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决”初试牛刀
萨尔河谷地区原本是德国一个盛产煤炭的小地区,这个地区的主要人口为德国人,根据《凡尔赛和约》,一战之后,此地由法国管辖并开采煤炭。在纳粹党的鼓动下,1935年1月13日,被分离出去的萨尔人举行全民投票,以47.7万票对4.8万票的压倒性多数要求重新并入德国。希特勒将此吹嘘为伟大的纳粹党的胜利,他对德国人宣称:15年的不公正已经结束。
当年在凡尔赛条约问题上,英国与法国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歧,英国不愿意对德国进行太严厉的制裁,更不愿意肢解德国,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国才能对法国有所牵制——英国人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枝独秀。因此,德国在萨尔地区的鲁莽行动成功之后,当时英国的保守党骨干赫特伍德爵士、洛锡安爵士和外交大臣约翰·西蒙爵士都希望对德亲善。英国的这种绥靖政策一直持续到德国进攻波兰,为纳粹德国的扩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希特勒在萨尔地区得手之后,于1936年3月7日进军莱茵兰地区。莱茵兰地区虽然在领土上归德国所有,但作为对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惩罚,这个地区成为法德之间的军事缓冲区,《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在此驻军。希特勒采取了一次极为冒险的军事行动,派遣了一支由2.2万人组成的军队和一支警察分遣队开进莱茵兰。希特勒的军事冒险再次取得了成功。希特勒声称,进入莱茵兰是“我一生(aIhUaU.COm)神经最为痛苦的时刻。假如法国人进军莱茵兰,我们只好在两腿间缩回我们的尾巴,因为我们能够处置的军事资源完全不足以组织一次普通的抵抗。”法国当时有90个师可以用来抗击德国的军事行动,但法国人却由于国内政治动荡,在应该行动的时候毫无作为,仅调动了13个师加强马其诺防线的驻防。
事后,3月29日,希特勒开始玩弄“全民公决”的戏法,他将对莱茵兰的军事行动付诸表决,这一次表决和萨尔地区人的表决不一样,是由全体德国人参与的表决,在超过4500万登记选民中的99%都参加了投票,最终以98.8%绝对性的支持率同意了希特勒的行动。投票采取的公开投票而非秘密投票的方式,如果有谁投了“反对票”,就可能被秘密警察发现,从而导致不良后果。由此可见这种表决的虚伪性。
希特勒在萨尔地区和莱茵兰地区的行动尽管违反了《凡尔赛和约》,也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但与后期的行动相比多少还有“借口”,因为萨尔地区和莱茵兰地区毕竟还算德国领土,正如洛锡安爵士所说:“他们毕竟只进入了自己的后花园”。
希特勒的胆大妄为和国际社会毫无原则的沉默,严重助长了希特勒的嚣张气焰,纳粹德国的侵略性很快扩展到周边国家。
贪婪成性,吞并奥地利
在德国统一之前,奥地利与德国在历史上关系复杂,长期以来都属于大德意志地区,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后来的德国则是由普鲁士的霍亨索伦王朝实现了统一,同时将已经衰落的奥地利排出在德国之外,奥地利则与匈牙利组成松散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与匈牙利也各奔东西。
由于历史原因,奥地利的主要人口为日耳曼人,德语是奥地利主要语言,希特勒本人就是来自奥地利的日耳曼人。在种族主义思潮影响下,希特勒攫取了德国政权,兼并奥地利成为希特勒的一个重要政治目的。希特勒坚持认为自己的祖国就是德国,他的信条是“共同的血统属于共同的帝国”。而“德国政策的目的,是要巩固和保存种族社会,并且把它加以扩WWw.aIhUaU.COM大。因此这是一个生存空间问题”。奥地利与德国的“血缘关系”,使之成为第一个被吞并的国家。
1937年11月,希特勒终于没有按耐住兼并奥地利的野心,他开始对可能造成吞并麻烦的国家进行了试探,奥地利的盟友意大利明确表示不会干预,而英国则暗示,只要不使用武力,将采取中立立场,而法国也表示对两国机构的同化不持根本的反对意见。在剪除这些障碍之后,希特勒开始行动了。
早在1934年,希特勒就鼓励奥地利的纳粹势力谋杀了奥地利总理恩戈尔伯特·陶尔菲斯,后接任该国总理位置的是陶尔菲斯派的库特·冯·许士尼格。许士尼格显然没有那么顺从,但也无力驾驭国内局势,自希特勒执政以来,纳粹党对奥地利进行了大量渗透,奥地利的纳粹党对两国合并进行了广泛宣传,奥地利的日耳曼族私下里也认可两国合并,许士尼格政府被迫接受了纳粹政权在奥地利的代理人塞斯-英夸特加入内阁。
1938年2月12日,许士尼格与希特勒在上萨尔茨堡会面,对这位奥地利总理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旅程。希特勒面对这位奥地利总理,对奥地利进行了严厉的攻击,诽谤奥地利的历史就是一部背叛的历史,说“在整个历史中,每个民族主义的思想都被奥地利破坏了”,希特勒表示:“我现在能告诉你的是,许士尼格先生,我完全决定结束这一切”,希特勒还给出了一个兼并奥地利的时间表:“许士尼格先生,仔细考虑一下。我只能等到今天下午。”目瞪口呆的奥地利总理,懦弱地接受了希特勒长达两个小时的攻击和谩骂,
下午三时,许士尼格得到了希特勒开出的“合作清单”,清单的主要内容有:奥地利政府撤销所有抵制纳粹党的禁令,释放亲纳粹的犯人,任命英夸特为内政部长,任命另一名亲纳粹分子为国防部长,实行军队的军官交换,将奥地利的经济体系纳入德国经济体系中。这是一份对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希特勒不允许对这个条件作任何修改,还故意安排凯特尔将军与许士尼格打了一个照面,言下之意,如果不答应条件就将进行军事占领。
