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办公室听老师们说起,现在的学生不会思考的,也不想思考了,也不善于思考了,惰性越来越强。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数学本来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但是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后没有几个学生能积极思考,他们会立刻进行讨论,缺少独立的思考;平时在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是独立的去完成,而是完成一个题就和别人对一下答案,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或者说干脆两个同学一块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呢?
有一次,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我看到好几个同学没有动笔,我就问:“你为什么不动笔?”“你一会反正一定讲!”语出惊人,我如梦初醒,原来学生的思维是被我这样剥夺了。还有一次,我问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为什么你考虑好了,还不在作业本上写呢?你猜他怎么回答?他说:“我写的方法万一很麻烦,你再说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我这里就写不开了,就没法改了。”多么真实的回答,多么符合现在的社会现状,多么符合九零后的心态与性格。我在思考: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去思考了?是不是我们代替他们思考了?是不是我们讲的太多,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是学生真的不愿意动脑思考了?
有时候我们抛出一个问题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给出答案或者集体回答,这样就剥夺了很多学生的思考权力,有时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让他们讨论,所以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最大的悲哀是包办,我想这是我教育的失败,我应该努力把学生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学生不是不去思考,也不是不能思考,而是不想思考,他们缺乏思考的动力和兴趣。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平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设计思考的载体,逼着他们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情景,可能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