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 凯迪社区 红色回望 史海钩沉(十)

作者:刀口团队 / 鹤飞翔

(本连载为独家专稿,严禁各网站私自转载,请联系本号;其他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史海钩沉 凯迪社区 红色回望  史海钩沉(十)


附上期:

《连载:红色回望 史海钩沉(九)》


14---空军“1号台”的故事

1. “1号台”

随着我军通信专业的迅猛发展,各军兵种陆续组建了自己的通信“1号台”,如:军委1号台,空军1号台,海军1号台,中直机关“1号台”……有了“1号台”,找人极为方便。只要拿起电话,拨1个号码,如空军系统只要拨个“9”即可接入1号台的人工服务。现在,从地方上拨空军1号台,好像要拨“669X”四个号码。

有了“1号台”,首长们就没有必要背电话号码了;打电话时也不用麻烦秘书代为拨号了。只要拿起电话,简单拨个号,告诉接线员想找谁就行了。当年,空军领导机关只有副师级以上干部才能安装家庭电话。个别重要部门,如作战部、情报部,部长家里同时安装一部“红机子”,可以直接与中央军委、政治局……联通。

以(兵种)师级干部找司令为例:干部拿起电话,拨“9”。1号台的女话务员会在响一下铃后接通电话(那时规定,如果铃响了3次,就属于政治事故),很轻柔地问:“首长,您好”;然后等着干部讲话。干部会说:“请给我接X司令员”,然后手持电话,进入等待状态。1号台找到司令员后,会报告:首长,XX部X部长找您。通常情况,司令员会告诉话务员:接过来吧。

话务员马上将双方电话接通……

司令员如果不方便,会告诉话务员:告诉他,XX时间后再打来。或者:我会打给他的……于是,话务员会通知:首长,司令员有事情,让您XX时间后再打给他;或者:司令员会打给您的……

如果是司令员找这个干部,当通知了话务员后会放下电话,等。电话铃响后,拿起电话就可以进行通话了。

这里的区别——下级找上级,永远是拿着电话等话务员接通。如果遇到新提拔上来的,不懂规矩,敢放下电话等,则下次话务员会轻轻地嘱咐:请不要放下电话……;而上级找下级,一般是放下电话等话务员接通。

“1号台”有个纪律——不准窃听!不准监听!因此,到“1号台”查询,只能查到通话时间、时长,查不到通话内容。

有时首长的家属,尤其是孩子,煲电话。一般情况下,话务员不会干涉,但是遇到紧急情况,例如上级领导要找首长,话务员会切断电话,通知煲电话的双方立即结束通话,让首长接电话。

当年,每位“1号台”的话务员通常要熟记2、3百个电话号码。有的技术尖子可以背上千个电话号码。当然当年有电话的人家也不多。

每个话务员都有分工,每个人具体负责2、3位首长。要求话务员对自己负责的每个首长的家庭、单位、常去的地方的电话号码烂熟于心;要知道首长家属情况,包括每个家属的年龄,上班单位(联系方式)、上学情况……所以,时间一长,首长与话务员熟了,讲正事前会开几句玩笑。

吴法宪

有个小故事:一个周末下午,吴法宪要找一位军级干部。“1号台”遍查了单位、家里、其爱人单位、平常喜欢去的地方……都找不到。此时已经过去了4分钟。期间吴法宪催了一次。当班的3、4个话务员都急了……忽然,有位话务员想起:今天是周末,下午某学校要开家长会,而这位干部的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会不会是去参加家长会了?马上打到学校传达室,用学校广播找人。果然,这位干部在参加家长会。因为一般周末下午机关放假,所以没有告诉值班室自己的去向。

事后,吴司令员表扬了“1号台”。

前几年,笔者的一位同学从久居的香港回到北京,已经保存的她的香港电话就失效了。当同学聚会时,需要通知她,却没有了联系方式。情急之下,想到她的父亲离休前是北空副司令员,于是打到空军“1号台”:“请找X副司令员的女儿XXX接电话”。话务员问“请问先生贵姓?与XXX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情吗?”口气全无当年那种轻柔、悄声感,硬邦邦的。在如实回答了提问后,告之:“请不要放下电话”。不到1分钟,对方就上机了。惊喜地说:嗬,你居然会想到让1号台找我……


