生个性成长才是最好的教育。冯校长提出了卓越课堂的理念,他是中国梦课堂的创始人,中国梦课堂第一次实现了让中国的好课走向荧屏,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课堂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
3月31日,在北京市第十八小学与中学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特级教师亲自上阵,提供示范课供大家观摩学习。我参加的是高中数学组的活动,上午是两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下午来自江苏的特级教师何志奇上了一节《基本不等式》的公开课。公开课之后,任老师做了题目为《一片等待开发的沃土—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和开展》的讲座。任老师从工作室的最初建立到工作室发展、工作室工作流程、规范严格管理等方面做了细致的介绍。他强调,工作室是组建一个研究型团队,借助名师团队力量以课堂为重点做研究,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二、在反思中成长——根深才能叶茂
在北京学习期间,我们一次次接受着专家学者、名师思想的洗礼与冲击,在拓宽视野、夯实专业基础、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思考,如何才能快速成长为名师?我认为,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名师成长要终身学习。吴正宪老师曾说过:“成为一名大气教师,需要底蕴。”无论是参加此次活动教育大家还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名师,他们之所以取得今日的光环,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都是日复一日的努力,长期积累的结果。他们坚持读书从外界汲取养料,热爱自己的工作,认真研究教育现象。唯有不断学习,不断从外界汲取营养,才能走的更远。
名师成长要拓宽视野。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是一名只顾低头教学生知识,将自己和学生统统淹没在题海中的教书匠,要做一名拥有开拓视野的“教育家”。只有视野打开了,胸襟开阔了,专业层面才会发展更快,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智慧的增长,长期量的积累必将达到质的飞跃,成为名师指日可待
名师成长要同伴互助。学习期间专家多次提及高效课堂的概念,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去年我市已完成对校长、教师关于高效课堂构建理论层面的培训,现在需要的是名优教师高效课堂观摩课的示范引领。因此,充分调动我市优秀骨干教师,发挥他们学科教学和学科研究带头人的作用,打造高效课堂示范课供本学科教师观摩学习,带动一批年轻的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名师成长要科学研究。加强研培队伍、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是我院目前的重点工作,以小课题为契机,基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做研究,认真总结、不断积累、有效提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及时有效推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加快专业成长。
我们是幸运的,由衷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北京之行虽然已经结束,但这不是终点,恰恰是我学习的起点,观察、聆听、思考后的收获,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