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_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总结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自主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以及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态度;树立事物变化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引入] 元素周期中,为什么把Li、Na、K等元素编在一个

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页,填写第5页的表格,探究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投影] 课本第五页表格

[板书] 1、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

[ 师 ] 你能发现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和不同之处吗?

[ 生 ] 讨论总结

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一个电子;

②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③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多;

④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过渡] 我们已经知道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上有相似和不同,那么它们的性质如何呢?是否也有相似和不同呢?

[演示] 演示钾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 观察现象,并对比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总结] ①都熔化成银(银白)色小球,但钾先燃烧;

②颜色不同;

③钠、钾都易和氧气反应,钾比钠反应剧烈,钾更易与氧气反应。

[演示] 演示钾与水反应的实验

[学生] 对比钠、钾和H2O反应,现象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得出怎样的结论?

[总结] 浮、熔、游、响、红;K轻微爆炸;钠、钾都易和水反应,钾比钠反应剧烈。

[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钠和钾都能和O2、H2O等反应,在反应中Na、K失电子表示出还原性,但钾更易发生反应。碱金属性质为什么会相似呢?又为什么有不同呢?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讨论板书](2)化学性质

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一个电子,它们化学性质相似;

②它们都能与O2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产物中均显+1价。

③不同: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它们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Li→Cs越来越活泼,金属性增强。

[教师] 碱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相似和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又怎样呢?是否也有相似和不同,根据书本第7页的表,归纳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

[学生] 阅读课本第七页表格,并总结。

除铯外都是银白色、质软;密度都很小,从Li到Cs由大趋小(K例外)。熔点低,且熔沸点Li→Cs由高→低。

[过渡]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它主族的元素情况如何呢?请分析

卤素的原子结构,结合已学过的Cl2的性质,试着推测卤素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

[学生] 根据课本第七页图示,在教师引导下讨论。

[归纳] 相同: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有相似之处,卤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有相似之处。Cl2是强氧化剂,可以和金属H2、H2O反应。F2、Br2、I2应该也是氧化剂,也可以和金属、H2、H2O等反应。

不同:碱金属原子结构也有不同之处,核电荷数不同,原子半径不等,导致了性质不同。F、Br、I原子结构也有与Cl原子结构不同之处,因此F2、Br2、I2的性质与Cl2也有不同之处。

Li→Cs,r↑F↓越来越容易先电子。卤素与之相似,F→I,r↑F↓先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F2 ,Cl2 ,Br2 ,I2氧化性减弱。

[教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理论推测是否正确呢?如何验证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化学研究必须以实验为依据。

在初中里我们是根据怎样的实验事实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即还原性强弱的呢?非金属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用怎样的实验事实来说明呢?

[学生] 通过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比较金属还原性的强弱

[教师] 我们可以通过卤素间的置换反应,比较卤素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 课本第八页实验1-1。

观察现象,完成化学方程式

[教师] 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与先前推测是否一致?

[板书] 2.卤族元素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F2>Cl2>Br2>I2

[讲解] 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的反应,也是我们研究非金属单质氧化性强弱的常用方法,请同学们看课本第8页,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比较反应条件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 阅读第八页内容并总结。

[板书] 从F2→I2,与氢气反应越来越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F2>Cl2>Br2>I2

[教师] 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有一定的相似和变化规律,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又如何呢?

[学生] 看课本第8页资料卡片,认真分析资料,总结变化规律。

[总结] F2→I2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F2→I2密度逐渐增大,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总结] 通过比较碱金属单质与O2、H2O的反应以及卤素单质与H2反应,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元素性质和和原子结构密切关系,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通过研究其他主族也有类似情况。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 在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反映。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认知规律表明,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出发,经历一定的亲自实验,会让学生的亲历感加强,容易牢固的掌握知识,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兴趣浓厚,而且可以让学生初步养成科学的学习研究的态度。本堂课,以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为教学情境,以突破矛盾、解决问题为主线。

二、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了解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通过实验设计、现象、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体会探究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金属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必修1中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金属钠的部分性质也进行了学习,所以本节旨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得出元素周期表纵向的同族元素性质的比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钠、钾与水反应的原理;掌握钠钾与水反应的原理、现象。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纵向的同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过程方法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通过观察分析、实验验证、合作学习等,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

五、教学设计

[导入]在上册中,我们简单学习了一些金属的性质。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把钠放入水中,步骤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积极回答。

[放映参考步骤] 用镊只将钠从试剂瓶中取出(教师讲解,钠有腐蚀性,不要用手直接碰它),用滤纸将其表面的没有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

然后,把钠投入盛有水中,观察现象。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_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设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发生了什么反应?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学生]一一回答。

(由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出发,建构教学情境)

[设问]同主族的钾是否可以与水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叙述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师] 由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出钠钾表现的是金属性的失电子性质。

[设问] 钠钾表现的金属性,谁强?为什么?

[学生] 钾表现的金属性强,与水反应剧烈。

[放映资料 ]锂与水的反应

[探究 ]那么铯呢?

[结论 ]金属性:锂<钠<钾<铯

[结论 ] 自上而下,同族元素金属性递增。

一、教学分析:

(一)分析教材

本节课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分子结构奠定了基础。尽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但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学生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下面说教学策略的设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0151/69452157948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高考总复习——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_Jackqvehicle

原文地址:高考总复习——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作者:学无止境2、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声明:《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_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网友同甘共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