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世留下6岁女儿 孩子6岁前,父母最好补上这3堂情绪课(“情绪”影响孩子未来)


中国一向是个内敛的民族。各类小说影视剧中塑造出的高人形象,基本都是保持缄默以示高深莫测,从脸上完全看不出他们情绪几何。

“情绪化”被认为是个不好的词,会显得不稳重。“稳重得体”才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不仅负面情绪不能多,积极情绪也最好藏着些,因为喜形于色同样不合宜。

当这种传统观念有意无意渗透到育儿当中时,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中国父母(尤其是父亲)的“权威”观念让他们在情绪表达方面倾向于压抑,以至于中国孩子在作文里写到父亲,动不动就是“父爱如山,沉默无言”之类。习惯压抑自己情绪的父母,自然很难教出善于情绪调节和管理的孩子。

孩子情绪失控时,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感受是什么呢?烦躁,尴尬,不安,进而希望立刻予以抑制。结果却往往是,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并无真正提升,亲子关系倒是愈发疏远了。

在“静观育儿”的微信后台,常有父母为孩子的情绪问题发愁。情绪问题的呈现方式会有千百种,但是父母们恰当的应对方法却万变不离其宗。今天的文章,就来跟大家仔细聊聊孩子情绪这个事。

与其说情绪管理是孩子6岁之前必须要学会的事情,不如说是父母必须首先弄明白的事。下面的3点,是每个做父母的人,都该上的情绪课。

第一堂课:母亲必须要与孩子建立好的依恋关系

一位情绪稳定的母亲,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为何是母亲?

母亲这个角色,几乎是所有的孩子一生下来第一个密切接触的人。母乳喂养为何被特别强调呢?除了养护方面的合理性,更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孩子生命早期母亲的喂养与抚育,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安全感。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即早期抚养人对孩子的需要回应的及时与否,会影响孩子对外部世界的信任程度。若抚养人对孩子的很多需求都无反应(哭了故意不抱,伤心了故意不理睬,乖乖的才去亲近他们),再或者外部抚养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抚养者)对孩子的回应不一致,都会导致孩子对外界的不信任。而这种对亲密关系、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将会延续这个孩子的一生。

有研究表明,若妈妈有产后抑郁,那么孩子个子就会比较矮小。因为产后抑郁会影响她的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她的乳汁质量。乳汁的质量一旦有所变化,里面的成分随之发生变化,孩子的身体发育自然会受到影响。可见,妈妈们的情绪状态不光影响孩子情绪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展。

若妈妈经常发脾气,处罚小孩,小孩会觉得这世界很危险。若要保护自己,要么让自己变得一样强势,才能在社会继续生存;要么退缩起来,不与外界接触或者发生冲突,以此保全自己。而一个爱哭爱闹爱耍脾气的孩子,往往有一个限制孩子、过于专制的妈妈。一个情绪积极、开朗的孩子,一定有一个同样开朗、快乐的妈妈。

第二堂课:父母必须学会无条件接纳孩子

孩子4个月起就进入了情绪敏感期。2岁左右,开始逐步有了更为复杂的情绪,譬如骄傲、嫉妒、害羞、内疚等。这些情绪有时候会让孩子们的自我感觉更好,也有时候会更糟糕。

每种不同的情绪对孩子有不同的意义。此期间,父母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比如,同样是孩子弄坏了一样东西,或者孩子发脾气且打哭了另外一个小朋友,父母的不同反应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父母去世留下6岁女儿 孩子6岁前,父母最好补上这3堂情绪课(“情绪”影响孩子未来)

若父母说:“你这个孩子,总是这样毛手毛脚(或不知道轻重、惹是生非)!”从心理学角度看,此时,孩子会泛起出一种名叫“害羞”的情绪。何为害羞呢?即关注自我,感觉遭受了个人挫败,认为自己丢了面子。这是一种孩子对自我的消极关注。这种消极情绪持续久了,就会让孩子习惯性地回避他人、回避外部世界的挑战,怕犯错,怕失败,怕再次遭受同样的挫败感和痛苦。若父母更为严厉些,还会有恐惧情绪产生,这会加重孩子的退缩、回避人格。

