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学习新内容:
1、 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 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 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练习活动:1、 学习评价:
(1)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
(2)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
(3)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
(4)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
(5)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2、 课后随想:
(1)对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难理解,因为:
(2)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作画,因为: 课后准备:搜集有关“9、11”事件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第二课时:创作练习一、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段“9、11”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的录象。“9、11”事件虽然与格尔尼卡事件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让我们学习毕加索,以“9、11”为题材创作一幅画。二、 练习活动:创作一幅以“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创作心得。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电脑创作、拼贴资料均可。 学生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回答问题如:格尔尼卡、毕加索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如:沉重、灰暗、凌乱、恐惧等。简单回答如:背景、内容、方法、色彩、作者等等作者介绍见课本第3页请一同学阅读。 学生略答。仔细观察作品,学习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所见。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进入到思维的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蕴。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的评价。学会思考和表达。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课后思考搜集资料以“9、11”事件为题材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自己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
教师活动引出问题这幅作品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整体初步印象?归纳: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欣赏作品,你想从哪些方面深入了解呢?你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你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吗?呈现图片资料:《蒙娜丽莎》《哭泣的女人》以感官感受画面,对作品进行描述。作者为什么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丰富、鲜明的色彩呢?这些人和物画的完整吗?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出示课件:详细介绍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形式。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诠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提高技法上的指导。
五、教学点评
1、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生活 "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①映示国画作品《虾》 (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
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2、 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立体表达
知识目标 :
1.通过对中外手绘线描绘画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懂得并领会艺术的美。
2.感受并发现自然界中的美,激发学生用手绘线条表现自己的感受,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
1. 用手绘线条准确客观、忠实现实地传达物象信息。
2.熟练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立体空间的表达能力。 情感、德育目标:
① 对学生进行“实践—认识—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②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手绘线描表达立体图像的方法和营造空间的呈现方式
难 点: 发现、体验生活,并能清晰地传达物体结构、透视、排列组合规律和表现方法。关键用线条从平面——立体空间的描绘。
一、 新课导入
1.这一片段中有哪些物体?它们是怎么样的形体?
2. 请你学生寻找身边的形体的物体。
小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归纳为四个基本形体:六面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出示实物、图片资料)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充满着立体形象。
3. 出示不同技法的作品:油画、水彩画、国画、版画、剪纸、手绘线描画(平面、立体)
4. 你觉得用哪种技法描绘事物又快又好?
5. 引出课题: 多媒体展示:放一段生活活动场所,感受生活中的立体形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 讲授新课
(一)手绘线描图像的特点及作用
1.课件展示手绘线描图像作品,什么是手绘线描图像?
2.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用手绘线条来表达立体图像?(其特点)
3. 手绘立体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分小组画实物。(平面 、立体)
(2)平面与立体的图象有什么区别?(平面图像只表现出物体的长宽。)
(二)学习立体图像的三种表达方法
及时小结:1.刚才我们用的是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1)表现物像较准确。
(2)运用线条生动、流畅。
(3)存在问题(如右图):有时为了把握形而使线条不连贯,形也失去很多。
2.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把一个物体看成是透明的,将被遮挡的部分画出来。它较清晰地表达物象三维关系的本质特征。
小结:
(1)用结构分析法理解物体好。
(2)运用线条生动、流畅。
(3)存在问题(如右图):透视不正确,用线还存在着点、断断续续的现象。
3. 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根据对物体结构认识理解的一种表达方式。
(1)用主观理解法表现物体生动有趣。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9_七年级美术教案
(2)运用线条更生动流畅。
小结:无论用哪种表达方法,最重要的是把物体较真实地表现在画纸上,来传达我们的感情。 1. 欣赏线与形相结合的优美作品
2.记录、说明、叙事、交流、抒情的功能,是最简便、最形象的日常交流语言。(快捷方便) 3.自然科学、英语、建筑设计、机器使用说明图、??
