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黄庭坚 诉衷情黄庭坚的代表词之一 诉衷情黄庭坚

  诉衷情黄庭坚

  黄庭坚,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号山谷道人,字鲁直,生于公元1045年8月9日,卒于1105年5月24日,是书法大家“宋四家”之一,也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在北宋时期文学成就和苏轼齐名,人称“苏黄”。

黄庭坚画像

  《诉衷情》是黄庭坚描写江南春景的一首代表词作,原文“小桃灼灼柳参参,春色满江南。雨晴风煗烟淡,天气正醺酣。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诉衷情》整篇词语意欢畅,节奏明快,而且极具韵律美感,对江南春色的描绘上,也分四层境界,第一层是写春日的桃花初绽,杨柳依依,第二层就是写当日的天气,正是因为天气正勳酣,适合户外出行,所以诗人才会游性大发,市集才会行人如织,交待了原因。到第三层写山水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显得山水也变得活泼可爱,第四句就写人、市集,层层递进,由小处桃枝着眼,再放眼天气正当时,而后远观群山绿水,目光所及之处,山黛水蓝,一片秀丽风光,眼神流转,入市集,歌楼酒肆,行人如织,极具画面性,可以想像出来这是怎样的一幅春日游行图,有山水有市集,有景色有情怀,《诉衷情》短短的四十四个字,却蕴含这些内容,精炼的把江南春景分为几个层次描绘,层层勾勒,前后呼应,词意自由飘逸,语言充满情调,情景兼备,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

  念奴娇黄庭坚

  念奴娇是词牌名,北荣的著名诗人黄庭坚所做的念奴娇题目叫做断虹霁雨。

《念奴娇断虹霁雨》部分图片

  该首词分上阙和下阙,上阙主要描写的是在暴风雨的洗礼后,天气转晴,俗话说风雨之后必见彩虹,果然天空现出了一道彩虹,天空湛蓝湛蓝的。山丘在雨水的冲刷后,树木的灰尘会雨水冲刷后变得格外绿,格外嫩,放眼望去,人的心情都会变得愉悦起来。于是作者想到了月夜,与朋友在欣赏月亮的美景的时候感慨万千,在如此晴朗的天空下,月夜一定也会格外明亮。作者又联想到了嫦娥,在如此美妙的夜空下,嫦娥一定十分陶醉。然后又带着疑问的语气感叹人生。

  黄庭坚的念奴娇此番描写显现出了他内心的宽广和博大的胸襟,不受世俗所挤压。紧接着下阙描述的是黄庭坚与一群朋友们在雨水冲刷过后的细风中行走,畅谈自己内心的感慨,在庭院里喝着小酒,此时的欢聚一堂真的是人生的美妙时刻,一个朋友擅长吹笛子,为此行的人献曲一首,黄庭坚此时的心情变得更加愉悦了。他虽然远离家乡,但庆幸的是还有这些朋友的陪伴。这些都是黄庭坚发自内心的,所以也凸显了黄庭坚内心坚强不屈,即使遇到某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情,他也会将它们抛到一边,继续自己的豪情壮志。黄庭坚的文学作品,充分表达了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他坚信前方必定会有条条宽阔的大路。

  早行黄庭坚

  一个人出门在外天没有亮就早早起床赶路,并由此感触作诗一首,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早行黄庭坚。

黄庭坚的画像

  早行黄庭坚中可以看出诗人出门在外露宿客栈睡不着的状态,在天还没有亮,大家都在熟睡中就起床了。听到鸡鸣声才知道已经是早晨了,可以看出天气转寒,因为秋冬时节早上天亮在鸡鸣之后。还有他后面写的那句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辨别方向也可以看出他出门之早,早到出门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通过早行黄庭坚的前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行色匆忙、在外睡不着的状况。早行黄庭坚的后两句有触景生情的感觉,我们通过他的诗可以体味出秋天一个人出门在外有孤清的感觉。骑马用的缰绳都湿了,才知道早晨行走露水很重,吹过的风才让我觉得自己穿得少。走着走着太阳出来了,能看到路边景色在阳光照射下的影子,整片树林有一半都被照红了。

  早行黄庭坚中写的最好的几个字分别是凭、辨、知、觉、弄、吐这几个动词,其中最为出彩的是“弄”和“吐”两个字,写得非常的形象,把身边的景物都写活了。这首诗是作者早年赶往叶县途中所创的,这首诗把远行之人的孤独的心情描写得很到位,让我们读了以后能体会独自出门远行的寂寥。虽然旅途寂寞,但是诗人又因为太阳的出现而心情转好,有秋阳和树木作伴,他又觉得此行还是有些别样的感觉。

