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张孝祥 踏莎行张孝祥的代表作品 踏莎行张孝祥

  踏莎行张孝祥

  “踏莎行”,不念“tāshā xíng”,而念“tāsuō xíng”,是一个常用的词牌名,来自《淮海词》。又被叫做“柳长春”或“喜朝天”。格式是双调五十八个字,仄韵。此外还有“转调踏莎行”,格式是双调六十四个字或者六十六各自,仄韵。而南宋著名词人和书法家张孝祥也曾经写过两首以“踏莎行”为词牌名的词分别是《踏莎行·古屋丛祠》和《踏莎行·时雨初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两首跟“踏莎行张孝祥”有关的词作。

诗词配图

  首先来看《踏莎行·古屋丛祠》。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场景。这是一个十分荒凉、衰败的祠堂。作者并没有对离别的场景做大肆的渲染,而只是做了简单的勾勒,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上阕主要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即将远去的友人无限的眷恋之情。下阕则主要写的是对友人遭遇贬斥后的同情和关怀。这是跟“踏莎行张孝祥”相关的第一首词。

  再来看《踏莎行·时雨初晴》。在开头两句简明扼要地点名了时事。写了词的描述对象黄叟接到朝廷的任命要赶赴临安就职,于是便引出了第三句作者和乡亲们来向他祝贺以及送行。接下来的两句简单概括了词所描绘的主人公的官场生涯。接下来便是下阕,开头继续用对偶的手法,称赞了当时国家政治清明、君臣关系融洽的和谐景象。之后笔锋一转,写到了对国家深深的关切,期盼自己能够为国家出力,建立一番伟业。最后两句再次回到祝贺黄叟的内容,同时也不忘提醒黄叟不要忘了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要尽自己的全力辅佐皇上。这是张孝祥所写的以“踏莎行”为词牌名的第二首词。

  这就是跟“踏莎行张孝祥“相关的两首词作,一首写离别之情,一首则是借祝词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

  南宋 张孝祥

  张孝祥,生于公元1132年,字安国,号为于湖居士,历阳乌江即现在的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原本出生在明州鄞县就是现今浙江宁波一带,之后又举家迁往了芜湖地区。他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书法家。他的家世并不一般,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第七世孙,父亲张祁曾经担任过直秘阁和淮南转运判官的职位,因此他的身世还是比较显赫的。

张孝祥

  在张孝祥出生的时候,正是北宋遭遇“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俘虏,北宋灭亡的时候。这一年,也是宋高宗在南方建立了南宋,因此当时发生了百姓大规模逃往南方的情况。而张孝祥的父母也是在这个时候逃往了明州鄞县避难。这里正是张孝祥出生的地方,他一直在这里住了十三年。张孝祥自小便显示出了自己出众的天赋,史书上记载他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小小年纪便已经洋洋洒洒写出了千字的文章,因此被人称为“神童”。他在1154年即二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在殿试中被宋高宗亲自选为状元,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中还有范成大、杨万里等著名的诗人。

  在官场生涯中,因为张孝祥直言进谏,坚持要求对金国发动战争,夺回失去的土地,而遭到了以丞相秦桧首的主和派的嫉恨,秦桧为此还指使自己的属下污蔑他的父亲张祁杀害自己的嫂子意图谋反,结果他也受到牵连被押入监牢,受尽折磨,幸好秦桧不久之后去世才得以被释放。在随后的仕途中,因为他的刚直不阿和坚决主战,因此屡屡被朝廷贬斥,直到1169年,他终于厌烦了官场生涯,辞去了一切官职,从此不再过问政事。没想到的是,他在1170年返回家乡的时候突然离世,享年只有三十八岁。让人惋惜不已。他的主要作品都收录在《于湖居士集》当中。

  张孝祥书法

  张孝祥是南宋时期我国著名的一位词人和书画家。他无论是在诗、词和书法上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因此他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全才了。他突出的才能不禁使我们想到了另一位天才型人物,北宋时期的东坡居士——苏轼。张孝祥和苏轼除了在诗词方面的都具有令人惊叹的天赋之外,他们的人生经历都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经遭遇过多次贬官,但是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志向。我们今天来看一下张孝祥书法方面的成就。

踏莎行张孝祥 踏莎行张孝祥的代表作品 踏莎行张孝祥

张孝祥书法作品

  张孝祥书法方面的成就一点都不亚于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他的书法渊源甚广,并不局限于学习一家之长,而是广泛吸纳了各家所长,融汇贯通,最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一方面有颜真卿那样遒劲有力的气势,另一方面也有米芾奔放豪迈,秀俊挺拔的特点。他除了揣摩前人留下墨迹,勤奋练习之外,也曾经向当时的书法大家刘岑虚心求教,提高了他在草书方面的水平。总得来说,张孝祥精通各类书法字体,而他的行书和草书尤其出名,具有飘逸雄峻之势。于此同时,他的字体也充满了阳刚之美。他的书法盛行于南宋前期,在两宋书坛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就曾经说他的书法”必将名世”。而宋孝宗也在他突然离世之后对于他留下的书法作品十分推崇。不仅如此,南宋时期的很多书法家都对他的作品寄予了十分高的评价。可以是张孝祥书法上的成就比起当时的书法家来一点都不逊色。

  

