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宏观结构
典型的中国结主要由结体、耳翼、间隙、流苏等四要素组成,这也是中国结美感的来源之所。如上图所示,结体是中国结的中枢部分,是中国结成型的支架结构。结体的外观纹理清晰,呈有规律的错综交织,回环往复,给人以一种厚实的美。耳翼是从结体抽出来的成环成圈的线条。结体一般有比较固定模式,但耳翼却千变万化,可大可小,还可以在耳翼上编成其他的装饰结。耳翼从结体中延伸出来,体现一种飘逸之美,也增加了结体的对称性,而对称性也正是中国结的一个审美性征。
间隙的问题也许很多人不以为然,但我觉得它很重要,所以愿把它与结体、耳翼、流苏相提并论。中国的传统艺术讲究虚实结合,而中国结更是天然地要求如此——结不能抽得太紧,否则就成了“死结”。一件中国结工艺品往往由数个基本结组成,故间隙不但存在于基本结之内,也存在于结与结之间。有时在中国结开头收尾或在主体结之间打个同心结或纽扣等紧凑的小结,它们除了起实用固形与装饰功能外,也有分隔、制造间隙的功效。间隙的调整与配合,比耳翼的抽取还更灵动多变,它体现出中国结的空灵之美。
流苏一般是垂饰在中国结的尾端,它看似简单,却应用极普遍,像中药复方的甘草一样,几乎随处可加上几缕,这样就使一个中国结更加地道,也为之平添了几分姿色。如果说中国结的主体用线都比较紧实的话,那么流苏用线则是松散的,这又体现了一种辩证的关系。流苏也不单是包扎系绑在结尾,也有其一套编织技法,使得它与主体结浑然一体。于是流苏的运用,便为中国结增添了一种摇曳之美。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结能用一根绳子编到底,绳子既是一维线性的,成品中国结总体看也一般是上下线性延伸的,上端可挂,下垂流苏,而中国结向左右两边的延展主要是靠耳翼的变化。还有些中国结串有珠子、玉佩等配件,也能起着强烈的装饰作用,但配件毕竟不是中国结本身题中之意,也不是所有都必须的,因此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中国结微观结构
在编织或分析中国结时,应注意以下两对关系:“单双枝”与“内外叶”。
在编中国结时,若由绳子的一端有规律地朝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编织行线形成特定纹路,则该线端称作“单枝”;反之,若有绳子的两段始终相随按相同或相反方向方式行线时,这两段线称作“双枝”。须注意,“双枝”不同与“双线”编法,这里仍讲一根绳子编结,双枝是由同一绳子的不同部分弯折在一起并行编织,以形成特定纹路效果。当然,双枝线也不一定完全粘在一块,根据编结要求它也可以时分时合,但最终应回到双枝状态。在盘长结系列中,“双枝”是极普通的,而“单枝”在双钱结一类中更常见。单枝常用于耳翼,双枝多用于结体,分别形成结的正反或前后两面,这使得绝大多数中国结的正反面是相同的。
“叶”的概念是从“双枝”派生出来的:双枝并行,形成“内叶”,双枝相联,则形成“外叶”;抽紧内叶,形成结体,抽出外叶,则形成耳翼——所以外叶也称作“耳”,内叶也称作“口”,并且经常是“口耳相承”。在编中国结时,分清内外叶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抽不出理想而美观的中国结。另外,在很多结编完后剩出的两头线端,若假想粘合起来,其实也是一个外耳。
中国结四大元素
尽管中国结可能很复杂,但它的原料却很简单。一般地,构成中国结的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线、珠、穗、丝。
“线”是中国结的最主要的元素。线的取材很广,绳子带子,乃至花藤竹篾,不管是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只要它是一维线性的,长度比直径大得多,而且具有一定的柔性韧性和可编性,都可以拿来编中国结。所以这里所说的“线”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指具体的什么绳子。当然,随着近年中国结的流行升温,市场上也出现了专门用于中国结的绳子。
“珠”这里也指一个抽象概念。能编入中国结的配件也如同可利用的绳子一样,简单而丰富繁多,主要是小珠子,还有环、管、玉佩等,不妨统称为“珠”,因为它们附于中国结主体的方式有相似的规律。“线”是柔性的,而“珠”具有刚性特征,所以珠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线之不足,极大地增加中国结的美感。作为中国结工艺品,应该是线结为主,珠饰为辅;珠虽美,却不宜喧宾夺主。但也可能有些情况另外,比如装饰贵气而且比较大的玉佩,也许就要突出玉块了,不过这时的中国结首先是利用其实用性,其次才是其审美性。
“穗”是用于流苏的元素。与“线”相比,穗的特征是细而散;与“珠”相似,穗也是只起修饰作用,且一般只用于结尾,不同的是珠补充中国结的刚性,而穗再极端增添中国结的柔性。可用作流苏的“穗”也有不同种类,最简便经济的“穗”是把“线”抽芯拉散。
“丝”用量很少,比“线”细,甚至比“穗”还细。“丝”可以用于包扎捆绑“穗”以结成流苏,也可以在必要时缝合耳翼和珠子。中国结线与线之间的编织是以物理摩擦力定型的,有时容易松散,所以现在编作较复杂中国结时常推荐最后用胶漆粘住固定。但传统中国结,在化学胶漆没有出现之前,可以采用针线缝钉的方法,那缝线也就可称作“丝”,它一般要藏入结体内,外观上不易看出。所以“丝”虽微小,有时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弥补“线”编织方式的某些不足。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