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中国风景名胜大辞典 辽宁省(二十六)

中国风景名胜大辞典 辽宁省(二十六)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中国风景名胜大辞典

目录

第二十六部分  辽宁省

01、沈阳市
02、大连市金县
03、鞍山市海城市
04、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
05、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
06、丹东市东沟县凤城满族自治县
07、锦州市锦县
08、义县北镇县锦西市
09、兴城县绥中县
10、营口市营口县盖县
11、阜新市
12、辽阳市灯塔县
13、铁岭市开原县西丰县


01、沈阳市

  【太清宫】

  在辽宁沈阳市西顺城街北口。是道教龙门派在东北的一座大型道观。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系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乌库理为关东道教始祖郭守真所建。初名三教堂。堂后起高楼三槛,供奉玉帝。康熙八年御赐道经一藏,贮于阁内。雍正九年(1731年)起重建。增其式廓,规模始备,遂易今名,成为道教十方常住丛林。咸丰、光绪年间,又有修茸。宫坐北朝南,山门辟于东侧。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灵官殿、关帝殿、志君殿、玉皇阁。玉皇阁及阁东三官殿、吕袒楼,阁西有郭祖殿、邱祖楼,均为两层建筑。阁后原有郭祖塔、碑亭,现已不存。1983年,各殿阁均依原貌修缮或重建。辽宁省及沈阳市道教协会设于宫内。

  【永安石桥】

  又名“大石桥”。在辽宁沈阳市西郊裕国车站西北1公里的蒲河上。清崇德六年(1641年)为石匠任朝贵所建。是辽宁省现存较大而完美的古代拱桥。桥身宽14.5米,长37米,横跨于蒲河之上,好似长虹饮涧。下面是跨度各为13米的三个大拱。券脸浮雕二龙戏珠,姿态生动。桥的两侧有石雕栏杆,石柱上有圆雕狮子。栏板上浮雕柿蒂形花纹。桥的两端各雕狮子一对,雕工精巧,造型美观。桥东首南面竖有“宽温仁圣皇帝敕建永安桥”石刻一面。此桥是清入关前西达山海关的重要交通要道。乾隆时常纪有《晓过大石桥》诗:“夕行落圆照,晓行晨星多,霜华积野草,秋水增寒波。驾言度石桥,石侨何峨峨,愧非马相如,今日复来过。”

  【辽宁省博物馆】

  原名东北博物馆。在辽宁沈阳市和平区四经街。1949年7月7日建成开放。是新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馆址宽敞。主体建筑为三层大楼,以“中国历史陈列”为基本陈列,也举办各种专题文物展览。藏品有书画、丝绣、铜器、陶瓷、考古资料、古地图、货币、碑志、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十八类,包括一些著名的传世艺术品和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料,如周防《簪花仕女图》、董源《山口待渡图》、李成《茂林远岫图》、欧阳询《梦奠帖》、张旭《草书四帖》等唐、五代书画,宋《紫鸾鹊谱》刻丝,辽代陶瓷和辽陵哀册等。并进行过喀左青铜器窖藏、西丰西岔沟匈奴古墓群、朝阳等地青铜短剑墓葬、北票北燕冯素弗墓、法库等地辽墓群等具有地区文化特点的重要考古发掘。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在辽宁沈阳市北陵公园东北。为安葬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1951年8月落成。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园门右侧门柱上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匾额。国内烈士墓占地40,000平方米,分北、西、东三个墓区。安葬着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著名英雄、模范、功臣一百二十四名。其中有特级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等。墓均为水泥质扩,前竖石碑,正面镌刻烈士英名,背刻生平事迹。烈士纪念馆建于园东南,陈列着烈士遗像和遗物。1962年10月,在园门内正中,增建烈士纪念碑,大理石质,高6米余。正面镌刻董必武题字,“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后为郭沫若题七律一首:“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园内广植树木,松柏荫深,气势庄严。

  【沈阳故宫】

  在辽宁沈阳市旧城中心。为清初皇宫,名盛京官阙,入关后称奉天行宫。清顺治元年(1644年),世祖在此即帝位。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又有增建。有房屋三百余间,组成十数个院落,占地4.6万平方米。四周围以高大宫墙,南面正中为大清门。全部建筑分三大部分。中路同大内宫殿,院落三进,在一个中轴线上。前院以崇政殿为中心,前为大清门,辽宁省(217)左右有飞龙阁和翔风阁。殿后是中院,东有师善斋和日华楼,西有协中斋和霞绮楼。再北为内官,筑于3.8米的高台之上,前有凤凰楼,后为清宁宫,左右有配宫和其他四宫。崇政殿东西两侧,各有一组建筑,东为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西为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崇谟阁。东路以大政殿为中心,两翼辅以方亭十座。西路以文溯阁为中心,前后有戏台、嘉荫堂、仰熙斋等。整个皇官,楼阁耸立,殿字巍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官殿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浓厚的地方建筑风格。解放后,经大规模修缮,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馆。

  【崇政殿】

  通称“正殿”。在沈阳故宫中路前院正中。建于后金天聪年间,崇德元年(1636年)改名为崇政殿,俗称“金銮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俱辟隔扇门,前后有出廊,围以石雕栏杆。望柱下有吐水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墀头、硬山博风板及正垂脊脊筒,均为五彩琉璃,极为壮丽。殿内彻上明造,椽间满绘飞云流水,梁架全部为“和玺”彩绘。殿内明间两个金龙蟠柱之间,有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及宝座。殿前有宽阔的丹墀,东置日晷,西设嘉量亭,为乾隆时增建,均用大理石雕造。此殿是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和接见外国使臣、边疆少数民族代表之所。天聪十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的大典,也在此举行。清移都北京后,历朝皇帝东巡时,也都在此临朝听政。

  【大政殿】

  原称“大殿”。在沈阳故宫东路。为东路主体建筑,两翼辅以方亭十座,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建于清太祖时。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笃恭殿,康熙时改今名。为八角重檐亭子建筑,大木架结构。下有须弥座台基,周围绕以青石雕栏。殿身八面均“斧头眼”式隔扇门。内为彻上明造,有极精致的斗栱、藻并、天花。殿顶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十六道五彩琉璃脊,中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正门前雕双金龙蟠柱,造型极为生动。殿前为南北长195米,东西宽80米的空地,正中辟为甬道,东西排列十座方亭,通称“十王亭”。自北而南,东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此为沈阳故宫建筑布局的特色。清仁宗诗曰:“大政据当时,十亭两翼张,八旗皆世胄,一室汇宗潢。”

  【清宁宫】

  原称“正宫”。在沈阳故宫中路后院正中。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前后修建。宫院建于3.8米的台基上。四周高墙围绕,前有凤凰楼为门,独成一组城堡式建筑群。宫为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前后有出廊。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东间为帝后寝宫。西四间为神堂,是皇帝祭祀之所。祭祀时,由“萨满”(巫师)主持,分朝、夕、日、季、节祭及大祭。院内东南角立有祭天用的索伦杆,杆顶端设有锡斗,原置米谷、碎肉等,以饲鸟雀。保存着满族居住的特色和习俗。宫两侧为东、西配宫,西配宫南有麟趾官、衍庆官;东配宫南有关雎宫、永福宫。均为妃嫔寝馈之所。宫殿花脊上有龙凤纹五彩琉璃装饰,雕刻彩画精致,栩栩如生。

  【凤凰楼】

  原名“翔凤楼”。在沈阳故宫中路后院。为清宁宫的门楼,是皇帝计划军政大事和宴会之地。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至九年建成,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重修,乾隆八年(1743年)改今名。楼三层,高耸于台基之上,三滴水歇山式,深广各三间,四周有围廊。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三层梁架为彻上明造,椽望上有“和玺”彩绘。底层是通往清宁宫的门道。清入关后,这里曾贮藏《实录》、“圣训”、“玉牒”、“圣容”及国初行用玉宝等。楼为原盛京城内最高建筑,“凤楼晓日”被誉为沈阳八景之一。

  【文溯阁】

  在沈阳故宫西路。是西部建筑的主体,前有戏台、嘉荫堂,后有仰熙斋。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建,专作废藏《四库全书》之用。也是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的地方。建筑形式仿自浙江宁波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有出廊。上盖黑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均饰以绿色地仗。《四库全书》为乾隆时纂修的一部大型丛书,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起经十年始成,缮写七部分藏于本阁及北京宫内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的文津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字阁、杭州的文澜阁。后其他诸阁所藏或毁于战火,或多散失,只有本阁贮存最为完整,现已移地庋藏。阁内悬有清高宗书对联:“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探大本;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阁东有碑亭一座,中立石碑,刻有汉、满两种文字的《御制文溯阁记》和《宋孝宗论》。

  【实胜寺】

  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又称皇寺或黄寺。在辽宁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为清入关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建于清崇德三年(1638年),雍正四年(1726年)重修。寺为两进院落,在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殿等建筑。两侧建有钟、鼓楼、配殿、玛哈噶拉楼、建经堂和僧房等。总面积为5,500多平方米。大殿为五间歇山式,顶黄琉璃瓦绿剪边。玛哈噶拉楼位大殿西南,二层歇山式。原藏金质玛哈噶拉佛,楼因此得名,楼下原有小塔,葬有莫尔根都尔吉喇嘛遗骨,均不存。1983年各殿均依原状进行修缮或重建。

