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合格的诗词是怎样炼成的
曾少立
示例一
学员原作:
临江仙·乙未春节归乡途中
寂静人稀车不堵,三更道上飞奔。灯光两束照归尘。车随轮子转,心已到乡屯。
一路他山当我岭,他人幻似亲人。前村奈有更前村。无穷河水复,不尽夜流云。
分析:
此词主要是没有写开,太纠结在回家的路上了,写得过于琐细。可以写得精炼一些,驾车、归心似箭,如此这些,都在上片完成,不要延伸到下片去。下片可以荡开一笔,写出自身的感慨。最后再回到行车路上,呼应上片。
参考改法:
夜半还乡车似箭,抛山掠水缤纷。遥看灯火作乡屯。每回俱不是,犹在更前村。
乞食蜂衙长作客,门前伫老双亲。人间又是一年春。繁花开满路,不尽夜流云。
结以“繁花”勾连上句之“春”,以“不尽”勾连“满路”。作者在广西,春节繁花已然满路,自是实写。
示例二
学员原作:
清平乐·忆过年
寒风呼啸,屋顶烟囱袅。主妇虔诚忙祭灶,煮肉谁家热闹?
年糕满镬蒸腾,炉膛火焰分明。最喜年终相聚,家家笑语盈盈。
分析:
此词主要是缺乏描写,泛泛而谈,语言都是大路货,这样很容易写成老干体。另外在章法上,寒风句与整个气氛关系不大,当去。炊烟与炉火、煮肉与蒸糕可合并同类项。个别语词如烟囱审美差,袅字单用也不佳。修改的思路:上片就集中写祭灶这一件事,下片写做饭和吃饭,也是与灶有关的事。这样就把所有的着力点集中起来了。同时要有细节,要生动。另外,标题“忆过年”可以不要,至少“忆”字不要。忆,弄得没有在场感了。除非强调今昔对比,否则没必要用回忆的口吻。诗词的在场感很重要。祭灶的风俗以江浙一带为盛,而作者正是江苏人,看来是实情实景。祭灶一般是在小年,意思是小年灶神爷上天去向玉帝汇报工作,到大年三十再回来。祭品一般少不了酒和糖,喝酒是把这厮灌醉,吃糖是让他的嘴巴甜一些,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从这些来看,祭灶神爷不是一件非常庄严神圣的事儿,而是一件带有搞笑性质的很欢乐的事儿。写成词,也要体现这种搞笑、有趣、热闹、喜庆的气氛。
参考改法:
灶爷尚飨。糖酒今呈上。还请新年多打赏。祭罢笑声轰响。
炊烟炉火升腾,蒸糕煮肉温馨。团坐欲开年饭,邻家爆竹先鸣。
如果觉得“还请新年多打赏”太过网络化,不够正经,也可以写“保佑我家人畜旺”之类。
示例三
学员原作:
清平乐
寒冬腊月,夜色明如雪。一颗流星划笑靥,猎户变成蝴蝶。
眼眸荡漾寰辰,波江掠过浮云。休道参商不见,今生为你沉沦。
分析:
此词写爱情。按作者的说法,是写一对情人看星星(并不是看流星雨)。然而词中的人物不够鲜明。一些句子词不达意。并涉及过多的有关星座和天文的知识,如猎户座、波江座等等,让知识遮蔽了情感。修改的方向,一是突出人物,二是立足于抒情,先写一起看星星这件事,后写由这件事引发的感触,不去涉及太深的天文知识。
参考改法:
寒风似割。并立阳台雪。看尽银河星睫睫。拥你花光笑靥。
梦回昨夜星辰,此情易别难分。纵使参商不见,今生为你沉沦。
一对恋人在深寒的夜晚相拥看星星,这是一件让人动情的美好事儿,要把这种美好、这种深情写出来,写到位。
附1:学术界对李子诗词的评论选摘
附2:香山书院主讲老师曾少立(李子)部分作品
学术界对李子诗词的评论选摘
一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檀作文博士在《颠覆与突围——“李子体”刍议》(《中国诗歌研究通讯,2004年秋季卷》)的评论:
1
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说李子是我的哥们,他过的是和我一样的生活。李子写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2
李子如同一个高明的魔术师,熟练地玩弄着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流行语汇,并操纵了我们的阅读快感。
3
李子是一个现代意识极强的旧体诗人。作为诗人的李子,其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人文精神,(2)普世关怀,(3)终极思考。
