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机关党组织和一个农村党支部建立联合党支部,一个村制定一个三年规划;一个机关党员联系一名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制定+帮扶计划。2008年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城乡联合党支部”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鲜红的党旗下书写出一个个喜人的数据:短短3年时间,玉屏自治县共建立联合党支部82个,实现城村联合支部全覆盖,九十多个县直部门下到农村,长期帮助各村加强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先后解决问题1800余件,投入项目帮扶资金过亿元,走出了一条通过组织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这一做法也多次得到了省委组织部和铜仁地委的充分肯定,2010年已在铜仁地区全面推广。
支部联合
搭建城乡帮扶平台
玉屏自治县县委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村受观念、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制约,经济发展滞后,60%以上的村班子属维持型。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该县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精神,结合县情实际,本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原则,大力开展在城乡建立联合党支部,号召机关支部和党员与农村群众开展支部联建、党员联手、党群联心,深入开展走村入户,围绕帮思想、帮思路、帮发展、帮解困,大力开展做一次调研、帮一次辅导、搞一次活动、出一个点子、办1~2件实事、破一个难题、作一次慰问的“三帮一解七个一”活动。利用县直机关、企业、乡镇在人才、资源、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联建村整顿四个软弱涣散支部,培训农村党员和群众,-理清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调整农牧科技局产业结构,争取项目和资金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仅2011年春节期间,各联建机关就组织了三百余万元资金深入联建村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为确保“城乡联合支部”的健康持续发展,玉屏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还将该项工作纳入县委年终目标考核,建立了月督查、季通报工作机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深入各单位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对检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督促整改落实,对工作开展不力的部门,以县委办公室文件下发通报进行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思路清,满盘活。各机关党组织把城区先进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向农村薄弱党组织渗透,将城区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等“嫁接”到农村基层组织,着力解决村级班子不团结、不健全、软弱涣散的问题,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平溪镇杨柳村党支部是全县的四个软弱涣散党支部之一。自与该县县委组织部建立帮扶联系后,健全完善二十余项管理制度,推行村务、政务公开,解决了该村麻栗榜村民组九十余户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和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结对帮扶
增强机关服务意识
“几年以来,地管专家、高级农艺师伍洪远经常来到村里,为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平溪镇安坪村党支部书记郑孝碧说。
被村民称为“好干部”和“好专家”的伍洪远还有另一重身份一县农牧科技局、平溪镇安坪村联合支部副书记。
伍洪远说:“以往局里投入了一些资金、种子、肥料等,我也到村里进行指导,但效果都不是很好。建立城乡联合支部并在支部任职后就不同了,增强了帮扶部门的主人翁意识,增加了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为切实开展联建工作,该县要求联建单位选派1名党员到联建村担任副支书,协助联建村工作并规定,联建期限在3~5年,不见成效不回城。
同时,该县还结合“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制作了三千余张联系卡片,组织2095名在职党员干部,将联系单位、联系领导、联络人、联系电话送给结对帮扶对象,成为了联系的纽带。
而在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继荣看来,城乡联合支部不是机关干部、企业主单方的财力投入,关键是通过它找到了一条以强带弱、以富带贫、以城带村的长效帮扶途径。同时,它也让干部从中体察民情洞悉民意,增强机关党员干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执政能力,转变了工作作风。
伍洪远说:“安坪村去年共建立了300亩油菜高产示范基地,亩均增收50公斤,从表面上看是我们帮助村民,实际上,村民反过来也在帮助我们。比如这里的油菜高产示范基地,就成了我们的科研基地和试验田,为我们在全县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了科研数据。”
联合支部
激发农村支部活力
伍洪远常对村民说,大家不要把我当外人,有什么尽管说。郑孝碧说:“‘城乡联合支部’活动让我们成了一家人,大事都找他商量拿主意。”
“城乡联合支部”打破以往帮扶联系工作只限于部门建立联系村的单一格局,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谋发展、抓党建、促和谐的整体合力,变城乡各基层党组织之间“弹独奏曲、演独角戏”为“合奏合口昌”,村支部的活力增强了。
安坪村是个传统农业村,与县农牧科技局结对后,结合该村的比较优势,确立了运用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牧科技,大力种植油菜、紫竹、西瓜和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
大龙镇清水塘村地处湘黔边界,因盛产杨梅而远近闻名。全村283户,有246户种植杨梅,种植面积达1500亩。2008年杨梅总产量45万公斤,产值180多万元,户均杨梅收入达6300元,占村民人均收入的“半壁江山”。该村因此又被称为“杨梅村”。
县林业局和县委组织部分别与该村结对帮扶后,从杨梅打开缺口,举办了30期杨梅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培训班,争取资金硬化杨梅果园小道,打造观光农牧科技局,投入经费改善杨梅市场交易场所。先后争取到400吨水泥、三千多方砂石,对6个村民组的联户路全部硬化。筹集资金两百多万元,将闲置的村小改扩建为贵州省农村党员短期培训基地,配套建起了乡村图书室和多媒体活动室。
县政协与亚鱼郭家湾村结对后,联合支部连续两年开展了农民运动会,县政协机关干部与郭家湾文艺队共同表演了多个生动精彩的文艺节目,并设立了跳绳、搬运粮食、绑腿来回跑、男女混合接力、男女混合拔河5个比赛项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2010年“七一”期间,县各联建支部共开展联谊活动八十余次,参与党员群众达两万余人次,不仅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共谋发展奔富路
“全靠伍支书的指导,去年种植西瓜的20亩,纯收入8万元,今年还将继续种植西瓜。”安坪村村民姚本元说。
“以往村民还担心种植西瓜会把地里的肥料‘吃’完,无法种谷子,现在都抢着要发展特色种植业。”安坪村支书郑孝碧深有感触地说: “自从伍支书来后,群众转变了观念,有了发展的意识。”
在玉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2009年来,县人大支部与朱家场镇茅坡村建立联合支部后,充分依托本村资源,努力做强食用菌种植、水稻制种、特种养殖和油茶改造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村已发展大棚100个,占地面积60亩,全年可为农民增收近两百万元,茅坡村水稻制种已经辐射到周边水田、鱼塘、木弄、柴冲等五个行政村,制种面积发展到1500多亩。实施了800亩油茶低产改造,改造后的油茶林长势良好,亩产量从原来的140斤提高到240多斤,为全村实现经济收入十多万元。
蔡溪村是玉屏自治县极贫村之一,几年前,蔡溪村是一个远近有名的穷村、乱村。村子穷,村班子散,群众的心也寒。2009年6月,该村和县水务局建立了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班子深入全村调研,走访群众,认真分析村情,理清了村里的发展思路: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和养殖业,走科技农牧科技局的发展道路。联合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利用远程教育接收、光盘播放、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聘请农牧科技局技术人员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培训10次,培训人数达四百余人。全村共种植500亩高产杂交玉米,绿色大棚蔬菜种植80亩。为了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致富门路,该联合党支部发展了家禽养殖示范户22户,组建了一支八十余人的建筑施工队伍和一支运输队,改变了多年来单一的新型科技种植模式。
蔡兴昌说:“以往,这里赌博成风。现在,村民都把心思放在找钱上。今年春节,大家都只象征性地玩玩,正月初三后,就看不到人打麻将了。”
编辑/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