  【昭陵】

  又称北陵。在辽宁沈阳市区北部。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是关外清代三陵(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永陵)中,规模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崇楼大殿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风景十分幽美。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康熙、嘉庆时有所增建。陵为平地建造,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四周有缭墙围绕,正红门辟于南面正中。门外有下马碑、华表、石狮、石桥、石牌坊、更衣亭、宰牲亭等。石牌坊位门外正中,青石雕造,四柱三楼,单檐歇山式,雕工精细,透剔玲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门两翼嵌有五彩琉璃蟠龙壁,造型尤为生动。正红门内参道两侧有华表四、石兽十二、大望柱两个,两两相对。其中仿清太宗坐骑雕造的“大白”、“小白”两石马,传为清太宗生前喜爱的坐骥。北部正中建有碑楼,内竖“昭陵神功圣德碑”一座。东西两侧有茶膳、涤器等房。再北为城堡式方城。是陵园主体建筑。正中为隆恩殿,建在雕刻精美的花岗石台阶上,面阔三间,黄琉璃瓦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以隆恩殿为中心,东西有配殿,四角建角楼,前有隆恩门,后有明楼,中立“太宗文皇帝之陵”石碑。方城北部为月牙形宝城,宝城之内为宝顶,宝顶之下是皇太极及其后妃的地宫。解放后,经大力修缮,扩大园林,增建了很多楼台亭阁,拓造了人工湖,辟为北陵公园,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福陵】

  又名东陵。在辽宁沈阳市东北11公里的丘陵地上。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为清朝关外三陵(其余两陵为昭陵和永陵)之一。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万松耸翠,大殿凌云,构成独具风格的帝王山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清顺冶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康熙、乾隆续辽宁省(221)有增建。占地面积194,800平方米。四周绕以矩形缭墙,南面正中为正红门。门东西墙上,嵌有雕着蟠龙的琉璃壁。门前两侧分布着下马碑、石狮、华表和石牌坊。门内参路两侧,又排列着成对的骆驼、狮子、马等。往北地势渐高,登上“一百零八磴”台阶,过石桥,正中为碑楼,内立康熙亲撰“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楼左右有祭祀用的茶果房、涤器房、省牲亭、斋房等建筑。再北为方城,城堡式建筑,是陵园的主体。南面正中为隆恩门,上有三层门楼。北面正中有明楼,中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石碑。四角有角楼。方城正中建隆恩殿,三楹,辅以东西配殿各五楹,为祭祀之所。方城后为月牙形的宝城,也叫月牙城。宝城之下,埋葬着努尔哈赤和时赫那拉氏。福陵川索山拱,气势宏伟,风景优胜。清人高士奇诗有“回瞻苍霭合,俯瞰曲流通,地是排云上,天因列柱崇”之句。现为沈阳市郊区疗养和游览场所。

  【新乐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辽宁沈阳市区北郊一条东西绵亘的黄土岗上。1974年进行调查发掘。遗址堆积约分上下两层:上层以夹砂红陶的鼎、鬲、甗等文化遗物为主,当属于青铜器时代;下层以压印篦纹陶器、细石器等文化遗物为主,为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遗存,距今约六、七千年。在下层还发掘出房址、灰坑、火膛等遗迹。由于石磨盘、磨棒和碳化黍粒的存在,可知新乐人主要以农业为生。特别是煤精工艺品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经鉴定煤精为抚顺所产。另有一木雕制品,尤为珍奇可贵。


02、大连市金县

  【大连自然博物馆】

  在辽宁大连市胜利桥北。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主体建筑原为帝俄侵占时的大连市政厅。1926年日本帝国主义辟为满蒙资源馆。解放后,初名东北资源馆,1959年改今名。谊内藏品、资料丰富,有标本近四万件。展出二千七百余件,陈列于二十九个展室。展出面积为2.470平方米。通过海洋生物、地质矿物、古生物、动物和植物标本,展示我国富饶的自然资源,反映我国人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

  【万忠墓】

  在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白玉山东麓。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死难同胞埋骨之所。清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1894年11月21日),日军侵入旅顺口,进行了历时三天三夜的大屠杀。旅顺人民群起反抗,英勇搏斗,除三十六人幸免于难外,有二万多人被杀害。后由旅顺人民将尸体收集于花沟地方火化,丛葬于白玉山下。一丘隆起,碑碣纪忠,名为万忠墓。建于1896年,1922年、1948年两次重修,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四周筑起青砖围墙,铁栅为门。墓扩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呈正方形。墓顶刊立石碑,正面阴刻“万忠墓”三个大字。墓前重修祭堂,悬挂“永矢不忘”横匾。周围环绕苍松翠柏,显得庄严肃穆。1971年,墓后增建展室。

  【中苏友谊纪念塔】

  在辽宁大连市旅顺博物馆前面广场中心。1955年2月23日奠基,周恩来题写奠基碑文,1957年2月14日落成。塔用汉白玉、大理石和花岗石建造,高22.2米。基座呈正方形,长宽各22米,为双重月台,围以汉白玉栏杆,四面有台阶。第二层月台上面有方座,四周均有汉白玉浮雕。正面为天安门和克里姆林宫,东为鞍钢高炉。西为中苏友谊农场,北为旅顺口胜利塔。塔身十二角,用汉白玉琢成。下端环绕塔身雕有高1.2米的象征中苏人民友谊的群像。塔顶莲瓣上镶嵌中苏友谊徽一面。塔的四周,花树繁茂,和高大的塔身相陪衬,极为肃穆壮观。

  【营城子壁画墓】

  在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沙岗村南。为东汉时期的砖室基1931年发现,曾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的破坏。墓室规模宏大,建筑和壁画的风格,都具特点。中间为主室,外罩一高大套室。套室外还有前室、后室和东侧室,各室相通。南面有墓道。砖上有环状、羽状和方格等花纹,并涂朱粉。彩色壁画给于主室东、南,北三壁。北壁画墓主人升天图。主人居中,佩剑加冠,前有老人导引,后有侍音相随。对面空中有一羽人,踏云来迎。上绘朱雀、青龙,左右飞舞。下有三人望空作祭,一伏、一跪、一立。东,南两壁,画有流云、朱雀、怪兽、门卒。各种形象都用墨线勾勒,并加朱粉、赭红彩色。各尽其态,颇为生动。对了解当时贵族豪门的生活状况和研究我国早期绘画艺术都有重要价值。解放后,在墓外建有宽大房屋,加以保护。室内有阶梯上下,以便观赏。

  【旅顺博物馆】

  在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街。原系沙俄侵占时“将校集会所”旧址,日本侵占大连后,于1917年改建为“关东都督府博物馆”。1945年由苏联红军接管。1951年移交我国。初名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1954年展出中国历史文物。现有陈列面积1.864平方米。展出历代珍贵青铜器、陶瓷、漆器、景泰蓝、书画和雕刻艺术品;大连地区考古发掘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唐代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古尸(木乃伊)七具及有关珍贵文物。据考古学专家鉴定,这七具古尸都是一千三百多年至一千四百多年前埋葬的。

  【大黑山】

  又名大赫山、大和尚山、老黑山。在辽宁金县城东7.5公里。海拔664米,山势崇峻,为县内第一高峰,居附近各县诸山之冠。山中怪石鳞峋,松螺拥翠,景致幽奇,自古为辽东南一隅名胜。最著者有胜水寺、响水寺、卑奢城等。奇形异景,随处可见。胜水寺又称榆林一洞天,在东北山腰怪石下,为僧人陈德新、方影山于明洪武初年在旧刹址上重建。有山门、正殿、观音阁等。几经重修,现存观音阁一楹,前临悬崖,为寺内风景最佳处。院中有大石一方,光明似镜,能鉴人形。阁内有一石洞,深不可测。阁后山脚往西为响水观。有正殿三楹,后依峭壁。殿东山岩下有瑶琴洞,深约37米,清泉自洞中涓涓流出,经院中潆洄水道,至墙外泄入山涧,水鸣谷应,如抚瑶琴,故有响水之名。


03、鞍山市海城市

  【千山】

  原名千华山,又称积翠山、千朵莲花山。在辽宁鞍山市东20公里,辽阳东南30公里处。为东北地区三大名山之一。占地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海拔708米。山中奇峰迭起,塔寺棋布,共有峰峦九百九十九座,以其近千,故名千山。最高峰为仙人台,第二高峰为五佛顶。自古为辽东名胜,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座奇峰,或如狮虎雄踞,或如卧象盘龙。故昔人有诗赞曰:“一石一泉皆化育,千华千顶孰雕锼?”山中除以峰峦奇秀著称外,尚有辽金以来的名胜古迹多处。其中最负盛名者,为相传建于唐代、而在明代驰名的祖越、龙泉、大安、中会、香岩等五大禅林。其他如无量观、九宫、八庵、十二观皆掩映在重峦茂林中。几经毁建,现存庙宇二十座。绝大部分庙字修复原貌。构成山石寺庙园林风格的自然风景区。

  【五龙宫】

  在千山中沟中心。建于清乾隆年间,后经扩建和维修。宫内有前殿、后殿、左右配殿和钟楼。四周绕以石墙,高达5米,远望如一座孤城拔地而起,构成独具风格的庙宇。周围有山五座,从南、西、北三面婉蜒而来,至宫前山突然收拢,成五龙戏珠之势,因名。周围景色佳甚,前有龙潭溪水,潺潺作响;后有绝峰峭壁,古树参天。其上建有玲玫小巧的玉皇阁、大仙堂,俺映在石林绿树之间,宛然空中楼阁。宫前有巨石,状如卧牛反刍。石腹下有“月牙井”,长年有水,久旱不涸。水味之甜美,为千山之冠,俗称“五龙水”。上至峰顶,可以眺望老龙潭、石人沟秀丽风光。

  【五佛顾】

  在千山北沟西端。为千山第二高峰。由龙泉寺缘山路西行约3公里,即达五佛顶南绝壁下普安观。此观为千山诸寺观中地势最高者,有“山高不过仙人台,庙高不过五佛顶”之称。由普安观东上行,缘峭壁石磴,攀越仅容一身的梯子松、救命松等险境,即可达山巅。山顶原立有石佛五尊,故名五佛顶。后经毁弃,现已重修。登临峰顶,头上青天,脚下白云;南与仙人台遥遥相望,西可望闾山之巅,北可瞰辽阳塔影。东南远眺,凤、岫诸山历历在目。

