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正是苏北最美的季节。天空湛蓝如海,洪泽湖水波不兴,大运河已无百年前的喧闹。行走在洋河镇的街道,能处处感觉到酒文化的元素,两条大街酒都路、梦都路以及街道两旁的建筑和户外广告,在告诉外来的游客,这是一座因洋河酒厂而兴旺的小城。
事实上,多数中国人知道这个古镇亦是因为洋河酒的知名度。然而,本地之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古镇还诞生了两位将军叔侄——民国时期曾任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和他的叔父、辛亥革命元勋韩恢。洋河镇的核心地段——米市街,有一处略显破败宅子,典型的苏北传统民居,2011年被政府文物管理部门考证为韩德勤故居。
韩德勤(1892年10月8日-1988年8月15日),字楚箴,江苏泗阳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早年入南京陆军小学、河北陆军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1918年毕业后分发北洋陆军任下级军官。后入川军第一混成旅,任旅部参谋、第一团团副。1925年负伤归故里。次年到广州,入中国国民党,得顾祝同保荐任国民革命军新编21师司令部中校副官处长。后随顾的升迁不断晋升。抗战期间任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参与徐州会战、策应武汉会战、参加冬季攻势等,又与进入其防区的新四军发生多次冲突。1949年1月任南京政府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时年3月退往台北。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3年退役。
作为抗日将领,韩德勤的声名不如李宗仁、白崇禧、张自忠、薛岳乃至晚辈孙立人、廖耀湘诸人显赫。而且由于他在与陈毅领导的新四军交战中惨败并被俘,在大陆官方史书中长期被描述为一个丑角、懦夫而反衬陈毅、粟裕等新四军将领的英勇。
我认为韩德勤在抗战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是:在南京沦陷,国民政府一直西迁到重庆的艰难岁aIhUaU.COM月里,他在离南京很近的苏北地区坚持抗战,面对日军、伪军的威逼利诱,一直忠于重庆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挺到了抗战胜利。
1.淮泗自古多壮士
洋河镇原属泗阳县,后来划归为宿迁市城区管辖。它处在微山湖和洪泽湖之间,西北距离徐州、东南距离淮安都在100公里左右。苏北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淮河从西向东流经,大运河沟通南北。铁路兴起后,南北动脉津浦线(天津至南京浦口)和东西动脉陇海线在此交汇。因其地处南北要冲,且一马平川,自古为四战之地,兵家必争。中国历史上诸多决定王朝兴衰的重大战役,即发生在这块土地上。如此地理环境培养出这个地方多慷慨悲歌、侠义勇猛之士。
项羽是诞生于这个地方最有名的英雄,他击破章邯、王离统率的秦军主力,对秦朝的覆亡起到了决定的作用。然而在与同为苏北老乡的刘邦争夺江山中失败,宁愿自刎而死,而不肯过江见江东父老。这种刚烈血性千百年来让一代代人缅怀赞叹,也影响着这个地方人物的气质。
韩德勤1892年出生在洋河镇,其父是一位有秀才功名的私塾先生,在当地设馆授徒多年,这样的家庭让韩德勤打下了不错的国学根底。而他的叔父韩恢仅仅年长他5岁,虽为叔侄,实为少年玩伴韩德勤受这位年龄相近的叔父影响极大。
韩恢1908年参加清朝的新军,当时各省新军的基层官兵是革命的主力。在新军中,韩恢和几位苏皖籍辛亥元老赵声、柏文蔚、冷遹成为好友,并加入同盟会。从此他成为孙中山、黄兴等辛亥领袖的忠实追随者。1911年春天,他远赴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为“敢死队”成员,起义失败后保护黄兴杀出重围。“武昌起义”后,驻扎在南京成为秣陵的新军发动起义响应,韩恢在城内组织敢死队攻占了清朝的监狱,并在雨花台与起义新军会合,退守镇江。后再任起义军敢死队队长,于12月2日光复南京。
1913年,因宋教仁被刺身亡,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孙、黄流亡日本,而韩恢留在国内,约集革命同志以谋再次起事,被推举为讨袁军江北总司令,于8月18日发动南通起义,失败后不得不流亡日本。
袁世凯恢复帝制后。韩恢又奉孙中山之命,回到上海,任讨袁军第三军军长。1917年孙中山设大元帅府于广州,准备北伐,任命韩恢为江苏招讨使。1922年,他被江苏督军齐燮元密令上海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诱捕,解送南京,同年11月1日,被杀害于南京这座他参与光复的城市,年仅35岁。孙中山闻讯后十分悲伤,追授其为陆军上将。
