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龙合雨内家拳公众号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运营,每日推送一篇内家拳原创文章。
2.龙合雨内家拳是专注于内家功夫的实修者,也是致力于传统内家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者。本公众号的内容主要为内家功夫实修体认和感悟分享。
3.欢迎大家分享和转载,感谢大家对龙合雨的关注和支持。
略谈内家拳(二)正宗的内家拳
大多数练家都知道内家拳是太极,八卦,形意的统称,但具体为什么这么分,很多人不太清楚。这也造成了很多练家的误解和争执,比较常见的有:
“因为我练的是X氏太极/八卦/形意,所以是正宗内家拳”;
“因为我师父是X氏太极/八卦/形意的正规传人,所以我练的是正宗内家拳”;
“因为你练的不是三大拳法,所以不属于内家拳”;
“外家层次低,内家层次高,所以外家功夫不行”
“因为你的太极老师没名气,所以肯定不正宗”;
“你连套路都不会,所以肯定不正宗”;
“同一个招式,怎么你会做的和我不一样,你做的不对”……
关于是否正宗
大多数练家比较在意这个,为求正宗竭尽所能,一旦认定就将其视为一种信仰,它人不可质疑玷污,为了证明它的纯粹,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切磋比试,口诛笔伐,对质论战,各执一词。
实际上是否有所谓正宗的内家功夫呢?我认为有练的好的内家功夫,没有所谓正宗的内家功夫。
因为正宗是一种比较绝对化的定位,只分正宗和不正宗,而技能的掌握和使用水平是相对的,没有最,只有更。正宗是一种概念上的垄断,但由于它本身并没有标准,因此只会非常主观,难免各说各话,最终毫无结果。何为正宗?何为不正宗?又由谁来裁定是否正宗?其实与其争夺一个无用的标签,不如务实练好功夫,除了练上身的本领是属于你的,别人拿不走夺不去,再漂亮的称号都只是虚名。
关于内外之争
当然有的时候内家也会成为某些人的标签,仿佛拳一旦分为内家外家,练拳的人就被划分成内行外行一样,外家听上去就没有内家这么高大上,当然练内家要高级一些,因此心里自然就有了俯视感,认为内家就是比外家厉害。这是个非常狭隘的想法。
首先内外家区分并无绝对。练功侧重有所不同,功法互有交织。也就是说某些被贴上外家拳的功夫,只是整体比较侧重外家练法,并非绝无内家功法。而内家练法也只是整体比较侧重内家训练,并非绝无外家部分。
其次内涵决定属性。许多所谓的外家拳,拳理和训练体系都接近甚至就是内家方式,由于它的内涵就是内家的内涵,所以它完全可以叫内家拳。反倒是一些名为内家的门派,拳理和训练体系实际采用的外家的方式,练出来的大多是外家的东西,也可以叫外家拳。
再次拳不分内外,艺可见高低。自古以来内外家的切磋无数,双方互有胜负。从来没有最好的拳,只有更厉害的人。不论练内家外家,都有卓越的高手,和仗名的庸才。不断超越自己,把自己热爱的功夫练到极致,你就是这个拳术的高手,高手和高手的切磋,只有取长补短的进步,没有永远不变的第一。内家或外家只需要继承和发扬,不需要代言和争胜。
关于内外区别
当然内外家的练法是有区别的,练法区别的前提是不同的指导思想和拳理。
简单的区分,以侧重练体为指导思想,拳理,训练方法的拳术,可大致归为外家;以侧重练心为指导思想,拳理,训练方法的拳术,可大致归为内家。正如上文所说,功法往往互相交织,并无绝对。
所以,从根本上说,指导思想和拳理是决定性的,是区分内外的核心。而不是拳脚什么姓氏,老师叫什么名字,是不是所谓第几代正规传承,以及是否嫡传,更和是什么套路没有任何关系。
关于功夫和招式
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向我们描绘了不少你来我往,见招拆招的功夫,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功夫,功夫有着乾坤大挪移一样刺激的名称,以及一物降一物的克制关系。也有练家对此描述全盘否定,认为功夫是心念一字诀,无招胜有招。这两种想法显然都过于绝对化。
客观的说,功夫应该是以无招为体,有招为用。但绝无固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技击的角度,练功的意义在于,对对方各种形式的攻击加以最适当的克制。
因为对手千差万别,攻击千姿百态,所以没有什么固定的招式可以分别对治这万千变化,所以它一定不会是固定的,我们又要对这万千变化进行克制,那么唯有掌握对治变化的系统方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系统方法的总结,提炼,归纳和抽象,就是功夫研究的课题。
我们说有些功夫相对层次低些,在于他总结,提炼,归纳和抽象的方法相对复杂,局限,笨拙;有些相对层次高些,在于他总结,提炼,归纳和抽象的方法相对简单,究竟,通用,精妙。
也就是说相对好的功夫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训练人掌握一通百通,举一反三的本能,可克制对方理论上各种可能发生的攻击。
而在用的时候,随对方变化而变化出来的对治,就可称为招式,只要有对应,就有招式,只不过如水流过山,随曲就伸,随遇成形,绝无预设和固定。
所以练功的核心是为了掌握不需要固定招式而具有的对抗本能;而招式是充分运用这种能力的展示和表现。
关于功夫和套路
市面上大多数所谓的内家拳,都有着五花八门的套路,套路有诸多名称,诸多姓氏,诸多式样。有些人认为套路掌握的越多,功夫越高。显然不是,正如上文所说,功夫是一种对抗变化的能力,而不是固定的招式。
当然套路也非全无用处,有些为了舒展筋骨,有些为了调息健身,有些门派则把套路当做功夫常用招式训练方法的一部分。
但,区别一个功法体系是否真正在训练功夫的核心标准,永远是看它是否在训练你对治变化的本能。如果是,他就属于功夫。如果不是,他就不属于。不管他叫什么,听起来多厉害,或者看起来多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