  【无量观】

  或称无梁观。在千山北沟。为一著名道观。清康熙六年(1667年)道士刘大琳开始营建。观内主要建筑有观音殿、老君殿、三官庙、大仙堂等。观前有玲珑塔、葛公塔及聚仙台等,塔影山色,素称千山名胜。著名的西阁在观右,依岩筑屋,夹护于层林之中,以幽静见称。正殿为硬山式建筑,颇轩敞。柱上悬有清人所撰对联:“潮月空山蓂荚落,露风灵响海天高。”再上西有罗汉洞,北有玉皇阁,振衣岗,东北有观音阁、八步紧、三十三天等名胜。

  【中会寺】

  在千山大安寺之北。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寺前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碑记:“襄平南千山之山上,自唐敕建古刹有五,中会居其中。”这是中会寺名称的由来。寺内原存有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碑等明清碑刻十一方,现存二方。寺内建筑分正殿、前殿、禅堂、水亭、后阁等。寺宇前临海螺、净瓶二峰,背依犀牛望月峰。明人诗中所谓,“花香浮塔院,霞影落丘岑。杳杳钟声动,遥峰护碧林”,即咏中会胜景。

  【龙泉寺】

  在千山北沟中部。东距无量观、西距南泉庵各约1.5公里,为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半依峭壁,半筑短垣,座落在幽壑丛林中。寺中有山泉,常年流水潺潺,有如传说中的“龙涎吐水”,故名龙泉。据寺内碑记,龙泉寺后堂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寺中明嘉靖以前的建筑尚有金刚殿、禅堂等。龙泉古寺经清代历次重修,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韦驮殿、毗卢殿、龙王庙和藏经阁等。其中大雄宝殿为寺内最大建筑,殿内原立有泥塑佛像。寺周围的“松门塔影”、“瓶峰晨翠”等十六景,在千山景区中亦素负盛名。清人王尔烈曾有诗云,“一千峰里烟霞胜,十六景中图画存”,可见龙泉之胜景。

  【大安寺】

  在千山南沟。在诸寺中独称雄旷。明建清修。有释迦、韦驮两殿。内悬铁钟,有明嘉靖九年(1530年)铸款,山下有英烈观。寺西有通明、金刚二山,雄拔耸峭,别具胜景。这一带有唐銮拥翠、佛手拏空、钟楼远眺、宝塔迎风、石洞藏云等十六景。其中石洞藏云是千山又一罗汉洞,在寺北山巅。洞如石室,长20余米,云气氤氲,幻若吞吐。洞内列十八罗汉。清代王尔烈有诗:辽宁省(225)“峰奇乍若逢高土,境别浑如读异书,双阙洞开苍壁迥,万山奔赴绀宫虚。”切中景物之妙。

  【仙人台】

  在千山南沟。为千山第一高峰,海拔708米。由千山南麓香岩寺东北盘旋登数里,即可达峰顶。绝顶有峭石,向北伸出,高约20米,状如鹅头,三面深涧。只有东壁原有石栏木梯可攀登至鹅头石上。峭石下系一平麓,长30余米,宽约4米,周围设有铁栏。凭栏远眺,千山奇秀,尽收眼底。南望重峦迭嶂,北顾鞍山钢都。两侧皆深涧,俯视为之心悸。东壁正面有浮雕菩萨像一尊,北面篆刻清光绪时涂景涛题“仙人台”三字。

  【香岩寺】

  在千山南部,仙人台西侧山中。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建于双崖夹护之间。前有将军峰,左有锦绣坡,右为仙人睛,寺宇分前后正殿和左右配殿,正殿原为硬山式单层建筑,雕工极细,后经改建,已失原貌。香岩寺旧为千山名胜之冠,至今寺周尚有名胜多处。千山第一高峰仙人台雄峙于后,金代砖塔耸立其旁。寺前原有元代名僧雪庵墓塔和碑记,塔虽毁而碑尚存。北行约1公里,有元皇庆二年(1313年)“雪庵洞府”摩崖。后殿庭中的盘龙松,龙钟老态,尤增古意。

  【祖越寺】

  在千山北沟无量观西阁之下。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在明代即负盛名,清代以后渐为无量观所代替。现存大殿三间,寺宇背靠摩崖,崖壁上有明隆庆二年(1568年)“独镇群岳”石刻。环绕祖越寺和无量观周围,有玉皇阁、罗汉洞、八70℃左右。步紧等二十四景。玉皇阁在三十三天附近,筑于峭壁之上;罗汉洞中排列罗汉十八尊,各尽其态;八步紧在卧象峰东。在峭石陡壁下有石阶八蹬,仅容一人纳足,循石磴匍匐而上,越七步松、夹扁石,即可达“一步登天”。游人至此,别有意境。古人诗云,“峰外奇峰一上松;神仙应向此间逢。”

  【慈样观】

  在千山中沟五龙宫西北向阳山坡上。为道士徐本丹于清嘉庆年间创建。内有观音殿、七圣祠等十幢建筑,建在一个巨大石砌平台上。周围古松相衬,重峦掩映,极为幽雅。著名景点有十一处,以古松最负盛名,前有扫帚松,后有探风松。扫帚松又名千头松,在观南山坡上,苍翠茂密,状似扫帚,为国内稀有名贵品种。千山共有七株,以此最为古老壮观。探风松在观东北嵌松崖峭壁上,鳞爪低蟠,枝干横生,雄姿虬发,傲视蓝天。每当起风前,它首先摇曳,游人无不称奇。

  【汤岗子温泉】

  在辽宁鞍山市南沈大铁路汤岗子车站旁。是东北地区著名的温泉之一。泉水的利用历史久远,金天会八年(1130年),太宗曾赴此温汤。辽、金时在此附近设有汤池县,县当以泉得名。据温泉附近明崇祯三年(1630年)所立“奶奶庙碑”所记,鞍山汤池,自古为辽东的“名池秀峰之域”。温泉所在现已辟为温泉疗养院。共有温泉十八穴。泉水从地下花岗石岩缝中涌出,水温在57℃至65℃之间,最高可达70℃左右。

  【析木城石棚】

  在辽宁海城市之东南29公里姑嫂石村。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器时代早期的墓葬建筑。石棚原有两座,俗称站石和嫂石,现仅姑石保存完好。用六块大石板支筑,远眺如长方形石几。盖石长宽各5米多,四块壁石长宽均在2米以上。至今民间尚有关于姑石和嫂石的美丽传说。

  【析木城全塔】

  在辽宁海城市析木城西北2.5公里羊角峪西山上。建于辽代,砖筑实心八角密檐十三级,高31.5米。两层须弥座,分雕乐伎、舞蹈人物和半身狮子。人物姿态优美,狮子神态生动。塔身八角砖砌圆柱,与基座间雕覆瓣莲花。每面拱龛内雕坐佛一尊。龛外两侧各立一胁侍,披戴璎珞,脚踏莲花,顶上有小宝盖。龛门上方,雕砌四垂带大宝盖,盖上有两飞天。底层檐下砖雕斗洪,上层各檐用砖迭涩出檐。


04、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

  【大伙房水库】

  在辽宁抚顺市东15公里。是浑河上游的水利枢纽工程,为全国大型水库之一。1954年动工,1958年建成。面积110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为5.437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21亿立方米。拦河大坝高48米,顶宽8米。水库灌溉面积达12万顷,水产养殖场年产鱼四百吨,水电站年发电量达五千余万度。库区群山环抱,水面辽阔,在山青水秀之间,有名胜古迹多处。游人至此,乘游艇可达小青岛、元帅林、萨尔浒山和铁背山等处浏览。

  【元帅林】

  在大伙房水库东北隅。西北距沈吉铁路铁背山车站2公里左右。原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陵园。兴工于1929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工程终止,张氏遗骸未得迁葬于此。陵园前临大伙房水库,与铁背山隔水相望。湖水碧波荡漾,国内苍松成林。踏过两重门,登上一百零八磴石阶,进入第二道园城南门,再穿过洁白晶莹的汉白玉石牌坊,就是规模宏大的墓室。墓室为单窟,呈拱顶穹窿状,上有彩绘星辰日月和飞天图案。现陵园内陈列明、清两代的石刻,以及影壁浮雕六十二件,都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这些精美的石刻,大都是从北京西郊隆恩寺迁来。石雕琢砺精工,造型生动,颇助游兴。

  【萨尔浒山】

  在大伙房水库东南隅,浑河南岸,萨尔浒河东岸。高约辽宁省(227)70米,形势险要。明朝末年,明与后金的萨尔符大战发生于此。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大规模侵掠抚顺城。第二年,又亲率八旗兵攻萨尔符山明军大营,杀死统帅杜松,歼灭明军将士四万多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帝东巡至此,为纪念萨尔滁大战的胜利,在山腰建立了《萨尔符山之战书事》石碑一座,亲书碑文,督造黄琉璃瓦碑亭护之,并诗云:“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征战,留得艰难缔造踪。”认为这一大战对清王朝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山上西北部的萨尔浒山城,建于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是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大战后所建的临时都城。顺山势起伏,分内外二城。外城比内城大四倍,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长约900米。两城城墙主要用土筑,部分砌以石块。1958年,大伙房水库建成后,古城已在半岛之上,有的战场和村落淹没在湖底。《萨尔符山之战书事》石碑,也已移至沈阳故宫大政殿东侧保护。