韩德勤早年几乎是重复其叔父的人生之路。1909年,17岁的韩德勤考入设在南京的江苏省陆军小学。那时候清廷在各省建立了陆军小学、武备学堂等新式军事教育体系,培养基层军官。民国时期多位重要军政人物都有就读于陆军小学的经历。如白崇禧于1907年、李宗仁于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在江苏陆军小学,韩德勤和涟水县的苏北同乡顾祝同成为同学,并结成一生的莫逆之交。武昌起义后,陆军小学停办,他和顾祝同结伴参加革命军北伐先遣队。1912年南北议和成功,清朝逊位,陆军小学复学,他又和顾祝同告别短暂的军旅生涯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从江苏陆军小学毕业后,他和顾祝同等陆军小学全体毕业生升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军官学校深造。尔后升入到保定军校学习。可见韩德勤在青少年时期接受了完整而系统的军事教育。
保定军校可称为黄埔军校的“母”校,民国一大批重要军政人员毕业或曾就读于该校,如蒋介石、张群、白崇禧、陈诚、熊式辉、刘峙、顾祝同、薛岳等等。黄埔军校设立时,学校的管理者和一(www.aIhUaU.Com)大批教官都出自保定军校。
1918年韩德勤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分发到川军任下级军官,逐步升为副团长,当时的团长是日后成为人民解放军元帅的刘伯承。刘伯承是除顾祝同外,对韩德勤人生有重要影响的第二位同龄人。1925年韩德勤在四川军阀内战中负伤,回到洋河镇养伤,此时他已有淡出军界的想法。老哥们顾祝同早在1920年远赴桂林投奔孙中山,1922年结识了保定军校的师兄蒋介石,成为蒋一生仰仗的亲信。顾在国民党军队的早期经历使他后来的地位一直超过韩德勤,并成为韩在军界的提携者和保护人。
春风得意的顾祝同两次写信召唤韩德勤去广州,韩犹豫不决,而那时候正在上海的刘伯承得知后,约韩德勤到上海见面,力劝他去广州找出路,并赠送川资200元。
在两位好友的劝说下,韩德勤终于做出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南下革命的大本营广州。顾祝同带他拜访江苏同乡和保定同学钱大钧、王柏龄等人——这些人已经在国民党军队里面混得有声有色。不久,韩加入国民党。1927年冬,顾祝同升任第九军军长,韩德勤跟着顾祝同任军参谋长。尔后,他一直是顾祝同的左膀右臂,跟随顾祝同和红军作战。直至全面抗战爆发。
2.宿迁血战惊天地
1937年初韩德勤是西安行营办公厅厅长,抗战全面爆发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兼参谋长。南京保卫战即将打响前的1937年11月,韩德勤随顾祝同回到江苏,担负保卫桑梓的重任。南京失陷后,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战区党政委员会委员、第24集团军总司令等职。韩德勤则担任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89军军长。89军从此成为韩德勤最重要的资本。
1938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和日军展开了徐州会战。由于顾祝同身任第三战区总司令,实际上第24集团军实际指挥者是韩德勤,他并在1938年5月代理了江苏省省主席。徐州会战空前惨烈,日军华中派遣军北上,意欲与主战场的华北派遣军会师,合击中国军队。韩德勤指挥的部队担当了阻止日军北上的使命。双方在阜宁、南通、如皋、东台等地展开激战。白崇禧后来在回忆录中评价道:“五战区于徐州会战时,韩德勤为江苏省主席(aIhUaU.COm)兼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保有苏北、皖东以至运河以及通海公路(南通—海州)之北端,且迭次向津浦路南端游击,减轻我第五战区之特别威胁,于台儿庄之胜利有间接之贡献。”
徐州会战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武汉会战。日军虽然占领了徐州,但韩德勤的部队还保有战斗力,分布在苏北广大土地上,时时反击日军,策应武汉会战中国军主力。日军从11月7日开始,从徐州和皖北的固镇出发,对苏北韩德勤所部进行扫荡。其中12月20日打响的宿迁保卫战(又称宿城保卫战),可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
当时驻守宿迁的是国军89军33师198团,198团长刘振璜是宿迁刘圩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
1938年11月20日早晨,日军的以步兵、骑兵、工兵、炮兵约3000余人,在6架飞机、12辆坦克、30多辆汽车的配合下,沿宿(迁)睢(宁)公路东犯宿迁。日本先以空军轰炸县城,中午步兵先头部队抵达境内耿车乡。21日晨,日军炮兵集中火力向宿城猛击,飞机也狂轰滥炸,骑兵、步兵、坦克一齐出动,分兵四路直逼县城。另一路日军沿宿(迁)支(河口)大道东进至龙虎坝以东陶陵一带,直指西北圩门,对宿迁县城形成包围圈。198团守军没有重武器还击,仅凭工事坚守,援军又久久未至,全团终于不敌,刘振璜与副团长吴绍文同时牺牲。而驻扎在宿迁的另一支由两淮盐警大队改编的游击纵队第3总队亦参加了保卫战,总队长胡文臣战死。宿迁县城沦陷。
