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他们即使在关键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
他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
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40年教育经验总结。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优秀读本。
如今我们通常见到的终日忙忙碌碌、急急挠挠、被动招架、焦头烂额的班主任,确实当不得,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王晓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著名教育专家)
前言 您喜欢做班主任吗?
第一章 班主任的角色要求
第一节 教育型的管理者(·请举一个班主任工作中的案例,具体说明教育型管理与单纯管理的区别)
第二节 学习指导者(·请举例谈谈您对教育与教学关系的理解)
第三节 学生的平等对话者(·请具体回忆您和学生的某次谈话,自己分析一下,或者和同事们交流一下,这算不算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说明理由。)
第四节 学习者(·请回忆您一周内或者一个月内十件〈班主任工作中〉棘手的事情。想想当时您的反映主要是生气、埋怨还是冷静、反思,心里的主要问题是“怎么办”还是“为什么”。如果您的反应中后者〈冷静、反思,问“为什么” 〉占到七次以上,您就算把握了“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否则,您就还不算“学习者”,那您就要改变自己喽!)
第五节 心理工作者(请拿出一个教育案例,说明用传统思路怎样做,用“心理工作者”的思路又怎样做,说出二者的区别。)
第六节 家庭教育指导者(1、请回顾一下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看看自己是否扮演了“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并考虑一下以后怎么办。2、请拿出一个同学做案例,和同事们讨论一下,如何诊断和指导这个学生的家庭教育。)
第七节 班主任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现象(请选择您班主任工作中典型的一天,看看您在这一天中实际上扮演了哪些角色,再反思一下您本该扮演哪些角色,其中有没有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的地方,考虑一下应该如何解决。)
第二章 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
第一节 定规矩(请您班的学生把他们能想到的需要遵守的所有规矩都写出来,然后您仔细研究一下,哪些属于国家的要求,哪些属于学校的校规,哪些是班里的要求,哪些纯属您个人的建议,把研究结果向同学公布。)
第二节 评比 (请具体分析校内或班内的一个评比项目,看看它有多少合理性,想想如果不用评比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
第三节 批评(1、请选择典型的一天,记录下你对学生的所有能够,然后一个一个分析,哪个是必要的,哪个是不必要的,其中有几个可以转换为提醒、分析、理解、表扬等方式。2、搞一个“无批评日”试试〈不必向学生宣布,自己暗下决心就是了〉,然后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您可能会发现,大幅度减少批评,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第四节 惩罚(请把您平日经常采用的惩罚手段一一写纸上,加以分类,然后自己进行一下评估。)
第五节 说服(本节提出了几条说服教育的原则〈提供新信息,从学生的看法出发,说服中不动用权力〉,说说您是否赞成这几条原则,为什么。您能提出新的原则吗?)
第六节 表扬(请回忆一下一周内您作为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表扬次数和情节,然后作一番自我分析,看表扬方式在您各种教育方式中占多大比例,您的用语是否单调,效果如何。)
第七节 榜样(请选择一个学期为例,总结一下,您作为班主任,一共给学生树立了哪些榜样。编一个“榜样花名册”,然后分析一下,效果如何,经验教训是什么?)
第八节 集体舆论(针对班里发生的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情,做一次民意测验〈可以无记名写小条〉,然后进行分类,看看学生的反应与班主任的预测是否一致,为什么。并想一想,以后怎么办。)
第九节 师爱(请结合一两个案例,实事求是地谈谈您对师爱的看法。)
第十节 威信(建议通过政教处,用问卷察访等方式,调查一下自己的威信状况,看看学生对自己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酌情加以调整。一个学期之后,再调查一遍,看情况有没有变化。)
第三章 班主任的类型
第一节 “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
第二节 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
(如果愿意,请分析一下自己的工作,鉴定一下您属于哪种类型的班主任,并说说您打算朝哪个方向提高自己。)
第四章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
第一节 “校园无小事”
——班主任工作失去重点
(请举一个您周围的真实的案例〈自己的也可以,别人的也可以〉,证明,班主任当成大事来处理的,其实是小事。再举一个相反的例子:班主任当小事来处理的,其实是大事。)
第二节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班主任工作失去边界
(班主任工作是有边界的,您是否赞成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第五章 班风建设
第一节 班风是什么(本节谈到的班风内涵的七个方面您是否同意?您有何批评、修改和补充的意见?)
第二节 班风是怎样形成的(请举出您带过的印象最深的班级〈最好一个成功的、一个失败的〉,回忆一下您开始是怎么打算的,后来是怎么行动的,最后形成的班风和您原来的预计是否符合,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第三节 班风诊断(请根据本节思路对您现在所任班级的班风作一个常规诊断或特色诊断,然后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下一步的措施。)
第四节 如何引导班风——舆论(请举出一个反映班级舆论的典型事件,说说您是怎样引导和处理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第五节 如何引导班风——纪律(请反思一下您的工作,看看您维护本班纪 律的措施中,管制法和引导法各占多大比例,您班纪律在多大程度上属于自觉纪律,然后说说自己以后打算怎么做。)
第六节 如何引导班风——学风(1、组织一次班会,专门讨论一个问题:你能把现在写作业的时间减少四分之一还保持或者提高学习成绩吗?你用什么办法?2、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班级评选“高效率学习者”,比赛看谁做无用功最少。)
第七节 如何引导班风——人际关系(建议您仔细调查后,画出一幅“班级人际关系态势图”。您会发现,把图画完了,您脑子里班级的人际关系就清晰多了,或许您连引导的办法都想出来了。)
第六章 班级日常管理
第一节 教育管理(请举出一个案例说明,教师怎样做才既不是单纯管理,又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正确的教育。
第二节 管什么(请选择比较典型的一天,仔细回忆您在班里都做了哪些日常管理工作,看其中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做了无用功,想想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第三节 谁来管(请您设计一个分层次的班级日常管理网络,把各种日常管理项目都安排得清清楚楚,然后找几个学生,听听他们的意见。)
第四节 怎么管(请拿出一个案例,说说您用的是什么策略,并对自己这个策略作个评价。)
第七章 问题学生诊疗
第一节 问题生的界定及分类(1、对问题生的界定您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2、对问题生的分类您认为是否合适?您有没有反对或修改的意见?)
第二节 问题生诊疗的步骤及方法(请举出一两个您教育问题生的案例,分析一下您是按什么步骤教育他的,与以上所说的诊疗步骤作一下比较,说说您的感想。)
第三节 问题家庭的分类指导(请选择几个问题生案例,和同事一起分析一下该生的家庭类型,并制定初步的干预方案。)
第四节 问题生诊疗案例
结语 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您喜欢做班主任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沉思之中,工作8年了,做班主任也8年了,这8年让我收获了太多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快乐、疲惫与幸福……那我究竟喜不喜欢做班主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阅读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集40年教育经验总结而写的一本适合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优秀读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为什么许多教师都不愿意做班主任?书中引用的两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一个是亚洲某部落的土著擅长编一种草垫,畅销世界。一家美国公司的代表与该部落酋长洽谈,提出要定购几千张草垫。酋长说,定得太多了,单价要提高。这位商人大吃一惊,询问为什么定得多反而提价。他得到的回答是:“因为我们得编几千张草垫,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我们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琼斯先生在一家公司里干了十五年,从未被提升过。后来,调来了一个小伙子,刚干了一年就被提升了。琼斯先生无法咽下这口气,去找经理质问:“我干这工作有十六年的经验,为什么这新手刚来一年却爬到我头上去了?”经理说:“我很抱歉,琼斯先生。可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位经理的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岂不就是琼斯先生吗?
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我想,不单单是因为他们对教育工作特别热爱。如果仔细观察他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些主体性较强的人。他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这种人,一旦体制宽松了,他们会更加如鱼得水,而不会茫然,因为他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
这本书的写作宗旨是:尽量减少行政思维和行政语言,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教师喜欢当班主任。全书首先谈到了班主任的六种角色要求(第一章),然后阐述了班主任影响学生的十种手段(第二章),在此基础上,把班主任分成了九类(第三章),这以后就开始论述班主任工作的内。首先厘清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第四章),然后分别阐明了班主任工作三大块(第五章:班风建设;第六章:班级日常管理;第七章:问题生诊疗)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办法上来。
王晓春老师认为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历来我们的教育者只会前两种方式,王老师在本书中向教师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帮孩子。因为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终日忙忙碌碌、急急挠挠、被动招架、焦头烂额的班主任,确实当不得,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专业的班主任。
想起自己刚毕业做班主任不久,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教师学本领、学技巧。我班有一个很顽皮、且较自信、执拗的男孩子,成绩较好,但上课比较好动,喜欢说小话,如果教师批评他,他总是一副很不高兴、不服气的样子。起初我以为是欺负我这个刚工作不久的新教师,没想到其他老师的课也是一个样。观察了他一段日子,我觉得他应该是个不错的孩子。他很喜欢运动,爱跑步,还参加了校队,我应该找个机会和他谈谈,帮助他改一改目前的现状。有一次活动课,我和孩子们正在操场活动,他突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想和你比赛跑步。”“好呀,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我没想到他主动向我挑战,我感觉机会来了。“如果今天跑步比赛我赢了,以后你得听我的,行吗?”他想了想,豪爽地一口答应了我。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我跑赢了他,这下轮到我发话了:“你的跑步技术不错啊,老师今天赢你是因为我比你大,不是一个等级嘛!我很佩服你的勇气,我相信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过输了还是要遵守我们的约定啊!”起初他还有一点失望,皱着眉头,听了我的一番话,他渐渐笑了,当得知我要他改掉上课不认真的态度时,更显出了不好意思的羞涩,答应我一定改,我们顿时握紧了彼此的手做约定的动作相视而笑。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好几年,但我不时会想起来,如果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始终采用批评加灌输,那得到的成效可能是甚微的。我们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自从当上班主任后,我发现当班主任不但光荣,而且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你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看你如何去处理得当,如何去创造性的发挥你的特长,你的专业技能,在不断地创造中获得快乐。
最后我想说:我喜欢做班主任。
班主任角色谈
随着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班主任在学校中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多。班主任应正确、深刻而又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作用和职责,树立“多角色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与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工作的成败。在此,我结合自身当班主任的多年经验,谈一谈班主任应担当的角色和大家共勉。
一、知心朋友
班主任热爱、关心和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全面地、出色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班主任对学生必须真诚、平等。要看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满怀着对未来的责任感和激情,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要经常跟学生推心置腹地、朋友般地谈心,要客观地、不带偏见地了解学生,看待所发生的每件事。班主任不能“居高临下”,摆出“教育者”的“架势”,说话总带着一种职业的“指令腔”,“要这样,不要那样”等。有些老师太习惯“威严”地对待学生了,找学生谈话,很少让学生坐着。学生常常处于挨审或被盘查的地位,师生之间并没有平等的发言权,学生的心理话还没讲完,教师就滔滔不绝地开导起来,学生不许插话,更不能申辩、顶嘴。师生之情被淹没在教师无的放失或想当然的推理,上纲上线的说教、训斥之中。这样的班主任怎么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呢?
