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不仅嵌入诗中,构成药名诗,而且还派生出药名诗谜、药名楹联与药名酒令。用药名做隐语,早在春秋时就已出现,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申叔展。叔展曰:‘麦麴乎?’曰:‘无。’‘有山鞠穷乎?’曰:‘无。’”麦麴、山鞠穷均为药名,而且都是御寒的药物。叔展用御寒药名打探对方有无御寒衣物,但这不是药名诗。战国时的屈原,他的《橘颂》,是最早的咏物诗。古代咏物诗,诗面多不直接露出所咏之物,所以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因此橘(陈皮)可入药,《橘颂》也可说是最早的药名诗谜。汉代已有隐语人名诗,托名曹操的药名诗谜: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见许明善、徐戈冰:《谜诗欣赏》,243页)
每句隐一药名,依次为穿心莲、杭菊、天南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这类药名诗谜,不可能出现在汉末,是后人伪托。魏晋南北朝时,已有字谜诗、药名诗。由于早期的药名谜语诗同咏物诗混在一起,南北朝时咏植物的诗如咏花、咏树也就会一部分咏药物的诗应时而生。像南朝梁简文帝的《咏栀子花诗》:
素华偏可意,的的半临池。疑为霜里里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北齐谢睡的《咏兔丝》:
轻丝既难理,细缕竟无织。烂漫已万条,连绵复一色。
安根不可知,萦心终不测。所贵能卷舒,伊用蓬生值。
同简文帝萧纲的《咏栀子花诗》比较起来,后者的《咏兔丝》更接近谜语诗了。咏药名的诗在唐代较多。像韦应物的一首咏物诗:“曾为老茯神,本是汉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我们看诗题《咏琥珀》,才知所说的是琥珀,这可视为药名诗谜。此外刘禹锡有咏枸杞子的诗。
唐以后,文人也有不少喜咏药物,如苏轼就写过咏人参、地黄、枸杞、黄精、鹿茸的咏物诗。还有的诗人咏百合、薏苡等。如宋梅尧臣的《薏苡》:
叶如华黍实如珠,移种官庭特葱旧。但蠲病渴付相如,悟恤谤言归马援。
元人陆厚《咏芡实》:
绿叶深藏鹊首尖,紫苞微破猬毛纤。旋烹金鼎供银碗,嚼出明珠齿颊甜。
宋以后诗谜还以词的形式出现,如无名氏的《忆江南》:
才相聚,又作玉关游。纵、使绿杨千万缕,也难系住君归舟,转眼雪盈头。”(转引自许明善、徐戈冰《谜诗欣赏》)
这首词每句含一个药名,谜底是合欢、远志、垂丝柳、王不留行、何首乌。明代诗人的咏物散曲,也具有诗谜性质,如下面的两首咏丹桂、栀子花的小令:
说秋英、媚嫵嫦娥。共金粟如来,示显维摩。月下幽丛,淮南胜韵,招隐谁呵?管因为清香太多,这些时学我婆娑。纵览岩阿,抚节高歌,时到无何。(元·卢挚:[双调·蟾宫曲·咏丹桂])
最喜雪封枝,玉京来香更奇。花分六出为琼树,梅雨沁肌,轻黄点脐。久从毗舍园中住,粉淋漓,问伊开处,迎茉莉送荼蘼。(明·杜子华:[南商调·黄莺儿·咏栀子花]) 这两首曲子,咏的是丹桂、栀子,不看题面,读者只得去猜测。除这类咏药名的诗外,明代李时珍有两首药名诗,是以正式的谜语诗的形式出现的,如:
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风絮逐东风,冷梗青青飘水面。
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
此诗见于《本草纲目》,是咏浮萍,并说:“此药晒干,捣成细粉,和蜜糖一起炼成弹子大小弹丸,可治多种疾病。”他的另一首是:
一株空心树,独生东篱边。病人膏肓久,九死一生还。 这首诗共说五种药名,它们是浮萍、木通、黄花、没药、独活。
清代至近现代,有不少人创作药名诗谜,如:“一幅花笺决不欺,相烦寄与我亲儿。休图自己营生计,须念高堂白发稀。”(见清·钱德苍:《解人颐广集》)此诗每句含一个中药名,它们是信实、附子、独活、知母。再如:“露滋时滴岩中乳,雨过长流涧底泉。”(见清·佚名:《支颐集》)这两句诗含两个中药名:石膏、泽泻。今人林祖炳医师的《思念台胞药名谜语》是很出色的一首药名诗谜,诗云:
岁岁中秋夜,清辉洒满天。一湾遥阻隔,两岸本相连。
游子恋乡井,高堂闾里牵。何时回故土,畅饮团圆筵。
诗的谜底为桂心、千里光、川断、一条根、熟地、相思子、当归、合欢。特别是一些无名氏,创作了不少药名诗谜,像:
四月将尽五月初,家家买纸把窗糊。丈夫出外三年整,千里家书一字无。
谜底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其余如“菖蒲”的诗谜是:“一位姑娘本姓仓,一住住在河边上。若要姑娘来进房,要等五月初头上。”“浮萍”的诗谜是:“有根不带沙,有叶不开花。有风随风去,无风停在家。”这类诗谜很多,多是民间无名氏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