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的方法 入定 几种入定方法_入定

几种入定方法

几十年来,使用过古今中外上百种练神(入定)方法,后来慢慢习惯出自己最常用的几种方法。

第1-2种方法是在性命双修法的筑基、怀胎和出神完成之后总结的。但是后来发现,不修性命双修法的人,也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

第3-7种方法是上古最简单、最直接、最自然的方法。没有后人的复杂步骤、筑基准备、诸多教条等。这几种方法详述如下:

1)Death法

1、闭目养神。

2、想象自己已经死了。

3、想象肉体已经死了。

4、想象每个细胞已经死了。

5、想象已经听不到感觉不到这个世界的任何了。

6、想象自己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

7、想象只剩下一个意识点了。

8、想象这个意识点已经没有可依附的肉体了。

9、想象这个意识点只好游离在宇宙中了。

10、反复重复以上的想象。

11、不知不觉中已然出神。

此方法的出发点:基于中国丹道的"心死神活"。其后融合了西方现代科学对濒死体验的研究成果。其本质是:肉体意识停止,灵体意识得到自由。亦可称:

心死神活法。此法特点:出神较快,还可以用来解决失眠。早期(79年-89年左右)总结的方法。

2)Shift法

入定的方法 入定 几种入定方法_入定

1、闭目养神。

2、完全彻底忘掉肉体。

3、只剩下一个意识点。

4、决定这次具体目的。

5、想象不受次元限制。

6、可以直接切换次元

7、想象已经达到目的。

8、意念放松保持清醒。

9、想象自然到达目的地。

10、反复重复目的和想象。

11、半知半觉中已达目的。

此方法的出发点:基于中国庄子的"忘我"。其本质是:意识直接切换到多维世界,不再受肉体限制。亦可称:次元切换法。此法特点:即可出神,亦可不出神只切换次元。换言之:既可出可入,也可不出不入。中期(89年-99年左右)总结的方法。

3)静观法

1、闭目养神。

2、表意识不思不想。

3、完全进入潜意识。

4、静静地观察。

5、不参与任何杂念。

6、只是静静旁观。

7、一切顺其自然。

8、真神自然显现。

9、或游走多维世界。

10、或化解人生疑难。

11、或回归万物本源。

12、一切顺其自然。

13、至极至反至顺(<----暂时找不到更简单的描述)。

此方法的出发点:基于印度观世音的"静观"。其后融合了印度《心经》的"观照"/"观自在"、中国老子的"内观"。其本质与特点:同Shift法。早期照搬的方法。此法实用性极高:用来治病,效果极好。(治病时:我称之为"舍己从人跟踪法"----静观病灶,死跟到底。)用来解决人生的问题,也是效果极好。(进入潜意识,静观人生问题,时间长了自然会"发酵"出解决办法。)

4)闭目养神法

1、闭目养神(<----要点只有这四个字)。

2、神足自出。

3、神疲亦自出(出神后会自养)。

4、神不足亦不疲,则不自出,转做白日梦。

5、白日梦中转为出神,与梦观法中的知梦出神一样。

此方法的出发点:基于中国老子的"真道养神"。其后融合了印度那洛巴《梦观成就法》的"梦中知梦转出神"和中国吕纯阳《太乙金华宗旨》的"梦者神游",人工制造白日梦,引导出神。----是从上百种方法中提炼出来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要素。这个方法看起来过于简单,对于追求复杂的现代人可能难以接受。但是认真试验过以后,便会发现大道至简。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很假,但是深入进去以后正好相反。老子也是这个方法,甚至更简单。

5)內观法

1、内观之道,静神定心。(闭目养神)

2、心为神主,动静从心。

3、无心无动,有动从心。(顺其自然)

4、古之为道者,莫不由自然。

5、观诸次为道,存神于想思。

6、仿佛象梦寐,神明忽往来。(半梦半醒中,神游自产生)

完全照搬中国老子的方法,摘自《老君内观经》(1)、《老君了心经》(2-3)、《老君西升经》(4-6)。

6)合神法

1、意识集中于一个目标----凝神。

2、持续凝神于同一目标----定神。(Dhyana:旧译"入定/禅")

3、由此只剩目标存在,似乎自身形态消失----入神。(Samadhi:旧译"三摩地/定")

4、以上三者合一----合神。(Samyama:旧译"三夜摩")

5、掌握此法,可得智慧之光。

完全照搬古印度帕坦伽利的《合一经》第3.1-3.5节("Yoga Sutra":旧译《瑜伽经》。Yoga:中文音译"瑜伽",英文意译"Union")。

7)梦观法

完全照搬古印度"那洛巴六成就法"之一的《梦观成就法》。已贴在本人博客中,不赘。----此法与近代荷兰的“清醒梦法”如出一辙。中国丹道亦有类似方法,称为“睡功”(可参考陈希夷、吕纯阳、张三丰、白玉瞻等)。