  虞美人黄庭坚

  虞美人黄庭坚所作的是《虞美人·宜州见梅作》,此词是黄庭坚被罢贬流放所写,结合黄庭坚的一生仕途生平来通读词作,可以更得其境。

黄庭坚《虞美人》词

  黄庭坚,生于公元1045年,卒于公元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人,词人,也是一个政治家,进士出身,历任叶县尉,国子监教授,校书郎,涪州别驾等文职,在北宋当时,他的艺术成就和苏轼齐名,世人称之为“苏黄”,纵观他的一生,黄庭坚几乎做过了中国古代一个文人可以做的全部官职,但是不幸的是,一生经历数次党争,起起落落,屡遭贬斥,最后生命的尽头,也是死在宜州贬所,说他命运多舛也是名符其实了。

  而这首《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就是他晚年所作,诗云“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通篇能感受到一股哀怨悲愤的气息,诗人首先以咏梅道出心境,通过天涯和江南的对比差异,突出诗人孤寂心情,而现实的垂老与少年时的雄心壮志未酬更承托出,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和愤懑情绪。这首虞美人,全词由景入手,婉转道来,一句一句的读下去,可以想像出一个老人在晚年独自赏梅,生平十年郁郁不得志的悲伤画面,道尽多少心酸,令人动容不已。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花气熏人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小品之作,全帖的主要内容是由一首二十八字的小诗构成。作品长43.2厘米,宽30.7厘米,被收录于《宋四家墨宝册》的第九幅。作品上有“缉熙殿宝”的印章,曾被收藏于南宋的内府之中。也有清代朝鲜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周的印鉴,所以据推论,该作品应到过朝鲜。此作品原属于北京故宫旧藏,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中。

《花气熏人》原作

  《花气熏人帖》的诗作内容: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基本意思是:花香向人袭来,影响了打禅的人的定力,想想自己的年纪已经到了中年,却怎么还会被花香影响呢。春天到了,忽然又产生了要作诗的念头,可是,现在想要写诗,却像逆水行舟一样艰难啊。

  黄庭坚,和张耒、晁补之、秦观,被后世共称为“苏门四学士”,是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苏轼的弟子。他擅长写诗,当时和苏轼齐名,却又长于书法,曾受到多种门派的影响,书法自成一家。

  《花气熏人帖》的书法,作者结合他平时严谨的锋线和其草书的婉转灵动,自在而随意地书写而成,书法线条颇具生动感,黄庭坚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难以作诗,所以告诉了他在扬州的好友,可见诗作并非黄庭坚所写,而是他的好友王诜。黄庭坚用他特有的书法笔力,写成这幅小品,实属难得的上乘之作。

  黄庭坚的故事

  据说在黄庭坚中了进士之后,被朝廷任命到安徽黄州当知州。有一天中午,他一个人坐在府衙内,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梦中,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处山村里,山村的其中一间屋子前,放着一个香案,一个老婆婆跪在香案前不停地祷告。她的嘴里念念有词,黄庭坚听在耳中似曾相识,但却又一下子记不起来。这时,他忽然感觉自己肚子有些饿了,看到香案上放着一碗芹菜面,于是便不假思索,端起那碗一口气就把它吃完了。

黄庭坚画像

  吃完后,黄庭坚又回到府衙,这个时候,正好有人进来,黄庭坚被惊醒,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场梦。第二天,他又在府衙内午睡,奇怪的是,做了和昨天一模一样的梦。

  醒来的时候,黄庭坚觉得很不可思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顺着梦中依稀记得的道路,找到了那个小山村。更奇怪的是,那座小山村竟和他梦里的景色一样。很快,他又找到了那个曾在他梦里出现过的,一直在祈祷不停的老婆婆。

  黄庭坚上前询问。那老婆婆说,她这是在祭祀她的女儿。而今天,恰好是她女儿二十六年的忌辰。每天她祭祀的时候,总会在香案上放一碗芹菜面,那是因为她的女儿十分喜欢吃芹菜面。

  黄庭坚一听不禁吓了一吓,自己今天的年龄正好二十六岁。于是他让那个老婆婆带路,走进她女儿的闺房查看。他看到屋里有一个很大的箱子,就问那个老婆婆说,这个箱子里面放了上面。老婆婆告诉他,那里藏着他女儿生前的书,但是却又找不到钥匙,所以一直没有被打开过。

  黄庭坚鬼使神差的,一下子就找到了钥匙,打开箱子。而最令他惊奇的是,他每次应试的文章,一字不差地全在里面。他很快明白过来,原来,这个老婆婆的女儿,竟然是自己的前世。于是,他就把这个老婆婆接到府里,好好地供养了起来。

  黄庭坚诗碑

  在全国范围内,西安碑林是中国著名的碑石收藏基地,那里收藏着中国最丰富的碑林石刻,和兰亭一样,是中国书法爱好者最向往的书法圣地。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时期,现存一千余块碑石。如今,把他们分列在七个展厅之内。而黄庭坚的诗碑,被放置在碑林的第四展厅内。

