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司马迁
道家文化,崇尚“道法自然”的义理,主张“无为而治”的人生理学,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精神命脉。
医道同源是中国最古老医学的基石。不仅对疾病有治疗作用,更重要的是预防作用。道医学,历世历代被视为“修身、为学、治世”的思想宝典。
道医学讲究一种能量,一种心理修为,一种智慧,遵循自然达到的一种自然疗法。道家认为"人是一个小乾坤",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天供人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明确指出了人应顺应天地自然的关系和规律。
1、道医养生之十八伤
久视伤精:目得血能视,精由血化,故伤精。
久听伤神:神滋于肾,肾通窍于耳,故伤神。
久卧伤气:卧时张口散气,合口壅气,故伤气。《混元经》曰:睡则气滞于百节(觉与阳合,寐与阴并,觉多则魂强,寐久则魄壮,魂强者生之人,魄壮者死之徒也)。
久坐伤脉:脉宜运动,坐则不舒展,故伤脉。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中国道医养生智慧](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146/2415060403242112772449.jpg)
久立伤骨:立以骨干为用,故伤骨。
久行伤筋:行以筋力为用,故伤筋。
肝暴怒伤:肝属木 ,怒如暴风动摇,故伤肝。又,肝主血,肝伤则血不荣,必筋痿。
思虑伤脾:思虑时,脾必运动,太过则脾倦,故伤脾。
极忧伤心:心属火,于味主苦,忧则苦甚,故伤心。
过悲伤肺:肺属金,主声音,悲苦久则声哑,故伤肺。
过饱伤胃:饱食运化难消,故伤胃。
多恐伤肾:肾属水,主北方黑色,人受惊恐则面黑,故伤肾。
多笑伤腰:笑时必肾转牵腰动,故伤腰。
多言伤液:言多则口焦舌苦,故伤液。
多唾伤津:津生于华池,散为润泽,灌溉百脉,唾则损失,故伤津。又,《训典》曰:津不吐,有则含以咽之,使人精气留而自光。
多汗伤阳:汗多亡阳,阳随汗出,故伤阳。
多泪伤血:血藏于肝,哭泣多则肝损目枯,故伤血。
多交伤髓:人之阳物,百脉贯通,及欲火动而行事,撮一身血髓至于命门,化精为泄。不知节欲,致骨髓枯竭,真阳无寄,如鱼之失水以死。2、道医养生之十要
面要常擦: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颜光泽,故要常擦。道家谓之修神庭。
目要常揩:每静时能常闭目,用两大指背,两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无目疾,故要常揩。
耳要常弹:即鸣天鼓。可免耳患,故要常弹。
齿要常叩:齿喜动,故要常叩。
背要常暖:肺系近背,暖则不受风寒,故要常暖。
胸要常护:胸即心窝,故要常护。
腹要常摩:歌云: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故要常擦。
足要常搓:如前足功,搓脚底涌泉穴,能去风湿,健步履,故要常搓。
津要常咽:如前舌功,常取津液满口,汩声咽之,能宣通百脉,故要常咽。
睡要常曲: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又曰:睡则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定缩,觉宜伸。3、道医养生之十忌
忌早起科头:早多风露之气,科头则寒邪入脑,故忌之。(科头,谓不戴帽子)
忌阴室贪凉:无阳照之室,阴气重,伤人,故忌之。
忌湿地久坐:潮湿气主生疮毒,故忌之。
忌冷着汗衣:汗衣湿后必冷,着之则侵背伤肺,故忌之。
忌热着晒衣:久晒之衣,有热毒,未经退热即着在身,必受毒,故忌之。
忌出汗扇风:汗出时毛窍俱开,扇则风邪侵入,故忌之。
忌灯烛照睡:神不安,故忌之。
忌子时房事:阳初生而顿灭,一度胜十度,故忌之。
忌夏月凉水抹簟:冬月热火烘衣 冷水受湿,热火受毒,取快一时,久必生病,故忌之。
忌久观场演剧:久视久听,则神与精俱伤,故忌之。
——————————网文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