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精品豆与商业豆的界限
scaa对咖啡的判定是通过咖啡质量品鉴分级咖啡师(Licensed Q Graders)进行打分判定。70-79分为商业豆,80-84为精品咖啡,84分以上则可以是coe的竞赛级咖啡。
豆子由三名Q一起打分共同判定,就可以认为是精品咖啡。样品豆必须是烘焙后24小时以内并且至少放置8小时然后进行杯测,样品豆的A值为55。
杯测围绕着以下几项进行打分和评判
Fragrance/Aroma干香/湿香,风味Flavor,回味Aftertaste,酸度Acidity,醇度Body,均衡度Balance,一致度Uniformity,纯净度Clean Cup,甜味Sweetness,缺陷Defects,和整体评价Overall。
不过这套打分更多的是为了测试生豆而存在的,以上这些风味特征的确重要,但是通过啜吸的几口,一个烘焙度就把咖啡限定住,明显不可能,所以更多而言这套标准有多少价值,令人反思。咖啡首先要满足于好喝,而后才是一系列分数,色度。标准都是人为的,在没有划分出精品咖啡和商业豆之前,依然有好咖啡,烘焙比起打分更为重要,但是现在人除了在酸水中酝酿风味,还剩下什么?
所有标准都是参考,而事物本身反而被人忽略,我们更多的应该去观察去接触事物,而非在一次次流行中趋之若鹜。
八 工匠精神及反思
写到这一节还是需要旧事重提,写一下咖啡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和根本的精神。
商人知道他人要什么,工匠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可以欣赏一切完美,但这个一切的背后是什么。
不能否认有那么一类人会不停寻思一切的答案,但是我们在外面看不见里面的细节,我们进去了,但究竟是我们去折腾事物,还是事物在玩弄我们?
工匠有努力,有付出,通过手工业能让自己满足,但是在现在这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太多半成品供我们选择,我们不需要煞费苦心去控制每一个细节,只要自己拼凑,这样的工匠究竟还有多少含金量?
有时候信仰一个事物不见得会多少根深蒂固,理直气壮,但是反对一个事物总有一系列理由,名正言顺。我们可以通过反对找出问题的不足,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找茬而偏激。
我们可以去喜爱一个事物,但是不能把喜爱变成自己认知的障碍。认真可以,但是不能任性。我就任性一把,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姿态对待他人,迎接自己,我们究竟要变成怎么样一个人,让人深思。
九 通过咖啡遇见自己
最后写到这里了,我觉得有时候也需要文艺一把,煲点心灵鸡汤什么的,做个结尾刚刚好。
咖啡如人生,总有甘甜和苦涩,有酸爽,也有香醇。有时候痛快带来的反而是悔恨,而苦难却让人记忆犹新,耐人寻味。
从咖啡,我们可以看做人。喜欢浅酸者,多半没有历练,对情感阀值偏低。要对豆子,对自己下得了手,舍得拿短暂的香味去换取长久的韵味,然后才能把个中滋味慢慢在自己的心中绽放,可能更能让人历久弥新。
生活总有得失,虽说世事无常,却也有法可依,有理可循,人在生活中动荡,犹如咖啡在火焰中烘焙变化,我们总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总归会被世事左右。
我们在把玩事物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看到别人的千人千面,也看到了他人的千篇一律,更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在自己身上也曾经历过。原来真正用心观察别人,观察自己可以把一切变得更有趣,更丰富。
在我们沉浸的世界里,我们自己最大,但是这个不应该是我们要成为的。我们应该敞开门,让别人走进来,让自己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