*经验总结:

1、第1-6种"静修类":对于像我这样的业余修炼者来讲,每天也就两三个小时,再增加时间容易影响日常生活。以纯时间来计算:入定练功体验与日常生活体验的时间比例为1比11(2小时比22小时)。

2、第7种"梦修类":则可以自然地利用每天睡眠的八小时来修炼,大幅提高练功修炼时间。同时认知睡眠与梦境的本质,可谓一举两得。以纯时间来计算:入定练功体验与日常生活体验的时间比例为1比2(8小时比16小时)。

3、故,梦观法对本人的修炼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其它方法极为互补此外,还见过其它好方法多种,请根据个人情况实验。

看看他是怎样入定的

我不是练自发功的。我是修六字大明咒的。在修后的二个月左右出现自发功。念着的六字大明咒。变成唱念各种语音语调。动作一开始由手印猛列颤抖后不由自主的松开全身用力地按摩拍打。你上面说的我都出现过。而且呼吸难过极了。只要一放松练功。就自发功。有心调过来。但只要不一会儿又自动自发起来。后来我干脆不管他。心中只默念六字大明咒。其他的就不管他了。随他去动。随他乱唱乱念。到这时已没了功法了。变成是自发功在练你了。没了身手势了。站着放松也能自发自唱。心中只念着六字大明咒。就这样修了一段时间。动作慢了下来。变成各种佛手印在不断地变换着。没了剧烈的动作了。但还自己会乱唱。又过了一段时间。变换的动作有时会停下过一会儿再接下去另一个动作。真言有时也念不下去了。就这样停停动动。念念停停。再有一次动作停和唱停的时候。忽然平常非常难受的呼吸感一扫而空。觉得呼吸空了。浑身有种说不出的舒服感受。难受的呼吸感再以后又出现过几次。但是恢复的时比上次的感觉是更空,更细。觉得自己都没在呼吸了。再下来以后。一个动作都要停很久才会换另一个动作。乱唱比较少了。在动作停的时

候,会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享受。直到以后。一上座就自动定一个身手势自动入定到出定都没有动了。我现在入座都是自动会定一身手势入定的。但每次的动作不会是一样。现在的我已经从由动入定了。入定的舒服享受是无法描述了。

怎样入定?和入定后会怎么样?

1。停止数息之后,随着呼吸的逐渐减缓,感觉恍恍惚惚,平平静静,似已进入深层睡眠,但又较为清楚明白,这已是初步入定了。

2。肯定下这种状态并体味它,延长它,最后逐渐漠视它。

3。不久,当最初确定的时间到了,觉得该收功了,便可以收功。

4。睁开眼,轻轻活动一下身体就算收功了。如果想美容,就用手轻擦一下脸,如果有其他好愿望,就想一下它即将实现。

5。如果时间允许,只要可以在入定状态中保持五分钟以上,就直接进入入定功法的修行。

这样的入定是一种零态,仿佛让你回到了婴儿状态,生命可以从头开始了。在这种状态之中,你的身体得以放松,你的灵魂得到净化。它把你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让你忙碌的人生得到休整。这是一个补充生命能量的过程。这更是一个反思自我,调整心态的过程。通过入定,你将发现生命还有某种未曾体味过的内在的愉悦。这将让你不再过於依赖金钱,酒色,娱乐,社交等外在的生存手段,让你明白可以用一种非常便宜的生命内求的方式实现快乐人生。

另外,入定的状态,是真正的静心状态。这样的时刻可以让你看清自己的欲求与愿望,给自己机会令你理清思路,找到苦恼的根源及其趋向,并在意识的深处进行悄悄地自我调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是最有效的催眠术,最有力的心理分析,是真正的自由联想治疗法,最彻底的印痕清新技术。心理学的归宿或许就在这里。

静坐入定方法

静坐入定方法

1.入禅定的条件

要离五盖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我们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所谓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我们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我们入定。

初禅的觉受

要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

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另外,当他入定的时候,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非常舒适的,呼吸一定会变得微细。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分辨出入定的一些情形。根据经典说,入初禅会生起觉、观、喜、乐、定五件事,称为初禅五支,初学者入定时是分不清楚这五支的,所以初学者不必先理会初禅五支,以免分心。初学者可以从心念集中了、呼吸变微细了、身体非常舒服了,以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为什么呢?因为初禅只有乐受没有苦受,所以,你静坐到心念很平静身体非常舒服的时候,一旦休息就感觉全身疼痛,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禅。这是很多修禅定的人都有的经验。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为何麻、痛,还会否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讲经教的老师误导了。那些法师不明白入定是怎么回事,将入定讲得很难很难,甚至于听到你修禅定,他就会说小心着魔。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教专有的,外道也会的。为什么我们佛教一讲起禅定,就怕会修出问题呢?原因是没有正确地去认识初禅到四禅是什么。

