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学?
>>>>
数学有独特性
它可以带给孩子快乐和美感。曾经有朋友说:我觉得数学就是一首诗。诗人写长短句,数学也有这样的美学功能。我不禁感慨:一个能在数学符号中看到美感的人,多么令人钦佩!
>>>>
数学是封闭的
它有自己一套鲜明的逻辑,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
数学是高度概括的
比如正方形,它可能代表正方形的手帕、桌面、房间或者折纸。然后从不同内容中,抽象出正方形这一空间形式。
数学学习,就是让孩子学会从环境或内容中抽象出空间和数量关系,同时孩子学会用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的学科。
如何有效地学习?>>>>
4个阶段
? 信息输入:运用视觉、听觉和动作等,清楚、准确地获取信息;
? 加工思考:进行信息的抽象化思维;
? 操作演练:把思考的问题和解决的答案按要求(作业、考试等)写出来;
? 记忆信息:学会迁移。
知觉能力、思维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是学习数学的三大法宝。其中最重要的利器是: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孩子是否能从生活中慢慢积累,对学习数学是有很大影响的。
数学学习困难有哪些表现?>>>>
计算题
? 口算、心算速度慢(多出现在幼儿园大班、一二年级)
? 计算书写困难
>>>>
文字题、理解应用题
? 读题困难
认字困难或者认识字但不懂题意。往往有一些孩子,自己会看题但不会做题,家长一读题,他就叫“我会了我会了”!
? 会读题,不会思考
不会把握解题过程,这属于思维理解问题。
为什么出现数学学习困难?
>>>>1、学习能力欠缺是第一道坎
? 听觉能力是否欠缺?
如果听广度不够,老师的话听不全,就会产生信息输入时的问题;
如果听记忆不好,可能会听了后半句忘了前半句。
? 视知觉能力发展好了吗?
个位和十位对不齐,39写成93,都是视觉的问题。
? 注意力和记忆力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先决条件。
如,口算能力弱,则可能记忆力方面出现问题。
? 思维能力欠缺,很难举一反三。
如,这道题会了,下一道同类型的题又会遇到困难。
>>>>
2、老师教学方法和教材难度合适吗?
有些教材过于高深,很多新闻报道提到,一些小学数学题给大学教授也答不出来。那么,这些教材内容是否过于高深?教材难度是否适宜孩子思维能力发展?
有经验的家长应当从生活中,从具象的物体中启发孩子,再过度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如:垂直概念。“宝贝,帮妈妈找一找房间里有哪些地方是垂直的?”要比直接在课堂中灌输效果理想得多。
>>>>
3、情感因素
老师的严厉态度、对于学习困难者的语言刺激等,都会加深孩子学习的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