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语言学 陈寅恪曾在牛津大学讲语言学 能听懂的学者很少

  文学大师陈寅恪在国外留学18年,是罕见的语言天才。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随兰曼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两年,后来又回到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及其他东方古文字学四年。回国之后,他又在北京和汉学家钢和泰教授继续研究梵文四五年。

  陈寅恪一生中通晓的语言有二三十种之多。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自不必说,他还精通梵文、巴利文、满文、蒙文、突厥文、西夏文、中古波斯文,还有拉丁文、马扎尔文等等。这些语言能帮助他解决别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发现别人所未能发现的历史真相。

  陈寅恪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给研究生讲佛学典籍校勘时,曾说唐人译佛经采用音译,出了很多错误。他举例说,“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在梵文中‘维’是降伏之意,‘摩诘’则是指恶魔,如此说来,王维便是名降伏,字恶魔了。”陈寅恪的话引得同学一阵大笑。

  俄国学者曾在蒙古境内发掘到3个突厥碑文。各国学者纷纷研究,但莫衷一是,不懂不通。后来有人请来陈寅恪翻译解释,使得各国学者同声叹服。

  唐德宗与吐蕃会盟碑,法国的沙畹、伯希和等众多学者均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陈寅恪翻译完毕,国际上的学者们很是满意。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应英国牛津大学之请,主持东方学和汉学。欧洲各国学者云集牛津,以聆听陈寅恪讲学为快。但除了伯希和、斯文·赫定、沙畹等极少数人之外,能听懂陈寅恪先生演讲的寥寥无几。因为他在演讲中广征博引各种文献,只语言这一关就将一般学者挡在了门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牛津大学语言学 陈寅恪曾在牛津大学讲语言学 能听懂的学者很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3351/108380875687.html

更多阅读

读《哀江南赋》.陈寅恪 哀江南赋序翻译

读《哀江南赋》陈寅恪  本 文 小 引  ——用古典以述今事。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章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  ——解释《哀江南赋》,须于当日之实事,即

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有感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陈寅恪的晚年确实太凄苦了些。他曾用“左丘失明,孙子膑足,日暮西山”来形容自己晚年的处境。说这句话的时候,陈寅恪七十三岁,距他离开这个世界尚剩下6年零7个月的时间。如果身体的残疾和病痛的折磨已经使年迈的陈寅恪雪上加霜,那么精神的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转 陈寅恪与傅斯年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1953年12月1日上午,汪篯带着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副院长李四光的亲笔信来到恩师陈寅恪家中,本想劝说老师北上到科学院任职,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不但劝说未成,连自己异常珍重的师生关系也弄丢了。下文汪篯按照老

陈寅恪的读书方法 季羡林先生写陈寅恪

2014-09-25国学堂中西书籍之美三类书陈寅恪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三类书中他尤其强调第一类。陈寅恪认为第一类是必读书,从中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知识。譬如,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爱憎好恶如何

声明:《牛津大学语言学 陈寅恪曾在牛津大学讲语言学 能听懂的学者很少》为网友逢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