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75式拳谱 【拳谱共修二十三】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和庆喜《耍拳解》


《耍拳解》

                               和庆喜

柔中求刚。“柔”者何也?柔,松柔、纯柔、松关节、柔经络。初习者要明松柔之含义,身体须开展放大,不放大达不到柔的目的。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是功成后的自然表现,非勉强可为之,极柔必至极刚的自然辩证结果。若初习者即求柔中之刚,则是错误的。须知柔不及则刚不至也。勉强得来之刚,也不外后天之力。此“刚”不过是枯槁之脆硬,一折即断,非真刚也。

“轻灵自然”者何?轻,极轻。极轻则极灵,用气则滞。学者用功,身法运转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在空中迎风飘荡那么轻灵自然。此喻甚当,应切切深思。

何为“中正平圆”?即在用功时的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运动时,以手平衡姿势运转,前后左右皆以中心线为界,步以走圆,身以行圆。总而言之,一举一动,皆以圆为宗。此应由浅入深,不能急于求成。

赵堡太极拳75式拳谱 【拳谱共修二十三】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和庆喜《耍拳解》

何为“懂劲”?指在用功中要遵循太极拳之自然规律。一势一劲,认真运动,到时能逐渐感觉到由丹田发出的劲。气、力、劲本是一体的,而在拳艺的理论实践中却有分别之论,即气是先天自然之气,力是后天人为之力。后天人为之用力,常非用先天自然之气。而太极拳在姿势变化运转中,则以气与力相配合,每势完成时要有气沉丹田之感觉。通过姿势转化,由丹田发出的为劲。所谓懂劲者,即要由丹田发出转化的劲。

何谓“周身相随”?是在耍拳时,要以理论结合实践。首先行动于腰,以腰带动肢体,基础在步,活动于裆;身体平衡运转于手;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肘松肩,松胯松膝。如此,即形成周身相随运动,方可达内劲、走劲的目的。

拳谚曰:“入门引路须口授。”此言是说,理论固然可以在文字中学得,但书本毕竟不能代替实践。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因此,入门学习时,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某些技巧要领,用笔是无法表达清楚的,文词一大堆,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透彻。然而在言传身教中,结合实践只用三言两语即可让人理解。古人讲“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是直接传,以身作则。“假传”也并非是说假话,而是尽作比喻,是间接的借指,只怕学者不明白,说过来说过去说了很多,然而还是让人难以明白。总之,身传口授是入门之径。

点注:

此篇是和庆喜对祖父有关耍拳论述的阐释,曾在他的弟子中传抄,文字略有不同,此篇为和氏家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1951/11232002240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附:口传歌诀

原文地址: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83式拳谱,附:口传歌诀作者:养生之家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礁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礁第七式白鹤亮翅第八式斜行拗步第九式初收第十式前蹚拗步第十一式第二斜行拗步

赵堡太极拳简介 赵堡太极技击视频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有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

五十六式《陈氏太极拳》拳谱 陈氏太极拳拳谱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人看来有玄妙、神秘的感觉,但其实太极拳本身是十分务实的,一招一式皆有其用法,有其变招,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的72变,现实中哪有这样神奇的事,若真是有千变万化,也不过就是充分发挥人的自身潜力

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历史起源,赵堡太极拳-历史发展

赵堡太极拳,太极拳流派之一,流传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一带。早期传人为陈青萍(1795~1868)。赵堡太极拳内容十分丰富,有拳、械、推手等,拳架就有十几种之多。赵堡太极拳的代表“架子”有“领落架”、“腾挪架”、“代理架”、“功夫架”、“

声明:《赵堡太极拳75式拳谱 【拳谱共修二十三】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和庆喜《耍拳解》》为网友彩色的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