入定不是等待机会

刚才说,入定过程有呼吸的变化,心念的变化,还有身体感觉受乐的变化。许多人不懂得怎样利用这些变化来认识入定的道路。所以,都是先安坐,然后继续坐、坐、坐,时间久了,他不知不觉地进入定里面了。到底什么时候入、怎么入,他不知道。这样的修行人往往认为必需坐得很久很久,总之,坐久了就一定会入定。其实坐久久而入定,就是不懂如何入定,他不知什么时候入了定?也不知自己怎么入。

懂得怎么静坐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与出定。不懂修禅定的人,即使入了定了也不知道是入了定,就那样在那里傻等。很多出家人都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禅,甚至有的出家人修到了四禅。他们的静坐经验是什么呢?原来每一次他坐下来时,总想体验他上一次静坐的觉受,然后就等、等、等时间到了,他所期待的体验又出来了,就如此入定了。大多数的出家人都是这样的,期待上一次静坐的体验而入定,这就是他不懂得如何入定,就不信一瞬间也能入定。为什么他不懂呢?原来很多人忽略了入定的过程,由于不观察入定过程最重要的讯息,只好等待所体验过定中的舒服感觉,当那体验出现时他才认为:哎呀,我又在定里面了。这说明他没有观察入定的过程,所以,他每次都不知不觉地入禅定。

2.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细、息细、乐受

在这次的禅定学习里,要学习认识入定的过程。其实,过程很简单。为什么说很简单呢?因为在禅定里面,有快乐的感受,呼吸很细,心念也很微细。就凭这三件事情,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你入定时,呼吸一定是从粗变细、心念从粗变细、身体从没有乐受变成有乐受。就是说,入定的过程中,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在变,你要小心观察它变化的过程。 如何观察出入定时的三事变化

要什么时候观察这三件事呢?当你静坐时,一旦觉得呼吸很细,没有杂念,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出现时,你不要留恋在里面,要快点退出来。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当你发现身体快乐,心念变细,呼吸变细的时候,你就能在退出时观察它的变化。你会发现,心念变粗,呼吸变粗,快乐的感受在退。当乐受完全退时,你就快点再度集中,先想我要再度入定,然后再度集中于修法。如此,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原来的觉受。也就是说,你刚刚从初禅下来,你一定有能力再回到初禅。你再度集中的当时,就快点注意观察三件事的变化,呼吸变细,心念变细,还有乐受又出现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三件事,因为这过程就是入定的道路。所以要你去观察心念怎么从粗变细,呼吸怎么从粗变细,怎样从没有乐受变得有乐受。这就是你自己要去认识的道路,什么时候观察此三件事?时机(火候)就是当呼吸很细,没有杂念,

心念很平静,全身有乐受时。

每次一静坐,你就要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初学者一般是做不到的。你必须坐一段时间,坐到乐受快出来了、没有杂念了、心念微细了、呼吸微细了,这时候快点退出来。一退出来了你就想:啊,我现在就要入定了!这时你一定办得到。在入定过程要观察三件事在变化:心念、呼吸和乐受。

重复练习出入定过程

这样小心重复观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乐受,你就会懂得原来入定过程是这么回事。必须重复训练,上去,下来。再上去,再下来,做越多次越好。以后,你就会越来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复训练入定,只会贪着乐受而住在定中的乐受而不想出来,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来,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却不懂怎么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禅定,千万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来。应该是一进去就快点出来,然后,再快点进去快点出来。一直重复做,做到你很熟练了,很清楚如何入定后,才来加强定力,所谓加强定力就是进去了不要马上出来。在练习加强定力时,要在定里多久呢?初学者入初禅千万不要太久,五分钟就好了。在里面呆五分钟就要出来,但是不要下座,然后再进去五分钟后出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初禅里呆得太久,心念可能会更细而离开初禅。甚至于深入到更高禅定,呼吸更细,心念更细,也更快乐。于是你对初禅心念的粗细混乱不清。也就是说练习加强初禅定力时,他在入初禅半小时内,要出入定六次。这样不但修了半小时的初禅,而且懂得出懂得进。当每次出入定五分钟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定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十五分钟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时。就这样地加强定力。当你觉得这个定很稳固了,然后才能设法进入另外一个禅定。这就是所谓入定的技巧。