(1)学生试画:苹果、杯子、铅笔盒、一叠书??(尝试: 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2)立体图像: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三维立体形象。
讨论得出: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按照物体的视觉现象予以表达,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能较真实地再现对象。
了解线与形的关系及手绘线描图像的特点,通过欣赏体会作品的美感,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创作的欲望。
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通过对实物描绘,进一步进行探究性学习,掌握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观理解的方法 三、 作品赏析、拓展知识
1. 几张名画好在哪里?(结构、造型、线条) 它们运用的是哪种技法? 2.简介画家、拓展知识
(1)凡高(2)毕加索(3)齐白石
3.观察大师的手绘线描作品与你们的手绘线描作品比较一下觉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1、.感受名画,设疑解惑,主动参与。2.了解画家、拓展知识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1)学生交流知识、情感。分组发表意见(2)教师及时肯定与补充。研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从大师的画迁移回到学生的绘画,拉近创作距离让学生自主探究。
4.加深理解,展开想象体验创新(1)你能创作一幅富有情趣的作品吗?(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的构图、技法及线条的运用。(3)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分组实践,合作探究 1、选择三种绘画方法
2.运用适合自己的工具(铅笔、钢笔、圆珠笔),自由组合、自主探究,合作创作一幅作品。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学生各有所得,从而扩展学生的求知面。 四、展示与评价
1. 小组交流评价。2. 教师点评。
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互相说说谁的画最有趣,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幅作品。让学生在评议中巩固知识技能,感受作品的内涵,促使情感升华 五、小结,拓展延伸、实现升华
用所学知识(手绘线描立体图像的表达)在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你能创作有个性的作品吗? 1. 收图片资料。
2. 创作建筑、家居、某设备的使用说明??有个性的作品。 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 课后反思录: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并从大师作品中迁移到学生的绘画里,拉近创作距离,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堂课学生能掌握手绘线描图像—-立体图像的三种表达方法。其中表达直观感受和主观理解的方法学生掌握得又快又好,学习中也感兴趣。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中,造型、透视存在的问题最大。部分同学构图、造型欠一点,用线上还不够流畅。
3.《同类色与邻近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同类色和邻近色,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同类色或邻近色完成一幅色彩构成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运用同类色、邻近色创作给人的美感,了解色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加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生活的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学习同类色和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同类色和邻近色的方法,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区分同类色与邻近色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回忆已学色彩知识,根据色相环判断同类色与邻近色概念 讲授新课 一、 同类色
(一) 同类色的概念 (二) 明度与纯度的应用处理 (三) 了解同类色
1、 色环中的同类色 2、 举例
3、 同类色的特点
二、 邻近色
(一) 邻近色的概念 (二) 了解邻近色
1、 色环中的邻近色 2、 感受邻近色的特点 3、 举例
三、 生活中的应用 (一) 服装搭配 (二) 化妆
(三) 日用品的设计 四、 思考与讨论 五、 布置作业
PPT 设计
PPT的设计基本与教学设计思路一致。由于本课以色彩设计为重点,所以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注重了色彩的应用。色彩运用与色彩概念相吻合,标题栏色彩与内容相一致,搭配合理清晰。PPT整体简洁,主题突出,无链接操作。
4.《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对比色的定义。记住几组常见对比色。学会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灵活应 用对比色。 教学重点:对比色的定义 教学难点:对比色协调法 导入部分:
1. 由鲜艳的少数民族服饰入手,让学生体会对比色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提问学生的感受和服饰的特点,便于引入主题。
对比款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两件衣服来印证学生的感受。再次烘托主题。 2. 出示主题《对比色》
3. 对比色的定义,加三张对比色图例,直观呈现定义内容。 4. 讲解三原色、色环与对比色之间的关系。
5. 三张布局相同的图片在屏幕中变换颜色可以很明显的让学生体会到对比色带来的强烈感受。 6. 对比色的协调法
协调方法一:降低一方纯度
教师可在这里提问:“降低那一种颜色的纯度?”
出示原图与对比图,在对比图出现之后,再单击可出现“答案”
协调方法二:加入同一种颜色 提问:“加入了那一种颜色?”
