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小曲儿,是一种流传于鄂西利川的南坪的一种小曲调,是一种非常鲜为人知的民间小曲儿。那么,利川小曲儿的艺术特色及演出方式是什么?
一、利川小曲儿的艺术特色
利川小曲儿的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单档,可双档,可坐唱,可走唱。走唱时,演员一般都都辅之以一定的表演动作。坐唱时,男演员左手执“三挑板”击节,右手随腔击鼓加花,女演员则击碟而歌。利川小曲儿的演出传统方式有二:一为拉场子的“唱曲儿”,二为坐堂演出的“唱雅曲”。艺人的传承方式有家族式的班子,也有师徒相授,但在建国以后,小曲的传承班子仅剩袁家班子的袁绍卿和聂家班子的聂成等人。
利川小曲儿的传统曲目多为故事情节单一的短小曲目,如《驾保长》、《打王永》、《读官学》等等,新曲目有《书记三住青松榜》等。利川小曲儿曲牌丰富,现有39种55支,其中单曲34支,小调12支,鼓曲9支。曲目也非常丰富,现存的就有100多个,传统曲目《盼闯王》、《怕字歌》等。利川小曲儿也有独特的伴奏乐器:三挑板、竹鼓、梆鼓、大筒琴、打琴等。
二、利川小曲儿的演出方式
利川小曲儿现代演出方式有4种:一是准角色表演唱,二是群体性表演唱,三是双(aIhUaU.COm)人坐唱,四是小曲剧。利川小曲儿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有3个显着特点:一是通常以叙事方式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二是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有的段子十分注意描述人物内心活动,表达细腻的内心情绪。
三、利川小曲儿的流传
从明末清初到解放前,利川小曲儿流传400余年,一直是利川人的精神食粮。利川民间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共创作利川小曲儿曲牌55支,传统曲目20余个。这些传统曲目多取材于当地历史故事或古代白话小说,主要反映民间疾苦,抨击封建礼教、鞭挞社会腐败,如《贾氏坠楼》、《鸦片歌》、《怕字歌》等曲目曾脍炙人口。在利川茶兴一带,利川小曲儿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袁唱。其中民间艺人袁绍卿,其父袁大吉、祖父袁成洪、曾祖父明才、高祖袁兴亮,都是唱小曲的高手。作为利川小曲儿的着名传人,袁绍卿为利川小曲儿现代曲目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以上就是利川小曲儿的艺术特色及演出方式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