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间,嘉德拍卖“清宁——国石篆刻艺术”专场正式结束,总成交额2935.95万元,成交率76.27%。此次拍卖成交活跃,场外委托竞价活力十足,使人不由在深秋之中感受到一丝暖意。
但对于寿山石友而言,此次专场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上演了一轮寿山石印章的竞价奇迹。现场的一枚黄寿山石兽钮方章,以5万元起拍,最终竟以360万元落槌,加佣金后成交价为414万,令不少石友感慨“看了睡不着”!
![拍卖田黄石成交率 拍卖田黄石成交率 5万起拍,414万成交,克价4.2万,还不是田黄!](http://img.aihuau.com/images/e/79131/5618060406561539271261.jpg)
这枚黄寿山石印章,规格为2.9x2.8x6.7cm,重仅98克,克价高达4.2万,已与田黄印章的价格处在同一水准线上。这样起拍看似“有漏”而实际落槌却“无漏”的情况,前些年也曾经在两家知名拍卖行先后出现过,其中一次竞价亦至百万元以上。
而此次的这件黄寿山石,在拍前就已经被不少人盯住,更有圈内人发声,疑惑难道今年竟然能有大漏可捡?但到落槌时刻,更多人则在唏嘘:行家太多,无漏可捡。
虽然被定为“黄寿山石”,但此作的材质一直有争议,不少人认为应当作为田黄论价。而以最终的结果来看,似乎大多数人都更倾向于认定其材质为田。
此印章印文为“南海李山农氏审定金石文字”,显示其原主人为晚清时代颇有名气的金石收藏家李宗岱。
李宗岱,号山农。祖籍广东省南海县佛山镇今广东省佛山市,因此称为“南海李山农”。其出身巨富,且是官宦世家,祖父三弟兄可琼、可瑞、可蕃,在清朝嘉庆年间同登进士,并授翰林。由于家学渊源,兼之条件优渥,因此在金石学养、收藏眼光方面品位颇高。
李氏本人在晚清时曾官至道台,与李鸿章、翁同龢等人都有来往,在翁同龢的日记中尚能看见他往翁家作客的记录。而如今在天津博物馆内的国宝文物“西周太保鼎”,也曾经是他的珍藏之一,足见其收藏的标准之高。
李山农由于出身广东,颇熟西洋风物,中年以后携巨资弃官从商,自开金矿创业,还得到了李鸿章的赞助,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黄金工业外向经营第一人”。
天津博物馆馆藏 西周 太保鼎
因而也有玩家认为:即便材质并非田黄,以此章的品相、来历,也足以走到两百万以上的区间。
无论如何,此次戏剧性的竞价奇迹,依然说明了一个问题:文化内涵与品相过硬,已经成为高价拍品不可或缺的“两条腿”。在任何一方面有所欠缺,都难以逆势而上。相反,具备这两个特质,即便低开,最终亦能走上高位。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