要知心必须贴心,班主任要豁达大度,学会宽容,允许学生说错话、做错事、要给学生认识错误、弥补过失留有充分的余地在学生需要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无话不谈,把老师真正当作知心朋友。
二、学习的导师
学生对于精通专业、学识渊博的教师格外尊敬。班主任要争取成为学科的佼佼者,主要的是能担当起学生治学与成才的向导和顾问的角色。班主任应教会学生学海泛舟,养成独立自学的良好习惯及智力品质,使他们学会分析、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争取优良成绩。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现代科技意识,当班级的、小组的以及个人活动的辅导员,起参谋、顾问、指导作用。
三、纪律管理员
班主任承担着监督、检查,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规范的职责。执行纪律、规范要靠深入细致而又经常的正面教育,重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断提高学生遵守纪律、规范的自觉水平。要更多地靠道德教育的方法、民主的方法,落实纪律、规范,形成传统、风范,而不是简单管束、消极限制,更不能搞情感凌辱和简单粗暴的“棍棒”纪律。
四、父母的形象
班主任扮演着使学生既感到亲切、温暖、关怀又严格要求的角色。学生常把老师看成家长,对老师甚至比对父母还尊敬。优秀班主任都应像父母那样疼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营养、发育和卫生健康。但这决不是姑息纵容和溺爱,而应是理智的爱,是对学生负责的爱。
五、心理医生
班主任应像心理医生那样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地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 也应像心理医生那样奉行“非指导性原则”。在跟学生谈心时班主任应摆脱“教育者”角色,深切关心地倾听、平等交谈,为学生提供情绪、思想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分析,调动他们自身内在的力量自我疏导、自教、自律、自强。为此,班主任必须熟悉心理学,学会综合运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心理障碍,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六、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艺术家
班主任是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一致、相配合的枢纽、桥梁。班主任要经常把学生带到社会大课堂和大自然中去进行“活”的学习,到各行各业建设者的身边感受时代的脉搏,了解改革开放,了解我国的国际关系与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往,开阔眼界。要主动依靠社会、社区、学生家长及广播、电视、报刊等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和先进科技,力求使学生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实环境,贴近国际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挑战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跟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联系起来。班主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把教育科学送到每个学生的家庭,为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多做实事。
七、维权代言人
班主任承担着保护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神圣责任。班主任要树立监督、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自觉意识。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学法、知法,进行守法教育。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主动地向社会上一切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和事作斗争,充当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代言人的角色。
八、学生的榜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公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学生的社会性学习,首先是通过模仿教师进行的。班主任跟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应当做在前头,班主任就是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道德修养的模范、开拓进取的模范。
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的多重角色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因应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变化,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给班主任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自己承担的角色,从容应对,而不能陷入事务中,迷失工作方向。
审视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班主任的基本角色有下面几种:
“因为爱,所以我们爱”——爱的传播者
爱可以温暖每一颗心灵,爱可以拯救每一个灵魂。在班主任工作中,“爱”是亘古不变的主题。班主任不仅应该是爱的使者,更应该是爱的传播者,在孩子的心中播种爱的种子,并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接受爱的同时,并能自觉地将爱传递给周围的人;也正如一位教师所说,因为爱,所以我们爱。
“老师,我想叫你一声妈妈”——班妈妈
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情感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我们在这个时候还扮演着“班妈妈”的角色。孩子穿戴不整齐,我们要帮助他们整理;孩子不会午餐,我们要帮助他们用餐;学生摔倒了,我们要哄他们别哭;学生不会拖地,我们要手把手地教;学生的不良习惯,我们要帮他们改正……日久生情,孩子们常常会说:“老师,我想叫你一声妈妈。”但是,“班妈妈”的角色不仅仅是“服务”,更要教育,在服务学生中教育他们学会自理,懂得这样做的道理,养成好的习惯。
“老师,我想给你说句悄悄话”——知心朋友
有时,学生会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和烦恼告诉老师,以宣泄心中的情绪,求得老师的指点。有人说,当学生对你说出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因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有难言之隐向你倾吐时,无形中你已经扮演了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的角色。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全面地、出色地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实不难,我们只要尊重学生,蹲下来看学生,不摆“教育者”的“架子”;只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只要经常跟学生推心置腹地、朋友般地谈心,了解其学习、生活、思想的真实状况;只要学生有困难时,主动为他出谋划策,助他一臂之力;只要遵守约定,为学生保守秘密;只要豁达大度,宽容学生,给学生认识错误、弥补过失的机会;只要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让学生“以长扬长”……学生就会对老师无话不谈,就会把老师真正当作知心朋友。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灵的守护者
马克思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孩子的成长归根到底是身心的成长,身体的健康成长固然重要,而心灵的健康成长才是关键。小孩子的心灵像水晶一样纯洁透明,像幼苗一样稚嫩鲜活。我们的角色就是孩子心灵的守护神,守护好每一颗心灵,给他们美好心灵的幼苗施肥浇水,让阳光照耀它,让雨露滋润它,让每一颗童心活泼开朗、自信大方、快乐地成长;我们还要给他们的心灵遮风避雨,防污除虫、治病疗伤……做一个称职的“心灵守护者”,应该铭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以心灵感动心灵、以情感沟通情感、以人格塑造人格,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够真正走入学生心灵,产生有效的教育影响。
“我们向你看齐”——领头羊
“领头羊”不仅是走在“羊群”前面,为“羊群”带路,朝正确的方向走,而且自己就是“羊群”中的一员。在学校里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篮球打得好的班主任,他班上的学生一定喜欢打篮球,校园里常留下师生在球场上奔跑的身影;一个爱好文学的班主任,他的班上一定有一批能干的小作家,班级里的“文学园地”办得最为有声有色……这就印证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而这些班主任扮演的正是“领头羊”的角色,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班主任,向班主任看齐,跟着班主任走,师生一路结伴而行。这正应验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的话:“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让我们的班级富有魅力”——班级文化设计师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力和影响力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是能够深入到学生骨子里的,因此,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让我们的班级富有魅力”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班级文化设计师”是班主任的重要角色。除了班级目标、班规班纪、管理机制、竞争机制、教室美化、活动开展等显形文化外,班主任要把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等的营造上,使每一个班级成员都受到熏染和浸润。
“老师,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评判者
班主任虽不是班级管理的权威,在学生心目中却有着较高的威信,这种威信常体现在他的“裁判”角色中。
学生之间常会发生一些冲突和争执,“老师,XXX和XXX发生矛盾了”;“老师,你来评评理”是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听到的话,班主任这时就好比一个裁判。事情处理的结果不但会影响当事人,还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裁判”,“判”出个结果了事,更要“评”,通过评说,引导学生认识到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帮助学生建立起认识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和正确的价值体系,这才是班主任“评判者”角色的本质属性。
“老师,请你给我支个招”——家教顾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家校沟通”,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桥梁”。现代教育语境下,仅仅停留在“开好家长会”、“做好家访”、“开展亲子活动”等沟通层面已经不够了,在家长心目中,班主任是教育的专业人士,遇到教育的棘手问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请老师支个招,比如:“孩子的坏习惯怎么纠正”,“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孩子与我发生冲突了怎么办”……还有一些家长,有教育的热情却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这都需要班主任的“专业建议”,因此,班主任的角色要从“家校沟通的桥梁”延伸到“家教顾问”——为家长的教育困惑解疑、支招,和家长共同唱好学校内外教育一台戏。
随着教育的发展,班主任的角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形态,是一个多元角色的混合体。但是,这所有角色都指向同一个身份——教育者。所以,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负载教育意义,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具有教育性,这是必须时刻谨记的。
新课程班集体建设对班主任角色的要求
毋庸置疑,新课程下的班集体不再是一个无奈的被制造者,因为班集体中的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体,他们每个人都有了更多自由发展的权利和空间,有了“成为他自己”的要求和选择。新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改变了班主任的教育生活。它使班主任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从教育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
一、新课程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角色分析
今天的班主任,是接受一定社会委托并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专业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社会赋予了她很高的期望,其角色内涵愈显丰富与多元。
1、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第一责任者。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工作的的重要时空。作为教育班级学生的主任教师,毫无疑问,班主任教师与非班主任教师相比,其突出的职能就是还必须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正所谓,任重而道远。过去这样,今天更是如此。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频率最高,影响最大,与学生的关系最密切。可以说新课程中班主任角色是最能体现全方位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的角色,所以,每一个班主任理应对自己所辖的一个班的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学生素质和班集体形成与发展承担起首要职责,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起第一责任。理应将工作职责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以自己的全部精力爱护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如班华教授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在现实生活中,更多、更好地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是班主任,更多、更好的关心学生精神生活、精神发展的也是班主任。”