  【铁背山山城】

  即后金界藩城。在大伙房水库东南隅铁背山上,介于浑河、苏子河台流之间。西南距萨尔浒山2公里,中隔苏子河。城为土筑,规模较小,随山起伏,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50米,有南北二门。现北面城墙残存较高,底部有石块砌的石基。迤西为铁背山主峰吉林崖,山势险峻,高数百仞,危崖壁立,两水夹流,天然形胜。崖顶较平坦,其上以石筑垒设防,易守难攻。

  明与后金在萨尔浒山大战中,努尔哈赤命长子代善往援界藩城,就在这里迎击明军。城建于后金天命二年至四年,是努尔哈赤为加强自己的军事地位营建的第一个临时都城。后金天命五年,又徙居萨尔浒山山城。

  【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

  在辽宁抚顺市区南部平顶山上。1951年抚顺人民为纪念1932年9月16日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而殉难的三千多名同胞而建立。1972年,于惨案现场,仅在长80米、宽5米的地下,就清理出遗骸八百多具,为此又建立了“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

  【高尔山山城】

  又称贵端城。在辽宁抚顺市浑河北岸高尔山上。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句丽新城。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在此设新城州,属安东都护府管辖。山城四面环山,居高临下。退可据山城之险,进可扼浑河之冲。城墙依山势起伏,用土垒筑,周长约4公里,辟有东、南、西三门。在山城附近的高尔山西峰上,有八角密檐式辽代砖塔和塔前的明建观音阁。

  【雷锋陵园】

  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生前部队驻地附近。1964年落成。1983年部分重建。雷锋遗体葬此。雷锋(1940—1962),湖南望城人,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五好战士。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陵园庄严肃穆,周围松柏葱翠,绿草如茵,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陵园正门内,耸立着花岗石纪念碑,上刻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广场上,屹立着雷锋的全身塑像。其后为雷锋墓。墓扩长方形,由花岗石筑成,建在方形台基上。前铺汉白玉浮雕花环,后竖花岗石墓碑。墓碑正面刻“雷锋同志之墓”,背刻碑文。纪念馆建在纪念碑后方,陈列着雷锋生前活动和事迹的各种文物资料和图片。

  【永陵】

  原名兴京陵。在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

  为清朝关外三陵之一(其余两陵为福陵和昭陵)。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占地11.880平方米,前临苏子河,背靠启运山,有“郁葱王气钟烟霭”之势。陵内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等清皇室祖先。整个陵区由前院、方城、宝城三部分组成,四周围以缭墙。前院正中为正红门,院内横列清代先祖“肇、兴、景、显”四帝的碑亭。碑亭东西两侧原有机版房、齐班房、茶膳房、涤器房等建筑。前院碑亭之北为缭墙围砌的方城,方城正门称启运门,东西有照壁相对。入中为主体建筑启运殿,东西设有配殿。宝城位于启运殿之后,坟墓东西环列。墓旁原有枯榆,俗称“神树”,清乾隆帝曾撰《神树赋碑》,竖立其侧,现已移至西配殿内。

  【赫图阿拉老城】

  在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东,苏子河和二道河汇合处的左岸。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第一个都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兴京,为清初关外三个都城之一。清康熙帝诗云:“霭霭兴王地,风云莫可攀,潆洄千曲水,盘迭百重山。”表达了对该地形胜的推崇和对祖业的追慕。全城围山而筑,垒土为郭,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约4.5公里。城内遗址主要有尊号台、望楼、魁星楼、文庙、昭公祠、城隍庙、八旗衙门等。尊号台亦称金銮殿,是努尔哈赤于天命元年(1616年)自称“复育列国英明皇帝”登台受贺之所。


05、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

  【本溪湖】

  在辽宁本溪市。原名碑溪湖,又称杯犀湖。清乾隆年间名本溪湖。湖水源出自一个深邃的岩辽宁省(229)洞。岩洞在本溪市溪湖区大堡后山西麓慈航寺旁一石灰岩峭壁下。洞口东向,上刻“辽东本溪湖”五字。洞内前半有石阶,后半则为满贮清水的小湖,清澈见底。水从石缝里涌出,潺潺南流,终年不断。洞内原有清乾隆、道光、同治时重修观音寺、保安寺、后湖寺等石碑,碑上寺名俱为慈航寺不同时期的名称。现慈航寺在洞左边,仍存一硬山式正殿。解放后,洞外又开凿人工湖,扩建为溪湖公园,真山真水,引人入胜。

  【本溪水洞】

  在辽宁本溪县谢家崴子村西,溪田公路南侧,西距本溪市35公里。附近苍山翠峦,连绵起伏,前临太子河。洞口在峭壁下,北向,宽20米,高5.75米。奇巍开豁,大若城瓮。内分水旱两洞。入洞20米即是水域,纵深2,300余米。洞水常年不涸,清澈见底,可以行舟。洞身迂回曲折,结构奇特,宽处若大厦,窄仅容船出入。洞中有洞,各有洞天。钟乳石、石笋、石柱,多沿裂隙成群涌现,组成各式物象,不假修凿,自然成趣,宛若龙宫仙境。旱洞为支洞,在水洞西侧,纵深200余米。洞底有人工堆砌的成群石笋,状若剑林,另有佳趣。尽头为深潭,潭水清洌,寒气袭人。本溪水洞是国内迄今充水量最大的一处石灰岩溶洞,游览有汽艇。游人到此,无不称奇。

  【铁刹山】

  又名九顶铁刹山。在辽宁本溪县溪田铁路南甸子车站西南,延袤数十里。太子河环流于其北,八盘岭拱卫于其南。有元始顶、真武顶、灵宝顶、玉皇顶、玄武顶、太上顶和锦绣顶等诸峰,宛如列笏朝天。虽名九顶,实不足九数,“盖从东、南、北三面仰视,皆见三顶,三三合而为九”,故有九顶之称。另外还有香炉峰、狮子峰、南天门、北天门、青阳紫气岭、瑶池金母岭、来龙岭、映壁山等,都较诸顶为低。最高峰海拔700米。山势峥嵘突兀,绝顶凌空。山中流水潺潺,野花灼灼,翠柏参天,苍松蔽日。后人有诗曰“高如削玉夜生寒”,“低看云树有千层”。峭壁上有清代早期摩崖,刻有“一览群山小”、“别有天地非人间”等大字。登山有盘道,拐七十几道大弯,才能到主峰。登顶放眼四望,千岩万壑,云烟缭绕。山上有云光、日光、天冠、天桥、乾坤、卧虎等岩洞。以云光洞为最有名。洞葫芦形,入口处高5米,中部高9米,长约30余米,能容数百人。洞内有石龙、石虎、石蟾、石木鱼、石寿星、石定风珠、石仙床、石莲盆,皆天然奇景,维妙维肖,称为八宝,因名八宝云光洞。此山是东北道教创始地。明崇祯三年(1630年),道士郭守真来辽东,“隐居铁刹山八宝云光洞,艺秫种蔬,以供炊爨,澹静苦修十余载”,并在云光洞收度弟子,被称为关东道教的始祖。乾坤洞附近有郭祖塔。塔下有泉,名天然井,自然形成,冬夏不竭,异常甘洌。天冠洞内有天官庙。其下院即三清观,创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是山中主要建筑。

  【五女山山城】

  即高句丽早期的纥升骨城。俗称五女山城。在辽宁桓仁县东北7公里的五女山上。山高海拔820米,峰岩陡峭,草木丛茂。北连骆驼山,南临浑江,东北不远就是富尔江(古称沸流水)、形势险要。山城略呈长方形,东、南,北三面依山势起伏,用石块筑起城墙。南面下临悬崖,残壁断断续续,长约1,000米。西面利用陡崖作为屏障。现存城墙以东面较长,最高处约6米,基宽5米,顶宽1.5米。城内有泉水一泓,俗称天池。还残存点将台等建筑遗址。城中曾出土高句丽及辽、金时的铁兵器和陶瓷残片等。


06、丹东市东沟县凤城满族自治县

  【九连城】

  在辽宁丹东市东北12公里。北依镇东山,东临叆河,与叆河尖古城址隔河相望,形势险要。城筑于一带土山之上,为金婆速府路、元婆姿府巡检司治所。因是一些相连的营围遗址,明代称九联城,又于此增筑镇江城。今存城址、瞭望台数处。各城大小不一。第一城址平面近方形,南墙长200余米,存高约4米。附近出土有辽、金、元瓷片、琉璃珠及宋代钱币等。这里是明清时期中朝两国的通商要地,也是两国使节往返的必经之路。登城可远眺鸭绿江,春来绿草成茵,一江如带,明人诗有“九连城畔草芊绵,鸭绿江头生暮烟”之句。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中国风景名胜大辞典 辽宁省(二十六)

  【五龙背温泉】

  在辽宁丹东市西北郊区。因地处五龙山之背得名。地势平坦,温泉四时喷涌。原是一两处水沼,居民冬天于此浣衣,至清末逐渐建置浴室。解放以来,已建疗养院、疗养所多处。水无色透明,属碱性泉,主泉温度69℃,含矿物质碳酸盐、重碳酸盐及少量放射性元素等,水中硫黄气味较少,是其特点。

  【叆河尖古城址】

  在辽宁丹东市东北15公里叆河河心的沙洲上。叆河于此分叉,夹洲而下,注入鸭绿江,此城隔江与朝鲜新义州相望。城平面长方形,南高北低,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肌米。城壁土筑,现存高约1米,地下砌有规整的石基,西壁早年毁于河水。城内西北角有建筑遗址,城外东南两面有汉墓。城年出土有西汉五铢钱,绳纹陶器片,灰绳纹瓦等。1973年出土一块带有“安平乐未央”篆字的圆瓦当,可证此城是汉代辽东郡西安平县址。汉以后,高句丽、辽、金时期亦曾沿用此城。

