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学兵:请问,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呢?
谢斌:校园暴力的产生与诸多因素有关。
生物学因素: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暴力倾向或出现反复暴力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其在婴幼儿期间、甚至是在胎儿期间就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缺陷,导致中枢神经发育迟缓或异常。这种缺陷可能是遗传性的,也可能与遭受物理性、化学性的损伤有关。
也有学者认为暴力行为的产生与体内激素异常有关,如雄性激素过高的人,可能较常人更具有攻击性。但这种观点未予明确。
心理学因素:有暴力攻击行为者,大多数在人格方面存在偏差或障碍。有些孩子孤僻偏执,易为琐事长期记恨。有的人具有冲动性人格的特征,通常表现为易冲动、情绪不稳定、做事不考虑后果等。还有人可能表现为反社会性人格特征,表现为对他人遭受的痛苦冷漠无情、缺乏责任感、不择手段满足自己的欲望等等。
社会学因素: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与其在家庭中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些家庭成员教养方式不当(如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甚至少数家长还对孩子抱有敌意)或是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等,都会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许多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在家庭中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或目睹者。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有些父母本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差,其不良心理素质对孩子的成长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事实上,许多父母在社会经济文化转轨中,自己也不懂得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就更不可能来指导孩子的行为与心理,一些孩子在成长中遇到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无法排解,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人格偏差。
学校教育因素:有部分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业,忽视了他们情商的培养和提高,致使许多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有的孩子又是家中的“皇帝”,唯我独尊,就更不懂得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妥协,一旦遇到不如意,相互间就会产生冲突。还有的学生,困于学业就业的压力,却不懂得解压,找不到合适的发泄渠道,就会产生情绪障碍,而通过攻击、暴力行为来疏泄。
此外,当下很多媒体上都充斥着宣扬暴力的文化,孩子长时间耳濡目染,接受这些暴力文化,对暴力行为也就习以为常了。
还有一些年龄稍长的学生在向成年人转变中,由于其体力上成长很快,精力比较旺盛,但情感和行为控制方面的发育还未完善,因此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处理事情时就易冲动,甚至毫无诱因地使用暴力行为以填补空虚无聊。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了解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