2、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精神提炼者。
我们知道团队意识、团队精神是每一项事业、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就应是一个团队。它应有自己鲜明的团队精神,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班级精神。这种团队精神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反应,是一种班级文化氛围、一种班级精神面貌,是一种看得见、感知的班级精神气息。良好的班级精神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和巨大的影响,就能保证班集体建设的正常开展。反之,一个班级群体不能形成团队,建立不起一个真正的共同愿景,就犹如一盘散沙,自然就不会有统一行动,当然就不会有战斗力,不会具有生命的活力。所以班主任作为班集体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理应引导、发掘班级群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纠正、培育、提升、弘扬等步骤,帮助全班学生总结提炼出本班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与精神面貌,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并准确预测班级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点滴做起,与班级中每一位学生共同打造独具个性的班级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班级的精神,深深扎根于学生中,成为全班学生自觉遵守的信条,并以此指导建设班集体。正如班华教授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班主任要:“具有建设富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的能力,发展积极的班级精神,形成有特色的班机文化。学会在班机文化中创造中发展学生。”
3、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资源开发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与关注。在班集体建设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班集体建设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是班集体建设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看到成功开发班级中各种服务岗位资源,可以培养学生个人对班集体的热爱、责任、义务和集体荣誉感;成功开发班级软环境资源,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功开发同学间信息交流资源,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开放的情感空间……所以一次突发事件、一次竞赛活动、一次爱心捐助、一次评比落后、一次师生矛盾……都可成为学生一生的重要经历,都可能让学生终身难忘,成为一种永久的力量,这段生活的质量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班主任理应成为一位成功的资源开发商,以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并不断开发和利用班集体建设中大量、开放性课程资源,整合班集体教育力量,从而创造更为广阔、多样化的、快乐的、高质量的班集体生活,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正如班华教授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班主任要:“善于拓展班级育人空间,依靠学校领导、社区领导,使班级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整合一致的教育合力。”
4、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病理分析者。
教育的使命是使学生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人,而健康的人需要在健康的生活体验中培养。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是为全班学生健康发展服务的。而今天意义上的健康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仅有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康,而没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也谈不上真正的健康。正如班华教授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精神关怀是班主任教育劳动的核心内容……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我们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存在着年龄、性别、学习、思想、心理等诸多差异。因此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不可必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小问题”,作为班主任,自然又担当起病理分析师之职,义不容辞地需要及时分析这些教育中的“病理现象”,并做出准确“诊断”开出“良方”加以“治疗”。否则等到“小病”变“大病”,“小问题”成“大问题”,那么它所导致的不仅是学生的身心疾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活动,同时还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品德发展和正常的社会性适应,这在客观上必然会给社会、学校、班级、家庭和学生个人造成消极后果。所以班集体建设中的“病理分析”、“病理诊断”、“病理研究”尤为重要。
5、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高级指导者。
可以说班主任的工作成败直接影响着本班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每个学生走进学校、走进班级,都是带着教育的期待、对成长的渴望而来的。每个学生都把自己的班主任当成一本活的书,或者说在学校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是把班主任当作书来读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需要的地方都能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帮助。包括给予他们个体或群体所需要的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交往指导、人格指导、心理指导、活动指导、家教指导等等。然而一个班主任所面对的,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十来人,而组成这个群体的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独立性,他们求知、求新、求异、求奇,对班主任的要求各不相同、希望也不相同,使得班主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所以,班主任惟有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一个全能、高级指导者,担当起学生的“学习顾问”、“精神支柱”、“行为榜样”、“沟通桥梁”、“维权代理”……与学生建立起理解的、友好的、合作的教育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审美,才能促进每个学生追求生动、活泼、主动地成长。正如班华教授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一文中指出:“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等。”
二、新课程班集体建设对班主任角色的专业要求
综观上述,班主任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新课程对班主任来说最重要的是角色的变化。新课程班集体建设中的班主任角色是一个多样化的复合体,他综合体现于班主任的观念、道德、学识、素养和行为中。上述的几种班主任角色也非班主任角色的全部。班主任角色的定位也是相对的,可以融于一体,也可有所侧重。关键在于班主任根据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根据不同的教育任务,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
故此,正如班华教授所告知我们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胜任班主任的,也不是任何一个班主任都能体验到班主任劳动的快乐和幸福的。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要胜任班主任的教育劳动,就需要逐渐地走向专业化。
班主任专业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新课改的必然,班主任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样,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让新课程班集体建设对班主任角色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1、学会关注师生的情感沟通,有情才有教育。
班集体建设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系统工程,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双方都是有血有肉的各具特点且有丰富感情的人。因而,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必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关注师生的情感沟通,舍得情感投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课间与学生相遇,问候一下学生的学习情绪、生活情况、身体状况等等,随时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把他放在心上;经常留出足够时间去耐心听学生讲述,给学生一个宣泄内心苦闷和烦恼的机会,朋友似的交流足以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课间与学生一起跳跳绳、踢踢毽、打打球,一起聊聊网络游戏,更不防有选择地公开一点自己的“秘密”,“披露”一点学生感兴趣的“我”,给学生增加一点“透明度”,全无班主任的架子自然深得学生的喜欢……是的,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电话、一次网上聊天、一篇周记……都有可能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渠道。但如果一个班主任总喜欢高高在上,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那么即使有了最快捷最畅通的沟通渠道,学生也不敢、不愿、不会去与班主任沟通交流的,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又谈何建成?所以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不仅仅是老师,也是学生的学生;学生不仅仅是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学生才会真正地把心交到班主任的手上。真所谓:沟通从“心”开始。
2、学会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让爱不再寂寞。
新课程倡导“让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要求我们抛开以牺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为代价而换取的功利性教育。传统的关注“考试学课成绩”的教育不仅无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无助于社会的发展,相反阻碍、有害于学生个体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我们的班主任时常“爱你没商量”,走入“师爱的误区”,结果“我爱的人他不爱我”。所以新课程要求作为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的班主任,在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同时,更应从学生合理、正当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班主任要敢爱,更要善于用好情。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立思想和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每个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此班主任应学会精神关怀,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感受,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于是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关注他们在班集体里是否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困难时能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犯点错误能不能得到他人的谅解;关注他们的才能是不是得到了发挥,潜力是不是得到开发;关注他们的快乐有没有被剥夺,他们在班级里是不是感到幸福……同时更要用崇高的品质与境界去引领学生如何做人,懂得并学会人与人之间彼此要尊重与信赖,彼此要理解与关心,彼此要接纳与肯定;还要带领学生共同营造一个能让他们获得激励和赏识、满足和愉悦的“精神家园”……真所谓,“真诚才能到永远”。
3、学会关注学生的道德学习,把握教育智慧。。