出示原图与对比图,在对比图出现之后,再单击可出现“答案” 插入中性色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进行铺垫。
协调方法三:用中性色间隔
提问:“加入了哪种中性色?还可以用什么颜色间隔?” 出示原图与对比图,在对比图出现之后,再单击可出现“答案”
协调方法四:改变面积比例
教师可提问:“对比图与原图相比进行了怎样的改变?” 出示原图与对比图,在对比图出现之后,再单击可出现“答案” 7. 学习怎样用对比色进行绘画创作。
此页为动画特效页,教师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由最开始的“小白鱼”的色彩之旅为开始。每单击一次,小鱼便由远及近的游动一次,每游回来变多一种色彩。最终小鱼的旅行结束,变成了美丽的“小彩鱼”。 以动画和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对比色的应用过程。
8. 思考页,展示小鱼变色的步骤图,启发学生用别的对比色进行创作。
9. 图中的“小海马”已经涂上了一种颜色,让学生从给出的3种颜色中选出对比色,单击“颜色球”小海马即可变色。
动画效果可使学生的选择变的直观,加深学生的理解。
10. 介绍对比色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家装,生活,年画,摄影,服饰,鞋帽,酒瓶等方面向学生展示对比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1. 观看学生作业,可请学生谈谈作品应用了什么对比色和用了什么协调方法。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12. 作业要求
5.《色彩的调和》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能力:尝试体验运用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情意:通过欣赏作品,感受色彩调和的美感了解色彩调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感受和体验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尝试运用调和色完成一幅作品。 难点:掌握简单的调和方法,使画面色彩调和。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充满色彩的世界里,自然界中的色彩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人不同的美感。出示课题------色彩的调和
新授 1. 2. 3. 4. 5. 6. 7. 的关系。
8. 9.
根据作品分析进一步讲解什么是色彩调和。 什么是色彩调和? 出示色卡,组织学生分类。
请你把色卡按一定规律排列和分类。 教师展示。
演示:按调和色、对比色的规律排列。
分析:请你观察老师排列的方法,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分析色彩调和的方法。
比较几幅不同的色彩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色彩调和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分析色调与作品内容
10. 色彩调和通常是指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觉审******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
11. 调和具有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基本特点。 12. 组织学生看书:
13. 分析体会画家作品中的色彩调和。
14. 分析学生作品是怎样使用色彩调和的方法。
15. 教师出示几张小范画,引导学生对比范画分析色彩调和的方法,并演示调和方法。 加入同一种色使画面色彩形成一个基本色调。
16. 加入灰色使画面色彩形成一个基本色调。 17. 学生作业
18. 作业要求:利用两张相同的画稿,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调色,表现色彩的调和。 19. 辅导要点:色彩调和的方法,注意颜色的干净及涂色方法。 20. 评价展示、评价作品。
6.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
教材分析
在本课教材中,出示了很多服装的款式和色彩,首先让学生从自身的服装,学生装进行色彩搭配。然后在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服装搭配。教材中还提议在不同场合中,不同的服装进行色彩搭配。切记:是服装色彩搭配,不是服装设计,能够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以不同感觉,根据不同年龄,场合,工作等给予不同的色彩搭配。
学情分析
1、学生会对本节课很感兴趣,服装色彩的搭配与生活息息相关; 2、学生对服装虽不陌生,但真正的服装色彩搭配知识贫乏;
3、学生会注重服装色彩的搭配,会觉得作业设计时服装的款式很难画。(为学生提前准备画好的人体模特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色彩应用于服装的一般规律。 (2)服装款式和搭配规律。 2、能力目标:
(1)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形、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交流、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色彩、款式、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合理搭配服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自学、分析、评论、创造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利用图片展示奥运会部分服装。 2、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欣赏教材,讲授新知
1、教材中都有哪几种服装?这些服装给你什么感觉? (运动装、学生装、休闲装、牛仔装等)
2、服装搭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总结出影响服装搭配效果的要素) (场合、功能、肤色、年龄、性别、身材等) 3、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三)引导思维,提高审美
1、诸种款式、材料的对比变化与服装风格的统一。 2、服装的色彩:
(1)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觉。 (2)色彩的象征意义。
(3)色彩搭配技巧,选择常用的对比色搭配和同类色搭配来讲解。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9_七年级美术教案
(四)提高素养,助教助学。
适当介绍不正当着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流行倾向。 (五)合作学习,交流互动。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不同职业、年龄、性别、身材的人物设计合理的服装。 (六)总结评价
1、学生分小组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2、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学习服装搭配 一、服装的款式 二、服装的搭配 三、服装的色彩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作业展示:每个小组推荐小组成员内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并且说出作品的精彩之处,再由其他小组成员给与肯定或说出自己的意见。(在作品展示中尽可能的可与肯定,予以鼓励)教师总体点评。
教学反思
通过对《学习服装色彩搭配的教学》,最先是对学生的感触,就是太低估学生的服装色彩运用能力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能够自己设计模特(有些同学没有用我课前复印好的模特形体),运用卡通绘画的表现方式,把服装的色彩搭配发挥的超出了我的想象!
