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战争电影的银幕上,坦克始终扮演着“狠角色”。
这几天,好莱坞战争片《狂怒》正在国内的电影院线热闹地上映。聚焦二战最后阶段的欧洲西线,布拉德·皮特主演的这部电影,再度让二战坦克战的话题重新成为焦点。
对于充满铿锵质感与偶像光环的《狂怒》,网友的评价却不统一,口水横飞。
本期钱报军情,将视线从当下转回69年前的峥嵘岁月,对《狂怒》中的二战坦克战进行一番点评,带着读者再度触摸那尘封在历史深处的谢尔曼、虎式坦克,盘点片中哪些是贴近真实战场的亮点,哪些是让人吐槽不能的BUG。
两场遭遇战:战术细节值得点赞
自从19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2001年的《兄弟连》对战争片进行了革命性创新,银幕上的“战壕真实”有了更高的标准,观众的口味也更刁了。作为好莱坞出品、有耀眼主创阵容的大制作,《狂怒》的战斗场景,必须有若干让人点赞的地方才说得过去。
在骨灰级军迷眼里,《狂怒》确有不少令人信服的细节。
片中唐(皮特饰演)车组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去支援一个被压制的步兵排。美军坦克部队在抵达交火地带后,将队形由行军纵队展开为战斗横队。当坦克开过,被德军压制的美军步兵起身躲到坦克后面,跟随坦克推进。
遭遇德军机枪射击后,作为坦克排长的唐向各车组分配任务。坐在副驾位置的航向机枪手用曳光弹为坦克炮手指示目标。4辆“谢尔曼”坦克用高爆弹消灭了两门反坦克炮后,战斗胜局已定。
不过,德军反坦克炮打美军坦克,不是错失就是跳弹,只能说主角的运气太好。
在第二场的巷战中,两辆美军坦克交错前进,互相掩护射击死角,用高爆弹打狙击手,用燃烧弹打有护盾的反坦克炮,把德军烧得四散奔逃,战术选择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