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会永远以8%-9%的速度增长。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急剧下滑,就会拖累整个世界经济。
原来担忧中国经济过热的中国人,如今又开始担忧经济变冷了。
关注经济“变冷”
刚过去的这个星期天,北京有个研讨会,主题就是:“中国经济是否开始变冷?”20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激辩四个小时,据称,他们在几乎所有问题上各持己见,仅仅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中国经济增速将减缓。
中南海高层这些天来对这个问题也特别关注。中国一份财经报章引述“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的内情说,中共决策层6月下旬“急招”数位知名经济学家进京,“商讨中国宏观经济的敏感问题”。该报称,此次“内部商讨”起因于一位“老外”的文章。
这位“老外”就是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他的那篇文章的标题是《假如中国减速》,但中国传媒都选用了另外一个中文译法:《假如中国变冷》。
近来,中国媒体上这类报道、分析开始多了起来,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标题:《中国经济已到周期顶端》、《中国经济增长拐点出现?》、《中国经济减速可能比预想的要快》等等,然而,仅仅在几个月前,中国传媒谈论最热的话题之一还是“如何控制经济过热?”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决策层的反应。中国政府近两年来一直采取措施,试图为过热的经济降温,按理来说,经济增长减速本应是北京当局求之不得的事,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海外有论者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北京当局其实从心里来说,是忧冷不忧热,喜急不喜缓,他们宁可为过热的经济“降温”,也不愿为冷却的经济“加温”。
“减速”已成共识
不过,“变冷论”的鼓吹者并非有意“唱衰”中国经济,他们都有根有据。主办星期天那个研讨会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根据计量模型,得出了以下预测:今年中国全年GDP增长速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四个季度分别为9.6%、8.9%、7.9%和8%,全年经济增长将达到8.6%。
罗奇“减速论”的主要依据则是:今年前四个月中国进口增长率跌至13.5%,明显低于去年的36%,工业商品价格按年同比也收缩了3%,此外,面对致力于消除房地产泡沫的内部政策举措和针对中国出口的外部行动,中国经济在年内有很大可能将进一步减速。
高盛公司全球高级经济学家多米尼克・威尔逊对中国经济的长期预测更为悲观:“中国的GDP增长率将在2020年从2003的8.1%的预测值降至5%。到21世纪40年代中期,增长率将降至3.5%左右。”理由嘛,很简单:“某些人幻想中国的经济将长期持续高速增长,这是不现实的。”
据说英国二战时的首相丘吉尔对担任政府经济顾问的经济学家们有个著名的抱怨:他们从来没有在任何问题上达成过任何共识。不过,如果把丘吉尔的抱怨和米尼克・威尔逊的批评用在今天为中国经济把脉的经济学家们身上,可能并不太公平:他们虽然在中国经济减速的起止、减速的规模、减速的后果等具体问题上各持己见,但他们至少有两个共识:
一、中国经济不会永远以8%-9%的速度增长;
二、减速的后果取决于减速的规模:小幅减速也许是好事,大幅减速肯定是坏事。
例如,他们都认为,在政府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实施近两年后,如果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小幅的放缓趋势,那正是北京当局期望看到的结果──因为那样可以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从而熨平经济周期;但是,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急剧下滑,就会带来严重的金融动荡、社会不安和政治不稳,甚至会拖累整个世界经济,用罗奇的话来说,就是带动世界经济“踏上全球性减速轨道”。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