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和顺的牌坊
穿过这座牌楼,走过一座石桥,迎面是一座坐南朝北、中西合壁的馆屋。这就是和顺的最大招牌——始建于1929年的和顺图书馆,它是中国乡镇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图书馆,里面的图书、报纸,供农民免费阅读,你可以想见乡村图书馆里农民聚精会神读书看报的稀有场面。门上的“和顺图书馆”木匾,为胡适所书。
图二:和顺图书馆
图三: 图书馆旁边就是滇缅抗战博物馆,是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国民党反攻腾冲时指挥部旧址上建起来的。滇缅抗战博物馆,收藏了6000多件历史文物,大多为段生馗先生近30年的私人收藏。西南民众抢修滇缅公路的壮举,驼峰航线上飞虎队的壮烈,远征军穿越野人山的悲怆,日军的残暴,等等,都历历在目。为滇缅抗战博物馆题字的是国民党原主席连战先生。
图四:院内有个雕塑,是博物馆馆徽。由一个十字架和两只和平鸽组成,象征了战争(死亡)与和平。这件雕塑的创作灵感源于当时的一位美国士兵用机枪弹壳刻下的作品。
图五:塑在墙上的中国远征军的面孔,栩栩如生。
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在早些年鲜为人知,似乎是个敏感的禁区,只是这两年随着有关书籍的出版和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才走入人们的视线。
图六:出了博物馆往东就是和顺小巷。
图七:小巷里有条小河蜿蜒而过,河两岸是江南水乡的恬淡生活画卷。
图八:再往里走,就是和顺乡水碓村,村头有两棵古树,一棵是樟树,另一棵是榕树,都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图十:沿着石板路往上走,就来到了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居。
图十一:这是一幢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四合院楼房,建于民国8年(公元1919年)。艾思奇之父李曰垓,云南辛亥起义的元老,他撰写的《讨袁檄文》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为滇南一支笔。在他任云南民政、司法两司司长及矿务督办时建下了这座新居。
图十二:艾思奇(公元1910—1966年),原名李生萱,生在和顺乡的水碓村。青年时代,他曾东渡日本求学。193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马列学院任教,解放后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兼哲学研究室主任。艾思奇毕生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大众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与生活》等哲学著作,毛泽东对他非常赞赏,说:老艾同志不是天下第一个好人,就是第二个好人。蒋介石对他也很佩服,认为自己不是败在共产党手下,而是败给了他的《大众哲学》。
图十三: 古朴、悠然的和顺小镇
图十四:小镇牌坊很多,这是冰清玉洁牌坊。
图十五:以下是文澜壮阔牌坊
图十六:
图十七:
图十八:
和顺有许多不足,第一是历史太短,比美国才早几百年。第二是开放太早,四百多年前就已经开放了,当时乡里人就走出国门了。第三是建筑风格有点零乱,有徽派的,有江南水乡的,不太注意创新,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古镇的样子。第四,他们对文物不太珍惜。第五,和顺镇的人不务正业,经常有人把牛放在山上吃草,自己跑去图书馆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