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米,是苏州最有名的小吃之一,每到八月中旬上市,是苏州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作为苏州“水八仙”之一,它历来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也许你吃过很多次,但是它的故事你知道吗?
每年八到十月份,在东大街、新市街这些老小区门口,或者在弄堂边,都会看到人们围在树荫下剥着鸡头米,拿着筛子细细筛选,然后再分类放入马夹袋中,等着店家或顾客来买,虽然价格昂贵,但来买的人依然很多,因为在苏州人心目中它不单单是一种甜点美食,更是一种文化。
八月的苏州虽然闷热,可这样在一起说说笑笑却也觉得很快乐,实在是热的不行,才拿起桌上的小蒲扇扇上几回,擦个汗后继续重复着手中的动作。
剥鸡头米是个技术活,所以店家会找当地的老辈帮忙,付给她们相应的工钱。鸡头米的壳很硬,用指甲剥会受伤,聪明的人们就做了个类似于弹古筝的假指甲套在手上,速度加快了不少。虽然还是会疼,但不少人还是很乐意去做,因为那是一年中难得赚外快的机会。
小时候,鸡头米是十分高档的一种传统时令美食,但那时候对能吃饱肚子就觉得很幸福的人们来说是消费不起的。直到后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渐渐的鸡头米也少了,所以价格也贵了许多,但是人们为了尝鲜也会去买。
鸡头米也称之为“饥豆”,在很久以前就有很大的名气,据说当年曹雪芹来苏州姑父家,正值鸡头米上市,从未吃过的他很想尝一尝,于是就买了鲫鱼和新鲜的鸡头米,回到家里让厨师烹调。
品尝之后,曹雪芹觉得鲫鱼就像河蚌,而芡实很像珍珠,从此就有了“大蚌炖珍珠”这道菜,流传至今。到了新四军的时期,因为战争而受伤新四军躲入了芦苇荡中,曾用鸡头米来充饥过。
苏州人偏爱甜食,而鸡头米清香甘甜的味道加上它本身的柔韧度,更是让它大受欢迎。他们将鸡头米煮熟后,放入糖桂花,一碗“桂花鸡头米”就好了,简单却是苏州人最爱的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