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凡特的纳吐夫文化 纳吐夫文化

黎凡特的纳吐夫文化 纳吐夫文化





Natufu wenhua
纳吐夫文化
Natufian Calture

   西亚中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1万~前8000年左右。主要分布于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等地。1928年,英国女考古学家D.A.E.加罗德最早发现于巴勒斯坦的纳吐夫,故名。其经济的基础是采集和渔猎,并向着农耕的方向发展。后续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初期的原始塔洪文化,但起源目前还不清楚。
 纳吐夫文化可分为早、中、晚 3期。早期遗存最为丰富。遗址有洞穴和野营两类,前者如卡尔迈勒山中的沃德遗址和凯巴拉遗址,后者如约旦河谷胡伦湖畔的艾因迈拉哈遗址。工具以细石器为主,多为半月形细石器,还有镰刀、石臼、石杵、石磨盘,这些工具可能是用来采集和加工野生大小麦的。骨器有收割刀、针、锥、刮刀和鱼钩等。遗址中见有许多野生动物的骨骼,其中如山羊、羚羊、野牛、兔及鸟类等,当为人们狩猎的对象。从兽骨集中为少数种类看,当时可能已有了畜牧的萌芽。虽然人们在这时已进入长期定居的阶段,但住处简陋,多为圆形茅棚,实际上只不过是不牢固的掩蔽所而已。墓葬在居地之内,有单人葬、集体葬和集体二次葬。墓的表面常用碎石或大石覆盖。死者身上有时撒有红色赭石粉末。发现有不少雕刻品,凯巴拉遗址出土的骨制镰柄上雕刻有动物头像,乌姆祖韦提奈出土的无头羚羊雕像以及艾因塞赫里出土的爱神像都是十分生动的作品。遗址中发现有地中海角贝和红海贝壳,说明当时已有交换。纳吐夫文化中期的遗址较少,持续时间也不长,最值得注意的是家犬的出现。晚期遗址以死海西面的希阿姆遗址Ⅰ、Ⅱ为代表,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石镞和石锥的数量很多,其他细石器减少。
   [纳吐夫文化的骨制镰柄  凯巴拉遗址出土]
                 毛昭晰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纳吐夫文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9451/76922666187.html

更多阅读

克里姆特的速写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坦诚地说,我并不太喜欢克里姆特的油画作品,里面的东方元素:图案与花纹,外在了些,而且,它们阻隔了画面整体气韵的贯通,背景与人的关系处于高度的对比之中,尽管画家也尽力将人物造型纳入其装饰性框架中,消解体积与空间,融合写实与合理的夸张,但复

关于诛仙的各种吐槽 诛仙吐槽

关于诛仙的各种吐槽诸如朝阳峰落霞峰的继任首座为何前后不一的槽点我尽量不吐,无关紧要。话说回来,萧大也是的,即使为了反映这两脉的衰落,也不用在后面给朝阳峰安了个叫楚誉宏的继任首座吧。楚这家伙在七脉会武的表现实在差到不能再差,

声明:《黎凡特的纳吐夫文化 纳吐夫文化》为网友迟夏饮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