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食品翻新登场、假冒伪劣食品扎堆横行……一些在大城市里几乎无处遁形的问题食品如今却仍然在农村市场上“遍地开花”。由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打击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力度不够,再加上监管力量十分薄弱,农村地区一直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重灾区”。
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先天因素难以扭转,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瓶颈如何突破成为摆在食药监管系统面前的一道难题。2016年以来,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因地制宜,精准治理农村食品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版汇总了部分省市在治理农村食品安全过程中的亮点、经验,希望对其他地区有所裨益。
吉林:专项行动避免消费者变“消废者”
吉林省农村食品消费市场点多面广,问题较多。无证生产经营现象普遍,假冒伪劣食品、未经检验检疫的肉类产品大量流入集市、小卖店、无证经营摊点。为解决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吉林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加大对农村食品的监管力度。
“从去年6月份开始,我们利用半年的时间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扫雷’专项整治行动。”松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刘明告诉记者,该局以农村批发市场、乡镇集贸市场等为重点场所,以小作坊食品、小摊贩食品、乳制品、肉及肉制品等为重点品种,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重点查处无证经营食品、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宽城区是长春市最早发展起来的城区之一,农村面积大,是政府改造建设的重点区域。“针对辖区农村小超市、小作坊、小吃店多,冷藏(冻)库隐蔽等实际情况,今年1月份,我局会同区食安办、兰家镇政府和奋进派出所有关人员,以联合执法的形式,对农村食品安全重点进行监管排查。”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宽城分局党委书记黄庆华说,联合执法分队紧急出动,先后对兰家镇政府周边等5个村(屯)的小吃店、食品摊点、小超市及冷藏(冻)库等进行全面排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户,没收过期椒麻鸡调料、青花椒嫩鱼调料等8箱。
在长春市宽城区九台分局副局长吕庆民看来,要避免农村消费者变成“消废者”,将制售假劣食品黑色利益链彻底断开,关键是要把黑心厂家连根拔起。为此,九台分局于2017年元旦前后,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食品安全“净流”专项行动,共检查食品生产单位155户次。
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专项行动虽已接近尾声,但收尾不是收场,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规范永远在路上。食药监管部门将继续突出抓案件查办、抓宣传教育、抓机制建设,重点在夯实监管基础、推进机制建设、加大整治力度、强化社会共治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海南:“四招”确保农村大聚餐吃得开心
海南农村地区聚餐传统由来已久。无论是红白喜事、节假日、祖宗祭祀,还是海南特有的公期节、军坡节、黎家三月三等,往往会有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大聚餐。如何保障聚餐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用“四招”做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第一招:用法规管起来
除了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外,海南省局还印发了《海南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对聚餐前申请备案、厨师及帮厨人员健康证明、聚餐场所等作出具体规定,要求各市县食药监管部门严格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