  【大孤山】

  在辽宁东沟县西大洋河河口右岸。南濒黄海,孤山镇环绕干南麓。山孤峙海滨,峭拔突兀,风景兼山水之胜,为丹东一带著名的游览区。清人有“河随岸曲”、“峰逼澜回”和“山压河流”、“顶摩星宿”之语。山有石径,可循级而上,巨柞银杏,夹道成荫,野卉散花,缀山如锦。山上寺庙为辽宁省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共百余间,占地5.000余平方米。现存下庙、上庙二群建筑:下庙包括天后宫、地藏寺、释迦殿、财神殿、关帝殿、文昌宫、吕祖亭;上庙包括药王殿、玉皇殿、三霄殿、圣水宫,观海亭等,皆建于清代辽宁省(231)中晚期。圣水宫峭壁出泉,虽炎夏盛暑,寒气袭人。登观海亭眺远,全镇风光可一里面收。海上波涛起伏,风帆出没,蔚为壮观。数十里外的獐、鹿两岛亦历历可见。清人有诗云:“曲水带云归海去,乱花随雨落岩来。”

  【大鹿岛】

  在辽宁东沟县大孤山东南19公里的海域中。长4公里,宽1.5公里,是丹东沿海较大的渔岛。远望山岩高耸,兀立海面。明末总兵毛文龙曾驻兵于此,抗击后金。岛上尚留有当时的战壕、炮台,出土过铁盔、大刀、铁炮弹等文物。山腰曾建有庙宇,早圮,有明碑二。一为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古刹寺碑》,字迹不清;一为崇祯元年(1628年)《新建望海寺碑记序》,记建寺经过,碑阴镌毛文龙等人官职姓氏。

  【凤凰山】

  在辽宁凤城县城东南2.5公里。属千山山脉。山势周环绵亘,如人臂合抱而南面少缺,中皆隙地。景物以峦石见胜,远望异石突兀,拔地而起,入山则峰回路转,清幽佳绝。山半诸峰屏列,“峭壁插天,攒峰竦剑”。望之“如立如行,若翔若舞,或欹侧而相倚,或俯仰而相抗,千态万状,愈幻愈奇”。山泉汇流而下,势如箭激,入坳转细流淙淙,声清澈如鸣琴。遍山大树成林,古松数丈,亭亭如盖。高处尤多玉兰,花开时馨香袭人。山的最高峰名箭眼峰,为巨石对峙形成的圆形隙洞,远望甚小,如箭穿孔,故名。东山有朝阳洞,洞内有池,方不逾丈而池水深澈。沿洞匍匐而上,历数十级而露天光,可达东山之顶。山中寺庙现存有三官庙正殿三楹,明建清修。山内还保存有明清石碑及摩崖题字多处。

  【凤凰山高句丽山城】

  即乌骨城。在辽宁凤城县城东南5公里的凤凰山和高丽山之间。城壁系利用左右两山悬崖的天然石壁加以补砌而成。城形不规则,周围全长十五、六公里,南、北有门。城内空敞如一大盆谷,北部有高句丽堆石墓群,东部宽坦处多建筑遗址。涧西北有高阜,俗称点将台,登合环顾,全城在望。城内曾出土有指压纹绳纹瓦片、铁镞及辽金铜印等。明《辽东志》载:“城随山铺砌,可容十万众”。

  【乌骨城】

  见“凤凰山高句丽山城”。


07、锦州市锦县

  【广济寺】

  又名大佛寺。在辽宁锦州市古塔区。创建于辽代,后焚毁,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全寺建筑布局紧凄,平面呈长方形,有佛殿、关帝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筑为佛殿,今佛已不存,辟为展室。为重檐歇山式大木架建筑,上下檐均用三翘七跴斗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檐柱及额枋上都有精美的雕饰。寺西有大后官,正殿七间,硬山式,前院有东西廊房十四间,山门左右是钟、鼓二楼。寺前有辽清宁三年(1057年)建的砖筑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塔一座,高57米,塔檐已脱落。解放后,经历次维修,现为锦州市博物馆馆址。

  【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辽宁锦州市古塔区北三街23号。由大广济寺及天后宫的原有建筑改建。解放后,初为辽西、辽宁、锦州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辽沈战役十周年时,成立辽沈战役纪念馆,同年10月15日正式开馆。现有展室四个,陈列面积约500平方米。通过图表、照片和实物,展出了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解放东北全境,歼敌四十七万二千余人,取得辉煌胜利的辽沈战役全过程。

  【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

  在辽宁锦州市车站东北平山上烈士陵园内。为纪念辽沈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1956年1月奠基,1957年10月落成。塔身全部用银白色花岗石砌筑。基层为一方形月台,四面有台阶。正面台阶中间有石雕花环。月台前是宽阔的平台。塔身建筑在月台中央,高8米。正面镌刻有朱德亲笔书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题字。上面雕刻由五角星、红旗和绸带所组成的图案。塔身两侧有大型浮雕,东为锦州攻坚战,西为辽西围歼战。塔后有纪念碑文。塔顶铸有高6米的解放军战士铜像。陵园占地面积11.5万多平方米,花树繁茂,松柏青翠,纪念塔、烈士陵墓掩映其间,庄严静穆,令人肃然起敬。

  【大笔架山】

  俗称天桥山。在辽宁锦县西南王家窝堡南面海域中,北距锦州市约35公里。海拔约200米。三峰列峙,中高二低,悬崖峭壁,形如笔架,故名。“笔峰插海”,为锦州八景之一。潮至,四面皆水。潮退,海岸至山麓之间,现出一条1.75公里长,30多米宽的石滩,状似长堤,俗称“天桥”,可通车马。山上原有明末建筑朝阳寺,今存空堵。现存建筑均为民国年间营造,主要有吕祖亭、五母宫、三清阁、万佛堂等。万佛堂内有汉白玉雕像二百余尊,雕工细致,惜多残坏。主峰南面有一线天、马鞍桥、虎陷洞等名胜,北峰山腰有真人塔。天桥北端海岸向西里许有象鼻山,山下有象鼻洞,海水贯流,似巨象饮海。象鼻洞两侧海滩平稳,是一处天然浴场。明末辽西大战,岛上曾为蓟辽总督洪承畴屯粮重地,有“积粟十二堆”,兵败,为清兵所获,至今岛上尚有踪迹可寻。

  【三清阁】

  在笔架山主峰上。1912年始建,是岛上主要建筑。阁身纯用花岗石仿木结构建造。六层,通高26.2米。层楼耸立,上出云表,一、二层为楼台式,面阔五间。拱形石门窗上有浮雕纹饰,四周有回廊。三至五层为宝塔式,平面呈八角形,建于二层顶上正中,无塔檐,绕以螺旋形石阶梯,可旋转上登阁顶。顶层形式仿自八角亭,单檐八角攒尖顶,飞檐翘角。整个建筑、设计别致严密,集楼台、宝塔、角亭于一体,风格独具。阁内共有僧释道三教雕像三十七尊,各高2米上下,均为汉白玉雕坐像。雕工朴实,面相端正,衣纹流畅自然。登阁顶眺望,真有“汪洋三万六千顷,笔架独峰浸其间”之慨。


08、义县北镇县锦西市

  【万佛堂石窟】

  在辽宁义县西北9公里万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悬崖上。石窟分东、西两区。西区共九窟。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六大窟,上层为三小窟,下层窟与窟之间还雕有许多小佛龛。第五窟内有《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东区共七窟,是韩贞等七十四人于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凿成的私窟。在第五窟的门楣上刻有《韩贞造像题记》,明代思想家贺钦有“峭壁镵成万佛身,招提开创几千春”的诗旬颂之。东区山顶上有一圆形小塔,为明成化十年(1474年)都督佥事王错所建。塔南有石刻《塔铭》,纪建塔之经过。现石窟内的造像风化严重,但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仍有一定的地位。遗留的碑刻、题记和塔铭,是研究辽宁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元景碑的书法,堪与龙门始平公诸碑志媲美,近人梁启超评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

  【奉国寺】

  原名咸熙寺,因殿内塑有高达8米多的七尊佛像,故又称七佛寺或大佛寺。在辽宁义县城内东街路北。寺内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辽开泰九年(1020年)建。筑于高台之上,雄伟壮观,为国内稀有的辽代单层高大建筑。前人诗云:“大雄宝殿势威雄,今昔人称建筑崇,庙貌盛传关内外,工程直甲郡西东。”殿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48.2米〕,进深五间(25.1米),高21米。前开三门,后辟一门。殿内七佛为辽塑,经后世重妆。每佛前对立两胁侍,东西两头还各有天王像一尊。梁架和内槽斗拱上有辽代彩画,四壁有元代壁画。殿内还有石雕供器及金、元、明、清重修奉国寺石碑。后门内有明代塑倒坐观音像一尊。此外,山门、牌楼、无量殿等均为清代建筑。

  【嘉福寺塔】

  在辽宁义县城内西南隅。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经历代维修,保存较好。塔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42.5米。塔身每面都有拱龛,中雕一佛坐于莲座之上。龛外两旁各有一胁侍,身披袈裟,头戴法冠,垂手站立,顶上均有宝盖,上有飞天,体态轻盈,衣带飘拂。两飞天之中有一面铜镜,上为第一层檐,檐下为砖雕斗拱,以上各层用砖迭涩出檐,塔顶已颓废。塔院内原有嘉福寺,已毁,塔由寺得名。

