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2014年2月24日《渤海早报》渤海潮副刊
灵魂的芭蕾舞
阮直
读书是件奢华的事儿,就如舞蹈中的芭蕾,不是广场的健身舞。
大众的读书在本质上是渴望学习知识,但知识的来源未必只有读书一条道。在没有书籍的远古时代,人类的文明一样能够传承,有了书籍当然是好事,由知识分子记载下来,便于更广远播,但书籍,特别是那些经典,从来都是给少数知识分子看的,比如我们的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从古到今也没有多少人在看。如今出版业这么发达了,被全人类共同认可的、影响着世界文明进程的经典,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黑格尔的《美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系列小说,别说大众不读,就是知识分子读的人也不多。
大众要获取的知识是技能,技能是生存的本领,是拥有财富的手段。
过去要拜师学艺,如今花钱上学就行了,接受教育阶段的学习不应该算作读书吧,那是考取文凭,是掌握知识。
洋教授在多媒体上的讲解与老师傅拿个树杈在地上的划拉,在“授业解惑”上并没本质的区别,这些都是传授知识,与读书无关,就像如今的各种考证学习在本质上都不是读书。
人类越发展,传授知识的渠道和方式越五花八门,自己想通过读书获取一条生财之道,就不如报名参加政府劳动部门免费的下岗培训更划算;通过读“幽默故事”找乐,就不如打开电视看笑星表演更爽;即便是有审美的需要,偏爱虚构的故事,读小说也不如看改编的电视剧更舒服;连喜欢《论语》《庄子》的人都不用自己读书了,于丹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自己读反倒处处是障碍,句句都费解。
大众如今不读书,就像苹果电脑的设置完全触摸化了,有人完成了知识创新,大众只管使用就行。谁的发明创造如果还需要读“使用说明书”才能掌握,谁就是个蠢蛋了。商家的聪敏就在于你不读书也会使用我的产品。学习行为不是读书的状态,学习是大众生存的本能,读书是少数人灵魂的饥渴。
读有实际用处的书,那是学习;看没实际用处的书,才是读书。读书,更不是学习的唯一方式。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跟世界交流和学习的方式。网络阅读与纸媒阅读构成一种互补关系。
用多种方式学习社会、阅事阅人、读山读水,就是不读书,也能具备“谋事、谋人、谋钱财的本事”,这对于大众中的一员,养家糊口甚至升官发财,也足够了,人类的智慧更多的是实用技术与技能。实用的知识、技术由他人传授比自己读书获取得更快捷。
只有对“没用智慧”的阅读才是读书。这个没用指的是“诗意的阅读”、“哲思的阅读”,比如读“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比如读“有意味的形式——对生命和存在的感悟”,比如读“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些不传授技术,不教人权术谋略,也不帮助人发财,完全是对生命、对美、对人的存在与灵魂奥秘的追寻的书籍才是阅读者寻找的心灵世界。可这样的阅读我们能强迫大众吗?谁的生命能自觉到“诗意”的程度,谁就会选择这样的阅读。否则,大众的阅读就是学习知识、掌握技术、考证、考职称。
读虚构审美的文学,读空泛智慧的哲学,这于现代人来说该是一件多么奢华的事情呀?
学习是为欲望加油,读书是为灵魂沐浴,不是祈祷平安无事、保佑升官发财。读书人对文化的敬畏是对人类智慧的敬畏,不是对一幅价值连城的书画的顶礼膜拜。
读书就是读一颗高拔灵魂的思考,读一个伟大生命的舞蹈。读书是精神贵族最奢华、最极致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