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设计!教师不能限制的太多,在教学中不能禁锢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欣赏的教学图片太少,通过教学发现,服装色彩搭配的图片可以多样一些会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服装的色彩可以跨民族、跨地域、跨国家的展示会更好!
7.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
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8.写意花卉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2)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3)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 教学设计: 欣赏导入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 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经典回放: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 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互相研讨:
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讨论: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
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与中国花鸟画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文字、文章等。 酝酿创作:
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虚心劲
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学生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 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根据老师要求作画。 展品作业
教师就所提出的作业要求进行点评。
学生互相讲评作业: 1.构思是否有新意与深度。
2.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特征明显。 3.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是否掌握。
4.画面意境是否体现出来。
9.《几何形体的联想》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几何形体,掌握其结构特点。
2、掌握形体变化的基本规律,发挥想象力,把几何形体组合变化组成画面。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身边周围事物由哪些几何形体组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并了解各种几何体,掌握其结构。
2、能够从具体的形象概括为抽象形体,掌握其形体变化的规律。 3、能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回归于生活。 三、教学过程:
(一)静物组合导入
1、师:从上面这组静物图片中,你能分析出每个物体是由什么几何形体概括而成的? 2、师:是的,法国画家塞尚指出:“一切物体的形态,无论构造多么复杂,都可以概括为几种几
何形体,即球体、圆柱、圆锥和立方体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把具体的形象概括为单纯的几何形体,再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去认识具体对象,以此掌握形体变化的基本规律。
3、通过图片,了解并认识基本的几何形体。 (二)大师作品欣赏
师:我们再来看看俄罗斯马列维奇的《雨后乡间之晨》,人物、树林、房舍、水洼、朝阳被
画家用方形、锥形、菱形、圆形所代替,并加以组合,最终创造出这样一幅具有鲜明造型特点的作品。
(三)欣赏学生作业,分析思路:
师:田野中的偶人有几部分组成?(球体、圆锥、圆柱)小猫的背影受什么几何形体的启发?