3六载苏北游击战
由于苏北是南京北部屏障,特别是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后,苏北是日伪军想全面肃清的重点用兵地区。这一地区由四股势力,即日军、汪伪军、韩德勤领导的国民党力量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处在这样复杂局势中,韩德勤和他的部下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重庆国民政府任命的鲁苏战区副司令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从法理上说,应该是江苏全境军政最高首长,然而其政令不出国统区。面对强大的日伪军事力量,韩德勤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苏北水乡的地理条件和他在家乡的威望,进行游击战,趁机打击敌人,最大限度保存自己的力量。1939年初《申报》报道:“苏省沦陷区抗战成绩,近据调查,以徐州各县为最佳,计长期牵制日军一师团之兵力,分据交通要点六十二处,近三月来,各县游击队与日军接触达五十余次,阵地战十数次,打击日军大举扫荡五六次,综计日方死伤千余人,游击队破坏津陇两路及公路廿余次,袭毁日军火车五次,拔去电线杆七十余里……”
1939年是韩德勤与他的极为艰难的一年,是年2月,日军调集第21、第5、第21三个师团,大举进攻游击区,并出动飞机轰炸韩德勤部队所驻扎的睢宁、宿迁、沭阳、淮阴等地。韩德勤和他的省政府机关差点被日军合围消灭。但韩部依然能抓住一切机会反攻,1939年冬季,曾一度收复被占领的江都、高邮县城。
在韩德勤部和日军厮杀之际,新四军派部队悄然渡过长江,向江北发展,于是和韩德勤部产生了冲突。1940年9月底,兄弟阋于墙,新四军和韩德勤部爆发了黄桥之战。新四军军史称之为“黄桥大捷”,对韩德勤而言,自然是“黄桥大败”。这一仗韩德勤的老本89军被歼灭一万一千余人。黄桥之战打响时,驻守泰兴的日军倾巢而出,在黄桥以西5公里的地方,坐下来兴高采烈地观战。
黄桥战役后,主力丧失殆尽的韩德勤处境更为艰险,日军更加大了扫荡的力度。江苏省政府驻地兴化很快陷落,韩德勤aIhUaU.COM所能控制的只剩下盐城、阜宁、淮安、宝应四个县的部分地区,四面被封锁,弹药难以补充,粮食供养不上。韩德勤的部队一直坚持到1944年年底,国民政府将89军军部划归鲁苏豫皖边区总部指挥,所辖第33师、117师从苏北转移到江南,划归第三战区序列。韩德勤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前往驻地安徽,离开了苏北。
4.浓烈如酒的乡愁
日本投降后不久,国共内战爆发。鲁南、苏北成为了国共军队争夺的重点地区。老蒋此番又重用了韩德勤,任命他为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6月任徐州剿总副司令。
回到苏北家乡的韩德勤,碰到的是抗战时期“摩擦”的老对手陈毅、粟裕等人。国军节节败退,眼看韩德勤就要陷在苏北,重演当年被新四军俘虏一幕。
关键时刻又是老哥们顾祝同救了他。当时顾祝同任国防部参谋总长,韩德勤被改任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奉命急运粮食、弹药等物,空投徐州,但总算是离开了凶险之地。否则他很可能和黄伯韬、邱清泉、黄维的命运差不多。
败退到台湾的韩德勤才57岁,他和众多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一样,进入到人生的垃圾时间。在台湾他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52年从军队退役,后续任“国大代表”,曾任第一届“国大”第2—6次会议主席团主席,成为“万年国大”的一员。1988年8月15日,韩德勤病故于台北家中,享年96岁。此前一年的1987年,他的老哥们顾祝同去世,再前一年的1986年,他早年的同袍、另一位重要引路人刘伯承逝世。三人皆得高寿。
韩德勤可谓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他的同乡项羽也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但司马www.(aIhUaU.com迁以同情和赞赏的态度记述了项羽的一生,而且将其人生传记归为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样的“本纪”。司马迁能那样夸赞一位曾为开国君主最重要的敌人,可见在汉代,我们的民族尚有尊重对手、尊重失败者的宽宏格局。
韩德勤那一辈军人特别重视乡谊乡情,他也不例外。他主政江苏时,民间有句顺口溜,“会说泗阳话,就把盒子挎”。盒子枪是军官的配备,可见他对泗阳同乡的提携。
晚年的韩德勤特别想念故乡的洋河酒。但一弯海峡,隔住了故乡的山水,也隔住了故乡的美酒。如酒一样浓烈的乡愁,对垂暮之年的老人而言,能如何安放呀。
客居台岛四十载,几回洋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