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石镇 和平石镇

池石镇 和平石镇
和平,位于闽北重镇邵武南部,古称“禾坪”,意为地势平坦,盛产粮食,原是一座城堡。
这里至今还完整地蜿蜒着西汉时期保留下来的旧街,街面上锃亮的青石板和河卵石印证岁月的悠远,当地人誉之为“福建第一街”;这里文风炽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从开科取仕以来,就走出了137名进士,有进士之乡的美誉。凭着这两点,古镇应该可以享受许多殊荣了,但遗憾的是,这里基本上还是处于原生态的状态,看来历史的烟尘将她封存得太厚太厚了。
1
在我从闽北生活时构建起来的粗线条的自然与人文的概念中,认定这里残留的古迹属于无奈的结果,山里的老百姓对祖上留下的基业,因为经济实力不足而难以翻新重建,因而这种凝固的历史是被动的,依附文化可能也不会有太厚的底蕴。但查阅资料后便否定了我的偏见,和平是一座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新石器时期,古越先民就在这儿繁衍生息。在古代,这里是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州的咽喉要道。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因而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站在古镇的墙堡上,凭吊闽北文明历史,仿佛自己的思绪驶入了时光隧道。早在唐代,这里已经人口稠密,形成繁华的街市,故宋以后明为“三十三都”,万历年间和平开始修宝塔、建城堡。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设和平分县。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一些大户人家时常遭山贼土匪强扰和掠夺,在黄氏族裔黄显岐、黄若岐首倡下,修建和平城堡。城堡周长360丈,占地0.43平方公里。修建和平城堡就地取材,全部用河卵石砌成,别具匠心。城堡辟有四大门、四小门,东西南北四个主城门,并在门上建谯楼,用于瞭望。
这里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不仅有城堡、谯楼、分县衙门,由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题写塔名的“聚奎塔”,还有许多庵庙宫观、祠堂及义。古民居鳞次栉比,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堪称古民居的瑰宝。
闽北是福建开化最早的地区,在汉闽越国时代,福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许全都集中在闽北。自唐代以来,历设里、乡、分县建制,那时这里称“昼锦”。至迟到两宋,闽北还保持着文化优势,又称“旧市街”。南宋以后,福州为代表的闽东地区迅速崛起,并保持了直到今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闽南成为福建的经济中心,只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
和平古镇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内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街,街道两侧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河卵石,有的全部铺河卵石。
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因北高南低的地形关系,街道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古建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千百年来,多少南来北往的人从这条古街走过,去追求心中恒定的目标,他们的脚步驰进了闽北历史,也驰进了中国历史。时至今日,人们仍能从大量闽北文化的史籍中,听到旧市街两侧作坊中的遥远的回声。
我从川流不息的人流中看出,人们对古镇的缅怀,比对寺院的热情要深沉,甚至比对皇室宫殿的敬仰要真切,更震撼人心。为什么?村镇,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保存最多,最厚的地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载体,是中国社会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
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抖落的是尘埃,留下的是珍贵。
“江南冷雨北吹斜,人影百姿映在街。洁石镜明非打锉,但凭千载万家鞋。”这首古诗形象地描绘了和平古镇的街坊风貌。这里有近300幢明清民居建筑,仅建筑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大夫第”就有5座,是我国保留最好,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还有已成为联络海内外黄氏之纽带的黄氏峭公墓。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军事家袁崇焕题额的“聚奎塔”,佛教开放点光源寺以及20余处人类生活遗址。
古镇东门街两旁老房子挤挤挨挨,多为砖木结构。街面铺设石板,块块光滑,雨后更是光洁如镜,如诗如画。街面每隔100米就有一个用条石铺成,状似棋盘的图案,当地人称其为棋盘石。棋盘石有何作用呢?传统的说法是:和平历代都有大量的人士中科举或在外做官,他们衣锦还乡,荣宗耀祖,骑马或坐轿回来,进入城堡,每到一块棋盘石就停住,下马或下轿稍停片刻,以显示他的荣耀和光彩。还有一个作用是:有一定身份或地位的人家出殡,棺木每抬到一处棋盘石就停下来,让孝子贤孙们跪下叩拜,拜完再抬起棺木往前走。一般没有官职或身份地位的人家则没有在这里停棺叩拜的资格。
走进和平古镇内近百条古朴、幽静的小巷,不经意间,精美的砖雕就会扑入眼帘。坐落于距古镇东门一百米处的“李氏大夫第”,为清晚期奉政大夫、知州李春江,奉直大夫、直隶州州同李奇川的宅第。其门楼为砖石构六柱五间一门牌坊式八字门楼。门楼左右三组梯级挑檐,烘托出顶檐的上冲之势,整个门楼气势恢宏,极为壮观。挑檐砖质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砖雕内容丰富,有历史人物故事,多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花绽百姿草竞妍,鸟鸣千啭蝶翩跹。篷船摇橹漪澜丽,骏马扬鬃将甲坚。”这首题为《砖雕》的七绝,描写的就是和平古镇美轮美奂的砖雕。
走在600米长的和平街上,两旁砖雕精美的马头墙,让人在感受历史、古朴的同时,体会到古民居的华贵。甚至一座非常普通民房的门楣上都有镂空透雕的砖雕精品。和平古镇民居中所荟萃的精美雕饰,集中体现了古代闽北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彰显了和平深厚的文化底蕴。
原始傩舞,婚庆民俗,稻田养鱼,田埂种豆,听导游介绍古老的民俗风情不失为一种享受。而农家水酒,和平鲤鱼,和平豆腐,和平米粉,观音茶等,则让游人体味千年古镇的闲适与温情。
流连于群山连绵、绿意葱茏中,闽江和它的支流日夜在身边奔流不息,闽北之大、之深沉和静穆中潜藏的巨大能量又是如此地让人顿生敬意。我们都知道,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曾经制造过中国学术的高峰,闽北的小地方文化曾经一跃而为大地方的主流文化。这是闽北文化一次偶然性的奇迹,还是发展的一种必然?
在和平古镇,山神庙,戏台,水井,甚至一块石头。几棵树,都大有来历,源远流长,蕴涵了丰富的人文魅力。我常想,民俗是埋藏在一个民族文化土壤里的稀有金属。无论越过多少年,这样的稀有金属都是肯定不会变质。变的,只是人们的眼光。
2
和平书院位于古镇的中央,建筑寓意十分明朗,顶部形状像一顶官帽,反映了旧社会读书为做官,“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三扇门形成了一个“品”字,意味着要当有品级的高官。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通往和平书院的青石板路,许许多多的和平学子就是通过这条路成就了功名。进入书院大厅,必须登十三级台阶,前六级为努力读书,从第七级开始为七品至一品,寓意步步高升。大门上方的木雕月梁为打开书卷的样子,寓意“开卷有益”。“书卷”上原本镶嵌着“天开文运”四字,令人惋惜的是现已不在。
和平书院初创时是一座黄氏宗族自办学堂,专供族中子弟就学,开创了和平宗族办学的先河。邵武南部各姓氏宗族竞相效仿,宗族办学自此相沿成习。自宋以后,和平书院逐渐成为一所地方性学校,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如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杨时都曾到和平书院讲学过。据说现存和平书院的东面门上“和平书院”四字就是朱熹题写的。和平历史上文化教育的发达,营造了和平千余年读书求学的氛围,文风炽盛,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人杰。如宋代大理丞黄通、司农卿黄伸、榜眼龙阁侍制上官均、元代国史编修、文学家黄清老等,都是从和平书院走出来的。和平书院可以说是邵南人才的摇篮。
这让我想起了乾隆年间所编的《泰宁县志》中的一句话:山峦重叠出伟人。我以为这说得很客观。我们今天用开放和封闭两个概念来谈论沿海与山区,显然有褒贬之意。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孔子、孟子、庄子,后人凑成二十二子,几个生长在沿海地区?崇山峻岭,适宜人们凝思,获得思想的深度,也适合长成一种坚毅的性格。从老子的《道德经》所云的:“致虚极,守静笃”,到诸葛亮的在《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都无不说明了这样一道理,要彻悟人生。认识到“道”,必须排除物欲的诱惑,回归到虚静的本性。我曾拜谒过多位至今对我国当代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思想家的故里,虽然他们追求的价值观念不同,学术风格两样,人生经历各异,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僻静的乡村生于斯生于斯,心田自幼很少受到喧尘的污染。由此可见,福建最深邃思想诞生于闽北,就没什么稀罕。
我常想,文化无论对个体人还是群体人的性格、情操、心理等内在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文化作为共同体的主观精神和创造力的历史凝聚与积淀,对每一个人都具有施加影响的功能,能够让他们接受共同体的规范及生活方式。
走进和平镇,你还为其至今保留的传统文化、古朴民俗以及丰盛特产所叹服。“和平书院”的一脉书香仍氤氲在乡民的衣袖间,民间尊师重教乐学之风浸润着莘莘学子。
我想文化是永恒的。人类引以为贵的黄金宝石豪宅名车最后都变为垃圾;人们引以为尊的权利和利益也终为化为虚无。只有文化,它会上接天际之彩虹,下引地上之流泉,永存于天地之间。
哲学历史学告诉我们,文化与精神高于权力,更高于物质。文化远比权力更具永久性,人的精神生命远比物质生命更具传承性。丧失了文化本位的城镇,就等于丧失了内核和灵魂,只能说是砖块和木料,或者说水泥与钢筋的堆积。我曾到过江南十大水乡古镇的乌镇和西塘,如果说乌镇是大家闺秀,西塘是小家碧玉,那么和平就是深藏内室的闺房,只要拉开那神秘的面纱,便展露她美丽古朴的风貌,走在深邃的古巷里,踏着那被岁月磨出光滑的青石板,心中的浮躁已被这份幽静抚平。
我们在欣赏如歌、如画的古镇。这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对文化的欣赏,更是文化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次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认知,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4251/368891790083.html

