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贫
自入冬以来,各地儿科医生们能明显感受到今年的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案例似乎特别多,似乎有爆发性流行趋势。
首都儿研所研究室的结果亦尝试证明今年乃至明年,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从2015年5月份开始,首儿所呼吸科病房送检的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的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开始升高,12月份达到56.8%。
故早在今年1月初,首都儿研所已有预测:本次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时间将持续1至2年。
▼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效
一般来说,肺炎链球菌是可引发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治疗方面,抗生素和疫苗是对抗儿童肺炎球菌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肺炎链球菌相关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故儿科专家普遍推荐及早进行预防接种。尤其出生后到1岁多阶段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所以,建议在这个阶段接种疫苗,可用于预防2岁以下婴幼儿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
但对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疫苗和抗生素并不能凑效。
发热是MP感染的重要临床表现,大约有4成肺炎支原体患儿会出现发热,重症者则百分百会出现发热。由于儿童MP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有时易被误诊成感冒或是延误治疗。
▼儿童肺炎转重症仅一步之遥
肺炎支原体除了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在肺部受到感染后,儿童病情发展瞬息万变,从轻症转为重症肺炎往往仅一步之遥,尤其是那些1岁以内的婴儿。
故每到冬季,医院病房里总会住满肺炎患儿,其中不乏重症感染患儿。
▼如何初辨感冒还是肺炎
肺炎的表现有发热、寒战、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其中气促是肺炎的最主要和常见表现,但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隐匿性的特点,容易和上呼吸道感染混淆;有儿科医生建议家长应运用“一测二看三听”的方法,掌握一些对病情的基本判断,并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一测”:是指测体温。小儿肺炎如出现发热,则多数高热,并有持续不退的情况,退热药效果不明显;上感的发热则持续时间较短,退热药物效果相对明显。
“二看”:看呼吸、看精神、看饮食、看睡眠。咳嗽呼吸是否困难?精神状态是否不佳、甚至烦躁或昏睡?食欲是否显著下降?夜间睡眠是否有呼吸困难加重趋势?如果答案均为肯定,建议到医院就诊。
“三听”,是指听孩子的胸部。由于小儿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有时家长能在肺炎患儿的吸气末期肺部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
▼肺炎支原体是否真的会暴发?有文献持反对意见
但对于肺炎支原体是否真的爆发流行,亦有持不同意见的资料。
有文献认为,由于要获得MP感染率、发病率、患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是非常困难的,而现有的证据仅根据某医院住院患儿MP检出的阳性率,证据仍不足够。
从严谨的角度看,我们更应重视多中心大样本资料、重视有全年四季检出阳性率的资料、重视基于社区人群的资料。综上,作者认为“MPP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也应更为严谨。
还有文献认为,MP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检出率一直较高,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年龄和对象主体、不同年份和季节、使用不用检测方法,获得的检出阳性率变化范围很大,相互间可比性差。多中心大样本、基于社区人群的检测结果较有价值,但现有的文献数据多为医院住院患者检验结果的汇总,只代表病原检出的阳性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感染发病率。
但无论如何,支原体肺炎的好发人群是学龄儿童和青壮年,且由于儿童MP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非重症者并非百分百发热),家长应引起重视,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资料来源
[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12/12/c_1120100536.htm
[2]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殷勇,陆权,闫晓莉,邹映雪.中华儿科杂志.2016;54:91
[3]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再认识.陆权,赵顺英.中华儿科杂志.2016;54:81
责任编辑:大萝莉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easyhin.com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