  【北镇庙】

  在辽宁北镇县城西2.5公里的山坡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建于金代,元、明、清历次重修。现存各殿都是明清时所建。建筑群从岗下到岗顶依天然地势排列而成,布局深远,规模宏大,南北长240米,宽109米。庙内的主要建筑为歇山式大殿,绿琉璃瓦顶,九架梁,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檐下用双昂五跴斗拱,梁枋上有彩绘,殿内东、西、北三壁画有星宿人物三十二个。庙内还有山门、神马门、钟楼、鼓楼、御香殿、更衣殿、内香殿、寝殿(后殿)等。庙内有元碑十一方、明碑九方、清碑二十五方,有的是告祭碑,有的是皇帝的题咏刻石及重修庙宇碑记,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李成梁石坊】

  在辽宁北镇县城内鼓楼前。明万历八年(1580年)朝廷为了表彰李成梁的功绩,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为之修建。李成梁(1526—1615)字汝契,铁岭卫(今辽宁铁岭市)人。隆庆四年(1570年)以都督佥事为辽东总兵。他大修战备,多次击退外来侵扰,万历七年(1579年)被封为宁远伯。石坊用青色花岗石仿木结构建造,四柱三间五楼式,单檐庑殿顶,高9米,宽13.1米。额上竖刻“世爵”二字,横刻“天朝浩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守远伯李成梁”等文字,还有“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年款,两面文字相同。石坊饰有鲤鱼跳龙门、二龙戏珠和四龙、四鹿、四季花卉以及人物等浮雕,中柱柱脚前后各立石狮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医巫闾山】

  又称六山或广宁大山,简称闾山。在辽宁北镇县城西北5公里处。据《周礼·职方》记载,医巫闾山从古代起就是幽州的镇山。隋代封四大镇山,以此为北镇。唐代为五镇之一。南北绵亘45公里,周围约120公里。山形掩抱六重,主峰望海山海拔867米,在东北三大名山中最负盛名。金人蔡珪《医巫闾》诗云:“幽州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谁道营丘笔有神,只得峰峦两三处”。辽、金以来,在山上修筑了很多建筑物,皆废。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重建,著名的风景区在观音阁一带,有大石棚、圣水盆、旷观亭、望海寺、老爷阁、古佛龛、万年松等。1979年重建会仙亭和新建圣水桥,在山的入口处又修建了山门。山上广植树木,苍松翠柏,相互掩映,并有碑碣和摩崖题字甚多。据《辽史》记载,山中有辽东丹王读书处“望海堂”和他死后埋葬的显陵,辽景宗的乾陵,以及辽世宗和天祚帝的陵墓等,近年在龙岗一带发现有陪葬墓了。每当春日杏花盛开梨花竞放之时,游人接踵而至。

  【崇兴寺双塔】

  在辽宁北镇县城内东北隅。建于辽代,元、明、清历经维修,至今保存完好。塔东西对峙,相距43米,形式相同,都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塔座上有砖雕斗拱,曲水万字栏板和仰莲等。每角刻一力士,作负重状。塔身每面中央都有拱龛,中雕坐佛,龛外两旁各立一胁侍,上有宝盖、飞天等。底层檐下有砖雕斗拱,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以上各层均用砖砌迭涩出檐,逐渐内收。塔顶上有莲座、宝瓶及刹杆、宝珠。塔北是崇兴寺,清代重建,仅存正殿,塔因此得名。

  【石塔】

  在辽宁锦西市东北50公里的砂锅屯村东的龙山上。建于金泰和六年(1206年)。为石筑六角五级,高4.69米。用雕制的十块石村接砌而成,置于一块水沉岩的巨石上。基座为须弥式,束腰各面雕一门,内雕一兽,神态各异。塔身下雕有莲座,每面正中有尖拱式佛龛,置坐佛于莲花之上。龛上雕忍冬花花纹,饰宝盖,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各角雕圆形倚住。塔身之上用石五块,雕成塔檐,六角翘起,逐层收敛,最上层六角攒尖,刻宝珠塔刹。檐上部雕脊、兽、瓦优,角脊前端留有挂风铎的圆孔,每层檐间壁面相等。塔西南岩石上,刻有“泰和六年七月”六字。


09、兴城县绥中县

  【白塔峪塔】

  俗称玲珑塔。在辽宁兴城县西北14公里的小山上。是辽代佛教圣地——觉华岛海云寺坟山。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43米。塔座为仰莲式。塔身每转角各有一倚柱,上刻八大灵塔名。东、西、南、北四面砖雕佛像,置于龛中,雕工精美。东为阿■如来,座雕三象;南为宝生如来,座雕三马;西为无量寿佛,座雕三只孔雀;北为不空如来,座雕三只金翅鸟。其他四面为砖碑,每碑各刻佛语一句。地宫呈八角形,由十七块石板砌成,石板上有密宗石刻。塔后有一寺,现存一殿。

  【宁远卫城】

  即今兴城县城,清代称宁远州城。是我国现存古城中最完好的一座。明宣德五年(1430年)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置。后又增筑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重修时,外城遂废。内城呈正方形,城壁外用青砖内用石块砌成,南北长825.5米,东西宽803.7米,全高10.1米,女墙高1.7米,底宽6.8米,上宽4。5米。四门,门上有城楼,仅存西,南二座。门外有瓮城,城内十字大街正中有鼓楼一座,南大街上有石牌坊。明代名将袁崇焕曾驻守于此,屡败清兵。明天启六年(1626年)一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围攻宁远时,传说攻城时身负重伤。天启七年五月,清太宗皇太极率兵进围锦州不克,复围攻宁远,被袁崇焕击退,时称“宁锦大捷”。

  【兴城温泉】

  在辽宁兴城县城东南2公里处。在辽、金时期,已享有盛名。明都指挥韩斌曾在温泉上筑亭,“旁为堂三楹,引流于中,以为澡雪之所”。现温泉共有四穴,主穴在铁路疗养院北院内,该地原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别墅。泉水无嗅澄明,含多种矿物质,水温达70℃左右。明代诗人唐皋诗云:“泉如烂手羹初复,地不燃薪气自腾。”解放后在温泉附近修建许多疗养院,设置温泉浴池。

  【祖氏石坊】

  在辽宁兴城县城内南大街。共两座,一南一北,相距85米。南为明前锋总兵祖大寿石坊,建于祟祯四年(1631年),因有倒塌危险,1969年拆除。北为明援剿总兵袒大乐石坊,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两坊形式大体相同,都是仿木结构的四柱三间五楼式,单檐庑殿顶。祖大乐石坊,用赭色石料建造,全高11.5米,宽13米,竖额及上下横额两面均刻有文字。石柱上两面刻有对联。坊上浮雕双龙、海马、牡丹、莲菊等花纹,十分精美。柱下石狮造形生动雄伟。祖氏石坊的建造,原是明思宗对祖氏兄弟忠心保卫辽东疆土的激励,但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之战时,二人却叛明降清,此事遂成为历史上的笑柄。

  【双塔岭双塔】

  在辽宁绥中县双塔岭。建于辽乾统年间。两塔东西对峙,相距50米。东塔高约24米,砖筑八角九级密檐式。塔身八面各有角柱,东、西、南、北四面砖砌浅龛,内置一佛,坐于莲花座上。佛座须弥式,束腰部雕有马、象、狮头,姿态各异。龛上有宝盖、飞天、铜镜。东南面左上角和西面右上角有砖雕题铭“辽天祚皇帝”与“宣赐舍利塔”等字,故又名天祚塔。西塔高约10米,为砖筑六角实心七级密檐式,结构雕刻部分与大塔基本相同,现存五层檐。


10、营口市营口县盖县

  【西炮台】

  在辽宁营口市西郊辽河口东海岸上,当海船入口处。是清政府在东北沿海的重要海防要塞。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共筑炮台三座。大炮台居中,台基高6米,台面长44米,宽43米。台顶四周加筑矮墙,墙下有暗炮眼八处。小炮台两座,高4.7米,分筑于大炮台南北两侧。炮台均有坡道,通达台上。周围绕以土垒,周长约700米。土垒外掘有长壕,翼蔽左右。原置新式炮十二门,旧式炮五、六十门,以固防守。甲午(1894年)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这里阻击日军。营口失守后,炮台被日军破坏,现仅存台基旧址。台侧还留有大铁炮一尊。

  【楞严寺】

  在辽宁营口市新华区民主街。建于1931年。占地约4万多平方米,是辽南地区较大的寺院建筑。院落三进,前为山门,两旁钟楼、鼓楼各一。中为天王殿,后为大雄殿。在大雄殿的后面,有藏经楼一座,各殿均为硬山式,花岗石台基,辽宁省(237)墙壁用青砖砌成,屋脊上装饰各种镂空和圆雕游龙。钟、鼓二楼,四角翘起,屋檐、斗拱部施以雕刻,为一般庙宇建筑所不多见。大雄殿为寺内主要建筑,五间大木架结构,殿内原有樟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已经散佚。解放后经修葺,彩饰一新,现为营口市博物馆址。

  【金牛山旧石器财代早期遗址】

  在辽宁营口县大石侨南8公里一孤立的山丘上。海拔约70米,自西而东三个地点沉积有第四纪堆积物。经1974年至1978年四次发掘,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迹,主要埋藏在一、三地点堆积物的第四到第六层中。前后共掘出二十余件打制石器、少数骨器和六十多种动物化石。还有烧灰、烧骨等用火遗迹。据发现,有典型的剑齿虎、居氏大河狸、中国缟鬣狗、肿骨鹿、梅氏犀等化石,时代定为中更新世,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约与北京猿人时代相当,是研究我国旧石器则代早期文化在东北的分布、发展的典型文化遗址。

  【上帝庙】

  原名玄贞观,又叫玄帝庙。在辽宁盖县城内西大街路北。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现仅存大殿,在建筑风格上还保留着元代的特点。殿面阔五间,长约15米,进深四间,宽约9.7米,屋顶为庑殿式,斗拱较大,为九跴四翘品字斗拱,梁枋及斗拱上都有彩画,内槽彩画还很清晰艳丽。檩下钉有木牌,牌上有墨书“大明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吉日立,阖郡官庶人等监造”题记数行。殿前有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修碑记,殿内塑像无存。

