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武安伯延镇
伯延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来,保护研究开发以徐家庄园和王顺庄园为代表的一大批古民居建筑,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和谐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历史文化名镇殊荣。
伯延镇位于邯郸市武安市区东南8千米处,南依鼓山,北临南洺河,地势南高北低,辖区面积43平方千米。
伯延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部带领人民群众在这里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高树勋与刘伯承曾在这里会晤,揭开了著名的"邯郸起义"序幕。1961年5月,周恩来总理曾亲临伯延视察。近两年全镇在宜林山坡地大兴退耕还林工程,发展花椒、大枣、核桃、柿树等林果527公顷,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713元。镇东部以建材生产为主,西部以煤炭生产为主,有年产近400万吨的国有万年煤矿,有投资近亿元即将开采的南洺河铁矿。伯延商业发达,2003年商贸业总收入达到2亿元。
伯延历史上曾出现诸多名人,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至今仍具相当影响。房锦云,伯延开明士绅,民国时期曾捐巨资于北京大学,并将中国大学第一宿舍修葺一新,北大校长蔡元培亲书"育我菁莪"匾额,悬于房家门楣。
抗日民族英雄武伦佩,该镇龙泉村人,曾任八路军冀豫边区游击大队长,其纪念碑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题词,八路军一二九师撰纪念碑记。
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将军率部在邯郸起义,后赴伯延镇改编。11月1日,在伯延召开欢迎高树勋归来暨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11月2日,毛泽东、朱德等致电祝贺。
1945年12月至1946年1月,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边区政府曾驻伯延镇。
1961年5月3日至6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伯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他了解到集体食堂、大公社、供给制的严重弊端,于5月7日凌晨3时向毛主席电话汇报并提出了解散集体大食堂的建议,之后不久全国取消大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