3.解除入定的障碍

刚才说修禅定有一些障碍。一个是五盖的烦恼,另外是身体的某些障碍。

气脉阻塞——造成身上的疼痛

关于身体的障碍,一个在胸前,一个在后背。在静坐的时候,身体里会有气的运转。就是说,当你精神专注在你所观的境时,你必然会全身放松。身体一放松,你身体的气就会运转起来。气功师会说是在练气功。其实不是,我们在专注修定。但是因为你的心专注在一个境里面,对身体不理会,你的身体就会放松,身上的气就会运转起来。当它运转的时候,如果你身上有一些气脉阻塞,气运转到那里就会疼痛。于是禅定就修不好。一般受寒的阻塞都在后背,一般呼吸或心理的问题会造成前胸阻塞。忧郁、劳心、嗔心等就会感觉胸口闷。还有一个就是胃的部位,有些人胃寒,他坐到一定时候就会打嗝。

当你静坐到身上气感发动时候,若身上有疼痛,而不是酸痛,表示你静坐坐的好。为何说好?原因是身上有病痛,你平时不知道,你静坐的时候,气要打通病灶而痛。你要去处理病痛,如果你不去处理,气就会干扰你。如果你不去处理它而每天坚持坐,慢慢的也会自动打通,但是要花很长的时间。如果你们发现任何的疼痛,都要将它处理掉,不要认为出现病痛是老师教错,或者是修错。过去在静坐时若受到惊吓,以后每次静坐就会胸前痛,你要找医生或者气功师帮你调理,以免继续干扰静坐。要记得,在静坐的时若受惊吓,不要立刻就睁眼动身。应该静下来,吞口水或者将气引到丹田,过后找人处理。

背后有几个部位,就是会阴、命门、肺腧、大椎、玉枕等。静坐时会有气通过这些脉轮穴位,如果这几个部位阻塞会造成一种冷热现象。一个是在肚脐背后的命门冷,会导致腿冷麻。还有胸口背后的肺腧穴一旦受寒,就会冷疼。感冒的时候,大椎往往会冷痛阻塞。如果是大椎阻塞,你静坐的时候,会觉得背后很热很热,但颈项以上凉凉的,这是气不能上来的缘故。如果是脑后的玉枕阻塞,你会觉得整个颈项发烧,头重重的。这也是气不通、阻塞。有这种现象,你一定要去处理它。处理不了,只要长久地坐,虽然被困扰一个时期,最终它也会通。 当气自动调理过去造成的病灶而痛,说明你静坐有进步,所以说坐久出现痛是好

事,不明白的人就会因痛打退堂鼓。

头上留气——久了造成头痛

大多数人静坐几天后太阳穴和眉心这一带痛胀,这是静坐时不小心造成的。为什么呢?因为静坐时气会升到头上,很多人没有觉察有气留在头上就休息了,一次留一点点,用功几天后,就会疼痛。情况严重时,嘴唇裂,舌头生疮,睡不着,虚火上升。这些都是气留在头上造成虚火病气。好多出家人都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自己被气干扰成病,对修炼时的气无知而修成“虚火外道”,却骂气功是外道。

所以,每次静坐之后,头上某些部位会有气,你如果有把握处理这些气的话,可以用任何方法处理,处理气的阻塞是不分佛道或外道的,外道有好办法也可以采用。不然的话,最好循古人的规矩,静坐完了之后,先搓热手掌,以爪梳头、以掌洗脸、以指按摩身体手脚。按摩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立刻睁开眼睛。按摩完了之后,才能睁开眼睛。

按摩就是让你将积在头上或身上的气疏散掉。另外有些人,静坐完了就去睡觉,这是要不得的。这样容易造成头疼。如果这些问题 你都懂得处理,你就不会被气干扰。不然,你静坐到最后,你会因周身不舒服而心灰意冷。

静坐到了一定时候,敏感的人都会发现有气在运转,大多数人都经验过太阳穴会发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修心养性会产生清净的气,贪嗔淫欲会产生污浊的气,清净的气向头上升,越清净的气升得越高。污浊的气往下降,越污浊的气降的越低,最高到头顶百会穴,最低到小腹下的会阴穴。所以当心念清净到接近初禅的时候,你身上清净的气就会升到眉毛的这个水平。是一个水平,不是眉心一点