  【石棚山石棚】

  在辽宁盖县南浮渡河北岸石棚山上。属“巨石文化”遗迹。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器时代早期的一种墓葬建筑。用六块大石板建成,平面呈长方形,一块大石板铺地面,上用四块高2.4米的石板围成四壁。壁上平放一块长8.6米、宽5.7米、厚0.7米的大石板作盖。南壁已不存在。因极似小屋,故名石棚。又象帝王冠冕,所以汉代人称“冠石”。据《三国志·魏志》记载:东汉末年,“襄平(辽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余,下有三小石为之足”,可知石棚埋在土中,后来逐渐露出地表。有的并被利用为寺庙建筑而保存着。

  【高丽城山城遗址】

  即高句丽建安城。在辽宁盖县东北7.5公里的青石关堡高丽城村的东山上。东山名石城山,又名高丽城山。山势陡峭,西南高峰海拔300余米。登上峰顶,西望渤海,万顷碧波,尽收眼底。山城约建于公元六世纪或更早时期。唐改为建安州,是建安州都督府的所在地。城址成不规则的圆形,中为谷地,四周因山设险,筑以城墙,多为石块垒砌,部分用夯土堆筑,陡峭处利用石崖作壁,周长5公里多。设有城门三,水门一,险处设有望台四。城内中央突起一小山,俗称金殿山,高约20米,上有台址建筑遗迹,是当时的守望屋舍。小山周围有泉井五眼和储水池。泉水严寒不冻,大旱不涸,利于屯兵因守。出土遗物以高句丽特有的红色绳纹、方格纹瓦片最多。还有石臼、陶器、铁甲片、马蹬、铁镞和车■等遗物。

  【望儿山】

  在辽宁盖县西南熊岳车站东1公里,熊岳温泉疗养院北面。

  孤峰平地拔起,高约60米。辽代称熊岳山,清初称望海山,大约在康熙以后才叫望儿山。山上有藏式小砖塔一座,远看似花瓶,为明末或清初所建。“望儿山高”是熊岳八景之一。相传在很早以前,熊岳附近有一读书人,因乘船过海去山东赶考。不幸遇大风,葬身鱼腹。其母思子心切,爬到山上日夜盼望,总不见儿子归来,最后死在山顶。山上的砖塔即为这位慈母的化身,望儿山亦由此得名。山后东侧还有一大石梁,因岩石风化,中间形成一弧形石孔,窿然如桥状,称为“仙人桥”,明《全辽志》有记载。


11、阜新市

  【塔营子古城址】

  俗称土城子。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北绕阳河西岸塔营子村。建于金皇统年间,系金、元两代懿州故城旧址。为长方形夯筑土城,周长约2公里,城垣存高约1米。城址内西北角有古塔屹立,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密檐式,有砖雕斗拱、角柱、佛龛及宝盖、飞天等装饰,具有辽金塔建筑特点。城内“懿州学田碑”原在懿州城南门外,为元元统二年(1334年)所立。


12、辽阳市灯塔县

  【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

  在辽宁辽阳市北郊三道壕村、太子河西岸冲积平原上,占地约2平方公里。是1955年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发掘的汉代农村遗址。在万余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上,共清理出六户居住址、七座窑址、十一眼水井、土窖等。还在附近清理出西汉棺椁墓群!儿童瓮棺墓地各一处。出土的文物有各式铁农具、车马器、陶制器皿、货币等万余件。还发掘出两段铺石大路,宽约7米,留有往来的车辙痕迹。由此南去1.5公里便是今辽阳市区。辽阳,西汉时称襄平,是古代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址对研究二千年前汉代农村的生产、生活、葬俗等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东京城】

  又称“新城”。在辽宁辽阳市太子河东2.5公里的新城村。

  清太租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迁都辽阳时于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所建,为清初关外三个都城之一。城前临太子河,背依丘陵,用长方砖建造。城周约3公里,高约12米,东西广933米,南北袤875米。原有八个城门,有汉、满文石颔,现存南面天祐门一处。城中西南高岗上,原有八角宫殿和楼阁,东南有弥陀寺,尚存崇德六年(1641年)《东京新建弥陀寺碑记》一座。城内发现有汉、满天命铜钱和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汉、满文石门额及琉璃建筑饰件等文物。

  【东京陵】

  在辽宁辽阳市太子河东3.5公里的阳鲁山上,西南距东京城仅1公里。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迁都辽阳后,于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将其景祖、显祖及皇伯、皇弟、皇子诸陵墓迁葬于此,故称东京陵。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等陵墓迁回故土赫图阿拉。仅存努尔哈赤的胞弟舒尔哈赤、穆尔哈赤,从弟祜尔哈赤,长子褚英及穆尔哈赤之子大尔差等人墓葬。此陵在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小,只有缭墙、山门、碑亭等建筑。碑亭建于舒尔哈赤墓前,四券单檐,内有彩绘藻井,亭中立汉、满文大理石《庄达尔汉把兔鲁亲王碑》。跌座碑首,雕刻精美。穆尔哈赤墓前有康熙年间石碑两座。

  【白塔】

  在辽宁辽阳市白塔公园内。建于金大定年间。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贞懿皇后李氏所建造的垂庆寺塔的俗称。虽经历代补修,仍保持着初建时的风貌。塔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达71米,逐层稍内收,近似辽塔。塔身八面部有坐佛、胁侍、飞天等砖雕像。各层悬有风铃、铜镜,塔顶有刹杆、宝珠和相轮。整个建筑的造型和局部雕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垂庆寺在塔北,和白塔是同一时期的建筑。明代改为广枯寺,现仅存莲瓣和缠枝牡丹纹饰的大石础多方。

  【辽阳壁画墓群】

  在辽宁辽阳市北部棒台子、三道壕、北园一带。先后发现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壁画墓多座。墓的形制和大小稍有差别,但结构基本相同。墓顶均有高大的方锥形封上。墓室均用南芬页岩石板建造。大墓长达8米,宽6米多,高2米左右;小墓长宽在3至5米之间。一般由墓门、棺室、前廊、左右耳室等部分组成。大墓有回廊。墓室平面多作“工”字、“T”字形。各墓除有许多殉葬遗物外,墓室四壁上,都有彩色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尤以车骑仪仗、宴饮、乐舞、杂技、斗鸡、仓廪和庖厨等图面为胜。还有守门武上、门大和连壁流云等画面。有的画面上有题字,如:“季春之月汉”、“魏令支令张”、“议曹椽”、“小府史”、“公孙夫人”、“大婢长乐”等。壁画多用墨线勾勒,涂以青、黄、赭、朱、白等颜色;有连壁大作,也有单幅小品。是了解当时贵族豪门在宫室、舆马、衣服、器械、丧祭、食饮、声色、玩好等方面的珍贵材料。

  【首山】

  在辽宁辽阳市西南7.5公里。为千山余脉。山高约120米。明代为辽阳八景之一,先称手山擎月,后名首山樵唱。首山之名最早见于《三国志》,《新唐书》作马首山,《辽史·地理志》作手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清代缪公恩有《过首山》诗:“故垒遗踪不可寻,荒原何处大星沉,迢迢晋魏浮云尽,剩有青山自古今。”山上有明代用砖石建造的瞭望台。还有几处坑洞,传为辽代开采铁矿的遗迹。山南坡有清风寺,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清代两次重修。山门墙壁上嵌有清咸丰七年(1857年)立的石碑。正殿后有白松一株,为国内罕见。

  【燕州城】

  公元四世纪高句丽所建白岩城的俗称。在辽宁灯塔县城门口村后山上。山城作不规则方形。用石块建造。分内外城。外城东、西,北三面城墙,顺山势起伏砌筑。北墙外砌有马面及护城短墙。南面利用悬崖作墙,崖下是太子河。外城周长2.500米。内城筑于外城东南角,长45米,宽35米。城内有蓄水池。山顶有瞭望台,俗称“点将台”,是明代建筑,为全城最高点。唐代此城改称“岩州”;辽代隶属于沈州,名“岩州白岩军”;金代属东京石城县,元、明改称“石城”。现城内仍存有“石城凤安保国寺碑”碑首一截。


13、铁岭市开原县西丰县

  【龙首山】

  在辽宁铁岭市区东部。左窥城区,右枕柴河,山青水秀。是有名的风景区。山从东南蜿蜒而来,绵延10余里,势如长龙,至柴河曲折处,嶙峋突起,如龙昂首,故名。铁岭八景中“龙首寻秋”指此。山中岗峦起伏,树木繁茂,野鸟呼人,山花媚客,自古即多野蔷薇。每年5月,山谷烂漫若红锦,香气扑人。采花妇女,三五成群,往来红绿丛中,宛如美丽的画图。秋高气爽,红叶满山,霜林变紫,入山寻秋者,不绝于道:明陈循有《龙首寻秋》诗云:“霜林变丹红,秋高天气泅。幽人植杖来,踏遍碧峰顶”。山上建有明代慈清寺和古塔。古塔之北有陶然亭,南有滴翠亭,东有洗心亭。南山顶上又有稻香亭,都是民国时所建,现已修葺一新,更使龙首山增辉不少。登临其上,可环视古城新貌。