4
李子于旧诗而言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新变。李子的创作实践,显然是突破多于继承,他对当代语境的尊重高过于诗词传统。当我们在界定“李子体”时,我们不应将目光局限于白话入诗和流行语汇的皮相层面。更多地考虑李子“拒绝伟大”的深层动机,“颠覆词语”的审美追求,以及“新诗对接”的手法尝试,有助于我们认识李子对旧体诗词的特殊贡献。
“李子体”的艺术特色,在我看来主要有三点:一是“颠覆词语”的荒诞审美,二是诗歌意象的现代意味,三是情感留白的诗意弥足。
二
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田晓菲在《隐约一坡青果讲方言:现代汉诗的另类历史》(《南方文坛》2009年6期,宋子江、张晓红译)的评论:
1
李子创作的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诗,亦即属于21世纪的旧体诗。这种诗歌的力量,正来自传统诗歌形式和现代人的情感、语汇和意象之间的相互交涉。
2
李子诗对诗人自己和他的读者所具有的最大魅力,就在于这种新旧交界与混合。换句话说,他的诗把旧体诗的形式、传统诗歌语言和现代语汇以及现代语境交相措置,这种措置所产生的张力和反讽,是纯粹的旧体诗或者纯粹的新诗所不具备的。
3
李子的诗是很好的例证,集中代表了本土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问题。
4
经李子等诗人之手,旧体诗幸免于僵死的命运,突破了唐宋大师古老词汇的重围。
三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大勇在《种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网络诗词平议》(《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的评论:
1
这种“现代城市平民”立场在李子笔下不仅表现为对自身“一地鸡毛”式生活的摹写,更多时候还表现为对底层生涯的观感,对乡村镜像的怀恋以及对天人关系的追问。显然,这是将过渡期中国的现代公民意识、人文情怀与中国文化的传统命题实现对接的一种努力,同时也是打开未来文言诗词写作之门的一种努力。
2
我们有把握这样说:仅凭十几首乡村镜像类作品,李子即可以奠定自己在中国诗词史上重要的一席之地。
3
只要不带有色眼镜,作先入为主的臆断,我们也应该承认:由于新诗思维、新诗意象、新诗手法的介入,李子及其同人们的作品也确实“突破了唐宋大师古老词汇的重围”。
四
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及著名诗词评论家裴涛在《深入命运与情感的超时代书写:略论李子词的艺术个性》(王兆鹏、裴涛著,待刊)的评论:
1
李子词太有个性了,在我们阅读的古今诗词中尚未见过类似的作品,它与作者的命运、情感结合得十分紧密,又与当下流行的诗词写作风格大相径庭。
2
李子词是平常人写平常事的典范,是把诗词从传统的精英写作转向平民写作的典范。这不仅在于其身份的平民化,更在于其心态的平民化。
3
李子词一扫时弊,逆势而书,其情感真而挚,朴而深,浩大而苍凉,读之足以心为之痛,泪为之落。这自然与大量的拟古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方之以当代一些“新派写作”,也存在质感上的重大差异。
4
李子词是一种深入命运与情感的极度个性化写作,是在内容、情感、思想、技巧、审美、创作理论等整体架构上超越于时代的开创性写作。
五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宋湘绮在《从网络上“李子词”看词体演进》(收入作者所著《新世纪词创作审美问题研究》一书,华中师大出版社,2015年)的评论:
1