你每次静坐完了,一定要让这些气降下来。有些人很敏感,他会知道,有些人不敏感就不知道。不敏感的人静坐之后,要好好的按摩,以避免气留在头上。如果你用按摩处理不了,就要做一些观想,观想气慢慢地从头上降下来。你可以用手掌心面对自己的头慢慢地慢慢地向下拉。向胸前中间拉,拉到丹田,重复做这个动作。如果还是不行的话,你可以拍打来处理留在头上的气,用空心掌拍打。拍后会觉得你头上的气粘在手上,要将它甩掉。如果这些你都懂得处理,要进禅定是不难的。有些人已经坐很久了,虽然没有什么杂念了,总是不能入定,没有乐受。为什么呢?多数原因是身体有病,造成心无力集中,于是没办法入定。因为禅定是很强的心力集中,如果心力集中达不到相当强度,就没办法入定。也就是说你的心力无法集中到所需要的能量,所以,身体比较虚弱的人,静坐前就要吃一些补气的药。

4.静坐的气场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验,他到某个地方很容易就心静下来了。总觉得到这个地方静坐很快就入定了。其实是那个地方的气场很好,对他有帮助。虽然外在的气场对修行有帮助,但是,靠外在的气场,不如靠自己本身的气场,就是长期静坐后,你也会形成本身的气场。至于气虚的人,要吃一些补气的药来加强,他的静坐才会进步;身体健康的人就少吃补为妙。 你静坐的场所不要整天换来换去,如果你在家里,最好每天在同一个座位坐,你会在此座位上形成一个气场。以后你再回到同一个座位,就很快能够定下来,这是环境的影响。还有,你周围的同学坐得好的,靠近他你会沾光。就是说,他的气场对你有帮助,而你的气场对他会有干扰。如果他的气场很强,你对他的干扰就会很微小,没什么影响。如果他本身的气场不是很强的话,你的气干扰了他,敏感的人就会心烦了。有病者的气场,会干扰身边的同修者,所以,当你觉得坐在这个位置非常不舒服,可能换个位子就好了。

5.修定时间的长短

修禅定一座要坐多久?不一定非要坚持坐完一枝香,为什么呢?如果你没有昏沉、掉举、散乱,你就必须坚持。如果你有很严重的昏沉、掉举、散乱,那么,你就要自己去衡量时间。如果开始十五分钟坐得很好,过后昏沉、掉举、散乱,每次都如此,我劝你不要坚持。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坐走交叉修。因为静坐开始的五分钟你坐得很好,十五分钟以后的效率就差

了。那么,你就坐十分钟,经行十五分钟,然后再坐十五分钟,再经行十五分钟。如果你这样修,也就是说四个十五分钟里,你都能正念清楚的,那样修行就很有效果。如果说,你坐了十五分钟之后,因为精神不好,心无法集中地坚持到一小时,那是浪费时间。不要听人家说,硬要坐完一柱香就是好事,不见得啊!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你今天精神很不好,睡眠不足,或其它原因造成疲劳,那么,我劝你快去睡觉。如果不是烦恼而是精神疲劳,睡饱了再来坐效果会更好。

入定是否入得越久越好呢?不一定!如果你要深入禅定,就必须坐得越久越好。如果不是,千万不要坐得太久。为什么?禅定坐久了,会贪。贪什么呢?就是他每次一进去就不想出来。一旦你入定就不想出来,这就是贪。因此,修禅定时,在入定之前最好先规定出定的时间。假如你要进初禅,你就自我规定:现在我要入一小时的初禅。这样,你入定后坚持一小时之内,不要上更高的定,也不要下。如果我现在要在入初禅十五分钟,那么十五分钟后一定要出来。

6.修禅定有三种自在

就是入定自在、出定自在和在定自在。

什么叫入定自在?入定自在就是任何时候我想入哪个定,就能够入哪个定,这叫入定自在。比如我要进初禅,就一口气之间进初禅。我要进三禅就一口气之间进三禅,这叫“入定自在”。如何是“在定不自在”呢?如果我要留在初禅,心念老是要溜上二、三禅,结果自动到了三禅,这是你的初禅在定不自在。什么叫在定自在呢?如果我要入二十分钟,我进去出来,就是二十分钟,这叫在定自在。如果我说进去二十分钟,一小时了才出来,就是贪着禅定。明白了吗?就是说,你入定前,要定下我现在要入定多久,然后到那个时间出来就不是贪。如果你要二十分钟,结果是一小时才出定,就是贪。明白吗?也就是说你不自在。出定自在就是坐禅的人想出定,一想出来就出来了。身心就恢复到入定之前的状况。不要以为一睁开眼睛出定,就能身心恢复常态。如果你出定后会觉得头发涨,被气锁住,很不舒服,这是出定还不够自在。所以,修定有所谓的出入定自在和在定自在。当你们熟悉了各种禅定之后,你每次入定之前,最好给自己预设一个时间。