黄庭坚画像

  黄庭坚诗碑由一首一百一十二字的七律诗组成,诗文的主题是怀古,是作者凭吊汉城遗址时所著。该碑文有清代咸丰年间的石刻家倪人垌重刻,并题写序文,并由仇和刻石。该碑文成作于陕西境内。民国时期,陕西省府主席宋哲元将军,将这块诗碑转移到他当时新建的新城小碑林之内收藏。解放前,约1948年,再次将这块诗碑转移到陕西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内,至今未再移动过。

  诗碑的作者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极富有个人特色,于当时的大文豪苏轼齐名,后世人称之为“苏黄”。并和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而他的书法自成一派,极具灵感,尤其是行书,对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诉衷情黄庭坚 诉衷情黄庭坚的代表词之一 诉衷情黄庭坚

  现在西安碑林内珍藏的是黄庭坚诗碑的拓本,高0.6米,长约有5米多,全文经过后世装裱,极其精美。全碑竖列有五十八行,共计十六句,加上书名,总共有一百一十五个字。在诗碑的末尾,有“黄氏定坚”和“奉华堂印”两枚印章。

  黄庭坚茶词

  黄庭坚茶词,别名《品令·茶词》,是在黄庭坚喝茶的时候,忽然诗意大发而作的一首咏茶词。

黄庭坚《茶词》的词意图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进贡给皇帝的茶叶一般都先制成饼状,然后用蜡把它封起来,最后再盖上龙凤的图案,所以后人称之为龙凤团茶。当时,皇帝偶尔也会赐一些这样的茶叶给他喜爱的大臣,所以龙凤团茶流落在民间的,是少之又少。所以作者在一开篇提到的“龙凤团团饼”,指的就是这种茶叶。

  在唐宋一代,人们喝茶非常讲究,都必须先把茶饼碾成粉末状,才能下水浸泡。第二句作者写道“恨分破”指的就是把茶饼碾成粉末的典故。

  之后几句,写的都是加工、煮茶的情形。作者对这种煮茶的方式十分喜爱,从最后一句“早减了几分酒病”就可以看出。古人都爱喝酒,尤其是文人雅士,他们认为饮酒可以增加灵感。就像杜甫题李白那样“李白斗酒诗百篇”。在此处,作者把茶又提高了一个境界,他认为饮茶可以戒酒瘾。

  词的下阙以“味浓香永”来承前启后,紧接着作者营造出了一个意境,他把茶的醇香来比作故人的情谊,恰如故人一般,情深意切。特别是当他面对茶的时候,就像他面对老朋友一样,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是无比愉快的。

  这首茶词,出奇制胜的地方在于,作者把当时人饮茶,心里愉快,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快感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且表现地十分生动,让人如作者一样如饮甘醇一样心生愉悦。

  黄庭坚简介

  小时候的黄庭坚就可以出口成章,按照我们现代的说法他应该是个神通,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的书法

  黄庭坚,出生于1045年,匆匆走过了六十个年头,最后抑郁而卒。他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号山谷道人。他是诗词与苏轼齐名,他的书法与秦观齐名。他是北宋时期的人,但是这个朝代并没有带给他多少的幸运。他是带着遗憾而去的,但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墨迹和文献,这些都是我们学之不尽的智慧源泉。

  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便能作诗,而且过问他的学问,没有他不知道的。他自幼知道的学问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读几十年寒窗才能达到的水平。我很少看到他有很高兴的诗词留下,这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他早年丧父,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成年后考中进士后,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担任国子监教授,那个时候他才22岁。他担任知县时的为官作风独树一帜,深得百姓喜欢,可却招人别的官员不开心。四十岁的时候,他因为才华出众升为佐郎。后来因为直言不讳而被贬官,他的仕途似乎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走到尽头,之后的他被一贬再贬。58岁时还以幸灾谤国的罪名处置,60岁罪名还没有解除的他就客死异乡了。

  看了黄庭坚简介,他的一生是坎坷的,这是时代的悲剧,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会被我们永远记住。再则是他的为官的态度更值得后人去思索,为什么好官反而会受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99651/999632319281.html

更多阅读

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瑞鹤仙席位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霾。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黄庭坚转世传说 北宋萧散奇险的书法家

黄山谷转世传说即黄庭坚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  治平三年(1066)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

宋史黄庭坚传 瓯喻文言文翻译答案

宋史 黄庭坚传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

诉衷情 ---- 陆游 陆游诉衷情写作背景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①封候,匹马戍梁州②。关河③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⑤!【注解】①觅:寻求。②梁州:古陕西地,此指汉中前线。③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

声明:《诉衷情黄庭坚 诉衷情黄庭坚的代表词之一 诉衷情黄庭坚》为网友舞剑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