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善良仁爱的典故 古人善读书

古人善读书魏咏柏

  纵观古今,但凡有所成就的人,大都善于读书。现今通讯发达,信息灵便,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读书空间,古人却没有这样的便利,因此好的读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善良仁爱的典故 古人善读书

  孔子“思、问、习”。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陶渊明“不求甚解”。明代状元杨慎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陶渊明要的就是有目的、有辨别、有分析地读书。

  韩愈“提要钩玄”。他在《进学解》中用两句话概括了自己的读书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之后,对书中的浓郁之处和英华部分,必须反复涵泳,才能把文章的妙义要道化为己有。

  欧阳修“计字日诵”。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10部书,总字数为45万多字,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全部读完;每天背诵150字,只要7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苏轼“一意求之”。苏轼认为:“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即“求一”,如阅读经典著作,每读一遍,只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这样的读书做学问,好像打仗一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朱熹“体会、循序、精思”。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关于循序,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论语》)而后《孟》(《孟子》),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关于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0651/808295845197.html

更多阅读

“鸿雁传书”的典故 鸿雁传书app

“鸿雁传书”的典故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古人便通过候鸟沟通信息,传递书信。《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节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辱使命,单

做一个善良又有爱的人 古人善良仁爱的典故

欣赏善良和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怀感恩之情,必

取长补短的名人故事 取长补短的典故

   关于取长补短的典故  【注音】qǔ cháng bǔ duǎ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

关于仁慈的名人名言 善良仁慈的名人名言大全

   善良仁慈的名人名言大全爱华阅读配图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2、做一个善良的人,为人类去谋幸福。——高尔基  3、善恶的区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821

舍我其谁的近义词 舍我其谁的典故

舍我其谁的典故  【典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释义】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用法】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敢于担当【近义词】非我莫属、舍我复

声明:《古人善良仁爱的典故 古人善读书》为网友清颜折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