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做到低、多、重、勤四个字,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低”就是低起点。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做到:一是从介绍新的教学理念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将怎样学。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步骤。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在实施新课程的起步阶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步子先小一点,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淡化对老师的依赖性,最后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转变。
“多”即是多活动,就是突出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活动方式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范围可以是小组之间,也可以是全班参与。在引领活动过程中,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重”即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只有在教育教学上有了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我的做法是:一、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使教材成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二、抛出探索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变换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达到横向求新,纵向求深,逆向求异,完成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培养。三、设计课堂“创新10分钟”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首先交流课下或课堂上发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在合作中尝试解决,最后再把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放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解决。
“勤”即勤反思,我将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教学方案,反思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反思对教材与教法的把握,这些对上好每堂课都很重要;教学中的反思可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教学后的反思,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坚持写教后感,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低、多、重、勤”四个字,让我的课堂变了,课堂上再也不是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师生间的简单问答。
(来源:教师阅读网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