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冠,王平,李成林,解放军306医院,普通外科
便秘这个听上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毛病,已成为很多人的“难言之隐”。此前一项研究统计显示,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受便秘影响,在所有就诊的患者中,大约75%属于慢性便秘。那么什么是便秘,有了便秘该怎么办呢,本文介绍有关便秘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便秘?
在成人和小孩中,便秘相当常见。其症状不尽相同,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粪便太硬或量太少;(2)排便困难;(3)每周排便少于3次;(4)排便不尽感。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譬如,饮食中缺乏足够的纤维,服用止痛剂或止吐等药物,一些疾病状态也可以引起便秘,如多发性硬化或帕金森病等。便秘可反反复复,持续时间数周到数月不等。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2、哪些人容易便秘?
(1)女性,尤其是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2)老年人;(3)收入较低人群;(4)术后病人;(5)使用止痛或抗抑郁药物的人。
3、怎样诊断便秘?
诊断便秘要基于症状和体格检查。如果出现以下表现要去医院进一步诊治:(1)重度便秘;(2)不可解释的体重丢失;(3)便中带血;(4)排便习惯改变超过2~3周。
就诊时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医生会针对你的异常进行指检,必要时可能会进行粪便常规、X线、结肠镜或者MRI等检查。
4、怎样防治便秘?
如果可能,应该停用导致便秘的药物,当然前提是必须经医生允许。改变你的肠道排便习惯可能是有益处的。肠道在清晨比较活跃,餐后也是比较活跃的。不要忽略身体的排便信号,有便意时应及时如厕,通常早餐后排便较容易,但是其他餐后排便对养成规律排便也是有益处的。
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可以改善或消除便秘,推荐每天摄入纤维量约20-35g。可以通过蔬菜和水果获得膳食纤维,也可以使用一些膳食纤维产品,如车前草、甲基纤维素、多羧钙和糊精。应该每次少许增加纤维补充剂,以避免腹胀或排气,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好的耐受纤维补充剂。
便秘时应少吃不含或含纤维少的食物,包括奶酪、炸土豆片、快餐、冰激凌、肉类、冷冻食品或零食、微波加工食品等。
首先应尝试改变排便习惯和增加膳食纤维,其他的治疗方式还包括应用处方药物(具体应参考医生建议)和非处方药,后者包括:(1)容积性泻剂——有腹胀、腹痛等不适;(2)渗透剂泻剂——老年人、心肾功能不全的人慎用;(3)便软化剂——适用术后或产后;(4)润滑剂泻剂——适用于肛门直肠堵塞;(5)刺激剂泻剂——上述无用时可选用。
不推荐应用含有酚酞的泻药,因为其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几率。如果泻药应用时间较长或不应用泻药就无法排便,应及时就诊,逐渐停用泻药。
处方药主要包括:(1)氯离子通道激活剂——
肠易激综合症或先天性便秘;(2)鸟苷环化酶C激动剂——肠易激综合症或先天性便秘。
生物反馈法: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患者,其长期疗效较好。生物反馈治疗可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而对便意阈值异常的患者,应重视对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调整对便意感知的训练。训练计划并无特定规范,训练强度较大,但安全有效。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优先选择生物反馈治疗,而不是手术。
手术:对严重顽固性便秘上述所有治疗均无效,若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便秘、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的远期效果尚仍存在争议,选择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