(球体)结构复杂的圆形作品有哪些几何形体的影子?(切面圆柱、圆锥等)
(四)联系实际,想一想:
1、可以从观察教室到身边的物品,概括出他们是由哪些几何形体构成的。 2、人可以概括为几何形体吗?试想可以分成几部分?各类似哪种几何形体? (五)作业:
参考本课图例,自选工具或材料,从几何形体去联想、创意,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9_七年级美术教案
10.《策划一次出游活动》
【课时安排】:1课时 【课业类型】:综合·探索课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出游活动这一过程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对活动的设计能力、规划能力、展示能力、整体把握能力
2、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策划出游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增强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团对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
3、通过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与制作提高设计能力、构图能力和动手能力。策划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策划的内容与方法。
2、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绘制要点。 【教学难点 】:
1、 策划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 2、 组织工作的严密性、科学性。 【教学过程 】: 一、以歌导人,激发兴趣
a、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歌中的内容。
b、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指出如果能策划一次出游活动,将可以在活动中增进友谊,陶冶性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二、学习策划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a、策划的意义。b、出游策划包括哪些内容。c、标明评奖奖项。 三、学生分组开展策划活动。
a、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b、分工:六人一小组、要求限定时间内,各小组按主题分工合作。尽量在策划中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使策划具有丰富性、新颖性。组织工作既严密又科学(配以背景音乐,使活动愉快进行,教师鼓励学习勇于实践,多采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策划经验交流。 五、总结评奖。
11. 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标志的功能;引导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现实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并付诸于实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体现出本次活动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教科书。
教师设备与条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图片资料、教学课件。 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资料;电脑课件呈现课题。 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
(2)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讨旗帜、标志的功能和效果。 ①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各类的旗帜和标志作品。 研究项目:
a.如何在旗帜和标志上体现旅行目的地的特色? b.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制作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②教师介绍标志这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③学生浏览鉴赏。
④学生分小组议论所浏览的不同的旗帜和标志资料,畅谈各人感受,小组代表归纳成文字并代表小组成员进行陈述。
⑤学生自由发言。 ⑥教师做简单归纳。
引导学生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与历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关系的认知。了解色彩对比的一些原理,从而认识标志艺术。
小组议论
①训练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能力。
②训练陈述个人的设计意念、审美观点与综合集体设想的能力(通过对设计意图、色彩等的描述,形成一次感受形式美的情感升华)。体现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①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旅游名胜、古迹的资料和不同的旗帜与标志设计作品,并作形象方面的比较。②学生浏览鉴赏,教师作背景、特色介绍。 ③教师结合旅游名胜古迹的特色介绍旗帜外形设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a. 旗帜外形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 b. 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标志设计的含义;
标志的构成形式分类;标志的造型要素与构成形式;标志设计的要求。 ④安排学生设计制作学校春游或秋游时班级的旗帜和标志。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出造型独特、体现出个性的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⑤学生进行设计制作。
a.学生设计小样,在实物投影仪投放陈述设计意图。b.学生议论、比较。c.学生进行设计小样修改、完善。
⑥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浏览鉴赏我国旅游名胜、古迹资料,了解祖国的美好河山,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起爱国主义的热情。
通过将旅游名胜、古迹的形象与标志的形象进行比较,认识标志的造型特点。 了解标志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形知识,通过设计训练了解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4)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延伸。 思考题: 在三种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设计意图基础上,尝试 分析其他各类的旗帜和标志设计思路。
收集各类旗帜和标志设计,在学校橱窗或班级墙报进行展示(附说明文字)。以班集体形式进行。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调研。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1)在学生欣赏图片资料时,注意结合典型的景观或物品和旗帜、标志的设计。在介绍人文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促使学生对这当中蕴含的不同变化内涵进行探索。
(2)在学生对设计小样议论、比较、完善、完成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渗透标志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形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制作有个性的春游或秋游的学校、班级旅行旗帜和标志。
3.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①学生可能会受范例资料影响不敢放开思路创作。
②设计未能表达出旅行的性质特点。形象不够简练、概括,不易识别,造型、色彩不够美观。 (2)解决办法:
①在浏览、鉴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范例资料提出质疑,提出修改意见。 ②讲解旗帜、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时注意运用直观材料作比较,说明问题。 教案反思:
在完成了标志设计稿之后,我们还应把它制作成标准的正式稿,并且要为标志配上适当的设计说明,这样才算完成了标志设计的设计过程。在完成标志设计之后,请同学们将标志制作在旗帜上,如果有可能的话,同学们还可以制作佩戴在胸前的徽章或将标志画在文化衫上。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国际知名标志的欣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通过对旅行团的气质和标志的欣赏、讨论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现实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并付诸于实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2.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一、 (一) 1.
教材分析
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美术课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
文化衫这样广泛普及的媒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满足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的需求,鼓励学生关注文化与生活,认识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联系,最终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
2.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知识点包括了解文化衫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认
识文化衫的主题、风格、色彩、材料等设计要点,掌握彩绘、粘缝、漏印等设计制作方法,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制作,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
由于学生的日常衣着大多数是学校的校服,或是家长帮他们选购的服装,所以,学生们
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从他们的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个性品味。其实学生对于着装的设计都有自己的想法,本课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们亲自设计制作文化衫,这一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体会文化衫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让学生尽情发挥想像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4.
