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是海南的特产,味道并不算好,但是很多人都喜欢吃,因为里面含有令人兴奋的物质。其实槟榔并不能常食,实用多了可是会得癌症的。朋友们想知道更多关于槟榔致癌的内容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种常见食物竟是一级致癌物。
难吃的槟榔为啥能吃上瘾
在湖南、海南、台湾等地,街上随处可以见到有人嘴里嚼着槟榔。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槟榔生产省,而湖南则是槟榔的消费大省。
槟榔吃起来又苦又涩,还带点甜辣的轻微刺激感。
其中含有的槟榔碱等成分使人发热、兴奋,可提神醒脑、缓解疲劳,这让很多人欲罢不能。
从少年到老汉,这种黑褐色、黏糊糊的零食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喜爱。
中南大学曾在湖南的5个城市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6.2%的居民喜欢嚼槟榔。
专家据此推算,湖南约有1134万人嚼槟榔。
湖南湘潭更是此中翘楚,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估计,80%的湘潭居民有嚼槟榔的习惯,但同时口腔病变也缠上了他们。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槟榔是一级致癌物
爱吃槟榔的人口腔癌变率高,湖南60%的口腔癌患者与嚼槟榔有关。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早在2003年就把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但这却丝毫没有引起民众的重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曾对湘潭进行过调查发现,嚼槟榔者中66%有口腔黏膜病变,而不咀嚼槟榔者这一数据仅为1.5%。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病。
表现为口中出现水疱、口干、灼痛,局部或全口黏膜苍白,并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张口受限,癌变率为7.6%~10.45%。
据粗略估计,湖南60%的口腔癌患者与嚼槟榔有关。而在今天,相信这一数字是大大增加的。
台湾卫生署一项最新报告表明,台湾口腔癌患者10年内增加了近3倍,其中九成患者有长期嚼槟榔的习惯。
槟榔的成瘾性让许多外地来湘人员深深爱上了它。
在我接诊的患者中,有一名25岁的河南小伙,刚来长沙没多久就爱上了槟榔。
开始每天嚼一两包,后来发展至每天四五包。
大约5年后,他感觉吃热的东西时嘴很疼,后来连说话都困难,被诊断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并转变为口腔癌。
嚼槟榔为啥致癌率高
嚼槟榔之所以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主要有4方面原因。
第一,槟榔中的槟榔碱等,经过咀嚼形成亚硝基类化合物,会致癌。
第二,槟榔比较硬,特别是用槟榔叶和石灰包裹后,对口腔的磨损更厉害,使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
第三,石灰具有强碱性和刺激性,会造成口腔内的酸碱度失衡,引起癌变。
第四,爱嚼槟榔的人往往还爱吸烟,两者“臭味相投”,共同促进口腔癌的形成。
有嚼槟榔史的人如何预防口腔癌
首先要注重口腔卫生,正确刷牙,定期洗牙,清除牙结石。 调查显示,不能坚持每天刷牙的人群,发生舌癌的风险增加2.1倍,发生口腔其他部位肿瘤的风险增加2.4倍。
其次,要平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脂肪的摄入量;避免过烫食物的刺激。
最后,要避免锐利牙尖、残根、残冠等长期慢性刺激、损伤。
如果长期存在经久不愈(超过两周)的口腔溃疡、口腔白斑增厚并伴有皲裂,需要及时就医,做病理检查以确诊。
一、未确认与癌症风险相关性
动物试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不过,目前的研究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
因此,还不能说只要摄入丙烯酰胺就一定会增加人类的致癌危险。
二、 煎炸也会产生丙烯酰胺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农家按传统方式制作的黑糖,却含有那么多的丙烯酰胺呢。
其实,古人没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也没有有害物质测定方法。
很多自古传承的“传统工艺”做出来的食品,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安全。
范志红解释,丙烯酰胺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时的一个副产物。
只要食物中同时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那么无论是煎、烤、红烧、油炸等烹调操作,还是食品加工时的加温处理,都可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绝大多数食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这些成分,所以只要加温到一定程度,都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
我们肉眼所见的效果,就是食物的颜色会变深。
食物在加热中颜色变得越深,通常美拉德反应就越“厉害”,那么产生的丙烯酰胺也会越多。
三、白糖的营养可忽略不计
有人说,深色的红糖含有疑似致癌物,那可以用绵白糖、白砂糖、冰糖等白糖代替吗?
摄入过多白糖有害健康,它并不是黑糖、红糖的替代选择。
相比而言,在制作白糖的过程中,会加入主要是钙盐的澄清剂,还要加入用来漂白的二氧化硫,它们都会抑制美拉德反应的发生。
同时,这个过程还要尽可能去除一些蔗糖以外的成分,从而减少了美拉德反应的反应物。
因此,制作白糖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也就较少。
不过,去掉了包括蛋白质在内的“杂质”,也就降低了糖的营养价值。
与含有少量钙、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红糖相比,白糖的营养成分甚至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可被列入“垃圾食品”的范畴当中。
即便没有太多的丙烯酰胺,但白糖仍然是能够引起健康隐患的食物之一。
四、 糖水并不可怕 少喝即可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们应将每天摄入的添加糖控制在25克以下,最多不能超过50克。
这个限制当中,不仅包括白糖,也包括了红糖。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在食物污染物工作报告中,确认了丙烯酰胺摄入量界限值,为180微克/公斤。
按这个数值,一个体重为50kg的女性,每天的安全摄 入量是9000微克丙烯酰胺。
如果喝一杯200克的黑糖水,按10%的糖计算,黑糖的量为20克,摄入的丙烯酰胺数量为548微克,距离9000微克的限 量还有很大的距离,大家无需恐慌。
酱油防癌
酱油的功效和作用是增进食欲。
烹调食品时加入一定量的酱油,可增加食物的香味,并可使其色泽更加好看,从而增进食欲。
防癌,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大豆及其制品因富含硒等矿物质而有防癌的效果。
降低胆固醇,酱油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能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
止痒消肿,酱油可用于水、火烫伤和蜂、蚊等虫的蜇伤,并能止痒消肿。
酿造酱油更纯正,从酱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
最重要的看清标签上标注的是酿造还是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不含有其他添加成分;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
相比较来看,酿造酱油的粮食成分更纯正些。
等级越高味越鲜,看标签还要看等级,酱油的鲜味取决于氨基酸酞氮含量的高低,一般来说氨基酸酞氮越高,酱油的等级就越高,味道更鲜美。
按我国现行标准,酱油分为四个等级,但是,并不是说氨基酸酞氮越高,酱油就越好。
因为配兑酱油的氨基酸酞氮也很高,或者是有一些不法的供应商在里面加了很多鲜味剂,氨基酸酞氮也很高,这也不等于是完全很好的酱油。
烹调酱油别生吃,“炒菜、凉拌不能都选用一种酱油。
烹调酱油既有生抽也有老抽,一般不能用来生吃,因为合格的烹调酱油里,仍然带有少量细菌,需要加热才能食用。
佐餐酱油一般是生抽,菌落总数小于或等于30000个/毫升,蘸食、凉拌都不会危害健康。
不过新的酱油标准正在修订中,到时将把烹调酱油的标准提高到可以生食的水平。
结语:以上就是三九养生堂为大家介绍的这种常见食物竟是一级致癌物的内容。现在朋友们是不是都知道槟榔是一级致癌物了,槟榔致癌很多朋友应该会想不到吧,那么大家可要注意了,油炸食品的危害也是很多的,可是要少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