  【慈清寺】

  原名秀峰寺、水潮寺,清初改称慈清寺,又名三清观。在龙首山北峰之巅。松柏环抱,古朴幽静。建于明弘治年间或更早些。寺中有正殿,东西配殿和藏经阁等,构成一个四合院。正殿内塑有佛像。院前有二碑亭,1921年重修时,又改建山门为小楼,称醉翁楼。配房壁上嵌有后人题咏刻石多块。寺东南有古塔,名秀峰寺塔,砖筑八角九级。耸立山巅。明弘治二年(1489年)建,万历十九年(1591年)重修。1928年,塔中发现有《重修秀峰寺塔》石碑,记载颇详。与石碑同出的还有铜镜、铜佛、铜碑等。

  【崇寿寺塔】

  在辽宁开原县老城内西南隅。金正隆元年(1156年)辽宁省(241)建,是埋葬金上京都僧录宣微弘理大师行广的僧塔。“古塔朝霞”为开原八景之一。塔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45.82米,塔身每面壁龛置坐佛一尊。龛两侧雕璎珞宝盖,上嵌佛名题额。题额上有宝盖,下有莲花,左右有飞天、姿态各异。过去塔上每层都有宝镜、风铎,清康熙时赵允昌就有“遥望浮屠插碧空,晴霞拥护倍玲珑,层层宝镜朝含彩,面面风铃晓映红”的题咏。塔的北面原有崇寿寺,故称崇寿寺塔。现寺已不存。

  【城子山山城遗址】

  在辽宁西丰县凉泉镇南7.5公里的城子山上。山属横山山脉,最高峰749米,气势雄伟。西坡有大山谷,周围约5公里。城垣建筑在山谷四周山脊上,用长方石块垒砌,高约5米。有城门三。山城居高临下,道路崎岖,有险可据。城内有建筑遗址数处,还有用大石垒筑的瞪望台及储存泉水的水池,因泉水淡黄,俗称“黄酒馆”。城内曾出土平头铁镞,绳纹、方格纹红瓦及八瓣莲花红瓦当等高句丽遗物,还有辽、金时期的马蹬、马衔、锅、铲等铁器。据考古学家推断,该城很可能是高句丽时期的扶余城。朝阳市

  【八棱观塔】

  在辽宁朝阳市西约45公里,塔营子村北山上。南临大凌河,与辽代建州城址隔河相望。塔建于辽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棱观而得名。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34,4米。塔座分上、中、下三节,上、下两节每面设三龛,浮雕蟠龙、力士、小塔和神仙人物,姿态各异;中节素面。塔身各面雕坐佛、胁侍、仙童蹈云等。各层密檐均有砖雕斗洪,风格独具,形式特异。

  【凤凰山】

  古称龙山,后改称和龙山,清初改今名。在辽宁朝阳市东,越大凌河至山下6公里。远望山形,左右两高峰,如凤两翼;中峰微伏,有塔耸起,如风昂首,因而得名。东晋咸康七年(公元341年),前燕慕容侊迁都于龙山之西所筑龙城(今朝阳市),即由龙山之名而来。中峰为著名风景区,有古寺分上中下三处。上寺在山顶,名朝阳洞,洞内颇宽敞,原有石卧佛一尊和清初泥塑佛像。绝顶有辽代八角十三层砖塔一座,名凌霄塔,今毁。清人《游凤凰山》诗云:“塔矗危岩红日近,佛眠古洞白云埋”,可谓纪实之作。由上寺下行一里许至中寺,名云接寺,寺西有方形塔。下寺在山下东麓,名延寿寺,是清康熙时在辽代报恩寺旧址重建的。寺附近的山坡上有辽天庆寺王石观音像和辽寿昌五年(1099年)僧智述等二十四人《玉石观音唱和诗碑》,今像残碑湮。山之北麓有一方形小塔,小巧玲珑,十分罕见。

  【云接寺塔】

  原名摩云塔。在凤凰山云接寺西侧。建于辽代。方形十三级,砖筑实心密檐式,高32米。塔系单层须弥座,每面中央设假门,两侧浮雕莲花、伎乐人、化生童子等图像,四角雕力士像,塔身四面中央雕坐佛,端坐莲台之上,上有宝盖、飞天。坐佛两侧雕胁侍和方形十三层小塔及塔名。小塔上雕有小坐佛,再上为飞天,作由上向下飞来之状。第一层檐下有砖雕斗栱,以上各层塔檐均用砖迭涩砌成。此塔雄伟壮观,是凤凰山现存的最佳建筑。

  【北塔】

  在辽宁朝阳市北塔街。与南塔遥相对峙。创建于唐,辽代整修。为砖筑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高41.8米,须弥座,南面有一壶门,门内外雕莲花、火焰、兽面衔花、骑兽人物等图像。东、西、北三面雕假门,两侧立天王像。塔身各面雕坐佛一尊,旁为胁侍、飞天、小塔及楷书塔名。佛下分别为双马、五象、五雀、五鹏。塔身以上密檐迭起,层层内收,与高大的塔身、塔座相比,显得细长瘦峻,玲珑有致。

  【佑顺寺】

  在辽宁朝阳市南塔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工,四十六年建成,后续有增修。占地1万余平方米,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喇嘛庙宇。有《佑顺寺碑记》叙述建寺经过。据记载,第一代住持绰尔济喇嘛苏住克图大师,原是京师白塔寺住持,曾人内廷讲诵经典,因病来关外静养,康熙三十七年八月,清圣祖行围木兰时,因绰尔济喇嘛的奏请,遂敕建此寺,并赐寺名及檀香佛像。重要殿宇,有天王殿、藏经阁、大殿、更衣殿、东西配殿、戏楼、关帝殿等。面积宏敞,建筑雄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高宗出古北口由热河至盛京谒陵时,途中曾驻跸于此。现朝阳博物馆设在庙内。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凌源县建平县

  【大城子塔】

  在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中学院内。建于辽代。据《承德府志》记载,为金代精严掸寺旧址,文学家赵秉文于金承安五年(1200年)撰《利州精严禅寺盖公和尚行状铭》有云:“松漠之北,利州之东,无缝塔样,八面玲珑。”所记塔的方位虽与现状不台,当系指此塔而言。塔为砖筑,空心起券门,八角九级密檐式,高30米。有两级塔身,南面一券门,东西北三面设假门,另四面雕佛像。塔身以上收分较小,是此塔的特点。塔顶颓毁较甚,现存六级密檐,皆有砖雕斗洪。塔前有一小阁,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所建。

  【鸽子洞旧石器文化遗址】

  在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瓦房村西南唐山峭壁上。是1965年东北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其下濒临大凌河,现洞口高出河床34米。周围连山若屏,怪石突兀。主洞高大敞亮,洞内左侧有一个长6米、宽3米的小洞,前有6米长过道,形状如勺,俗称“勺子洞”,内有很厚的堆积层。经1965年至1975年三次发掘,发现三百余件打制石器,以及篝火的灰烬、烧石、烧骨等,还伴有斑鬣狗、披毛犀、鹿、羚羊等大批更新世晚期动物化石,当属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十余万年,为研究原始人的洞穴群居生活提供了科学例证。

  【无盛号石桥】

  在辽宁凌源县城南45公里天盛号村东的渗津河上。建于金大定十年(1170年),是一座五柱头四栏板单孔石拱桥。东西长3.8米,宽3.4米,跨度2.9米。上拱呈半圆形,下拱呈半椭圆形。桥面用九十多块扇形石材砌成,白灰灌缝,束腰形铁链固定。拱两面的卷脸石浮雕莲花。桥拱中间嵌有建桥石记。这座上下拱单孔石桥,型式少见,保存完好,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价值。

  【烧锅营子燕长城址】

  在辽宁建平县张家湾村南山至蛤蟆沟脑北山之间,长约7公里,是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燕国所筑的长城中保存得较好的一段。据《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将秦开击破东胡后,“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长城由西向东,穿高山,跨河谷,气势雄伟。构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村,逢石石垒,遇土土筑。因此,当地群众有石龙、土龙之称。虽经二千二百余年的沧桑变化,至今仍清晰可辨。城墙宽2—2.5米,存高0.5—1.5米,特别是蛤蟆沟脑北山的一段,石墙存高达1.5米,大体保持着原结构状况。

 美景美图精品美文音乐空间职场技巧音画图文感悟哲理星座运清生活百科史海钩沉健康常识书画古玩网页特效电脑技巧在线书架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分 秒   感谢光临  古筝:高山流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2651/303844193628.html

更多阅读

世界最美的十大金字塔 世界上最美的十大风景

在众多的现代和古代金字塔里,如何决定哪个是最大的呢?有的以高度为标准,但较好的标准应该是体积,下面这些就是根据体积评出来的世界上最大的十个金字塔:1.胡夫大金字塔:258 万立方米胡夫大金字塔是最古老也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唯一的幸存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世界十大名胜古迹排名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过半年多的评比,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的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十个风景名胜

梦里水乡.中国十大最美水乡(组图) 梦里水乡

梦里水乡,无限风光。水乡古镇是风景,民俗与民居相结合的经典风景,游走水乡感悟水乡是很多人的梦想。一组中国十大水江南水乡图文,为未来的水乡之行打好“腹稿”。图片均来自网络。梦里水乡.中国十大最美水乡(组图1)//周庄史建于1086

十大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排行榜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

十大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排行榜业内人士建议:如果您想去古镇,千万不要选择一日游,那样您就会错过古镇最迷人的风景,古镇的黄昏和清晨--黄昏时分在小河边找个小茶馆,一壶清茶,一把竹椅,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发呆生活,清风,小桥,流水,清茶,什

最新中国各省区十大风景名胜排行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北京市十大名胜: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公园、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香山、圆明园遗址、居庸关、西山八大处  天津市十大名胜:五大道、盘山、独乐寺、黄崖关长城、杨柳青古镇,塘沽外滩、水上公园、大沽炮台、大悲院、八仙桌子

声明:《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中国风景名胜大辞典 辽宁省(二十六)》为网友瑶冰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