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更应该是1种尊贵气质的体现
“我喜欢迎着晨曦,躺在哈佛的草地上,微风吹过,那时的思绪最清晰。”黄显惠说这是她生命中最经典的一瞬。她是1个不折不扣的基督徒,她的班主任吴新贤老师用绝顶善良来定义她的品质。
这个女孩的母校位于上海市繁华都市的一隅,巡洋舰造型的主楼被碧云国际社区葱郁的植物所掩映,这里是上海平和双语学校。
以往媒体对所谓的“贵族学校”的论述,总有点肉食者鄙的味道。诸多关于“小贵族”斗富的报道中,此类学校的学生仿佛都是石崇和王恺的后代,也远不如其他群体敏而好学。
但这些印象,也许正在发生改变。2005年,上海平和双语学校IB班第一届12名毕业生中有10名被世界名校录取。
IB模式
IB(InternationalBaccalaureate)课程翻译为国际文凭课程。IB在高中阶段的课程称为IBDP(大学预科)课程,目前全球已有千余所学校采用这项课程。毕业生被北美、欧洲、澳洲的大学广泛接受。IBDP的特点之一是课程广度深度皆备,特点之二是必须用英语(或法语、西班牙语)作为工作语言。
“作为你的申请文章的读者之一,我很想让你知道我确实喜欢阅读你的思想和见解,我必须承认我从你的文章中受益匪浅。我们认为你非常适合斯坦福大学,我们希望能在不远的将来亲自晤见。”这是斯坦福大学国际招生负责人AnnaTakahashi给上海平和双语学校赵小凡的提前录取通知书中的原话。
今年赵小凡的学妹黄显惠刚刚结束哈佛大学的暑期交流回到上海,就收到了华盛顿大学15000美金的大学奖学金;其同班同学程思达以雅思6.5分,托福643分,GRE1430分,IB满分的成绩获得去澳大利亚深造的机会;班长顾文俊凭借年初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上的出色表现拿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30000加币的未来领袖奖学金,成为东亚惟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人们印象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少年贵族,与只以赢利为目标的贵族学校,如何成就了这些出色的人才?
错位竞争
盘点近年来的贵族学校,往往打着“大学直通车”的幌子却又纷纷倒下,号称中国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之一的南洋教育发展集团,从2005年开始,旗下的10所学校,突然之间纷纷倒闭,今年1月10日,地处洛阳的最后一所南洋国际学校倒闭关门。
广州市所属的44所贵族学校,80%倒闭,成活下来的不到10%;60所专修学院,也只剩下六所在苦撑苦熬;重庆市社会力量办学最多时仅1个沙坪坝就有90多所民办学校,现在仅存30余所。即使现在存活下来的,也大多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这类高收费的学校通常被坊间定义为贵族学校,就在此类学校纷纷经历倒闭潮,出现信用危机之际,上海平和双语学校走过了10年风雨路,渐入佳境。
平和校长任国芳对《望东方周刊》记者倾诉他的无奈和艰辛:“公办学校占尽绝大部分优势教育资源,网罗了大批优秀生源,民办学校在政府的支持力度上,尤其是在财政支出上,显然不具优势,我们只能想办法错位竞争,这也是平和能活下来,并且能活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分析市场,找准定位;看好生源,主动刹车。”任校长用这十六个字概括了他们的错位竞争策略,“家庭背景的复杂化导致教育需求的多元化、深层化。”
上海作为国际型大都市,近几年的飞速发展聚拢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各路豪杰。他们中间有很多是外籍人士、“海归”派,多元的家庭背景构成教育需求的多元化,这部分家庭对儿女的教育既有本土化的文化需求,又希望要融中西文化精华于一体。
反观现行的传统高中教育,仍是应试教育,课程采用整齐划一的体系,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育思路都服务于高考。因此,平和学校瞄准了这批一心想考国外大学的学生群体。
面对市场需求,平和学校没有急功近利想要做大做强。记者在任校长的办公室里,听到不断有人打电话进来,表示想要“塞点钱”进平和。“我们要做旗舰,而不是航空母舰。”吴新贤老师说。
“平和学校每届IB班的学员都控制在30人以内。”任校长说。作为中国第一批引进IB课程的学校,平和走在了风口浪尖,成为将中国基础教育直接与西方高等教育接轨的“吃螃蟹”者。“直到今天市教委还是不赞成我们办IB高中。”
据校方介绍,此类不受鼓励的IB高中在中国目前只有三家,另两家在北京和广州,和上海平和一样,他们也取得了市场一定程度的认可。此外,天津、南京等一些学校也开始着手建立这一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国内有条件出国读书的学生群体,不但是经济条件,更需要学生本身有学习能力。”北京汇佳学校IB高中的一位老师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如果比学生入学国外名牌大学的比例,国内再好再有名的高中都只有望其项背的份。”
拒绝说教
记者采访的前一天,第二届IB班学员刚刚结束EE(extendedessay)考试,译作“扩展论文”,这是IB独一无二的课程,要求学生用40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一篇4000字左右的论文,初步涉足大学里将广泛运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这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当被问及他们最喜欢的课程时,几乎众口一词地回答——CAS。
这项翻译成“创造、行动、服务”(Creativity,Action,Service)的课程是IBDP的核心课程之一。CAS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能力与他人分享,例如通过参加戏剧、音乐、体育和社区服务活动来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天赋才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更充分了解自身,学会关心,学会合作。
CAS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平和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记者在旁听高中数学课时也颇有感触。苏云荪老师在讲到容积问题时,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解释概念,再做练习巩固概念;而是先提出1个假设,比如说要在市区建1个运动场馆,让学生分析怎样设定体积和面积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最后由学生提交各种可行性方案。
记者随便问了1个学生:“你书桌里这本英文原版数学教材足有两本新华字典厚啊,有兴趣吗?看了会不会感到很头疼呢?”他回答说:“不会啊,呵呵,乍一看确实挺唬人,其实里面讲得深入浅出,而且每1个数理概念都结合实际问题,都不是空洞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