传统的德育往往总按成人的要求来要求学生遵守诸多的规范,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其中自然少不了“道德说教”。问题是道德说教未必有效。新课程从“教育服务”理念的角度对今天的德育工作重新进行了审视,由此得出:学生是可以学习道德的,并且学生是应该自主地学习道德的,德育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学习道德的教育。正如班华教授所说:“从班主任的劳动内容说,班主任的专业劳动主要是引导、帮助、促进学生德行成长和发展的。”开展“规范少年”评选活动,既作为一种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的奖励,更是作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源泉,从而激励了更多的学生。此举中没有了道德说教,有的是道德认知的激活。开展“小红帽”服务行动,学生贡献了自己的劳动、智慧,同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主体验,并从中衍生出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完美的欲望和良好德行的自律需求。颁发“友情提醒单”,既让学校常规评比变得“人情味”十足,也让孩子们得到了一次自省、自律的机会;既增强了评价的导向、诊断、反思和激励功能,促进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也帮助孩子们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最终养成良好习惯……关注学生的道德学习,正是要求班主任从学生应有的道德要求出发,尽量顾及各个学生道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意愿,尽量顾及各个学生行为的内在动机和自我实现。它主要不是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教育”而听话和行动,而是教师随着学生的“学习”而“教育”。班主任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学习道德。真所谓:“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
4、学会关注教育的服务细节,提高教育品味。
一个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单纯又复杂的、充满矛盾极具个性的教育对象,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对他们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育无小事,事事关教育。教育,不能忽视细节。在今天,在我们已经深深牢记“为学生服务”是每个班主任的工作宗旨的时候,我们应积极关注每天在我们的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都会面临的许多千变万化的教育教学细节,这些细节就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中,就在我们的班级常规中。学生在校生病了,班主任会第一个带她上医院;一个生病的学生三天没来上课了,班主任老师便会上门补课;教室里,班主任带领学生们种植了小花小草;教室里,设立了卫生岗位责任制,班主任与学生人人有责;某生调皮好动,多方教育也无效,班主任设立了“优点本”,要求他每天为自己写下一条优点,这样的方法果然很有效……教育就是服务,就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在我们具体、点滴、细微的态度和方法上,体现在学生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里。关注教育的服务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就是要我们把对学生更多的、更丰富也更直接的精神的关怀、熏陶与培养,放在无数的细节和无数的“小事”之中;是要我们敏锐地感受班级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灵活地把握班级教育的时机和调节教育的行为;机智地处理特殊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复杂问题……真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
谈班主任角色的六种意识
班主任作为学校班级的教育者、管理者,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职责。班主任的工作又有别于普通教师的工作,普通教师仅仅从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出发,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而班主任既要承担普通教师的职责,又要协调和利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和资源,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于学生的未来。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除了必备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智能素质之外,还必须具备六种意识,即: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科研意识。
一、学习意识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对班级、对学生的了解必须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在各种问题和矛盾的交织中,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了相互间的交流,学会了工作方法的创新。作为班主任应有正确的学习观,有善于捕捉学习的环境的意识。平时既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自身的修养,又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始终抱着一种谦虚好学、诚恳待人、求实上进的学习态度,通过长期的积淀,其师德师风修养一定能达到较高的境界。
二、创新意识 班主任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班级组织的建立到各种计划活动的策划都是创新的过程。但是当我们的工作开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可能会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出现原地踏步、停止不前的状况。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班级工作难以形成新的局面。由此看来,作为班主任老师,在已取得的各种成绩和荣誉面前,要善于捕捉新的目标、新的热点问题,创新思维,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环境,使我们的班集体和学生持续地充满活力。
三、超前意识 班主任在执行和落实学校的计划和任务的同时,应该打破思维框框的限制,在领会学校德育工作的精髓之后,酝酿新的工作思路,策划新的活动,意识前位、思想超前,形成班级活动内容新颖、特色鲜明、教育效果超前,让同学们在意识超前的环境中得到享受和锻炼。
四、竞争意识 学校开展班级工作的评比就是一种争当先进、互帮互学的良性竞争,是对班级工作开展的效果的一个综合评价,也是评价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客观的工作环境中,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会调整、学会创新、学会谦让、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学会纵览全局。将竞争的意识通过班级学习和活动的形式,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构全他们健全的人格。
五、风险意识 炒股有风险,炒彩票有风险,班级工作的开展同样存在风险。我们在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时要承担失误的风险;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承担安全的风险;在教育创新的班会活动中要承担教育失误的风险。如果我们的工作一切只追求平稳,怕担风险、怕担责任,我们的工作难有起色。只有树立全面的风险意识,有勇于承担责任、纠正错误的决心,我们的工作才会有生气、有活力,有创造的韵味,有失败中的思进,有成功的喜悦。在挫折与成功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全的健康心理。
六、科研意识 班主任的工作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的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有鲜活的工作对象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她为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积极寻找科研的素材,确定科研课题,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调研活动,开展一些专题性的研究。较强的科研意识能带动科研工作的开展,而重要的科研结果又可以指导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使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内容和范围更丰富、更健康、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提高了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班主任角色的六种意识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整体,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班主任老师要重视自己工作意识的培养。
班主任的九种类型
迄今为止,我很少见到给班主任分类的。行政人员、专家学者们在指导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统而言之、总而言之,好象他们的指导语对一切班主任都适用。这完全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不符合“分类指导”的原则,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这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工作研究长期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分类是科研的基本方法,不分类是很难深入研究的。
给班主任分类很困难,我大致上是按其工作的基本风格(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和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来分类的。
1.“班妈”型。
这种班主任主要靠“爱心”来工作,他给自己定位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的“准妈妈”。其中自然是女老师为多,但也有一些男老师情愿做“班妈”的,这与传媒铺天盖地的“爱的呓语”有关,也与学校教师女性优势的影响有关。
这种班主任总是把“爱”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爱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诉诸感情,求助于“爱”。他们活脱是一位“亲妈”,眼巴巴地盯着一帮儿女,喜怒哀乐搅成一团。师生关系类似亲情关系。
这种班主任领导下的班级,其班风是情绪性的,一切都围绕师生关系旋转,各种活动均靠“爱”来推动。如果弄得好,班级会显得很团结,多数学生与老师的感情保持一致,听老师的话。但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极难做到绝对平均分配,其中不可避免要夹杂教师个人好恶,所以这样的班级里,学生之间常常会发生争夺班主任之爱的矛盾,类似兄弟姐妹争宠。若遇到一些对班主任的爱不领情的学生(个性如此),这个班就可能弄不转,班主任会很寒心,无奈之下,他就有可能转而求助于“严格管理”,把手中主要的武器“爱”换成“权力”,于是他就变成了“官员”型的班主任了。“官员”型班主任与“班妈”型的班主任,常常互相转换的,常常是混合型的。
“班妈”型的班主任,小学为多。这种工作姿态,学生年龄越大越不灵,因为教育学生的过程并不等于爱学生的过程,教育的含义要比“爱”宽阔得多,深厚得多。
对这种班主任,应该告诉他们,爱当然是需要的,但班主任工作主要靠爱是不行的,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技术,而爱,不能算专业技术。学生家里已经有一个妈妈了,如果学校的作用只是给他增加一个妈妈,那也太不够了。这种班主任急需补“教育科学”的课。
2、“班官”型。
这种班主任主要靠“监督检查评比”等 管理方式来工作,他们给定位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的“上级”,学生的管理者。
他们当然也高唱“师爱”(教师没有不唱“师爱”的,“师爱”是教师胸前的徽章),但心里真正相信的却是严格的管理。这种人往往热衷于制定各种条条框框,热爱指标,喜欢板上钉钉的要求。他们早来晚走,不错眼珠地死盯着孩子,高密度地使用赏罚手段。这种老师摆出的是一副和学生拼到底的架势,学生没奈何,只好就范。于是各项工作井然有序,颇见成效。
“班官”又可以细分。比较公正的是“清官”,偏袒“好学生”、偏袒家长有势力的学生为“昏官”;恩威并施、表扬批评兼用的是“好官”,一味批评惩罚请家长的是“酷吏”。“班官”们的形象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时看起来像经理,有时看起来像警察,有时看起来像法官,有时看起来像救火队员,有时看起来像牧师,偶尔也像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但其头顶上总是隐隐约约有一顶乌纱帽。这是他们的主要角色认同。
恐怕我们得承认,这类班主任比例是比较大的,无论在中学还是小学。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也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上级导向有关。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安排工作、评价班主任,基本上是把他们当成一个行政单位(班级)负责人来对待,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教育专业人员来对待的。上级反复强化行政思维,不可避免地加深班主任的“官员”意识,虽然班主任只是一个不入品的芝麻官。经验告诉我们,官阶低不等于官气小,据我观察,有些老师官僚气味还是挺浓厚的。
鉴别“班官” 型班主任的主要办法是询问学生感觉。如果班级学生的多数都觉得班主任首先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是领导自己的人,师生关系的主轴是上下级关系,那这位班主任就基本可以认定是“班官”型的。
“班官”型的班主任有不少人完成上级任务很出色,甚至被评为优秀教师,但他们的工作有很大弱点,管理压倒教育,管理代替教育,没有深入学生灵魂,教育的效果往往是表面的。而且由于学生一代比一代难缠,他们的管理正受到越来越大的阻力,有人甚至已经穷于应付、束手无策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酿成教育突发事件(学生自杀,教师对学生施暴,学生或家长对教师施暴)的班级,往往班主任就是“班官型”的。这道理很简单,官僚主义最容易激化矛盾。
这种班主任,急需转变角色意识,他们要明白,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专业人员,而不是“管人的人”。
