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诫子篇 诫子篇-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 诫子篇 诫子篇-诸葛亮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思考】
如果我也可以所谓的追星的话,古人英雄先贤诸葛孔明应是我的偶像之一吧,其德行修养、智慧奇才、建功立业,让后人可学可习之处太多。这篇《诫子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其家训,以前收藏的,都新年了,现在温故而知新,别有一番滋味。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为家训。全文的主旨是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谈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这些话看似老生常谈,能深刻理解并身体力行,并一生都持之以恒做到,养成习惯的有多少呢?恐怕是二八定律吧,不知有否20%?

圣贤就是圣贤,短短几语,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清静”修养心与身,以对物欲的“俭”和“淡泊”修养品德的重要性。我是这样理解该文的,其逻辑顺序是这样的,无“淡泊”物欲(注意是淡泊,不是禁止,不是全盘否定,不是灭人欲,那不符合自然之道),则不能立志,即玩物丧志,丧失理想;有了理想,有了志向,只有增长才能,才能实现目标和理想;而要增长才能,则需要脚踏实地的勤学苦练(学习包括向书本和他人,也包括向自身的实践学习);而没有一颗清静的沉得下来耐得住寂寞的心,是不能深入和坚持学习努力的。“淫漫”是“淡泊”的反面、“险躁”是“宁静”的反面,两者都是人不能进步,甚至低俗堕落的源头。到头来,老大徒伤悲,也就是自然的结果了。

录于此,供有心人共勉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3851/929743864151.html

更多阅读

诸葛亮《诫子书》解读 诸葛亮的诫子书及翻译

诸葛亮《诫子书》解读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正因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计谋超群,帮助刘备入川建立蜀国,并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虽

莊子內篇正注真釋(一)陳志濱 庄子全文及解释

莊子內篇正注真釋自序老莊之道,與孔孟之學,兩千年來,分庭亢禮,難衡其軒輊焉。老莊尊內聖,孔孟重外王,內聖者與天爲徒,外王者與人爲徒,莊子云:「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與天爲徒之老莊,却奢談人事;與人爲徒之孔孟,仍不離天命。

抱朴子外篇 抱朴子名句

经名:抱朴子外篇。晋葛洪著。五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清部。参校本: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笑》。目 录#1卷一   嘉遁卷二   逸民卷三   勗学卷四   崇教卷五   君道卷六   臣节卷七   良规卷八   

南怀瑾老师讲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的诫子书

【南怀瑾老师警训】*****正文:儒家的学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子弟后辈,先学止静的功夫。

中国历代美女之西汉篇《戚夫人、卫子夫》 戚夫人怎么死的

2012-12-11 12:32:16|分类: 【历史人物】 |举报 |字号订阅中国历代美女之西汉篇《戚夫人、卫子夫》戚夫人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一称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苏邳州)人,祖籍秦末汉初定陶(今山东定陶),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曾随刘邦征战四年,她也是西汉初

声明:《诸葛亮 诫子篇 诫子篇-诸葛亮》为网友烟为寂寞儿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