7.禅定差别

近行定与安止定的差别

刚才说道,禅定有一、二、三、四禅,我用登楼比喻,一、二、三、四禅就是心集中的能量高低。犹如你上一幢楼,上一楼、二楼、三楼、四楼,表示说一禅、二禅、三禅、四禅,那是不同的高低的集中力,也就是心的能量。当你的心念达到入禅定之前的集中力,称为未到地,或叫做近行定,有初禅的近行定、二禅近行定。近行定是什么意思呢?近行定好象你上楼梯到某一层,因为还未进房间,你可以继续往上爬,也可以爬下来。入根本定也叫安止定,进入根本定好像进了房间,你就不能上下爬了。在近行定能上也能下,在安止定不能上也不能下。初禅近行定是心念的集中力达到了初禅的水平,不等于你当时进入初禅,所以上到初禅近行定,不等于进入初禅安止定。当你进入初禅,会有进入的感觉,整个人沉入在里面。这时若要上下,就必须从初禅出来,你就会有从里面出来的感觉。就是说进去和出来犹如进出房间,上去和下来犹如上下楼梯,是不一样的。

禅定之间的觉受差别处

初禅与二禅最大的差别是:初禅的心态有觉有观,很容易被声音干扰。初禅的人听到声音,心就乱了,所以佛说声音是初禅的刺。二禅的心态无觉无观,声音的影响,你都如如不动。

三禅和二禅的差别是:在三禅,你会觉得身体不存在了。但是,感觉头还在,觉得全身很快乐,却不知道身体在哪里。到了三禅呼吸很微弱,有些人会觉得呼吸困难,主要是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碍,一般是忧郁、易怒及紧张的烦恼造成气结檀中穴。有些

人到了三禅心脏会跳快。为什么呢?因为,三禅的呼吸很微细。那些心没有力的人会觉得心脏负担不了,会跳得快一点。这样,他就应该在三禅多呆,慢慢地适应,最好是吃补心气的药。

上四禅,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会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禅近行定,无法进四禅。你如果深入四禅,外面的声音是都听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禅。如果一个人在四禅里面,听不到声音以后,这个人就可以进一步修第五个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禅近行定,还会听到声音,就没有能力进入第五个定。

禅定越高,定力越强,心念越细,呼吸越细,感受越快乐。但是,从三禅进入四禅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旦你从三禅进入四禅,快乐就会立即消失,完全没有乐受——舍受。如果你们有经验过四禅,就会知道叫舍念,就是没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禅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净——念清净。

8.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如果从初禅到四禅,你都弄清楚了,以后不管你修密宗、禅宗,任何修法,你都可以用禅定来判断自己的心。修禅定好象是磨刀一样,切东西的效率,要看那刀磨得有多锋利,修行时心的效率就是入定有多快。如果今天你坐下来,连初禅都上不了,然而却要修大威德金刚、或者修大圆满、或者修禅宗,这样修任何法门都修不好的。你应该知道自己是以散乱的心来修。明白吗?但是,如果今天你能进到四禅,那今天修任何法门都很有效,因为你清楚今天的心力,是以清净的心来修行。也就是说,不管你修佛教任何法门,用不同的粗细的心力来修行,得到的功效是不一样的。四禅的清净心,是修道人要去争取到的。所以,如果你的心无法平静就去参禅,你只是在胡思乱想,如此参话头打禅七,是胡打,变成烦恼纠缠不清的“缠七”。为什么呢?心都不能安定下来,烦恼一大堆,是烦恼在参缠,还以为是参禅。修任何法门最终是要修慧要觉悟,而修慧之前要有定力。佛法说有慧没有定叫狂慧,狂慧的人烦恼很多,还说自己比他人有智慧。因此,把禅定掌握好的人,再去修炼任何法门,都是有所帮助的。如果一个人他不认识到定是慧的基础,定力不足就去修行高深法门,那么,他根本不懂自己用什么心去修。我在这里再次强调:一定要修好禅定。

入定的口诀

无事、无心。就是入定的口诀。无事就是一点烦恼都没有,无心可以讲是毫不执着,什么都不执着。要真正达到无事、无心,内外才能皆空。里面也空了,外面也空了。完全没有牵缠,进入一片清净无为的定境里面,才会显现产生光明出来。

入三摩地,最重要的口诀,是「无事」跟「无心」。 什么是无事呢?没有烦恼挂心头,就是无事。没有烦恼挂心头,你就觉得一切都是没有什么事情。这个时候,你容易入定,容易入在三摩地里面。 心中有事,就很难入定了。这是一般常识,我们都知道的。禅宗也有一个这样子的公案,就是有一座山,山顶上站着一个人。有三个人经常,看