3、鼓动家型。
这种班主任主要靠“煽情”来工作。他有个人魅力、知识和才能,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要做学生喜爱和钦佩的人。
他们性格外向、热情四射、口才上乘、有一定表演才能。他们凭三寸不烂之舌,能把学生一会说哭了,一会又说笑了。如果你能引领学生的情感,当然你也就能引领学生的行动,于是我们就看见他的学生常常热泪盈眶地追随在他们后面,像被催眠一样。他们和学生的关系,有点像歌星与粉丝的关系。
这种班主任往往能把工作做得很好,班级带得有声有色。这种人在班主任中比例很小,因为不是每一个班主任都有他们这样的鼓动才能的。他们的工作经验,别人也很难学习,因为往往带有很强的个性。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们带过的班,别人不大好接,一旦后面的班主任才能不及他,或者个性差别很大,学生就可能抵触。
不过我觉得这种工作风格无可厚非。我希望校长们不要打击他们,不要非把他们的个性“磨平”,应该允许他们发扬个性和个人魅力搞好工作。当然,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注意提高工作的科学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原是可以很好结合的。
鼓动家型的班主任和“班妈”型的班主任都诉诸情感,他们之间的区别是,前者的情感诉求更宽阔,不限于母爱和亲情。
鉴别鼓动家型班主任不难,因为你和他接触不久就能感到他的鼓动才能(语言感情强烈,表情丰富,动作夸张),而他的很多学生看他的眼神都是燃烧的。
4、领袖型。
这种班主任主要靠活动来工作,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带领者”,“组织者”,“统帅”。
他们是鼓动家,更是组织家和活动家。他们的拿手好戏是不断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地活动。在活动中凝聚集体,在活动中形成正确舆论,在活动中冲刷存在的问题,用活动裹挟差生前进。他们领导的班级往往充满生机。他们与学生的关系有点类似政党主席和党员的关系,主席一声令下,党员鱼贯而上。
领袖型班主任负责的班级,一般都是优秀集体,班风往往有明显特色,班级凝聚力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强,集体温度高,这在比赛中尤其表现得鲜明。
领袖型的班主任与官员型的班主任都强调行动,二者的区别是:前者侧重“发动”群众,而后者侧重“管理”之。
这种班级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个性可能受到压抑。这种班级往往非常强调“齐心合力”、“步调一致”、“为集体争光”、“不给班集体抹黑”,当一切都从集体出发的时候而且一集体为归宿的时候,教育培养学生个性的任务就会被淡化甚至遗忘,于是班级的性质就变了,与其说它是一个帮助每个学生成长的“花园”,不如说它是一辆冲向特定目标的“大轿车”,而手把方向盘掌握目标的则是班主任。
鉴别这种班主任的方法是,你和该班学生聊天,如果发现他们说话几乎都是一个调子,甚至使用词汇都比较统一,而且大家谈的常常都是集体的目标,较少说到个人感想。那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位班主任是领袖型的。
5、导师型。
这种班主任主要靠思想影响和人格魅力来工作,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学生人生的指导者。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个性非同一般,人格魅力过人,有特殊思路,会用班干部。他们能把学生迷住,甘愿为老师赴汤蹈火。
他们的威信往往高到令学生“迷信”的程度。这样,他们就可以摆脱一些俗物,很多事情只要“运筹帷幄”,甚至“遥控”就行了。
这种班主任是有思想的,他们对人生,对自己的成长之路有相当深入的反思,而且往往认定自己的成长之路值得推广,于是他们就有意无意地在学生身上复制自己的成长过程,推己及人。他们和学生的关系有点类似教主与信徒的关系。
指导人生当然是很好的,这是班主任的份内工作,学生崇拜老师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老师肯定有值得崇拜的地方。问题是,如果这种崇拜形成某种狂热,导致迷信,导致排他,导致封闭,那就对学生成长不利了。班主任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成长平台,对学生成长的大方向做正确引导,而不是过于具体地为学生设计成长路线,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这种班主任人数极少。有的会成为知名教师,有的则可能被排斥(因为他们特立独行)。鉴别这种班主任不难,如果能和他本人接触或读他的著作,你会发现他的想法做法与众不同,且坚信自己正确,而和他的学生接触,你会发现他们比较会思考,但往往是沿着老师的思路,用老师的习惯语言,而且对老师无限信仰。
6、科学家型。
这种班主任目前也极少,我希望多起来。
他们主要靠科学来工作,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方案。对他们来说,学生不但是朋友,而且是研究对象。对他们来说,工作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是研究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对他们来说,自身也是研究对象,他们很注意经常反思和梳理自己的思路。
对这种班主任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他在关心学生成长的同时关心自我实现,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超越自我,如果学生变了而他自己没有变化,他对这种“成绩”是不满意的。班主任工作在他们看来是一群年龄小的人和一个年纪大的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影响,很难说是谁在“教育”谁,只不过因为职务关系,因为年龄、知识、经验的某种优势,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稍大一点而已。
他们与学生的关系,类似成人与成人的朋友关系,温暖,理智,平和。
如果我们见到这样的班级,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老师尊重而不迷信,师生和谐而不统一。学生并不刻意和老师保持一致,但是也不刻意和老师唱反调,师生都遵守共同的人际关系规则。这种班级不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但是也不会突然分裂,它在动态中实现了稳定。这是一个个独立的人的自由联合体。在学生的心目中,这种班主任是个普通人,但是学生比较喜欢听他的建议,因为他热心而少干预,指导而少控制,而且富有智慧。
这种班主任有没有弊端呢?有。我相信他们在现行体制中不大容易被评为“优秀”,说不定他还会遭到一些非议,比如“管理不严”,“迁就学生”,“集体主义教育不够”,甚至“不负责任”。另外,这种班主任的态度十分冷静,或许对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大适用。教育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情感色彩还是浓一点为好,这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
上述六种类型的班主任,虽然各有弱点,然而总的说还都是值得肯定的。完美的班主任并不存在,我们应该允许甚至提倡各种类型的班主任自由竞争,这样才有生气。
但是下面几种班主任情况不同,基本上不能肯定,这是一些不合格的班主任。我们也许无法杜绝其产生,但应竭力减少之。
7、“维持会长”型。
这种班主任其实就是在那里维持局面而已,他们主要靠权力和空洞说教来工作,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的机械执行者。他们治班,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无一定目标,无一定政策,完全跟着学校的检查评比走,学校让抓什么就抓什么,学校没抓什么就不动。班里出了事,应付一阵,挡过去就好,不求根治。对学生不甚关心,对工作谈不到热爱,有点成绩高兴一阵,并不总结经验,以利再战,遇到挫折埋怨一阵,并不接受教训,下次还这么办。有时候这种老师也显得很忙碌,但一是被动,二是不动脑筋,他们在瞎忙。
这种班主任如何鉴别呢?你和他们谈话,就会发现他们往往一问三不知。比如你问该班学生家长的职业结构,他会说“没统计”,你问该班有多少学生非正式小群体,他会告诉你“不清楚”。他所掌握的,除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评比分数之外,就只有他耳闻目睹的学生最表面的言行。你和学生接触,就会发现班主任没有什么威信,学生对班级前途茫然,班级归属感和荣誉感很差,好象大家都是过一天算一天,维持而已。师生关系是冷淡的,甚至是陌生的,有点像路人。
班主任为什么只能充当“维持会长”呢?有的是缺乏责任心;有的是根本不愿做教师,迫于生计勉为其难;有的是家庭等个人问题缠身,无心工作;有的也曾经满怀热情,但屡遭挫折失去了信心;有的则是能力不够。责任心缺乏的,应该教育;根本不愿做教师的,应该劝其另谋职业;家庭等个人问题缠身的,应予以具体帮助;屡遭挫折失去了信心的,应该给具体的指点;能力不够的,可以考虑安排其它工作。总之,让“维持会长”们继续“维持”下去,师生都受罪,必须早日加以改变。
8、“寨主”型。
这种班主任很厉害。他们主要靠权力和权术来工作,给自己的定位是“寨主”,“我的地盘我作主”。他们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吐个吐沫就是钉,压制不同意见,专门照顾“自己人”,其作风是专制主义的。当然,对外他们也会打着“民主”的旗号,还声称自己特“爱”学生。
如果学生年龄小,如果该班学生比较老实,或者班主任有一定能力(有的教学还有一套,有的善于煽动,有的善于指挥,有的嘴像刀子,有的动手打人,有的善于利用学生之间的矛盾),或者班主任善于讨好校领导而有后台,则他们的工作也会有些“成绩”,有的甚至会被评为“优秀教师”。但他们的工作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占山为王”。他们和学生的关系,类似“寨主”和“喽罗”的关系。
怎样鉴别这种班主任呢?你一接触这种班级班,就会感到怪怪的,有点神秘,学生好象都不敢说话,要说什么话也是先看班主任的脸色,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这种班级对外封闭,像一个独立王国,像“都市里的村庄”,那里有自己的规矩,一切都听“大当家”的。
“寨主”型班主任还是有一些的,有的还在得势。我主张有关领导及时发现之,换掉他们。他们人性有重大缺陷,或者心理不健康,而且比较难以改正。他们往往对学生心灵造成很大伤害,有的甚至会酿成校园暴力事件。他们不适合做班主任。
9、“书生”型。
这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新当班主任。他们只是从书本上学了一些理论,完全没有教育实践经验,甚至缺乏生活经验。班主任到底靠什么工作,该扮演哪些角色,他们全不知道,单凭一股热情就干起来了,而且往往以为自己的理念是最新的,自己的办法是最先进的,自己的理想是最崇高的。民主,自由,和学生做朋友,等等。当然这肯定碰钉子,他们会发现学生虽然和自己关系还不错,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多大进步,教师说话学生不听,班级失控。慌乱之中,他们就会去请教老教师。老教师告诉他:“你那套不行!”教他几招,他就渐渐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幻想,变成“现实主义者”了。很多今天的老教师当年都有类似的经历,好象老教师的今天就是青年教师的明天。书生气少了,理想和改革的锐气也没了。
所以,“书生”型班主任是临时的角色形象。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思路容易走极端,从这个极端摆向那个极端。开始热情而忙乱,找不到路又茫然,或者会十分焦虑,心灰意冷。
对这样的青年教师,一定要保护他们的热情,同时很具体地加以指导,不要让他们因实践失败而轻易怀疑正确的理论,也不要让他们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要帮他们把正确的理论变成可操作的办法,逐渐学会当班主任。不应该片面强调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应该强调互相学习。老教师而保持青年人的天真和热情,不断超越自我,新教师而脚踏实地不虚浮,切切实实搞研究,这两种人,才是教育的希望之所在。
上面,我把班主任分成了9类。这种分类法,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样单纯的类型,一般都是复合型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可以看出一个班主任的主要倾向和主要色调,这对于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和班主任的自我认识,很有好处,否则模糊一片,就很难有针对性地思考了。知己知彼,才能取胜。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这9类班主任,目前在班主任中各占多大比例?我没有确切的统计,各地各校情况也不尽相同,只能凭经验和感觉谈一谈。据我看他们的比例,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可能是这样的:
2 (班官) > 1(班妈) > 7(维持会长) > 4(领袖)> 3(鼓动家) > 8 (寨主)> 9(书生) > 5(导师) > 6(科学家)。
班主任的十种能力
一、谋划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营班级也是这样。班主任作为一班之最高统帅,应常思量,细审视,辨分明;确定思想,把握方向;分解思路,引领指导;突出落实,履行职责。确立一个核心思想,始终贯穿到各项活动中;制定一个长远规划——三年或六年,明白要达到的目标;分解六个或十二个短期计划,具体落实到每学期甚至每周做什么。谋划时,将班内的具体活动和学校的常规要求结合起来,用确立的主线贯穿起来,围绕主线做文章,有条不紊,分条缕析,自己清楚,学生明白,利于执行;谋划时,把班主任自己的情况与本班实际结合起来,以能落实为最高准则。施实过程中,边实施边修整,边补充,边完善。谋划后,公布于众,自我施压,以不至于半途而废。
没有谋划,就等于没有目标,学校布置什么,班级做什么,犹如墙头草,随风容易倒,形不成独立的、有特色的班集体,班集体的凝聚力也会受损。
二、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特别是网络进入生活之后,知识、信息传输驶上了高速公路,学习的方式方法及手段发生了极大变化,眼界开阔,思维模式大变革,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物质决定意识,观念决定方法。过去的孩子需要一杯水,老师有一桶水即可;后来孩子需要一桶水,老师有一眼井即可;如今孩子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懂得越来越多,所需越来越丰富,作为老师,怎么办?恐怕就得学习如何打水井了;这还不算,更要去找水源。不是有这样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看来唯有学习,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思想,优化结构,吸纳最先进的优秀文化成果,惟有如此,才能满足孩子,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学习内容,不仅是专业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信息技术等,还要猎取企业经营、名人传记、历史知识、智慧故事、法律、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杂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学习时,要琢磨如何利用时间,琢磨采用什么方法最有效,琢磨利用何种手段最优化,不断学习,总结,提升,再把知识、道理、方法传授给学生,岂不更好?爱学习的老师肯定教出会学习的学生!
