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到朋友家聚会做客,却因孩子躲在身后不敢跟朋友打招呼而弄得颇为尴尬。孩子胆小怕生,让不少家长很头疼。如何教育孩子摆脱胆小,变得更加勇敢呢?请读下文。
情景再现
有个男孩2岁9个月已上幼儿园。据家长说,这孩子小时候就很胆小,怕见生人,有时候见到熟人也会害怕。但小的时候还不太明显,家长带他出去玩,他也会很开心。但最近这孩子不知怎么了,家长带他去哪他都不愿去,就是去以前去过的亲戚朋友家,他也经常吓得不敢进门,站在门口哭。有时候家长带他去商场,他也会吓得不敢进去。这孩子到底怎么了?
关键点分析
其实,孩子天生就胆小的不是没有,但是后天的负面影响却往往是造成孩子胆小的重要因素,比如家长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养成了对家庭的严重依赖,孩子与别人交往过少,面对陌生人时感觉心理上不适应、不接受,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懦弱,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但又很极端的特例,那就是"心理阴影":有些孩子看了可怕的片子,听了可怕的故事,或者成人吓唬了孩子,这些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也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有些孩子偶尔出现几次胆小的情形,家长没注意自己的措辞和方式,上来就批评或取笑孩子,还把这种情况到处跟别人去说,这就给孩子增加了负面的心理暗示,越来越胆小和懦弱。
从案例中的情况看,这个孩子可能是受到了某种惊吓。天生胆小的孩子,对外部事物更敏感一些,如果出现让他们感觉不太安全的事情,他们更会缩成一团,恨不得用一个坚硬的壳将自己包裹起来,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家长需要做的是化解这些外部刺激给孩子造成的不安全感甚至是威胁,让孩子回归安全舒适的心理状态。
关键帮助
家长这时最紧迫的事情,是了解孩子心中的恐惧。胆小的孩子是觉得自己涉足某些场合不安全,那么他们到底惧怕什么呢?这是问题的症结,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孩子胆小怕生的症状一旦出现,应该是家长最先发现,这时,善解人意的家长应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等孩子平静下来后,试着让他描述出害怕的是什么,是某个人还是某件事,还是怕某个场景?让孩子相信,只要说出他的恐惧,有爸爸妈妈的爱,问题一定会解决。
接下来,就是要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克服胆小的心理。如果孩子比较怕生人,遇到有生人来家时,父母应事先告诉孩子来客有哪些,该怎么称呼他们,让孩子先对生人有个大概的了解,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距离感,当然,父母还需教给孩子待人接物的技巧,让孩子的心先踏实下来,充满信心地去见生人,避免到时手足无措,更加胆小。如果孩子只是惧怕某个特定的人,父母不妨去找这个人沟通一下,说明孩子对他的惧怕,让他改变形象,让孩子感觉到他的亲和力,然后再让孩子与其接触,慢慢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感,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获得更多愉悦。
孩子对环境的恐惧,大抵缘于对未知世界的不信任、不可知,比如黑暗、鬼怪什么的。这时,需要家长给孩子以科学的解释,并带着孩子一起去探寻未知世界,让孩子明白,大自然是很真实的,根本没有什么鬼怪,黑暗中的景物与阳光下的景物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光线的问题才会让人看不清楚。这样,孩子的胆子自然会大一些。
此外,对一些正式场合的胆怯,是成人也会出现的问题,这需要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再去这样的场合展示,便会少一些胆小和自卑。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千万别带头吓唬孩子,更不要嘲笑孩子胆小,那样做只会强化孩子的胆怯心理,使孩子在心里形成一种不良的自我认知——"我就是一个胆小鬼",进而走向更加胆怯。
名师看点
我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现在的孩子很难做到勇敢的原因,非常突出的一个原因是现在中国的男孩普遍缺少阳刚之气,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1.孩子一出生就是妈妈教养得多,幼儿园的老师也都是女老师,小学到中学大部分也是女老师,很少有男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女性教育者往往会按女性的标准、要求来教育和要求孩子,虽然女性有温柔的特点,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男性的参与是一种残缺。
2.传统观念的"男主外女主内"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就导致了很多男性家长很少顾及教育孩子,把这个责任就推给了女性家长,其实男性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女性家长无法取代的。中国女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唠叨",并且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爱唠叨,男性家长又不参与教育,就造成了男孩难有阳刚之气。男性家长一定要多腾出一些时间陪陪孩子,因为男性有力量,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有榜样和精神支柱的作用。
有一次接受中央台的采访,主持人问我:"王老师,您是一个男老师,但是您觉得您是不是一个男人?""为什么这么问呢?""因为现在好多中学的老师现在很难让人知道他还是个男人。"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虽然比较尖刻,但是一语中的,我很高兴地回答他:"我是为数不多的是男人的男老师。"所以在男老师比例偏低的校园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中男性家长的参与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