本课与前面的第11课《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和后面的第13课《多姿多彩的袋和包》
共同构成了一个设计·应用的学习单元,并且在第14课《出游活动综合展示》一课中得到了集中的运用实践。作为设计·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13册学生初识设计的乐趣之后,通过本课对自身形象的设计具备初步认识,为后面15册一系列生活环境的设计打下基础,也为今后学习中其他设计内容学习做好铺垫,最终帮助学生认识设计活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作用。
(二) 1.
艺,应用的价值。
2.
按照教学进程,首先导入各种类别与功能的文化衫,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文化
衫所蕴含的生活情趣与不同的作用,在这里可以通过“想一想”的形式为学生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接下来可以通过“思考与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分析文化衫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的要点,比如:主题、风格、色彩、材料等,再通过“练一练”的课堂练习辅导学生尝试设计一件文化衫作品,最后通过“学习建议”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多种制作文化衫的媒材与技法。通过本科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到两种设计制作文化衫的技法,还应该将文化衫设计的题材与生活联系起来,与地域特色联系起来,与世界多元文化联系起来。
二、 (一) 1. 2. 3. (二) 1. 2. 三、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文化衫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文化衫的设计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绘制、剪贴、印染等方法绘制一件富有个性的文件衫。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对文化衫进行艺术审美评价,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衫的设计构思和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教学难点:找到适合主题的元素,符号和色彩,设计出具有个性的文化衫。 教学过程设计案例
版面分析
本课包含两个页面,共分为文化衫的类别与功能,设计制作的方法,设计制作的要点以
及步骤示范等四个部分,各部分之间以递进的关系,浅显而又系统地梳理出文化衫设计的方法,制作的技
造美来装扮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49_七年级美术教案
四、 (一)
教学建议
本课的学习,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根本,同时经过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形成一个自由有序、轻松严谨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设计文化衫的主题上,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环境灵活变换,在文化衫实例作品的选择上要具有典型识别性与问题针对性的,同时还应注意与时俱进,不断把握住当下学生关注的题材,在文化衫制作的技法上,不要将教材提供的三种方法用死,比如:漏印的技法也可以启发学生运用版画的技法印制,绘制的技法也可以延展为电脑辅助设计等等。课时安排上可以考虑1—2课时,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课后拓展完成。
(二)
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
验,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演示操作法等教法来开展教学,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的运用,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的知识情感,引导并鼓励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
(三)
考虑到不同的教学实际,本课的文化衫设计主题可以由多个变为一个。这样在一定程度
上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但是同一主题并不意味着单一学习层次,针对学生学习差异,可以通过不同分工或创作形式来分层次教学。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所以课后拓展的应用价值也是必不可缺的,建议
结合一些班级活动,比如:主题班会、班级社会实践,或者一些学校活动,比如:校运会、学生社团,乃至社会活动,比如:公益、环保活动等,来安排与课程知识相关联的课后拓展内容,来帮助学生真正将审美与生活联系起来,将课堂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
其他建议:文化衫的媒材获取来源,也不是一定要花钱购买的,有些社会公益活动或者
社会公益组织可以联系配合,组织社会公益学生活动,会提供文化衫媒材。甚至,考虑旧文化衫改良设计,也未尝不可一试。
相关资料:
文化衫的印制方法介绍:
1、采用直接染料:这是与浆料混合印在织物纤维表面的酸性染料的一种方法,色谱多,可随意调配。手绘或刷染后,经蒸化,去掉浆料印成。缺点是易褪色,往往靠固定剂固着颜色。
2、采用丙稀颜料:一种绘画材料,不易褪色,可直接绘于织物纤维表面上,干后固定。缺点是印花纹处手感较硬。
3、采用碎布缝制:将各种颜色的布料根据需要剪制成各种图形,用针线直接缝在衣服上。
4、采用即时贴:一种可粘贴的材料,可以剪成各种形状贴于衣服上。缺点是不能水洗,容易脱落。 5、采用水粉颜料:一种绘画材料,可直接绘于织物纤维表面上,干后固定。缺点是不能水洗,容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