著名心理学博士施瓦特说,只要你每天晚上在临睡前给我15分钟,我保证让你一年之后便会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原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也说:人,每天读书10分钟,20年之后,判若两人。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提升品味。在学习上要舍得投入——时间、精力、钱财,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三、研究能力
要研究与工作相关的领域,比如,教育规律,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就一个学生展开研究,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就某一活动展开研究,组织、实施到新的发现;还可以就某一事情进行观察思考,看其表象,透其本质,根源在哪里,利弊是什么,如何扬利祛弊,等等。
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要做探究者、引领者、实践者,如果没有一点研究的精神,没有一点研究的兴趣,没有一点研究的能力,自己就不会有独到见解,就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不会成为新课改的开拓者,那么,更谈不上发展了。
要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民主政治的前进历程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对学生学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许多人讲,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了,难管理了,思想复杂了,为什么?这就要探索。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我们自然也不能回到过去,面对现实,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当好班主任,不断改造教育环境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吗?
四、反思能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省,就是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思考今天的自己,解剖自己,以夯实自己。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在开业启事中写道:“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写千字短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名师)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朱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道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教育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育反思对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所以,无事便思有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矝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
反思要做到以下几点:
及时——对每天的工作,一回顾,一总结,一记录。这样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发现自己教育教学的光点。
交流——思想相加不等于苹果相加。这样有助于开化思想,活络思维,解除困惑,取长补短,“资源”与人共享。
深入——深入挖掘不留情面,解剖自己不留死角。
五、写作能力
写作,提升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最重要一步。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做人梳理的过程。经常写作的人,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战争年代,枪杆子里出政权;和平时期,笔杆子里出政权。比如,同样一件事,久之,要么消失,要么添油加醋讹传的面目全非;记下来,有凭有据,而且还可以继续完善,流传后代,供人借鉴。
我们羡慕作家的华章,自己却不愿下笔。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虽然写东西是很不容易的,费时间,费心神,还得耐得住寂寞。只要拿起笔,写什么?想什么就写什么,胡思乱想,胡写乱画,隔一会儿或一段时间,你就会突发灵感,文思泉涌,洋洋洒洒数千言,并不是难事,关键在于要强迫自己静心。回想一下中高考时,咱们是如何写作文的,恐怕就不觉得难了。逼自己写,每天写一点,开始100字,循序渐进,200、300……,天长日久就不困难了,日臻成熟。把你的见闻,学生的成长,教学所得,读书体会,等等,不一而足,只要肯用力,一定有收获。
有人说,写文章应该有灵感,这不差,灵感来源于三种情况:一是常说的突发奇想,一发而不可收;二是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忽遇一事一物,触景生情,豁然开朗;三是被逼无奈,搜肠刮肚,左思右想,大有开始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到后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用另一种方式来写,兴许你有兴趣,那就是建博客。在自己的小田地里寻找乐趣。当看到自己的文章或图片被博友们阅读、评论、加精时,当看到博友们鼓励的留言时,你的心里定有波澜?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层一层荡美纹。立即行动起来吧,等我们老了,看看自己的博文,同事同学的图片,回想自己一生的历程,岂不是幸福美哉!
六、口语表达能力
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班主任,就应是一演讲家。班主任必须研究语言的运用,研究口语的表达。一言一句总关情,一言一句鼓人心。多积累素材,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多锤炼语言,才能文明得体。学演讲的技巧,比如语调的把握,态势语言的应用。或娓娓叙来,或激情高歌,鼓励人,感染人。不仅如此,还要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追求。“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是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的,更不可能当一个好班主任。
学生就是老师的影子,送走一班学生,要在学生心田播撒阳光与希望,播种理想与信念,让梦想起飞不仅靠行动,还要靠语言。
七、协调沟通能力
班主任,上有学校管着,学校工作要不打折扣;下有学生盯着,要以身作则,民主公正;中有学科老师连着,师生关系还要照应,穿梭其中,要游刃有余,还真不容易!稍有不慎,再来一个家长闹校,那更是闹心的事。
一个人的协调能力与他的事业成功有很大关系,作为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上下沟通,老师信任,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产生强大的合力。
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功夫:首先讲诚信,诚信是立人之本,行事之源,特别是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尤为重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犹如“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说到做到,不欺骗人,说话就有分量,遇事好处理,诚信是协调之本。其次,正直公平,其身正不令而行,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第三,宽容豁达。容人,让人,不计较;说话得体有分寸;背后不议论,更不搬弄是非。第四,机智幽默。机智,能使人摆脱尴尬,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幽默,是一种艺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让人发笑,增加魅力。第五,乐于并善于助人。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与人同甘共苦,就会赢得对方的合作与帮助,从而营造更好的人际关系。
八、教学能力
班主任都承担着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有助于师生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树立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望。如果你有高超的教学能力,那么,在学生的心目当中,你就是无所不能的神,他们钦佩你、崇拜你,这样,学生怎么会不聚首于你呢?试看,哪一个优秀班主任的业务不是叫得响的?
班主任一定要用好自己的身份,肩头担道义,心怀使命感,在新课改教学中作出新的贡献,凸现出自己的丰硕成果。
九、行动能力
班主任行动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班级管理的成败。行动力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执行学校工作的力度,是讨价还价还是不折不扣,是提困难拈轻怕重还是不计较埋怨。第二,独立自主地开展班级活动的能力,班主任不是学校的大喇叭,麦克风,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敢于并擅于开展班级活动是衡量一个班主任工作能力和工作魄力的重要标志。第三,班内事务及班与班之间的事情、摩擦,是用自己的力量谐调处理,还是动不动就上报校方,这是衡量班主任行动力的又一方面。
十、创新能力
创新,是我们事业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历史就停滞不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就是一部创新史?