相反,如果父母忍住批评和责骂,清晰地跟孩子解释,他们错在何处,他们的错误行为如何损、伤及他人,解释完了再鼓励孩子去补救自己造成的伤害、损失,那么此时孩子就会产生“内疚”情绪。何为内疚?这种情绪是个体无法达到对他人的某些义务后才会有的,感到内疚的孩子会关注他们的不当行为所带来的人际后果。为此,孩子会主动接近别人,期望通过实际行动去弥补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像上述那种情况,只能自怨自艾,退缩在自己痛苦的小世界里。

后一种父母的做法,就是无条件接纳。发展心理学早就发现,有效的情绪调节,是要维持和加强个体的感受(接纳孩子情绪的失控,允许孩子发脾气),而不是抑制(不允许孩子发脾气)。例如,当孩子感觉受到不公平对待,会表现出愤怒。这种愤怒其实可以帮孩子抵抗欺侮。

承认孩子情绪的合理性,承认孩子有犯错的权利,承认他们还很小绝对不可能什么都懂,然后,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情绪上也就不容易出现问题。

第三堂课:和谐的家庭氛围比什么都重要

前述提及孩子2岁后,会经历更多复杂情绪。同样,此时开始,大多数孩子都有了言语沟通能力。所以,此时若父母能够积极关注孩子,将他们的注意力从不愉快环境中最令人难受的部分转移开,帮助他们积极应对消极情绪,或者至少能够帮助理解那些影响他们的负面情绪。

维果斯基就提出,这种支持性干预方法,有利于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2岁开始,孩子们自己也会逐渐学习如何应对负面情绪。比如害怕某样东西,会闭上眼睛,或者远距离避之;对某个事实不满意,他们则会通过改用另一种更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解释事实。

不过,研究结果同时也发现:关系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情绪调节能力更好,积极情绪更多。若孩子在经常出现消极情绪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无论这种情绪是否直接针对他们,这些孩子都会常常表现出很多很难调节的消极情绪。

从家庭系统的角度看,亲密关系、情绪体验,尤其那些被藏在暗处的过往伤痛的暗影,在一个家庭内部是会“遗传”的。即使父母自认为掩藏得很好,但是你自己未曾解决的问题,一定会给孩子的情绪埋下一枚定时炸弹。

因此,父母保持成长,以及夫妻关系的和谐,是为人父母最该要学会的一课,且越早懂得越好。

如我此前讲过的,若父母的婚姻不和谐,孩子的婚姻往往也会存在问题。因为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3751/13591699280.html

更多阅读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 少儿终身幸福平安保险

问:如今,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社会交往增多,许多年轻父母都嫌自己带孩子麻烦、误事,都想把小孩交给老人、保姆看管,等孩子长大了,麻烦事少了,再接回家自己看管。李老师,您觉得这些年轻父母的如意算盘真的很“如意”吗?【李玫瑾】:我遇到许多无

第1节:父母的好习惯决定孩子的大未来 序言

系列专题:《教育秘诀:父母的好习惯决定孩子的大未来》  序  我得天独厚 我乐于分享  我出生于贫困之家,一家六口虽无片瓦寸地,幸好父母重视教养好子女。  父亲喜欢种花植草,母亲讲究实用喜欢种菜,潜移默化中的我也喜爱"拈花惹草"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父母离婚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父母离婚对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孩子可能会感觉他的世界完全被颠倒,那么父母离婚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呢?  父母离婚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1.提醒孩子你们永远爱他。最好能和你的配偶一起向孩子公布你们离婚的消息,真诚

父母不在身边孩子自卑 为何父母容易教出自卑孩子

  以下是专家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1、降低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

声明:《父母去世留下6岁女儿 孩子6岁前,父母最好补上这3堂情绪课(“情绪”影响孩子未来)》为网友萌比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