更多阅读

读宋明两代两篇《沧浪亭记》 沧浪亭记 归有光

苏州的园林胜迹中,沧浪亭的历史可以追索到宋代庆历年间以至于更远。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说它是某朝某代的留存,主要还是指其中的人文精神的继承,从物质意义上说,现在所保存的沧浪亭,其中的亭台楼阁,池石花木,不过是清代康熙以后甚至更晚

RunningMan runningman2016

@南越阿蛮我把自己觉得好看的RM整理出来了、这只是本人的喜好、如有雷同、那太好了。不喜的请不要把砖头朝窝扔、勿喷、谢谢。100711 E01 嘉宾:李孝利、黄静茵昂贵队:刘在石、金钟国、宋仲基、李光洙、黄静茵(胜)便宜队:池石镇、李孝利

runningman每期嘉宾及内容_DearXiah running man每期主题

2010  100711 E01  嘉宾:李孝利、黄静茵  蓝队:黄静茵、刘在石、宋钟基、金钟国、李光洙  红队:李孝利、池石镇、哈哈、Gary  地点:永登浦时代广场购物中心  任务:寻找密码  蓝队获胜  100718 E02 (增加固定成员宋智孝)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返乡农民工开出制衣厂创业发家致富

  外出打工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孵化器,打工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更重要的是打工者本人的成长:在工业化、城镇化先导地区经风雨、见世面,掌握从事工商服务业的技能,积累务工经商的经验等。  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加了自身收入

声明:《池石镇 和平石镇》为网友青春好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