到山顶上站着一个人,他们就去问他。

一个问说:「你站在这里,是不是在看风景啊?」,这个人问答说:「不是,我不是站在这里看风景」。登高山的时候,你看这四周围环境很美,但是他不是在看风景。

另外一个人就问:「我知道了,因为山顶上的空气好,你一定是登高山的时候,在这里享受新鲜的空气,城市的空气不好,山顶的空气很清凉、很好,一定是在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那个山顶的人跟他们回答说:「也不是」。

第三个人他就讲:「这样我一定了解,你一定是满怀心事,登高山在这里回忆你甜美的过去」。这个人说:「也不是」。

这三个人都莫名其妙,就问他:「那你到底站在这个山顶上是做什么呢」?这个人就回答:「我只是站在这里」。这个就是答案「我只是站在这里,我没有做什么」。

其实这个就是告诉大家,这就是「无事」。我们一般人有一个观念,认为每一个人做任何一种事情,都是有事才做的,都有他本身的象征意义。没有什么叫做「清净无为」,老子的思想,道家真正的思想就是清净无为。 什么是「无为」?禅宗的典故里面讲,这个人本身站在山头上,就是无为。我不为什么站在山头上,我只是站在山头上,不是为什么。不是为了看风景,不是为了呼吸新鲜的空气,不是因为回忆过去,只是站在山头,你能够了解这个,你就达到无事了,你就懂得什么叫无事。

举这个例子非常好,大家搞不清楚什么叫做无事,是一丝不挂,是清净,是无为。你在入定的时候,你坐下来,清净,无为,不为什么,就很容易入定。

你心中有事、有烦恼,入定很困难。所以入定是一定要无事,你在无事、无心的这个状态之下去入定,就很容易在定中,入三摩地的口诀,就是「无事无心」。

再谈无心,什么是无心呢?没有特别的喜,特别的厌恶。今天你要入禅定、入三摩地,你心里面很厌恶某一个人,心里已经在翻腾了。心里既然在翻腾,你定不下来的。

你想到:「我很想穿一件名牌的衣服」。一直在想。你一入定,名牌的衣服马上浮现的。因为你特别喜欢一件东西的时候,你一静下来,那个东西就浮现。叫你无心的话,就是叫你不要有特别的喜,特别的厌恶。

很简单,无事、无心。你不为什么,就是无事、无为。没有特别的喜,特别的厌恶,就叫做无心。这个时候,你要进入空性,很简单。你一坐下来,

身心一平衡,没有烦恼挂心头,你也没有什么厌恶的,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人与事。你这样子一坐,一调身心,宇宙法流就马上跟你融合在一起。

这个时候是内外打破,就是自身跟宇宙之间,内外融合在一起的这种现象,这就是入定。但是你能够训练自己如何无事、无心,这一点倒是很重要的。这也不是靠你讲的无事、无心你就可以了,不是说:「好,我现在无事了」;「好,我现在无心了」。其实还是有事,还是有心。

要真正达到无事、无心,内外才能皆空。里面也空了,外面也空了。完全没有牵缠,进入一片清净无为的定境里面,才会显现产生光明出来。 所以大家闭关也要记得,闭关的时候,你要学习禅定、入三摩地,无事、无心。不要再想外面的事情,不要有什么喜欢、什么厌恶,老是出现那一张讨厌的脸。每一次一入定,这个讨厌的脸就出来,你怎么能够入定呢?很重要的,喜欢与厌恶,都不可以有的。

无事、无心就是入定的口诀。无事就是一点烦恼都没有,无心可以讲是毫不执着,什么都不执着。

有一个同门来求我给他做一个印证。他说:「您帮我做一个印证」。我们在对谈当中,我有时候就摇摇头,有时候就点点头。点头就是可以,摇头就是这个观念不太正确。有点头,有摇头。

他跟我说:「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您摇头」。那么我就通通点头好了,也不对。那么我就跟他讲:「在你的心中,仍然有所谓的喜欢跟不喜欢」。这个是执着,一个修行人到了一个真正的境界以后,他是清净无为的,别人怎么样子不喜欢,你也不会感受到。

一个成就者,「厌恶」这两个字是没有的。「心喜」这两个字也是没有,这才能够达到无心的境界。你今天跟我谈到你已经无心了,那么你还执着「点头」、「摇头」吗?

