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什么叫中医的伤寒。是违反了寒的时令,伤了寒的真气。不一定是因为着凉,相反原因往往还是受热。
汉代医圣张仲景(他当时的职位类似于今天的湖南省省长)说他的家族两百多人,后来死了三分之二,而且大多都是死于伤寒。
于是勤奋学习,根据自己的治病经验和理解留下了一本伤寒论。
张仲景
《黄帝内经》说,今夫热病者(发热或热的上火的症状),皆伤寒之类也。
可见从几千年前开始这种问题就很严重普遍。
伤寒不是说天气冷着凉,而是由于各种原因伤了自身“寒”的能力,违反了“寒”的节律、时令、季节。导致寒的能力太过,或者太弱,都是伤寒。这就叫过犹不及。
腰酸背痛就是肾的问题,内经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如果去搜索“温泉 呕吐”,“温泉 猝死”,这样的新闻非常多。出现头晕呕吐这些症状的人也非常多。
说说呕吐。
内经总结过:“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而前面引用过,内经:“今夫热病者(发热或热的,上火的症状),皆伤寒之类也。”
也就是说,这些出现呕吐症状的人,正是因为身体素质没那么强,所以伤了自己的寒的能力,伤了寒气,伤了肾。所以产生的是热病。呕吐直接的器官是胃,胃气逆。五脏六腑都可能引起呕吐并且有不同的区别。但是都是因为热。
就像热天,一方面是天气热,另一方面可以说是制冷系统,空调不行了。空调好的人还能嘚瑟,还能继续冬天泡温泉。
所以说伤寒并不是指着凉那么简单。古人一词一字多义,就像气字,阳气,天气等等几乎是万能的。
这就涉及到黄帝内经里五运六气的理论。简单说几点。
寒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里面是天元六气之一(寒暑燥湿风火),不是指气温、天气。
而是产生天气的一种气场,直接影响着世间的万物。
天上有一种气场叫做寒,对应着天上的辰星。
按阴阳多少来分叫太阳寒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经络上对人的手足太阳经脉影响最大,五脏上对应人的肾。
肾有一种凝聚、收藏的功能,就像把水变成冰,把人的能量变成精气。
在冬天(一天里面大概是晚上)是肾功能最活跃的时候。
阴阳是一种分类描述事物的方式。有阴就有阳。
人的身体需要阳气,同时也需要阴气。就像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就是说阳气释放能量,阴气存储能量和生成物质。
黄帝内经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就讲了四季里养生、防病的大原则,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状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就是说:冬天的几个月,万物闭藏,人的身体节律也是一样,皮肤固密起来抵御严寒。要注意保暖,远离寒冷的地方,呆在温暖的地方。但是不能经常出大汗(汗蒸、火锅、剧烈运动、温泉等等等等),把冬天当成夏天一样来过,就会伤了肾,伤了肾的寒的能力,迟的到春天夏天的时候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同时一天里也有四季,早上是春天,中午夏天,下午秋天,晚上冬天。道理是相通的。
总而言之,冬天、或者其他季节里五运六气中太阳寒水主导的时间,如果取暖过分了,伤了寒,就伤了阴,阳得不到制衡就会产生热病。具体的就是经常汗蒸、烤火火锅烤到大汗淋漓、剧烈运动出汗、泡温泉出汗等等。内经的话点出了关键“无泄皮肤”“逆之则伤肾”。
当然这只是伤寒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