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临,是感冒多发的季节,黄建军医师教大家一种以指代针、以指代药的点穴疗法来治疗感冒,免除服药、打针之苦。
感冒的临床表现:
初起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体不适等。
因本病为邪在肺卫,故辩证属于表实证,但必须根据证情,求其病邪的性质,区别风寒、风热之证。
一、风寒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痠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点穴治疗:解表退热
风池穴(泻):
部位:在耳后,挟风府穴两侧陷中。
取穴:从风府穴两旁,项肌外侧入发际五分陷中取之。
合谷穴(泻):
部位:在手虎口,歧骨间陷中。
取穴:以手平伸,微握拳,视微凹处是穴位。
列缺穴(泻):
部位:在腕后桡侧一寸五分。
取穴:患者两手拇食指张开,两虎口交叉形,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状突起之上部,食指尖端到达之处是穴。
内关穴(补):
部位:掌后去腕二寸两筋间。
取穴:从腕后横纹直上二寸,两筋间取之。
大椎穴(泻):
部位: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
取穴:正坐,以第七颈椎棘突之下与第一胸椎棘突之上陷中取之。
每穴点揉各100次,轻重、标准:用中度手法,年老体弱者,用轻度手法。快慢标准:用快速手法。年老体弱者,用中速手法。
二、风热证: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点穴治疗:清热解表。
大椎穴(泻)、内关穴(补)、合谷穴(泻)、风池穴(泻)、
内庭穴(泻):
部位:在足次趾外间陷中。
取穴:从次趾与中趾合缝处之上际陷中取之。
太溪穴(补):
部位: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
取穴:从内踝后侧与跟骨筋腱之间陷中取之。
每穴点揉各100次。轻重、快慢:均用中度。
三、 症状轻而无发热的感冒的点穴治疗:祛风解表。
内关穴(补)、合谷穴(泻)、列缺穴(补)、风池穴(泻)、
足三里穴(补):
部位: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
取穴:正坐屈膝,以本人之手掌按在膝盖上,指捂于膝胫骨,中指尽处取之,正好在外膝眼下三寸。
每穴点揉各100次,轻重、快慢:均用中度。
点穴治疗感冒,一次就可以见效,但必须连续治疗3至5次以后,方可痊愈。轻症,每日点穴1至2次即可,如果发热在38至39摄氏度者,一日点穴2至3次,两日内即可热退。体温到39至40摄氏度者,则每日应点穴4次,有的则需两小时点穴一次,连续点穴两次之后,体温则开始下降。有内热者,发热则易反复,尤以夜晚12时之前体温较高。如果在晚上8时多点穴之后,体温虽不下降,但也不上升时,就说明发热已经控制,在给予点一次穴,到12时之后,体温即可下降。
四、点揉操作方法:医者掌指关节微屈,食指按于中指背侧,拇指抵在中指末节,小指、无名指握紧,以中指端压在穴位中心,紧接着以穴位中心为圆心,作圆圈揉转,平揉一个圆圈为一次。
点揉快慢标准:每分钟点揉70次左右为不快不慢,即中速手法。80次以上为快手法。60次以下为慢手法。
快手法,为阳,为热,针对寒病、虚病;慢手法,为阴,为寒,针对热症和实症。中速手法,为寒热并举,阴阳平衡。
揉圈的次数:一般以每穴点揉50次、70次、或100次为标准。在这个原则下,还可根据病情的需要灵活加减。
五、点揉法补泻
揉向,是根据经脉的左右侧决定。对于男性来说,凡左侧经脉的穴位,均以逆时针揉转为补,顺时针揉转为泻。凡右侧经脉的穴位,均以顺时针揉转为补,逆时针揉转为泻。督脉,督一身之阳,为左,补泻揉向与左侧经脉相同;任脉,任一身之阴,为右,补泻揉向与右侧经脉相同;以上是对男性而言,对于女性则揉向正好与男性相反。
圆圈的起止点,是根据经脉的走向决定。用补法时,起止点应在经气去的方向,即经气离开该穴位之处,取“随其经气去,济其正气虚”之意;用泻法时,起止点应在经气来的方向,即经气进入该穴位之处,取“迎其经气来,夺其邪气实”之意。
将上述的揉向与起止点结合起来,既是点揉法的补泻法。
在不熟悉补泻手法时,顺时针点揉50次,逆时针点揉50次,也可以取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