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福康的观察发现,近年来,我们国家的保健品市场也在逐步扩大规模,然而不变的是,老年人依旧是这个市场的关键消费人群。一直以来,很多保健品的销售者都注意到了老年人的心理,用次品充当高质量,任意加价后,通过天花乱坠的说辞来给老年人进行“洗脑式”的营销,让很多老年人都深受其害,无法申诉。不得不说,这个保健品市场已经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老年人上了年纪,对于周围的人和事警惕性不是那么的强,于是市场上的销售人员为了利益,专门选择老年人下手,让他们以为自己真的是购买到对身体好的产品,而在这些产品销售过程中,最常听见的词不乏有“长寿”、“延寿”、“增强免疫力”、“降血压、血糖”等等,完全是迎合了老年人对于健康的期待。但是这些产品真的如所说的那么有效吗?在此我们首先打个问号。
从已经出现的各种报道中,民福康发现,不少因为保健品被骗的都是老年群体,比如“深圳老年夫妻4年用了60万买了各类保健品”,“老人购买保健品耗尽10万元,留遗书结束生命”,“80岁老人每月添置保健品成了月光族”,从这些报道中,可以列出几点,一是大多数被骗的是老人,二是购买保健品的消费额较高,三是这些产品基本没什么作用。
花再多钱也没事 只要我的身体好
很多老年人都是以这样的心态购买保健品,民福康采访一对老年夫妻时发现,大爷有糖尿病,大妈经常失眠,这一对夫妻已经花了十几万元用来购买保健品,而作为儿女,并不知道父母将钱花在这个上面。大爷大妈表示“听好就买,试了不行,就继续试其它的产品,没办法,谁让身体不好呢”。
其实老人们希望自己健康没有错,如果不是身体不舒服,也不会花大价钱来尝试各类的保健品,“孩子也不用我们的钱,攒着也没用,不如花钱买点保健品,总比身体得病难受的强”,在采访中,像这样的话,多多少少的老年人都会说。
老人的病痛 成为黑心营销的切入点
民福康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一位女士,她的婆婆长年被关节病困扰,经常疼痛难忍,在各家大型医治无效后,她竟然发现婆婆自己花了上千元购买了堪称“神效”的膏药回来。虽然并不是太贵,但是在仔细研究后发现,这类膏药连产品信息和国家规定的标识都没有,看上去就很假,“花钱是小事,如果出了问题,对老人来说总是不太好”,这位女士在采访中表达自己的担忧。
她还表示,自己也曾经多次和婆婆沟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不要相信市场上这些售卖保健品人员所说的话,但是婆婆听不进去,还是会去购买。说的多了,反而会引起矛盾,造成一种宁愿相信别人的话,也不相信自家人的劝阻的情况,婆婆会觉得子女不关心自己,是舍不得花钱,于是时间长了,不但没有改变这种现象,还会增加婆媳矛盾。
从大量的市场现象看,这些保健品销售也是经过培训,他们以一种“关心老人,比子女更懂老人”的角度,去替老人“排忧解难”,作为老人来讲,本身内心就空虚,再加上身体病痛的折磨,轻易的就相信了营销人员的话,常常是稀里糊涂的就购买了保健品。如果保健品真的对老人好,也就等同于花钱治病。但很多案例都告诉我们,真正有效的保健品真的少之又少,现在的保健品市场已经是“一滩浑水”,需要引起重视。
那么为何老年人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骗
民福康在调查中发现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权威保障的欺骗
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常常听到“专家”“免费”这些词就会显得犹豫,之后一旦感兴趣,市场上的销售者就会进行进一步“洗脑”,让他们相信所说,通常产生兴趣只是第一步,但恰恰是这一步,老人已经陷入陷阱中,下面就是掏钱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