有一句话讲的非常好,真正的艺术大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汪国真也说过“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所以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
人类最伟大的品质之一便是其创造性。(莫里斯)创新,是班级和学校管理的灵魂。不同的班情,不同的班主任,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方法,造就各具特色的班集体。没有固定不变的班级管理模式,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过去的经验也许会成为今天的教训;别人的方法也许不适合自己的集体,这就要求班主任结合实际,站在别人的臂膀上,探索新的方法与模式,只要肯观察,勤思考,敢质疑,不轻信,不迷信,不盲从,就一定会有新的思想,新的做法,新的发现,这就是创新。
老师们,有一句话说得好:决定今天的是我们,而决定明天的是孩子。所以,每一个班主任身上的担子是很重的,责任是重大的,也是神圣的!把自己的智慧倾注于班集体,用自己的热心、爱心、耐心、一颗平常心、一颗永葆青春活力的年轻心,抒写自己的生活与事业,为咱们初级中学的发展涂上浓浓的五彩!让和谐的光辉照耀着我们。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要实现对本班级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但学生的发展又存在着差异,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集体的基本情况,如总人数、性别结构、生源状况、年龄分布等;班级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好中差学生的比例、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班级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等;班级的其他方面,如学生生活社区环境、学生家庭条件、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等。二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等;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如遵规守纪、文明礼貌、集体观念以及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学生的个性情况,如智力特点、情感意志特点、性格和气质的类型等。
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注意全面性、经常性和发展性。全面性就是要全面地看待学生,既看到学生的优点,也看到学生的不足;既看到校内的表现,也要看到校外的表现。经常性就是要把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充分利用一切场合条件,做到常抓不懈。发展性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既看到学生的过去,也要看到学生的今天,还要预见到学生的明天。
学习活动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学习活动极为丰富,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参照课文中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等相关部分加以领会。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和谈话法及其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的正确运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主要是确定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要观察;(2)要有科学而可行的观察计划,主要解决怎么做;(3)要及时做好原始记录,主要是确保材料的客观真实性;(4)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找到本质;(5)写出结论,对观察作出准确、全面的终结性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材料直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但观察法也有缺点,观察对象和条件难以控制,表面现象干扰大,情境性和主观性因素多。因此,在观察法运用中,对观察材料的分析处理一定要慎重。
2.谈话法
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如果说,观察法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那么谈话法则是通过学生的心里话,有意识地、主动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
谈话法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简单易行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保证谈话取得好的效果,谈话法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2)对谈话的过程有周密思考,如先谈什么,后谈什么,选择什么地点、时间、采用什么方式等,做到心中有数;(3)谈话态度要亲切、和蔼、诚恳,尽量不使学生感到紧张,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4)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地谈话技巧,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5)和学生谈话时,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6)谈话后写出谈话记录,记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利用非正式的谈话形式了解学生。非正式谈话是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有意识地在活动和交往中与他们多接触。由于非正式状态下没有特定形式、地点、时间的限制,学生易于敞开心扉,有利于班主任从中了解学生。
介绍介介绍几种班主任工作方法
要带出一个朝气蓬勃、文明向上的好班级,要教育出一批有个性特长的好学生,班主任既要时时处处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又要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无论要教好书或育好人都离不开“宽松.民主.友善”六字真谛。
一、要认识到教师的才干不仅在于学识广博,更重要的是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的能力。
宽松的环境对任何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很重要的。之于人更应是如此。对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正在学习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孩子,更需要宽松愉快,需要妈妈露笑脸,希望班主任、课任老师宽容厚道。这点体会,做老师的人普遍有之。某生考试成绩59分,老师给打60分,学生那感激的目光兼有内疚的心理溢于言表,这就是对学生的宽松;某生上课打瞌睡,做小动作,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某生一下课就来问课堂上才讲过的问题,老师不厌其烦地为他重讲一遍,学生总会说句“谢谢老师!”。对于那些反应比较迟顿,学业成绩比较低下的不思长进、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小毛病不断的学生,不要动辄叫家长来。“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要鄙视、冷落他们,更不能奚落或冷嘲热讽制造紧张气氛,应真诚地帮助教育他们:方法上采用分别对待,分类推进,共同提高。在评价上更要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以资鼓励。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更应及时表扬,树立榜样。比如,有的学生为出黑板报废寝忘食,有的学生每天开、锁班门要早到晚走,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在各尽其责为班级服务等等,班主任要常给予表扬鼓励。一次大扫除,一次文体活动,一次公益劳动,班主任到场与学生一起干,及时地总结好人好事,表扬为主,激发上进,减压减负,这都是正面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的好方法。强调心理因素的主导作用,在宽松的环境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课堂上,要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讲错了也没关系,讲不清楚,让他再讲一遍,耐心的听,给以点拔。有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路超过自己,可从中得到启发。一个班集体,一个课堂,都要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天地。班主任、课任老师把握得好,教育教学效果便事半功倍。
二、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民主、平等意识,愿意以与学生沟通。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学生作为班级的一个成员,在班上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班主任的民主作风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的积极性的好方法。选班干部、选三好生,一次活动怎么组织,一个主题班会如何开,甚至于排座位都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再集中,这就是"蹲下来给孩子说话"和学生平等相处的表现。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课堂教学时,也要发扬民主。教师的民主作风表现在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或承认学生的方法比老师好,不怕丢面子,都是给学生鼓励的表现。那种压制学生的批评,不让学生说话,一味地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没有微笑,没有信赖的"师道尊严"是很难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的,而不能赢得学生爱戴和信赖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是平等。在学生心目中,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
三、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师生之间的亲近和睦、友善相处,班主任工作便能心想事成,立竿见影。
宽松、民主的班级环境给学生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去发展,老师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做忘年之交的朋友,没有代沟,没有成见,与学生共欢乐,使学生体会到温暖,有悄悄话可向你讲,其情融融,其乐陶陶。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学生的高素质也就有着落了。
师生之间常用朋友式的言语交谈,能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同一战壕里同甘共苦。而老师真正的从心里想到学生所关注的就是老师所关注的。学生的困难中最大的是学习上的困难,有些学生学习基础差,从而失去学习动力,整日无所事事,经常违反班规,这是老师最要给以帮助和解决的。
总之,班主任、课任老师都应从思想上树立起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信念,真心实意的做他们的朋友。江泽民同志讲以德治国,班主任则是以德治班。以良好的心态和微笑去面对我们的学生,善用赞美,投其所好,爱字当头,对学生平等、宽容、诚信、礼貌,用肯定成绩表达期望,沟通感情的话语表示爱心,让每个学生的心灵上洒满希望的阳光,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努力学习、学会做人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动,这就是做好班主任的基本功。
教师批评学生的十种错误方式
一、挑战式:△“我要是管不了你,我就不当老师!”△“看到底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二、挖苦式:△“你当然比老师聪明啦!”△“反正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你手里了,哪儿还用得着您老先生学呀?”
三、告状式:△“走,到校长办公室去!”△“我管不了你,叫你爸爸来吧。
四、预言式:△“我看你呀,没戏!”△“你考不上大学了!”
五、比较式:△“你和咱班某某比比,看是不是差十万八千里?”△“你和被开除的某某有什么两样!”
六、结论式:△“无论如何,就是你的借。”△“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也没见过你这样的学生。”
七、孤立式:△“同学们的宝贵时间被你占去了5分钟,该怎么办吧?”△“你一个人占用我们大家1分钟,45个人加起来就是一节课,你赔得起吗?”
八、记帐式:△“现在我不跟你生气,到最后看谁吃亏?”△“毕业鉴定上会给你添一笔的。”
九、驱逐式:△“不想上课,就马上出去!”
十、罢课式:△“好,既然你不让我上课,你们班的课,我不上了。”△“我走,这节课大家听他讲吧。”
理清十种关系 优化班级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建立,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中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中学班主任应该自觉更新思想观念,尽快优化管理举措,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班级是学校管理的最基层单位,班主任也就成了最小的“主任”。然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和灵魂,”①而班级管理和教学成绩又是相辅相成的,因而优化班级管理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意义重大。班级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大工程,如何在复杂工作中做到“活而不乱”,“纲举目张”,时时处处体现出匠心,笔者认为,班主任应精心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一、严与爱的关系。有人说班主任是严父。毋庸置疑,班主任应“严”字当头,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决不可松垮散漫,毫无主见和魄力,关键时一定要坚持原则,决不能姑息迁就。但是,仅有严字还不够,班主任工作是以“人”为核心的工作。因此,他必须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处处以慈母般的心肠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摇篮里发育,在温暖的集体里成长,尤其是当学生出现困惑、发生困难时,更应关怀备至,体贴周到,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点拨疏导。这样严宽适度,“恩威并举”,班主任才能一呼百应,学生才能听从教诲。
二、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感情上完全协调。”②班主任在进行共性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应注意抓住个性教育。“应试教育”给教育带来的损失,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学生个性的泯灭。教师塑造“人”,其种种方法和手段都应围绕“个性”去发展。于漪、魏书生等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方法和手段都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完善,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会学”的学习个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必将使学:生的智力开发成为一种自然,学习成为一种自觉、渴望和乐趣,就会不满足于“学会”,而追求“会学”。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把培养学生个性作为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③。
三、常规管理和深化改革的关系。常规管理与深化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常规管理集德智体美劳于一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班主任必须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审美情趣。教育改革是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乃至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加强常规管理,常规管理也需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因此,作为一个有远见、有创造意识的班主任,必须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学习一点教育理论知识,开展一点教育科学研究,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更有艺术,更有成效。
四、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的关系。“合格+特长”的培养模式应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④也是班主任工作目标之一。就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言,全面发展是其宗旨,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特长是新世纪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特长在教育过程中未被发现或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重要失误。可见全面发展和培养特长是统一的两个方面,它应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教育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中学阶段是人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人的兴趣爱好的发掘和培养,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陈景润、李政道等科学家的成长和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作为中学班主任,注意在抓好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努力培养学:主的特长,就显得责无旁贷,意义重大。
