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给人的印象是坐不住,不听话。原来,造成他们内心躁动的原因很可能是缺乏真正的关怀。
日前,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于莉接诊了一位9岁的小患者,在家长的用心配合之下,两周时间的疗程便使这位“多动症”男孩取得明显进步。咨询师表示,家长应正确理解“陪伴”的含义,加强生活中的亲子互动,充实孩子的幼小心灵。
案例
缺乏关怀让他“坐不住”
9岁的小易是广州某小学的三年级男生,五官端正,身材高大,可最大的爱好是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上学近三年,依然“坐不住”。据老师反映,小易上课时经常窜位,干扰周围同学。给家长投诉多次后,小易被父母带去医院看,诊断为轻微多动症,可选择的中药疗法始终乏效。
外婆跟小易一家同住,父母都忙于工作,爸爸更要周末才回家。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小易随家人来到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中心,求教于心理咨询师于莉。于莉了解到,父母对小易的成长难说不上心,给他报名数学、英语、跆拳道等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周末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回到家后,小易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于莉观察发现,小易生性好奇,但专注度不高,人际网络构建不好。
“依据多年的经验,低年级儿童的问题,大多数是父母或家庭自身存在问题的一种反射,如果父母尝试做出改变,儿童会很敏锐的感知到这种改变,并相应的做出调整。”于莉认为,小易缺乏的是父母在生活中的关怀。
分析
培养亲子关系纠正孩子心态
于莉建议小易的父母在日常作出三方面的改变,从培养亲子关系开始,纠正儿子的心态。
![给山区孩子的爱心寄语 多点爱心陪伴 治疗孩子“多动”](http://img.aihuau.com/images/e/78604/4714060402474120317353.jpg)
首先要增加亲子活动时间,带孩子远离电视和电脑。于莉建议,父母应利用周末的时间多跟儿子一起参加活动,“这个年纪的孩子精力很旺盛,可以多带他户外活动,尽量让孩子远离电视和电脑游戏。也可以和其他家长联合,一起活动,培养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此外,父母可尝试写亲子陪伴日记,加强沟通和了解。“一方面通过亲子陪伴日记,可以让父母更用心的观察孩子。另一方面,使父母双方彼此都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孩子情况,了解两个人面对孩子成长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以便于进一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