这就是一个证验,就是你还没有达到无心,还执着的境界的时候,你要来求印证你自己的成就。

我随便把我的脚就抬到桌子上:「你看我这个举止如何呢」?他说:「把脚抬到桌子上,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我跟他回答:「这个现象,也可以说是礼貌的,也可以说是不礼貌的」。

礼貌的话,是我用脚抬举了你,用脚来抬你,是抬举你。在世俗方面来讲,把香港脚放在别人面前,当然是不礼貌的。但是我用脚来抬举你,你都不接受我的抬举,看你怎么想。但是你假如以无心来对的话,你应该讲这是没什么,所以还是有心,还是有那个执着在的。

所以真正要讲到不执着,相当困难。你要入三摩地、入禅定,真正要

无事,满困难的。真正要无心,也是满困难的。因为在你眼前所晃的,不是你最喜欢的,就是你最厌恶的,经常在你的心中翻滚,如何入三摩地呢?你没有办法无心。

无事也是满困难的,你说没有一切烦恼吗?你随便接到一个电话,马上烦恼就来了;你随便听了一句话,马上就有烦恼了;你看到一个景象,你也有烦恼。

像做朋友方面来讲,大至国家,小至个人。你跟他好,我就不跟你好。你看他们两个比较亲密,你心中就产生妒嫉的那种心,怎么会没有烦恼。 所以烦恼的事情很多的,众生都是有烦恼的。真正能够入三摩地的是圣贤,已经到圣贤的境界了,你才有可能没有烦恼的。

要以淡然无为、清净无为这种事情,来行你自己的事。你心里经常不会翻滚,很平静的。碰了事情,顺其自然吧!这个就是自然任运之道。 你清净,你始终心里不起波涛,心平如镜,你可以观察一切事情,产生智慧。一个人在他心里面起波涛的时候,他就失去心的宁静,入定都不可能,做事情也会失去分寸。平时处理事情,你心里已经翻腾了,你已经有了意见,你当然心里上已经不平了,如何会平等去视众生。

所以佛学的道理,非常的好。入定的口诀-无事、无心,非常的正确。没有烦恼,一丝不挂,你才能够入定。完全没有喜厌,宽坦而住。那个无心的状态,我们称为宽坦而住,就是你住心的境界,是非常宽的,很平的。那一种境界里面,你才能够入三摩地的。

学佛修行,能够达到这样子,你才能够任运。就是用你的智慧发光,然后任运,所有的事物里面,你任运。

所以很多事情,一笑可以止之,笑一笑就没有了。你也不会看到别人怎么样,你就想要怎么样。你一切的事情,都不会去勉强。做任何事情,你不是勉强去做,完全是自然而然、任运、随顺、随适、随安的那一种状态。 你学习到这个,对于你自己的做人处事都有帮助。最重要,你在学习禅定的时候,一下子,你就内外打破了,你智慧的光明,就能够产生出来,你就能够成佛了,你就可以做菩萨。

法宣法师讲解简易入定法

这个文章的题目叫“简易入定法”,因为人们都好新奇简单,但是往往走很多 弯路。所以较这个名字,但是这个名字也名副其实。

最近修习印光法师的十念法,发现很易得定,只要你用心,小有小定,大有大

定。

印光法师之法,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从一至十,然后再从一至十。 对于名号,我比较赞成念南无阿弥陀佛,一方面是对于佛的尊敬,提醒自己念念归于无量正觉。另一方面,我个人感觉四字太短,不够摄心。当然,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也不妨碍,关键是,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大家念佛号的时候,一定要耐心,不要心驰,如果能坚持下去,定会有消息。 很多人都觉得花开见佛离自己太远了,其实佛性就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之间,举手投足,都是佛性的妙用。如何是佛?念佛就是佛,念佛就是佛性的妙用。念到根尘脱落,回光返照,得无生法忍。

下面附有印光法师的十念法门,供诸位参考:

十念记数念佛法

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亲证实益耳。信愿行三,十要中皆悉详示。而第一要,弥陀要解五重玄义中,第三明宗,发挥三法,最为精详。其后节节段段,皆有指示,宜细参阅。此不备书。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9651/199015930337.html

更多阅读

促销会议礼品 会议酒店的促销重点及几种促销方法

会议酒店的促销重点及几种促销方法会议对于酒店来说是一种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辐射”性产品,即会议客人除了使用会议室之外,还可能使用客房、餐厅、娱乐设施等其它任何酒店的服务设施、设备,所以了解会议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特点并

太岁肉灵芝的药用价值 具有药用价值的灵芝有这几种

? ? ?全世界灵芝有二百多种,其中中国有灵芝一百多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灵芝有哪几种?目前,只有赤芝和紫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具有药用价值的法定中药材。? ? ?赤芝,又名丹芝,生霍山,气味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为一般所说的灵

文章的表达方法有哪些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几种

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

抑郁症食疗方法 抑郁症的食疗方法有哪几种?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容易发作,病情复杂,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治疗抑郁症有很多方法,主要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和食疗等。抑郁症如果只依靠药物治疗是很难的,因此,通过适当的饮食调节,对缓解抑郁症也是有很大的帮助。以减少抑郁症带

声明:《入定的方法 入定 几种入定方法_入定》为网友浪的像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