五、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有些班主任上管理中,事无巨细都一个人说了算,常常是军令如山倒,只要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这和做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仔细一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恐怕“阿斗”,“绵羊”式居多,其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得不到及时的培养,其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得不到适当的体现,有违于教育的初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不应该是“地主”与“长工”的关系,而是“主管”与“主人”的关系,是朋友关系。因此,要创建一个民主、和谐、凝聚力强的班集体,首先要求班主任;具备民主意识,充分依靠班干部和全班学生达成共识;在班级行为管理上与学生共商;在用想感情上与学生产生共鸣;在班级成果与荣誉上与学生共享,才能真正开创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六、压力与动力的关系。人总是要有压;勺的,对学生来说,压力可分为思想的、学习的、工作的、纪律的、生活的等等多种类型:这种压力来自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舆论的等等多个方面。⑤而不管是哪一类、哪一方面的压力最终集中成为对学生的一种精神压力,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适当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人向上、奋进;然而压力过大,又会走向反面,轻则使学生消极、厌学,重则把人压垮,甚至产生悲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⑥处于中学时代的学生,心理品质还未定型,可塑性很强,班主任如能依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掌握压力的分寸,对学生提出合理的恰如其分的要求,这既能提高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教育。
七、表扬与批评的关系。多表扬,少批评;以表扬为主,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辅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之一。表扬,给人以激励和信心,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更需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大力表扬,以便为他们的转化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批评,应讲究艺术性,应注意避免生硬的、伤害被教育着自尊心的做法,使他们在最佳心态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悟出道理。另外,批评如果仅仅停留在指出某种行为是错误的,是需要更正的程度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辅之以积极诱导的批评才能唤起被批评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才是最具艺术性的批评之法。⑦真正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班主任总是孜孜以求地探索批评的艺术,力求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育的效果。
八、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班主任要牢牢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许多班级内,尽管班主任苦口婆心,终日操劳,但效果仍不理想,原因之一恐怕在于这种“保姆式”的教育代替了自我教育,教育成了单向式的,没有体现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行为方式,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道德认识能否转化为道德实践。⑧学生耳朵里听道德,嘴里讲道德,但许多行为却不合乎道德标准,这关键在于学校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种机会就是自我教育。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为班级建设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管理,这样才能将道德规范化为自己的自觉要求,使之形成一种习惯,凝练成一种素质。
九、严格管理和严以律己的关系。严格,不仅是对学生的,同时也是要求老师的。因为在学校里,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而班主任则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因此,老师一定要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学习认真,自己对教育工作要一丝不苟;要求学生热爱劳动,自己首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尊敬师长,自己首先要热爱学生……班主任真正能严以律己,言传身教,为学生作出表率,那么,毫无疑问,他的班级管理也是出色的。
十、学习与创新的关系。班主任工作是一门时代性,艺术性很强的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探索研究,有很多规律需要认识和掌握,有很多理论和方法需要研究解决。而且班主任工作中很多知识、能力、技巧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提高和深化。学习是班主任求得新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汲取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班主任的学习可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可以从人们的真知灼见中学,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也可以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只有树立不断学习的现代知识观,才能使自己富有时代气息,不断创新,培养出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如何当好班主任?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崇高的美称,生动而又形象的点缀了教师的光荣职责,多么感人肺腑,多么催人奋进啊!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把这职业的美称化作力量,把力量化作行动,当好一位教师,尤其是当好班主任教师呢?我从事教师职业已有20多个春秋了,也当了20多年的小学班主任。我尊敬教师,喜欢当教师,爱教师神圣而又崇高的职业。我接触了许多教师、学生及社会各层人士,了解他们对教师的评论,使我愈来愈深刻的认识到当好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热爱本职工作的心。热爱是道德之本,热爱是事业的根基,热爱是力量的源泉,热爱能使丰富的学问更丰富,热爱能使人变得更有创造性,热不热爱本职工作,是有无职业道德的起码标志。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无论他的知识多么渊博,都难以成为学生爱戴的班主任教师。从思想上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洒向事业都是爱,日思夜想都是事业,他的全部心血都会倾注在教书育人上。他就会努力学习,丰富知识,探索良好的工作方法,优化教育教学手段,辛勤耕耘,乐在其中。我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20多年来,对班主任工作方法有一定的研究,我认为要当好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还要讲究工作技巧。下面仅就我个人看法谈谈班主任工作技巧。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技巧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正确组织本班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它包括这几个方面:即思想品况、个性心理特征、学习成绩、学生成长经历、身体健康情况.、个人生活习惯等。 了解研究班级整体情况。班主任应从班级整体的高度了解分析学生情况,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包括了解班集体的基本情况(学生人数、男女比例、年龄结构、班级历史、组织的领导核心、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等)。
2.了解和研究学生方法: 观察法。
即班主任在自然状态(不加控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直觉感知和观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最基本方法。具有自然、直观、面宽、真实、可靠等优点,也具有被动、消极、耗时等不足。在使用观察法时,班主任要注意: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班主任要及时整理和研究观察材料,去伪成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作出观察结论。谈话法。即班主任根据事先拟订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相互交谈,了解学生个体情况的一种方法。谈话方式有商讨式、点拨式、触动式、谈心式、突击式、渐进式、训导式等谈话。其具有灵活、方便、容易了解事情细节,有利感情沟通等特点。谈话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事先是否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谈话语言的简练和态度的和蔼,同时要注意交谈时的表情动作,教师要有耐心等。资料分析法。即班主任通过学生的有关材料(学籍卡、登记表、体检表、成绩单、作业本等)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查法。即班主任以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的联系的方法。其特点:一般在自然过程中进行,可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反应的问题比较深刻全面,通过分析综合,可以得初正确结论。其方式有:个别访问、开调查会、问卷等。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上述方法,各有特点和作用,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用,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表扬批评学生的技巧
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常采用的手段,也是育人中惯用的方法.但表扬与批评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小学班主任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如不讲究科学性,不掌握一定的技巧,那么带来的只能是副作用。 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表扬与批评是相互独立、不可替代的。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好评和赞美,既标志着班主任认可的一种价值取向,又指明了学生今后言行所应遵循的尺度、标准,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增加学生的信心和荣誉感。批评是对学生的一种否定评价,是一种消极的“强化”,它既唤醒学生警觉、自责,帮助其改正错误。 表扬与批评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的.表扬与批评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它们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批评就没有表扬,没有表扬也就没有批评,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表扬的同时,也体现着对另一部分学生的批评。表扬与批评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应以表扬为主同时也有批评的补充,让二者协同作战,互相配合。 2.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原则教育有效性原则。班主任要着眼于增强教育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从维护个人威信出发,不感情用事。客观公正原则。班主任首先要了解清楚情况,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要作到准确、公正,不从教师个人好恶出发,主观片面。因事而变的原则。班主任的表扬批评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导,因地而异。教育有法而无定法,要靠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和机智。要反对生搬硬导、千篇一律的做法。心理相容原则。班主任要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尊重理解学生,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反对成人化的批评表扬。 3.运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方法 表扬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此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命名誉法。对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采用授予荣誉的办法进行表扬。如“小文学家”、“体育小明星”、“小劳模”、“优秀干部”等。评价赞扬法。对正反思想行为进行比较,充分肯定学生的好思想,好作风,激励受表扬的学生争取更大进步,鼓励后进生迎头赶上。 默许赞同法。就是用种种暗示手段,如点头、微笑、默许等。图文表扬法。就是利用文字、数表、图象进行表扬的方法。 批评的方法同样很多,在应用时,也要注意技巧: 直截了当法。班主任单刀直入,不绕弯子,直接传递批评信息.这种方法更适合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爽快的学生。委婉说理法。班主任把批评信息隐含分析、比较和师生交流中的方法。适合自尊心强、性格内向、偶犯错误的学生。表示惋惜法。班主任用带有强烈感***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该多好啊!”这种方法适合于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悟性较高的学生。 除此外,还有含蓄影射法;以扬代弃法;戴罪立功法等多种批评方法。
(三)家访的技巧
家访是班主任为了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代表学校对学生家庭所进行的具有教育性质的访问。这是学校同家庭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家访可分一般性家访、慰问性家访、表扬性家访、沟通性家访、防微杜渐性家访、纠正不良家庭教育的家访。班主任要根据不同需要及时进行家访。在访问时要注意: 1.作好充分准备 班主任在家访之前要作好间接准备和直接准备。间接准备包括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准备。直接准备包括:(1)明确家访的目的。家访的目的明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家访时要确立家访的主题。或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或是学生的行为纪律,或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或是家长对教师的希望等等。家访中最忌的是向家长提出私人要求,这不仅有损教师形象,也不利于班主任展开工作。(2).巧选家访时机。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全面考虑学生表现、学生心理、家长作息规律,以便确定出最佳家访时间。切忌在学生犯错之后采用告状式的进行家访。一方面,这可能引起家长简单粗暴地对付学生,引起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家长对教师的不满。 2.分析家访对象,确定家访策略。 学生家长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文化修养,班主任要因人而异的确定谈话策略。对教育有方、明情达理的家长,可直接切入问题进行广泛深刻的交谈;对要求子女严、期望值高的家长,谈话时要中肯祥和、语气委婉,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宠爱子女的家长,应诚恳中带刚强,表现出自己的坦率和对学生家长的尊重,增加信任程度,说明时尽量用事实做证;对将一切拜托给学校的家长,要提出要求,使其知道家庭同学校配合的重要性。 3.要让当事学生在场 让当时学生在场,有利于统一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更好的教育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班主任和家长,更好的认识自己。学生在场时,班主任言词不要过激,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防止家长粗暴对待学生。
(四)组织家长会的技巧
家长会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以集体工作方式进行的双方交换意见,互提合理化建议,寻求共同教育好学生方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家长会可分为全校性的、年级性的、班级性的三种,其中以班级家长座谈会为主。召开家长会时间可在开学后、期中考试后和学期结束前。召开家长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要涉及以下内容:确定会议主题;构思提纲,慎重写好发言稿;收集有关资料并整理成册;应发邀请书,布置好会场。 2.讲究方式方法,力求气氛和谐 班主任对家长要持热情欢迎态度,要让家长充分发表意见;要让家长看到孩子成才的希望,严禁当众数落有缺点的学生;对家长提出的意见要中肯可行。
(五)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
偶发事件是在偶发情况下发生的,影响他人或集体利益,对正常秩序造成破坏和不利影响的事件。班级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能出现偶发事件。班主任对偶发事件不仅应有心理准备,而且应掌握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 1.偶发事件的特点 突然性。偶发事件是突然出现的,表现出不可预料和突发的特点。 不定性。偶发事件的成因往往非常复杂,难以确定。破坏性。偶发事件往往具有破坏性,给个人。集体带来消极影响。紧迫性。偶发事件出现后,为减少消极影响,在处理上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 2.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降温处理法。即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方式“搁置”一下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从容处理的方法。变退为进法。即班主任在遇到突发问题且发生“暂时遗忘”时主动巧妙地把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自己争取时间来考虑对策,最后再综合大家的意见来的得出结论。 移花接木法。即班主任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巧妙地把偶发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幽默化解法。即班主任对有些偶发事件所产生的尴尬局面,不适合立即解决,而且用幽默的办法来化解矛盾。 3.偶发事件处理的注意事项在处理偶发事件时,班主任要注意及时平息防止事态扩大;调查研究事实真相;正确处理尽量挽回影响;协调善后巩固处理效果。热爱是当好班主任的根本前提,讲究工作技巧是当好班主任的重要手段。只有热爱与工作技巧巧妙结合,才能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信赖与尊重,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才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教师。