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我国内部也曾涌现一大批航海事业的专家们,他们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很多人的心里,提到航海事业,脑海中浮现的全部是西方国家的探险,比如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但实际上东方国家的航海事业的起点远远早于西方诸国,比如中国的郑和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在我国内部也广为流传,那么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究竟是怎样的呢?
郑和
首先,必须明确郑和下西洋的大时代背景。郑和下西洋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我国明代初期的一次航海探险活动,那时候的皇帝是永乐帝朱棣,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此人心怀大抱负,一心想将国家治理的更为强大。当永乐帝上任后,就曾经设想过与世界范围内的诸国奠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于是便派出了知晓航海技术的郑和郑三保从海域出发,从海路去拜访诸国。
其次,郑和下西洋的世界格局。当时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明显东方领先于西方国家的,与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明朝处于初期,政治相对清明,在东方诸国中又有着极为重要核心的地位,可以说在放眼整个世界,中国正处于舞台的中央。从经济贸易角度、从巩固地位角度来说,于诸国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在这种互通过程中,可以加强本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精神交流,彰显中国的地位、体现中国的悠久文化。
于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郑和下西洋已经成为必须完成的事业,通过郑和下西洋,也使得中国在航海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和建树。
郑和下西洋起点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一场连续的活动,也不是一次性的活动,在整个航海探险的历程中,郑和曾经七度带领着部署,登上了船只下西洋。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有七次之多,但在这七次之中,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并没有随着行程的不同而频频更改,反而有些是同一地理位置出发的,那么为何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会如此的相似呢?郑和下西洋的起点究竟是在我国的哪个具体地方呢?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又占据着何种重要的地理位置呢?下面按照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将郑和下西洋起点做如下说明。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次的下西洋的行程中,每次郑和率队出发的地点大部分几乎是同一个,那便是明朝时期的太仓刘家港,也是我国现在的江苏省刘家港,第一次的行程并没有持续很久,在到占城后便返回明朝刘家港内,而后又再度从刘家港出发,不断的远行,最远的行程曾经到达古里国等地。
那众人可能就会有这样的一种疑惑,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单单对太仓刘家港亲睐有加呢?选择此地作为起点究竟是为何呢?其实太仓刘家港在整个明代的发展历史之中,是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
其一、太仓港是中国历史之上闻名的港口,在这里可以容纳众多的船只,方便航海活动的开展;
其二、太仓港是一个繁华的港口,有诸多的人才,这些人才都是熟悉水性、有很好的驾驶经验的,选择此处出发便于征集相关的人才;
其三、太仓港是一个富庶的港口,这里经济贸易程度发达,适合外交货物的运输。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郑和,作为我国第一位开拓航海领域之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一次终结的,而是在探索中寻找经验,总体来说,郑和在其一生中曾经七度展开航海领域的探索,那么在这么多次探险中,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都是怎么样的呢?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中都有路经过哪些国家?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都有给明朝带来哪些历史性的转变?
郑和下西洋
按照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来划分,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具体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郑和下西洋,路线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第一次出发是沿着南方一路往下,在福建省逗留过一段时间后,穿越台湾和南海,最终到达了占城。在第一次的下西洋过程中,郑和率队还是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而且第一次行程中出现发生了一些战争,经过郑和的处理后与八歇国缔结了良好的关系。第二郑和出发路线同第一次,路经了占城之后到达古里。
第三次郑和下西洋,同样从太仓刘家港出发,这次的航线比第一、二次都要长远一些,并且拜访的国家也相对较多。在这次拜访中郑和同样历经了战争,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有心刁难,在一场苦战之后,活捉了苦奈儿带回了明朝,在永乐帝的恩赦之下,遣送苦奈儿回国,展示了大明国的风采。
第四次到第七次郑和下西洋,每次的路程相对于前三次。航线要拉的更远一些,开始了东非、西亚地区的航海旅程,可以说又开辟了一个新的行程。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下西洋为何在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场航海远行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又有哪些呢?这些特点里又有哪些是优势,哪些是劣势呢?以何种依据用来区分郑和下西洋特点中的优劣势呢?接下来围绕着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作出如下的分析。
郑和下西洋
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时间比较早的活动。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国家从事过如此大规模的航海外交活动,这在当时是极具有历史意义的,可以说拓展了一个新型的领域,包括后期西方的很多航海运动都有参照郑和下西洋的整个过程,这个活动显示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中的领先地位。
其二、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在整个过程中,郑和从第一次下西洋到最后一次的下西洋,中间共经历了25年,从公元1405年到1430年,郑和率领船队共进行了七次下西洋的活动,这个持续时长在当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开创了历史之先河。
其三、郑和下西洋的次数相当多,它虽然有二十五年,但却是分割成为了七次旅程,每一次都是回到明朝后稍事休整又再度重新出发,这在古今中外的航海历史中可称为翘楚。
其四、郑和下西洋拜访的国家数量可谓极多。在郑和的整个下西洋的行程中,总共拜访的国家数量高达了三十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段,为何没有走的更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出发后又再度回到原地,行程的距离没有拉的很远。
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郑和下西洋,在明朝期间可谓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郑和下西洋的经过也被编纂成了书本广为流传,并为后世所津津乐道,那么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又都有哪些见解呢?总体来说,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有正方、反方两种声音,这两种声音交错搭成了一个很好的辩论舞台,且看看这舞台上的智者们的辩论吧。
郑和下西洋
首先来听听正方的声音,他们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并且为了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郑和下西洋,在航海地位上可谓是时间最早的一场探险旅程,开创了国际之先河,奠定了中国发展的基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体现了当时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来的更为悠远流长。
其二、郑和下西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可以说将大明朝的威仪带到了这些国家中,郑和在拜访的过程中,展示了明朝的政治风貌,并与这些国家的外交上达成了或多或少的协定。
其三、这场航海运动也开拓了明朝海上的经济贸易,使得国家经济贸易演化为国际经济贸易。
其次再来听听反方的意见,他们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整体来说并没有什么深远的意义,为何他们会这样说呢?
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极度浪费国力、财力的行为,虽然有一定的经济贸易成分在内,但大部分时间内几乎是净流出,对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没有任何的帮助。
其二、郑和下西洋在明朝之后,并没有继续跟进,使得这场探险止于明朝,成为了一场虎头蛇尾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