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乏善可陈”
作为成语“乏善可陈”,其用例原本并不多见,但近年来却渐渐多起来,且有泛滥之势。
(1)据《凤凰周刊》第4期报道,去年12月初,在河南省巩义市西村镇的圣水村……一位年长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铝矿被李志甫通过各种变相手段控制了多数,村民得不到半点开矿带来的好处。村里的建设乏善可陈,村里的道路缺乏维修。(《如何当上村干部?》,《报刊文摘》2015年3月2日1版)
(2)本地股走势本周基本乏善可陈。(《A股惊现“乌龙”,绍股影响不大》,《绍兴晚报》2013年8月17日)
(3)中国教育总是要让人成为人上人,虽然高考为中国人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但是相对于美英等国,中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乏善可陈。(《为何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7月30日)
如此使用“乏善可陈”是否正确呢?
相比较而言,“乏善可陈”的语龄不很长,但其形式、语义、使用原则、适用对象则比较固定。“乏善可陈”也作“乏善足陈”“乏善足述”。乏:缺乏,缺少;善:指进德修业上的良好成绩或进步等情况;可:可以、能够;足:足以、值得;陈:陈述、告诉。“乏善可陈”本指在进德修业上没有良好的成绩或进步等情况值得相告,现在指没有什么好的成绩值得告诉对方。这是一个自谦语,古时常用于信中,自谦说自己的情况照旧,无可称道。《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释义为:“没有善德足以陈述。自谦语,谓情况如旧,无可称道。”较早的用例如《艺风堂友朋书札·王先谦(其三八)》:“先谦家园寂守,乏善可陈;惟头眩旧疾十愈其九,即竟日伏案,三鼓就寝,不觉其劳。”《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三·六·公文底稿·埌天豫上宿卫军刑部尚书周贺新正跪禀》:“卑爵一介愚顽,无善可陈,理宜恭迓崇阶,面聆尘教。”另外的例子还有:
(4)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茅盾《蚀·追求》六)
(5)至于平日工作、读书及其他生活上的具体安排,就跟大家一样,简直“乏善足述”。如果再要勉强说上一点,那就是要抓紧时间,尽量不要浪费时间,能多做一些事情总比少做一些事情好啊!(马南邨《燕山夜话(三)·作者的话》)
(6)此间百业均呈萧条状态,每日穷于应付,心绪不宁,乏善可陈。(《俞平伯周颖通信集》)
这些用例有几个共同点:一是都用作自谦之词,用于说话者向人陈述自己的情况时,而不用于对方;二是在使用习惯上,用作书面语(多用于信中),几乎不用于口语,而前3例都没有把“乏善可陈”作自谦之词来用,都不用于己身,而用于他身。将“乏善可陈”“乏善足陈”的词义不作“没有什么好的成绩值得告诉对方”来用,而是将其理解为“没有什么优点可以提出来称道”“看不出有什么亮点值得一提”“没有特色可说”等意义了。因而也无一例外地用它作为评判别人或别的事物的某种标准来。这些用例均属对“乏善可陈”这一成语的误用。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直到第5版,一直未收“乏善可陈”,第6版收进了并将其释义为:“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此文立意平平,实在乏善可陈。”从这一释义所举的用例看,没有强调“乏善可陈”的自谦用法,甚至将其这一最主要的用法抹掉了,实在令人不安。——摘自《语言文字报》第895期,作者:董秋成(浙江绍兴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