2. 空军情报部的“二处”

1967、68年间,为了加强情报搜集工作,在林办的支持下,总参二部与空军情报部达成协议——由空军情报部组建外派情报人员机构;人员编制在空军,二部负责业务指导。于是在我国情报史上出现了唯一一次在军种级别设立外派情报人员单位的事情。

组建外派情报人员的机构总要起一个名称吧?!初,部里拟采用“驻外情报处”名称,被副参谋长王F拒绝,称用意太明显。左思右想,王副参谋长说:干脆叫“二处”,简单、隐蔽,且与总参二部对口。

第一任处长姓洪,近40岁,学俄语的;妻,是中学老师;有3个男孩。新处长上任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去苏联,搜集“图XX”(即轰6)资料,“不管图片、报刊、宣传品……,只要涉及该型飞机的资料,全部弄回来!”“发生的费用全部给你报销”。

事情的起源之一:早在1964年,由于情报部长时间没有搞到轰六座舱玻璃成分的情报,拖延了国产化进程,受到时任空军参谋长张庭发的批评。加上其它一些搞不来情报的事情,促使文革里新上来的部长HDQ决心利用与二部的关系(H本人1962年从张家口的外语军事学院驻外武官校官班(英语)毕业),拿到单独组织外派情报人员的权利。在林办的积极协调下,吴法宪也同意空军的做法……

有独立外派情报人员权利的效果很明显,一是丰富了情报搜集手段。如为了配合强五的研制,专门组织人员去英国做工作,通过当地华人弄回来对地投弹的火控系统。据说将参数输进去,飞行员只要按住投弹按钮,系统可以自动控制炸弹在合适的位置投下去。为了等火控系统国产化,强五到了部队后,很长一段事间驾驶舱前下方预留了一个安装显示屏的空格。二是每年有大批的经费下拨,预算里不列明细,不用通过财务监管,只凭部长签字就可以报销。空军领导机关里的人都知道情报部是最有钱的部门。当年西哈努克被迫流亡北京时,情报部直接到上海胶卷厂定制了200卷特制135黑白胶卷,提供给柬埔寨客人使用。多出来了12卷,分别赠送给了空军几位领导。据说成像质量特别好。

二处成立不久,情报部在丰台马家堡新盖了一栋驻外人员培训楼。1998年故地重游,该培训楼已经荒废了十多年。原来,第一次大裁军时,二处被裁掉了,所有业务统统上交总参二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该楼改为电子对抗培训楼。


3. 大燕、小燕回北京。

汪东兴

1969年前后,汪东兴找到叶群,称两个在总参3部当兵的女儿大燕、小燕在外地,平时回不了家。想通过3部领导,走走后门,调回北京,但是3部领导就是拖着不办。

叶群马上通知吴法宪,让空军协调解决此事。因为大燕、小燕是女兵,去作战部队有困难;去医院,又不是医务兵,因此吴法宪的夫人(也是吴办主任)陈绥溪在办公室当着大燕的面,向情报部部长HDQ交待:务必将两个孩子安排到北京近郊。

当时技侦1团的几个大(中)队分布在昌平、香山、西山等地。在征求了大燕的意见后,部里决定将汪的2个女儿调到了空军技侦1团在香山的单位。这样汪的女儿每星期都可以坐公交车回家了。

军务部的ZXH处长亲自操办了此事。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0151/149780552373.html

更多阅读

被凯迪拉克微电影《一触即发》深深的震撼到了 凯迪拉克elr

凯迪拉克 微电影“一触即发”够震撼今天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微电影,短短的90秒把90分钟的电影精髓都诠释出来!通过此片,才知道,原来微电影可以这么震撼。1、配乐够震撼看凯迪拉克《一触即发》这部微电影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电影中的背景

凯迪猫眼看人 猫眼看人 凯迪社区

凯迪猫眼看人主人搬家了,遗弃它在寒冷的庭院,脖子上拴的铁链紧贴墙面,身上还覆盖着雪,它孤独地死于绝望。它到临死前都还在苦等着主人来接它,奉献了一世的忠诚,难道就是换来如斯下场?恳请养狗的主人,一旦选

声明:《史海钩沉 凯迪社区 红色回望 史海钩沉(十)》为网友快递哥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