许士尼格被吓坏了,当晚就在希特勒的这份文件上签字。不过,他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尾巴:根据奥地利宪法,文件需要总统签字方可生效。
回到奥地利的许士尼格决定举行全民公决,由全体奥地利人选择奥地利的前途,这也是为奥地利、为自己挽回尊严的最后手段。希特勒得知这WWw.aIhUaU.COM一消息非常恼怒,他担心公决出现自己无法控制的结果,要求许士尼格立刻放弃这一做法。许士尼格再次屈服,随后辞去总理职务,由英夸特接替了他。虽然英夸特担任总理职务遭到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的反对,但奥地利此时在实质上已经变成德国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人为这位总统说话,米克拉斯只好妥协了。
1938年3月10日,奥地利被“合并”到德国,成为德国的一个省,名为奥斯特马克,英夸特成为“省长”。而许士尼格,这位窝囊的总理也被纳粹政府逮捕关进了集中营,九死一生,直到纳粹德国战败,才被盟军解放。
为了掩盖纳粹德国的侵略本质,希特勒在实际吞并奥地利后再次玩弄“全民公决”的花招,以便获得法律上的依据,4月10日举行全民公决,整个“大德意志”的赞成票是99.08%,奥地利部分更是高达99.75%。
国际社会对德国吞并奥地利几乎毫无反映,唯有英国表达了抗议——仅仅是抗议。
疯狂扩张,兼并苏台德
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是希特勒的梦想,第一个步骤首先要兼并苏台德。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后的新建国家,主要有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组成,此外还有匈牙利人、鲁塞尼亚人等。苏台德处于德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国交界的地方,这里聚集着三百万说德语的日耳曼人,是德国一战战败割让出来的土地。希特勒以此地为日耳曼人聚集地为借口,继续玩弄“民族自决”的手段,以最终达到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目的。
此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堪称欧洲最民主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共和国的创建者托马斯·马萨里克和埃德华·贝奈斯都十分富有政治远见,他们不愿意和德国进行妥协,而是与法国和苏联签订了协定,以政治手段和辅助军事手段保卫自己的国家。但法国国内政治动荡,自顾不暇,而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保护则以法国的保护为前提,实际上法国和苏联都是不可靠的盟友。
希特勒首先煽动苏台德的日耳曼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当地的日耳曼人领袖康拉德·汉莱因则接受纳粹政府提供的经费制造了许多恐怖主义活动,希特勒以此为口舌,四处造谣,说日耳曼人受到了如何的欺凌。康拉德·汉莱因接受了希特勒的指令,提出卡尔斯巴德计划,要求苏台德独立自治,遭到了捷克政府的拒绝。希特勒下决心颠覆捷克斯洛伐克,并且着手制定入侵计划,纳粹德国开足宣传机器,散布“捷克人对苏台德日耳曼人犯下的可怕暴行”。
时任英国首相的张伯伦,原本就是一个软弱的绥靖主义者,在德国血腥扩张问题上,他将绥靖政策演绎到极致。张伯伦的格言是“打算放弃自己的一些东西,以便能换取到一些东西。”在他意识到英国将卷入一场危机时,他表示要“离开荆棘般的危险,得到鲜花般的安全”。这些态度为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定下了基调。
形势危急之下,1938年9月13日张伯伦打电报给希特勒,提出要亲自与希特www.(aIhUaU.com勒会晤,以和平解决捷克斯洛伐克危机:“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提议立即前来见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提议乘飞机前来,并且准备明天动身”。15日张伯伦与希特勒举行了会晤。会见中希特勒表示要下决心让苏台德回到祖国的怀抱。当张伯伦感觉到希特勒态度的坚决时,他非但没有制止希特勒的罪恶狂想,反而做起了法国人和捷克人的工作,希望他们满足希特勒的愿望。
一周后,张伯伦与希特勒再次会晤,张伯伦受到希特勒极高的礼遇,因为他说服了法国:在不举行全民公决的前提下,将苏台德“移交”给德国。全民公决成为政客们随时操作、玩弄的把戏。但希特勒却等不及了,他要求在9月26日即占领苏台德,否则即发动战争,这引起了英国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强烈抗议。尽管如此,张伯伦在27日晚发表的aIhUaU.cOM广播演说中,还是表达了绥靖政策的态度:“为了在一个遥远的国家里我们对之毫无所知的人们之间的争吵,我们居然在这里挖壕沟,试戴防毒面具,这有多么可怕,多么荒诞,多么不可思议!”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愤怒地谴责到,这是张伯伦“对德国独裁者做出的下贱投降”。