  张孝祥西江月

  “西江月”是一个词牌名,原本是唐代教坊曲,又叫做“白苹香”、“晚香时候”等。目前是以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词为准,一共有五十个字,上下两阙各有两平韵,结句则各一仄韵。南宋著名词人和书画家张孝祥也写过以”西江月“为词牌名的词,就是《西江月·黄陵庙》,又叫做《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西江月诗词配图

  来看一下《西江月·阻风三峰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该词写于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张孝祥从知潭州的职位上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在经过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到了大风的阻挠,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先来看一下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满载着一船的秋色,飘荡在广阔的江面上。就好像是水神要我留下来欣赏斜阳一样。微风骤起,湖面上水波粼粼,泛起了波光。明天如果风向改变,就可以启程了,就算是今晚要露宿都没有关系。等到我登上岳阳楼,吹奏起霓裳曲,就好像在水晶宫中一样。

  词的上阕写的是作者乘坐的传在江上缓缓而行,秋风却渐渐起势,就像是水神要把我留在此处,不让我走一样,这里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良好心态。下阙则由景入情,看到旖旎的风光想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还为实现,顿时心情激昂,下定了要建立一番伟业的决心。

  整首词以景入情,情景交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而且笔力雄放,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语言十分风趣诙谐,这就给人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

  张孝祥六州歌头

  《六洲歌头·长淮望断》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在隆兴元年即公元1164年。在前一年,南宋大将张浚率领的南宋北伐军遭到溃败,于是朝廷中的主和派趁机将淮河前线的防御全部撤掉,然后向金国求和。张浚在此时召集抗金义士向当时的皇帝宋孝宗上奏议和,但是遭到拒绝。当时的张孝祥正留守建康,他即痛恨金人的猖獗狂妄,又悲愤于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在一次宴会上,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词作。

《六洲歌头·长淮望断》

  该词一共分为了上下两阙。我们先来看上阕:伫立在漫长的淮河便极目远眺,观塞上野草丛生的是广阔的荒原。北伐的征途已经消散了,但是寒冷的秋风依然在吹,边塞上一片静寂。我凝神注望,心情十分低落。想起当年中原的沦陷,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结果;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边和泗水边,在弦歌奏响的礼乐之邦,早已变成了一片血腥。和敌军隔河相望,还有他们的前哨据点。看到他们夜间出去打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了整个平原,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上阙主要写的是江淮地区宋金对峙的情景。

  然后是下阙:想起我腰间的弓箭和匣子里的宝剑,只是白白地遭到了虫蚁和尘埃的侵蚀污染,满腔壮志得不到施展,就这样任凭时机流失,时光流逝。光复汴京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远了。朝廷正在推行礼乐用来怀柔敌军。穿着冠服乘车的使者,奔驰在路上,实在是让人羞愧难当。相传留在中原的父老乡亲,一直盼望朝廷的仪仗来到此处,使得行人也可以来到这里,但是一腔忠愤,和怒气只能倾洒在前胸。下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难以收复中原地区的悲愤和羞愧,也表达了对朝廷一味求和的不满。

  浣溪沙张孝祥

  《浣溪沙·洞庭》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和书画家张孝祥所做的词。纵观全词,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已经构成了一幅境界开阔幽静深邃的山水画面,显示出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留恋。该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的时候,在从知潭州即现在的湖南长沙调往荆州即现今的湖北江陵并兼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在经过洞庭湖时所写下的。

《浣溪沙·洞庭》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从湘江走到尽头百年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便是重重叠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十分安宁,就连穿透旌旗上的飘带都纹丝不动。在水湾处红色的寥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一样,而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渐渐深了,停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住了稀疏的星星在水面上的倒映。

  纵观全词,我们没有看到太多的词人情感的流露,整首词几乎就是在描写词人所看到的景象。而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是非常巧妙的。词中并没有写洞庭湖多么广阔浩淼,而只是大概讲了一下湖的广大,而且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种情景。全词把描写对象集中在了湖水、夜空和山峰之上,通过描写这三者构成了一幅清静悠远的山水画面。作者在这首词中更多的是流露出一种寄情于山水中的情感,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比如说词的最后一句“夜凉船影浸疏星”,就令人遐想连篇,含义深刻。

  张孝祥的这首词是他写景的代表作品,值得我们后人反复吟诵和体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2951/916052094463.html

更多阅读

踏莎行山居赏析 踏莎行曹冠赏析

踏莎行 山居“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望形共说清闲话。”“百般景物堪图画”,更进一步说,这首词分明就是一幅鲜活的山居秋景图。它清丽,它绚烂,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残梅》赏析 踏莎行欧阳修拼音版

【古典诗词欣赏(一四七)】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残梅》赏析窦凤才【原作】踏莎行·候馆残梅——[宋]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

踏莎行 踏莎行秦观

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又有《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格一】『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

十首《踏莎行》,伴春风而来 一缕春风拂面而来结局

诗词美文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今天诗词君为您搜集整理十首《踏莎行》,与君共勉。《踏莎行

欧阳修踏莎行 赏析 踏莎行欧阳修写作背景

1作品原文编辑踏莎行候馆梅残⑴,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⑶。寸寸柔肠⑷,盈盈粉泪⑸,楼高莫近危阑倚⑹。平芜尽处是春山⑺,行人更在春山外。[1]2作品注释编辑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

声明:《踏莎行张孝祥 踏莎行张孝祥的代表作品 踏莎行张孝祥》为网友铲屎大将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