“李子词”的创作与接受,已经脱离古代语境,变成现代阐释学中“人”的自我认识、生命自白、自我建设。李子的创作观是:“一以物证心;二日常生活;三现代审美;四平民立场”,句句都指向“人”。但他的前期创作,对“破碎”技术的倚重,压倒了对人的价值关怀,使人成为语言游戏的道具,语言奴役了“人”,而文学最根本的命题是对“人”的价值关怀。
2
李子的词作和创作观的潜意识和显意识矛盾,正体现了他一只脚站在古代文学阵营,一只脚迈进现当代文学门槛的复杂心理。
3
李子在诗词是文学,还是艺术的认识上辨析,虽有偏差,却帮他抓住了诗词创新的要害。作为文学的诗词,就是语言艺术,是艺术的分支。李子所谓的文学本位,就是让诗词回到艺术家族,盛开韵文的感性认识之花。
4
以李子为代表,以新诗思维创作诗词的,则与新诗一起走向“个人写作”,正在破碎中,拟合新的可能性。李子因为个体的境界、方法论的突破,走在诗词创新的前沿。
六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著名诗人刘梦芙在《近二十多年来中青年诗词创作述评》(香港中文大学第二届旧体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的评论:
L1Z1(李子,曾少立)作词远多于诗,连篇化用口语,不入典奥之途,颇似新诗意境而格律严整、声韵和谐,风格最为独特。词写山乡景色之清丽,山民心性纯朴而生计艰辛,与写都市之光怪陆离、醉生梦死恰成映照,作者对人类前途、人生意义濒于绝望,幽默诙谐中寓极深重之悲哀,大俗原为大雅。
香山书院主讲老师曾少立(李子)部分作品:
清平樂·山村之夜
炊煙歇了。村口翁和媼。月下群山蒼渺渺。迢遞數聲飛鳥。 樹林站滿山崗。石頭臥滿河床。三兩油燈土屋,禁他地遠天荒。
菩薩蠻·赴圩人
藤筐壓背行還急。山風不減單衣濕。六月豔陽高。赴圩紅辣椒。 往來山裏路。黃鳥鳴高樹。賣個轉圜錢。妻兒等那邊。
赴圩,贛南客家方言,即趕集。
西江月·砍柴人
腰上柴刀藤掛,肩頭柴火藤纏。砍山人歇響山泉。一捧清涼照臉。 山道夕陽明滅,山深蟲唱無邊。山窪阿母主炊煙。家在山梁那面。
阮郎歸·伐木人
南風昨夜入山圍。桃花紅數堆。登高斧伐白雲陲。丁丁不展眉。 溜槽陡,簕藤肥。奔雷大木飛。夕陽似落似徘徊。那人尋不歸。
溜槽,從山上往下放柴,時間長了在山坡上磨出的凹槽。簕,贛南客家方言,即刺。
木蘭花·挖冬筍人
年根挖筍山窩子。日色寒昏風嘯厲。黃泥朽葉兩層深,皴面佝腰烏十指。 巡尋不覺蒼冥起。但覺肩輕心不死。遙看村火慰營生,想像明朝山外市。
卜算子·割松油人
厲矣割之刀,白矣松之血。汝血吾家食與衣,思此心同割。 風動密枝分,風止重陰合。漏得晴光似散金,貧徹山人骨。
浣溪沙·山妹子之一
七月晴光九月波。山家妹子背山籮。山南山北唱山歌。 紅果搖枝風串串,青瓜藏葉水坨坨。應聲人是阿哥麼?
虞美人·山妹子之二
桃花嶺下花溪塢。百鳥鳴花樹。炊煙高起亂花中。遙似花妖捉筆正描紅。 採花脆笑花枝舞。花是鄰家女。對花她卻喊人名。喊得花多並蒂嶺多晴。
臨江仙·山娃子
十面青山圍土屋,天生我是山娃。腰間刀把掌間叉。竹敲應辟鬼,草響莫言蛇。 日日瘴煙人不見,繩懸百丈危崖。半筐酸果半筐花。一支張口調,幾抹印腮霞。
“竹敲”兩句是贛南山區孩子的小迷信。
南歌子·山村之晨
蟒霧拖山黑,鷂風簸露圓。石翻儺鼓水翻弦。隱約一坡青果講方言。 木客收殘月,天光出峒邊。半村煙起半村眠。屈指紅霞燒去夢三千。
木客:古籍中記載的贛南山中妖怪。傳說木客曾吟詩:酒盡君莫沽,壺頃我當發。城市多囂塵,還山弄明月。蘇軾有詩:誰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詩。
鷓鴣天
生活原來亦簡單。非關夢遠與燈闌。驅馳地鐵東西線,俯仰薪金上下班。 無一病,有三餐。足堪親友報平安。偏生滋味還斟酌,為擇言辭久默然。
鷓鴣天
三十餘年走過來。空茫剩得舊形骸。徘徊有涉安危界,坎坷無關上下臺。 千萬里,一雙鞋。走山走水走長街。肩頭著盡風和雨,偏是人寰走不開。
喝火令
日落長街尾,西山動紫嵐。繁華氣色晚來膻。旋轉玻璃門上,光影逐衣冠。 買斷人前醉,漂零海上船。高樓似魅似蹣跚。一陣風來,一陣夜傷寒。一陣星流雲散,燈火滿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