在意大利调停下,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于29日和30日在慕尼黑召开会议,讨论苏台德危机,但会议却将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另一个协作国家苏联排除在外,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阴谋”。由于英法害怕战争的爆发,决定将苏台德“移交”给德国,10月1日,苏台德被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就这样被出卖了。
捷克为此失去了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最富裕的工业基地。总统贝奈斯宣布辞职,由埃米尔·哈查接任总统一职。
慕尼黑会议是欧洲绥靖政策的最高峰,但还没有结束。
痛下杀手,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屡屡以民族自决为借口实施扩张政策,并多次从中尝到了甜头,他决心故伎重演,彻底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对充满勃勃野心的纳粹政权,种族主义政策是满足其扩张欲望最好的借口。苏台德从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分离出去以后,并没有完全解决所谓的“民族问题”,在苏台德以外、捷克斯洛伐克其它地方依然散居着数十万日耳曼人,而且还有三百万的斯洛伐克人,以及鲁塞尼亚人、波西米亚人和其它一些民族。这些都是希特勒彻底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借口。
“民族自决”是希特勒屡试不爽的一副好牌,随着他在奥地利、苏台德的屡屡得手,“民族自决”这副牌还是要打的,至于“公决”、“移交”,对希特勒来说已经没有必要了。
希特勒于1939年2月12日会见了斯洛伐克民族党领导人贝拉·图卡和日耳曼少数民族领袖弗兰茨·卡尔马欣,这两人表示支持希特勒的主张,将斯洛伐克独立出来,图卡卑劣地对希特勒表示:“我将自己人民的命运交到你的手中,我的元首;我的人民等待从你等待从你那里得到完全的解放”。一个将自己国家命运拱手出让的,究竟会得到怎样的下场?
图卡和卡尔马欣的卖国行径遭到总统哈查的强烈抵制,当即宣布解散斯洛伐克和鲁塞尼亚政府并下令戒严。随后,斯洛伐克在希特勒的怂恿下宣布独立——这就是卖国贼们做出的回答。
与此同时,戈培尔掌管的宣传部开足马力四处造谣,说“捷克野兽击倒怀孕的日耳曼女人以及捷克蛮人使赤手空拳的日耳曼人普遍受到血浴”。造谣是纳粹党的拿手好戏,不仅在手法上与兼并苏台德时的手法一致,甚至连标题都不愿意改动一下,可见其肆无忌惮,毫无廉耻。
可怜的老总统哈查病急乱投医,与外交部长富兰蒂斯卡·切瓦尔科夫斯基为了挽救捷克斯洛伐克的统一,跑到了德国向希特勒求助,在希特勒的威逼下,受尽屈辱,上演了外交史上极为悲惨的一幕。
哈查的火车还没有离开捷克国境,德国军队就占领了捷克重要工业城市摩拉夫斯卡-俄斯特拉发。到了德国以后,哈查先后受到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和戈林的轮番恐吓,历史学家评价到,这是希特勒“一生事业中最厚颜无耻的一场戏”,希特勒先是例举了“捷克斯洛伐克种种对不起德国和德国人的事情”,并且说: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之所以存在,完全出自自己的一片好心,如果不答应德国的条件“就会看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毁灭”。戈林威胁到,如果捷克人不放下武器投降,就将用空军毁灭布拉格:“如果我不得不轰炸布拉格的话,我将甚(www.aIhUaU.Com)为抱歉”。哈查被当场吓得心脏病发作,经过紧急抢救才缓过气来。
倍受折磨的哈查,在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的命令下给布拉格打了电话,劝说放弃抵抗。1939年3月15日凌晨三点三十五分,哈查被迫在希特勒事先为他准备好的公报上签字。公报说:“……会谈中,双方以完全坦率的精神研究了最近几个星期以来在日前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上发生的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局势。双方一致认为:所有努力的目标必须是在欧洲中部保卫安静、秩序和和平……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宣布:为了对这一目标有所贡献,并实现这一最终和平,他满怀信心地将捷克人民和国家的命运交给德国元首。元首接受这一宣言,并表达了他的意图,即让捷克人民处于德国的保护之下,并保证他们的独立发展符合自己特点的民族生活。”
公报签字两个多小时后,德国军队全面进入捷克,没有遭到任何抵抗——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消失了。
3月18日,英国和法国政府在国内民意的压力下,才想起来对德国政府提出抗议,德国人断然拒绝了这些抗议。德国国务秘书冯·维茨萨克说:“我立刻把照会放回信封中,扔还给大使,并且说,我断然拒绝从他手里接受有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一切抗议。”
当希特勒在波兰问题上故伎重演的时候,被希特勒捉弄得筋疲力尽的国际社会终于清醒过来,这一次,波兰没有满足希特勒的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绥靖主义者们得(aIhUaU.COm)到的是一场世界性的残酷战争,全世界为之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